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第三次全國野生大熊貓種群調查,全球野生大熊貓不足1600只,屬於國家壹級保護動物。截止201110年底,中國圈養大熊貓數量為333只。因為它可愛的外表和傻乎乎的行為,受到了全世界的喜愛。
2、鼻子是藍色的:金絲猴。金絲猴因其外形而得名。它們的學名是金絲猴。因為世界上最早的金絲猴是生活在中國的川金絲猴,所以這壹屬的動物通常被稱為金絲猴。目前世界上只有四種金絲猴,是生態意義上的孤島。
中國有三種金絲猴,包括四川、雲南和貴州。四川有三十九只金絲猴在秦嶺繁衍生息,所有金絲猴加起來有四千多只。滇金絲猴生活在遙遠的雲南和西藏的雪山和冷杉林中,數量只有壹千只;貴州金絲猴僅存於貴州範靜,數量只有700多只。
3.長江怪獸:白鰭豚。白鰭豚是中國長江中下遊特有的水生動物。世界上有70多種海豚,淡水鯨只有5種。中國是唯壹壹種分布較窄的淡水鯨,比大熊貓更老更稀有。從1996開始,野外沒有發現白暨豚,之前捕獲的幾只白暨豚死於人工養殖的惡劣環境中。國內外許多專家認為,白暨豚可能已經滅絕。
白暨豚是世界上現存的四種淡水海豚之壹。它被稱為“水中大熊貓”,是中國特有的淡水鯨,僅見於長江中下遊地區。由於人類活動的增加或不當活動,白鰭豚的意外死亡有所增加,其中三分之壹是被船只螺旋槳殺死的。
4.中國之魂:華南虎。華南虎是中國特有的虎亞種,僅在中國有分布。華南虎數量銳減,滅絕的原因是棲息地的破壞,人類活動的加劇,人類的商業或報復性捕殺,圈養華南虎的高度近親繁殖。
到目前為止,世界上大約有110只華南虎。野生華南虎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就沒有被發現過,華南虎的關註度也遠不如大熊貓。唯壹引起轟動的事件是2008年周正龍偽造的野生華南虎照片。
5.東方之珠:朱。朱鹮的現狀略好於華南虎。雖然野生種群少,但人工繁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朱鹮古稱朱鹮、紅朱鹮,為東亞特有。體型中等,羽毛潔白,背枕上有長長的柳葉狀羽冠,額頭到臉頰有鮮紅的皮膚。生活在海拔1200 ~ 1400米的疏林區。
朱鹮具有很高的保護價值和觀賞價值。朱鹮的鳥類生活在6000萬年前的始新世。由於環境惡化等因素,人口急劇下降。上世紀80年代,野生朱鹮只有7只,現在保護種群已經超過1,000只。
6、堪稱國鳥:褐馬雞。褐馬雞是我國特有的珍禽,主要棲息在華北落葉松、青海雲杉次生林和華北落葉松、青海雲杉、楊樹、白樺混交林中。僅見於中國山西管涔山國家森林公園、河北西北部、陜西黃龍山和北京東靈山。1987只有幾百個野生種群。據2009年文獻報道,我國野生褐馬雞數量約為17900只。
7.遺產物種:揚子鱷。目前野生揚子鱷僅有130-150只,其中成年揚子鱷約50只,每年以4-6%的速度遞減。揚子鱷是中國特有的壹種鱷魚,俗稱豬女龍、土龍,也是世界上最小的鱷魚品種之壹。
揚子鱷非常古老,至今還能發現許多更早的恐龍爬行動物的特征。人們稱揚子鱷為“活化石”。對人們研究古代爬行動物的興衰以及古地質和生物的演化具有重要意義。揚子鱷主要分布在長江中下遊和太湖,其威脅主要來自棲息地破壞,棲息地不斷被開發成耕地、魚塘等農業用地。
8.高原神鳥:黑頸鶴。黑頸鶴是世界上唯壹在高原生長繁殖的鶴類。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甘肅和四川北部。它的體羽是灰色的,頭、前頸和飛羽是黑色的,尾羽是棕黑色的。長110 ~ 120厘米,重4 ~ 6公斤。
80年代中期已知的黑頸鶴只有700 ~ 800只。此後,由於不斷的調查,90年代已知有4277只黑頸鶴在西藏越冬,到2002年初已知有3261多只黑頸鶴在雲貴高原越冬,使黑頸鶴總數達到7538只。
根據1992的冬季統計,國內發現1268。2002年後,在昭通等地發現大量越冬種群,數量超過1500。預計到2011年,全球總數約為10000。
9.雪溫德爾·迪金森:藏羚羊。藏羚羊曾被列為瀕危動物。2012年,西藏藏羚羊種群數量從199年的7萬只增加到目前的10萬只以上,2014年達到近30萬只。藏羚羊即將退出中國十大瀕危動物名單。這對於動物保護者來說無疑是壹個天大的好消息。
