《關於新刑法的補充規定》,《公安研究》1997 (3),第19 ~ 22頁;
《單位經濟犯罪的刑法規制》,中國經濟時報1997-7-22 (4)。《公眾認同、誘導觀念與確立忠誠——法治國家刑法基本觀念的批判性重塑》,《法學研究》1998 (3),第30 ~ 48頁;
《超越報應與功利:《忠誠論——質疑刑法的正當性》,與陳興良合著,《北京大學法學評論》第1期,法律出版社,1998,第98 ~ 114頁;
《困惑中的超越與超越中的困惑:從價值觀和立法技術的角度評價新刑法》,與陳興良合著,《刑法評論》第2卷,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第1 ~ 103頁;
《新刑法單位犯罪立法評析》,《法律與社會發展》1998 (2),第33 ~ 39頁;
《法定刑配置的合理性探討:刑罰及其阻力的比較》,《法學》1998 (4),第43 ~ 48頁;
《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三議》,中國經濟時報1998-4-14 (4)。量刑基準研究》,中國法學1999 (5),第127 ~ 138頁;
《罪刑法定原則的司法適用》,《江海學報》1999 [6],p . 61 ~ 66;
《過失犯罪法定刑配置研究》,四川大學學報1999 [6],第90 ~ 97頁;
《量刑情節沖突及其解決之爭議研究》,中外法學1999 (4),第120 ~ 126頁;
《法定刑配置模式研究》,中國刑法雜誌,1999 (4),第17 ~ 26頁。《行為評價機制與犯罪成立——關於犯罪構成理論拓展的思考》,《法學研究》2000年第3期,第46 ~ 72頁;
“罪刑法定原則的觀念障礙和立法缺陷”,《學習與探索》,2000年第2期,第89 ~ 95頁;
《制度選擇、規範信任與秩序形成》,《刑法評論》第5卷,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第147 ~ 158頁;
《法定刑幅度研究》,《刑法叢刊》(高銘暄主編),第4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9月,第616 ~ 675頁;
《刑法解釋》,刑法通論,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463~503頁;
《充分、合理、不真正充分:論公訴的證據標準》,《刑法解釋(第二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235 ~ 252頁;
《中國司法改革的三大悖論》,與左衛民合著,人民法院報2000-11-25 (3)。《抽象問題及其意義:法治在刑法領域的地位初探》,中國社會科學2001 (2),第103 ~ 114頁;
《危險個人的成立與勞動教養立法》,法學2001 [5],第28 ~ 29頁;
《犯罪加重基本問題研究》,與陸玉榮合著,法學2001 [5],第66 ~ 76頁;
《刑法知識傳統中的人》,《金陵法學評論》(南京師範大學特刊),第1卷,20065438,p . 91 ~ 105;
《公正:刑事司法的靈魂》,《人民法院學報》2001-3-5 (3)。
2002年
《侵占罪疑難問題研究》,《法學研究》2002年第3期,第124 ~ 141頁;
《刑法主觀主義中認識的客觀性》,《中外法學》2002年第1期,第45 ~ 63頁;
《正確對待口供》,與陳興良合著,《刑法解釋》第5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419 ~ 428頁;
《法治視野下的刑法客觀主義》,《法治:理念與制度》(高鴻鈞等),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650 ~ 725頁。《刑法的公眾認同》,中國法學2003 (1),p . 116 ~ 121;
《中國刑法立法評析》,《名城法學》(日本明條大學法學會編),2003年3月(第52卷第4期),第231頁。
《刑法理論應在對抗與論辯中發展》,《法與商研究》2003 (3),第14 ~ 16頁;
《崇尚行為無價值論》,《比較法研究》2003年第5期,第27 ~ 38頁;
《犯罪構成理論:關系困惑及其克服》,《政法論壇》,2003年第6期,第46 ~ 53頁;
“犯罪構成與價值評價的關系”,《環球法律評論》2003年(秋季號),第296 ~ 302頁;
《刑法中的財產占有概念》,與李誌強合著,《法學》2003年第2期,第39 ~ 47頁;
《刑法中客觀主義與主觀主義的融合》,《江蘇社會科學》,2003 (2),第149 ~ 155頁;
《特殊防衛權研究》,《刑法評論》第13卷,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581~604 ~ 604頁;
“公權力任意進入私權領域,不執行公務”,《人民之友》,2003年第1期,第29 ~ 30頁;
《侵犯商業秘密疑難問題研究》,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5期,第62 ~ 68頁;
“以學辯促刑法學發展”,《檢察日報》,2003-3-28(3);
《危險犯的認定》,《人民法院報》,2003-3-21(3);
《罪刑法定與案件處理》,《人民法院報》,2003-2-14(3);
