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債余額上限是指聯邦政府的債務上限。美國憲法賦予美國國會決定美國聯邦政府債務總額最高限額的權利。確定法定債務上限的目的是限制聯邦債務的擴張,控制聯邦政府的支出。如果聯邦政府債務總額接近法定上限,美國財政部必須采取非常措施來履行義務。債務上限還決定了國會和政府的財政義務,使政府可以在赤字條件下借貸資金。同時,債務上限也表達了節儉的理念和管理政府財政的經濟考慮。
美國聯邦政府的債務有兩種形成方式。首先,聯邦政府向公眾發行債券,出售債務為預算赤字融資,這被稱為公眾持有的債務;二是聯邦政府因某些支出而增加債務,如社保、醫療、交通等,從而減少政府賬戶盈余,這種情況稱為政府賬戶產生的債務。這兩種方式產生的債務之和就是聯邦政府的債務之和。
美國國債上限的法律確定始於1917的“第二自由債券法案”。這個法案的背景是美國政府通過融資參與了壹戰。該法案對美國財政部發行的債券數量設定了壹個總限額,在未來20年內,長期和短期國債的數量將在法案實施中受到限制。1939年,美國國會取消了長期和短期國債的數量限制,但繼續對公共債務進行總量限制,從而使財政部能夠更靈活地管理國債,匹配各種債務的期限。從1941到1945,美國國債上限被限制在3000億美元。二戰結束後,國債上限下降,直到1962才逼近3000億美元的水平。但從1962開始,美國的國債上限就壹直在上升,國債上限占GDP的比重也壹直在上升,尤其是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的這幾年。2008年至2010年,美國國債上限分別為10.61萬億美元、12.10萬億美元和14.29萬億美元,分別占GDP的70%、84.1%和92%。
國債上限提高背後的經濟機制是這樣的:國債上限的提高是美國財政赤字的增加,可以在短期內刺激需求,增加產出。這就是美國出臺《2009年美國復蘇與再投資法案》的原因。從長期來看,當經濟復蘇接近充分就業時,政府赤字將導致利率上升,高利率將導致融資成本上升,從而抑制投資,減少生產性資本存量。高利率也會抑制消費。然而,高利率的積極作用促使外國資金流入美國。在高利率條件下,美元資產更有吸引力,外國投資者會購買美國國債。因為買美國債券,首先要買美元,導致美元升值。美元升值將導致美國進口商品價格下降,美國出口商品價格上升,從而使美國貿易差額向逆差方向發展。外資的流入可以部分抵消財政赤字增加對投資的負面影響。由於美元是國際貨幣,美國央行通過購買美國國債使美元流向全球。所以美國的財政赤字,也就是美國的債務,在某種程度上是由全世界來承擔的。
美國債務的債權人是誰?美國國債的持有人分布如下:美國政府通過其信托基金是美國國債的主要持有人,占美國國債的37.8%;美聯儲擁有6.5%的股份;境內民營機構和自然人擁有21.8%;州和地方政府擁有4.6%;外國投資者29.3%。
如何確定美國國債的上限和下限?從長期來看,國債占GDP的比例是決定經濟穩定性的關鍵指標,這也成為確定國債上限的依據。如果國債增長超過GDP增長,國債是不可持續的。國債占GDP的比例取決於預算赤字、利率和GDP增長率。通常,預算赤字應該等於債務利息支付。這樣每年的債務增長就等於債務的融資成本。所以債務增長率等於利率。如果利率高於GDP增長率,債務增長就會超過GDP增長,國債占GDP的比重就會上升。相反,如果利率低於GDP增長率,國債占GDP的比重就會降低。從1940到1970,美國政府的預算赤字與債務利息支付基本持平,但從布什政府開始,預算赤字已經遠遠超過債務利息支付,因此美國國債已經面臨不可持續的問題。如果投資者懷疑美國國債的償付能力,那麽美國國債已經不可能繼續在市場上融資。從橫向比較來看,美國國債占GDP的比重在發達國家中並不算高。2009年,比利時國債與GDP之比為101.2%,希臘為114.9%,意大利為123.6%,日本為189.3%,美國為83.9%。
由於目前美國經濟復蘇勢頭良好,預計2011年美國經濟增長將超過3%。美國的強大國力和美國國債的良好聲譽,美國國債並沒有給美國造成嚴重的問題。
(作者是上海師範大學商學院經濟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