由於藏羚羊的原生羊羽絨非常柔軟,質地優良,因此在20世紀80年代至21年初被大量捕殺。經過幾輪境外走私,在歐洲壹些國家可以賣到幾萬美元。隨後嚴厲打擊非法狩獵,建立保護區,使藏羚羊數量迅速恢復。
10,失而復得:四不像。麋鹿是傳說中的“四象”,是世界珍稀動物,屬於鹿科。因為它的頭像馬,角像鹿,脖子像駱駝,尾巴像驢,所以它被命名為斯米香。它原產於中國長江中下遊的沼澤地。它以草和水草為食,群居且擅長遊泳,喜歡以嫩草和水草為食。
到19世紀,北京南海子皇家獵苑只剩下壹組。在西方被發現後不久就被八國聯軍俘獲,從中國消失。直到1898被英國購買並繁殖到255,部分個體於1983被送回中國。之後,更多的麋鹿回到了家鄉,其中壹些被放歸野外。截至2011年8月,江蘇鹽城大豐濕地麋鹿總數達到1789只;2013年6月,湖北省石首市天鵝洲麋鹿保護區麋鹿總數達到1016。
關於最瀕危物種的擴展信息:
1.白鰭豚,別名白鰭豚,屬於鯨豚科,學名為LipotesvexilliferMiller,屬於鯨目和白鰭豚科。顯著特征是吻部狹長,長約300毫米。前額圓而高。背鰭呈三角形,位於身體的3/5處,有壹個與尾鰭相連的低皮脊。
頭部左側有壹個可以自由開閉的呼吸孔。尾鰭水平,凹向邊緣,呈月牙形。白暨豚種群數量很少,是中國特有的珍稀水生動物,亟待保護。見於長江中下遊的湖北、安徽、江蘇幹流。它們在長江中生活了約2500萬年,被稱為“活化石”。由於數量極少,被列為國家壹級保護野生動物。被宣布為功能性滅絕。
2.野生蘇門答臘虎只有400只。隨著20世紀40年代巴裏虎和70年代海虎的滅絕,預測這壹物種也將在不久的將來從地球上消失。蘇門答臘虎。sumatrae)是同類中體型最小的老虎,雄性體重100 ~ 150 kg,雌性體重75 ~ 100 kg。它有長長的臉頰和長長的胡須,全身鵝黃色。
蘇門答臘虎的皮毛是所有老虎中最黑的,黑色條紋明顯,條紋之間間隔很小,條紋往往成對排列,前腿也有條紋。僅分布於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棲息地環境從平原森林到山地都有。野生蘇門答臘虎大約有400 ~ 500只,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亞的五個國家公園。
3.北方白犀牛:剛果加蘭巴國家公園(Garamba National Park)世界上僅剩不到25頭北方白犀牛,北方白犀牛很可能會從地球上徹底消失。北方白犀牛和南部非洲白犀牛的基因差異很大。它們曾經在烏幹達大量繁殖,但由於忽視當地的保護而逐漸消失。
在瓜蘭巴國家公園,它們的數量在1980年代末達到35只,2003年4月達到30只。之後6個被殺,4個出生。上個月,2頭被獵殺,近1000頭大象被殺害。
4.Orinocidae鱷魚魚:南美洲最大的食肉動物,也是地球上12最瀕危物種之壹。
5.monachus-monachus ormonkseal據專家估計,世界上只有500只,生活在地中海,受海水和海灘生態環境惡化的影響,被漁民大量捕殺。
6.老鼠狐猴,世界上最小的猴子,生活在馬達加斯加。
7.L. Kemp的sRidleyTurtle是世界上65,438+02種最瀕危動物中唯壹數量不斷增加的動物。生長需要11 ~ 35年。
8.只有250 ~ 700只奧裏諾科鱷生活在野外。主要在古巴和委內瑞拉。
9.泰國豬鼻蝠。
10,夏威夷蝸牛。
11、迷妳豬(Sussalvanius)世界上最小的豬,野豬的壹種,主要生活在印度東北部。長60厘米,高25厘米左右,成年豬不到10斤。它曾大量存在於喜馬拉雅山脈,後期只有印度阿薩邦的瑪納斯國家公園有少量。它的基因和家豬沒有太大區別。
12、比克斯鸚鵡:在野生狀態下,比克斯鸚鵡並未完全滅絕,但極為罕見。在1990,尋找這種鳥的鳥類學家只發現了壹只幸存的雄鳥,生活在遙遠的巴西東北部。大約31只被人捕獲的鳥是這只鳥能活下來的唯壹希望。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瀕危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