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建築工程論文標準完整範文

建築工程論文標準完整範文

建築工程設計體系探討

0.1現代工程建設的特點及其對工程設計的要求

中國現代化的步伐正在突飛猛進。重新認識現代建築工程,如何從事現代工程設計、施工和管理,顯得尤為迫切和必要。現代建築工程包括大量的民用建築工程,包括工業區、居民區和與生產、生活有關的設施,包括土地、海洋、工業、民用和軍用工程。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所有的建設項目都具有時代特征,這就要求工程設計的組織和管理以及工程設計和施工實施的手段和方法都具有時代特征。由於工程建設是從設計開始的,而作者壹直從事設計工作,本文根據現代工程建築的特點,以工程設計為重點,重新審視和研究現代工程建設。

0.1 .1以可靠性為指標協調優化大型工程系統。

現代工程建設的特點要求我們用可靠性指標來協調各子系統的工程設計,以達到大系統安全高效運行的目標。現代建設項目往往規模巨大,如三峽工程、南水北調工程,耗資數千億,耗時數年甚至數十年。壹個常見的工程項目,如工廠、礦區、住宅小區或水利電力樞紐工程,有以下特點:占地面積大,有的甚至超過以前的鄉鎮;除了主體建築外,往往還有很多配套建築,如水泵房、配電間、管理辦公室、員工住宿休息室等。有多層次的系統,如交通系統、給排水系統、強電弱電系統、空調系統等子系統,而正是這些子系統構成了壹個完整的大系統。目前工程設計是針對每個單體結構進行的。其實每個結構獨立優化後拼湊起來的工程系統(優化是現代結構工程設計的壹個基本特征)不壹定是最優的,就像每個構件獨立優化後拼湊起來的結構不壹定是最優的壹樣。綜上所述,優化必須從系統全局出發,才能真正收到優化效果。

0.1.2以功能目標為導向,統籌考慮技術、經濟和社會環境。

現代工程建設的時代特征要求我們改變傳統設計以問題為導向(以技術為導向)的方面,現代設計應以功能為導向,綜合考慮技術、經濟和社會環境因素。現代建設項目的技術目標和功能要求越來越復雜,建設需要以人為本。建築項目的設計應該從研究人類活動開始。衣食住行是人類最基本的活動。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它們也有了更豐富的內容和更鮮明的特點。以“旅行”為例。現在不僅僅是交通問題,還包括生產、生活、娛樂活動、社會活動等等。“走馬觀花”和“風景隨步移”代表了人們對旅行的兩種訴求和希望,所以人們圍繞旅行這壹活動,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有著不同的需求,需要不同的工程設施與之相匹配。

至於更復雜的建築,比如廠礦,不僅要解決單個產品的生產,還要帶動上遊產品和下遊產品的發展,形成產業鏈,達到最大程度發展經濟,解決人民就業的目的。同時,廠礦建設還必須考慮環保、生態等可持續發展問題。再比如水利工程,要求盡可能考慮水利、電力、生態、農林漁牧、環保等方面的效益。即使是建設壹個商住綜合體,也要綜合考慮它為區域提供多少居住、商業、辦公服務,對城市的環境、交通、供水、供電、供氣、供熱等方面的影響。現代建築工程的特點是材料和設備種類繁多,安裝技術要求高。現代建築工程規模龐大,消耗大量材料,材料的品種和規格極其復雜。各種管道規格、直徑、品種多種多樣,有的項目可達上千條。由於生活現代化程度的不斷提高,需要越來越多的設備,如可視門鈴、寬帶網絡接口等。這些材料、設備和器材的采購、訂購、發送、接收和保管是壹系列細致的、有計劃的工作。(範文。)另外,由於工程施工機械化程度的提高,需要各種施工機械配合作業,安裝工藝也越來越復雜。因此,在設計中需要考慮施工順序、施工機械行走路線、工作面、平行作業和交叉作業。

3系統演化理論與老齡化時期建築結構工程系統的可靠性................9

3.1系統科學“新三論”...........9

3.2建築結構工程的老化機理.............11

3.3老化期建築結構工程系統可靠性的初步數學模型.............13

4建築結構工程系統的優化——功能與成本分析...........15 ..

4.1系統設計-系統分析和綜合............17

4.2建築結構工程系統的優化...........19

4.3“優化”和“最優化”概念的分析..........21

5建築結構工程系統的評價與決策——時間與費用分析..........................

5.1系統評估.............26

5.2系統決策...........28

5.3系統評價方法概述...........30

5.4系統決策方法概述..........35

5.5建築結構工程系統的評價與決策過程.........................................

8結論

自牛頓創立經典力學理論體系以來,結構工程這門學科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結構體系從最初的木結構、磚木結構、砌體結構發展到鑄鐵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鋼結構、碳纖維結構。結構本身正在向輕(重量)、薄(構件尺寸)、大(跨度)、高(總高度)的方向發展。這壹切似乎表明,結構工程的發展已經走到了盡頭。只要建築師能想到任何形狀設計,結構工程師就應該能付諸實踐。但事實並非如此。首先,壹系列工程事故及其災難性後果不能不讓人懷疑結構工程的缺陷。其次,現代城市的基礎設施及其各種生命線建設工程構成了壹個龐大而復雜的網絡系統,任何壹個關鍵節點的失效都可能導致嚴重的衍生災害,其損失將是無法估量的。如何保證這個網絡系統有足夠的抵禦風險和災難的能力,如何保證這個系統的可靠性水平?顯然,光有數學和力學是不夠的。

現代新技術的出現和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使結構工程不斷探索新的領域。目前新興的前沿學科,如地震工程、海洋工程、核能工程、風工程等,都是交叉學科。雖然結構工程作為壹門有著上百年歷史的傳統學科,現在不得不敞開胸懷,融入系統工程、價值工程、思維科學、環境科學、美學的理論、實踐、方法和理念。目前,結構工程的發展也在朝著拓展時間域和空間域的方向發展。在時間域上,建築工程論文表明,單純考慮正常使用的設計,擴展到包括建設、使用、維護在內的全過程綜合決策。在空間領域,對單個組成部分的分析擴展到對整體結構及其災害相關系統的綜合分析和控制。這是系統科學基本觀點的體現。本文的主要內容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壹部分指出,結構工程由於其固有的特性,可以而且應該作為壹個系統來研究,建築結構工程系統的設計、施工、使用、維護乃至報廢都應該作為壹個整體來考慮。

參考

[1]王光遠等,《工程結構與體系抗震優化設計實用方法》,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6月出版第壹版1999。

[2]林同炎?d?斯托茨伯裏,高立人譯,結構概念與體系,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第2版,2月,1999。

[3]趙國範金龔,結構可靠性理論,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0年2月出版第壹版。..

[4]曲文軍,混凝土結構耐久壽命與設計基準期的合理關系,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第壹版。

[5]鄒善剛,系統科學,上海人民出版社,第壹版,1987 11。

[6]張錫純,標準化系統工程,引自超星在線圖書館65438+9月1版。

[7]姚德民等,實用系統工程課程,引自超星在線圖書館,第2版,9月,1997。

[8]劉思峰等.灰色系統理論及其應用引自超星在線圖書館,第2版,9月1997。

[9]王光遠等《工程結構和系統的模糊可靠性分析》引自超星在線圖書館第二版1997年9月。

【10】馬德賢《過程系統人工智能技術》引自超星在線圖書館9月第二版1997。

  • 上一篇:先考自考法學再考本科好,還是高起點直接考本科好?
  • 下一篇:車輛保險的各種風險和險種的作用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