《因果關系的判斷》,《人民法院報》,2003-2-21(3);
《期待可能性理論及其應用》,《人民法院學報》,2003-2-28(3);
《財產占有、盜竊與侵占罪的區分》,《人民法院報》,2003-3-7(3);
《玩忽職守罪的主體範圍不能依據職權論任意擴大》,《檢察日報》,2003-9-8(3);
“明確職務權限是認定職務犯罪的前提”,《檢察日報》2003-9-15(3);
“‘罪犯’在認定玩忽職守罪中的作用何在”,《檢察日報》,2003-9-23(3);
“原則上受賄後徇私舞弊應數罪並罰”,《檢察日報》2003-10-8(3);
“危害結果仍然是區分犯罪未遂和犯罪既遂的標誌”,《檢察日報》,2003-10-21 (3)。論我國刑法的壹般性認識,《中國法學》(2004),第89~92頁。
《規範違反理論的新發展》,第5卷第2期,《北京大學法學評論》,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410 ~ 423頁;
《刑罰的演進:刑事政策視角下的批判》,《法律與社會發展》,2004年第3期,第41 ~ 48頁;
“普法之道”,載於高鴻鈞主編《清華法治論》(第四輯),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490 ~ 494頁;
“量刑規範化:可行性與難點”,《法律應用》,2004年第4期,第60 ~ 63頁;
《當代刑法理論發展的兩個基本維度》,《江海學刊》2004年第3期,第119 ~ 124頁;
《侵占罪認定中的關鍵問題》,《刑事司法指南》(總集18),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37 ~ 55頁;
《竊取‘天價’科研實驗的性質》,法學2004 (9),第43 ~ 47頁;
《規範違反視野中的刑罰理論》,《刑法評論》(總集15),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352~368頁;
“使用武力奪回被劫財物致歹徒受傷是否構成犯罪”,檢察日報,2004-1-21 (3)。“結果假設與過失”,《法學研究》2005年第2期,第57 ~ 65頁;
《論訴訟的實質義務》,中外法學2005 (2),第216 ~ 225頁;
《死刑的司法限制》,《北京大學法學評論》第6卷第2期,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第400 ~ 410頁;
《論刑法中的規範違反理論》,《環球法律評論》2005年第2期,第166 ~ 174頁;
《刑法中‘人’概念的演變》,《法學》2005年第1期,第37 ~ 44頁;
《必須堅持刑法的客觀主義》,東吳法學2005年(春卷),第54 ~ 80頁;
《沈默的中國刑法》,清華法治論(第5卷),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年,1,第145 ~ 165頁;
“教唆交通肇事逃逸應以窩藏罪定性”,《人民檢察院》,2005年7月(下半),p . 19 ~ 22;
《刑法中的因果關系與客觀歸責》,《江海學刊》2005年第3期,第119 ~ 124頁;
《主張債權與財產犯罪的界限》,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主編《中國案例指南》(第1卷),法律出版社,2005年;
《詐騙罪研究》,《刑法解釋》(第9卷),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1 ~ 16頁;
《論自由放任主義》,《政法論壇》,2005年第5期,第76 ~ 83頁;
《從無占有意圖者手中強占財物的性質》,《法學》2005年第108 ~ 112頁。
2006年
違法性的理解不是壹種故意的認知要素,中國法學,2006 (1)。
《西方刑法經驗與中國現實》,《政法論壇》,2006年第2期
《論刑事和解制度的價值》,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06年第5期
2007年
《論社會融合與刑事政策》,載《法學雜誌》,2007年第1期
論主要罪名,《現代法律》,2007 (2)
違法性判斷的獨立性,中外法學,2007 [6]
2008年
無價值論的違法性判斷與行為基準——兼論當代中國刑法的立場,《中國社會科學》,2008年第4期
2009年
明知與犯罪推定,現代法律,2009 (2)
犯罪構成四要件理論的缺陷:實務考察,現代法學,2009 [6]
對死者的占有與犯罪的界限,《法學雜誌》,2009年第4期
2010年
法律與法規交叉的特殊關系研究,中國法學2010 (3)。
量刑程序改革的實體法支持,法學家2010 (2)
2011年
論刑法常識觀,法律與社會發展2011 (1)包括《擾亂市場經濟秩序罪研究》(黃京平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版;《刑法新問題探究》(與張明楷、李紅* * *),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共10余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