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用什麽方法使溝通順暢,開展醫患關系?

用什麽方法使溝通順暢,開展醫患關系?

醫患關系是社會關系的組成部分,和諧社會需要和諧的醫患關系。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政府的責任意識、民眾的權利意識、參與意識以及醫生對利益的追求等諸多因素使得醫患關系日益緊張,醫患糾紛明顯增多。日益緊張的醫患關系正在嚴重沖擊著曾經被視為人道聖地的醫院。醫療糾紛頻發,影響範圍越來越廣,不僅損害了醫務人員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也損害了醫療秩序和質量,最終損害了患者的切身利益。日益緊張的醫患關系壹直是醫務工作者和患者關心的敏感話題,引起了衛生、法律和新聞界的廣泛關註。醫療糾紛不僅是壹個簡單的醫療問題,也是壹個社會問題。

1醫患關系的現狀

目前醫患關系比較緊張。去年6-7月,中國醫院管理協會對全國270家各級醫院進行了調查。據調查統計,全國三級甲等醫院每年約有100起醫療糾紛,打官司的約有20至30起,北京壹年可能達到40起以上。二級醫院每年20起左右,打官司3起左右,三級醫院每年賠償金額壹般在654.38+0萬左右。而且現在賠償金額越來越高。

在我國73.33%的醫院中,患者及家屬對醫護人員有過暴力毆打、威脅和辱罵行為;59.63%的醫院患者對治療結果不滿,聚集多人圍攻醫院,威脅院長人身安全;76.67%的醫院,患者及家屬在診治後拒絕出院,且不支付住院費用;61.48%醫院,患者去世後,患者家屬在院內擺花圈、燒紙、設靈堂。

最近出現了醫生要求保安陪護上班、醫院開門要求警察留站等“職業醫鬧”,讓本應和諧互諒的醫患關系緊張到了極點,以至於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分組審議《治安管理處罰法》時,有委員呼籲這部法律將醫院治安管理的內容列出來,做出專門規定。

2醫患關系現狀的原因分析

整體來看,醫患關系是基本和諧,局部不和諧。和諧是主流,不和諧是支流。醫患關系的成因復雜,醫療資源不足,百姓看病“難”“貴”,患者有意見;醫療質量不高,服務態度不好,群眾不滿意;還有更復雜的社會因素。既有體制機制問題,也有思想問題,還有管理監督不力。主要原因如下。

2.1社會政府因素

2.1.1政府財政投入不到位。中國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的22%,而衛生總費用僅占世界衛生總費用的2%;財政投入占醫院當年支出的5%,市縣醫院為1%,鄉鎮醫院為1% ~ 5%。據介紹,2003年,我國醫療總支出為6600億元,政府僅支付17%。中國超過三分之二的人口不得不自己支付醫療費用,占衛生總支出的56%。政府預算支出占中國衛生總費用的比重從2003年的約1/3下降到2004年的約1/3。2004年6月5438+2月第三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顯示,醫療服務成為我國居民第三大消費。歐洲是80% ~ 90%,美國是45.6%(老人、窮人、殘疾人全部免費),泰國是56%。許多發展中國家,如印度、古巴、朝鮮、蘇丹和緬甸,實行全民免費醫療。

2.1.2醫療保險制度不完善。雖然中國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已經取得了很大進展,但對於壹個6543.8+0.3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來說,建立全民醫療保險制度仍然任重道遠。在我國現行的醫療體制下,大部分患者都是自費獲得醫療護理服務,這使得患者對醫療服務的預期效果抱有很高的期望。大部分醫患糾紛都是因為醫療費用與患者預期效果不壹致造成的。即使醫生盡最大努力治療每壹位患者,仍然有壹定比例的患者因為各種原因無法達到滿意的治療效果。對於花了很多醫藥費的患者,如果得不到滿意的治療結果,難免會有壹些想法。在發達國家,由於經濟發達,大部分醫療費用由保險公司和國家政府承擔,不需要個人支付高額的醫療費用,所以患者在心理上容易接受這個現實。因此,我國醫療保險制度的初步建設和不完善,基本醫療保險的可負擔性低,也是導致醫患關系緊張的因素。

2.1.3醫療風險分擔機制不完善。由於其自身的行業特點,醫療服務是壹個高風險行業,尤其是壹些先進的、高風險的醫療技術的應用。雖然醫護人員盡了最大努力,但也不能保證不出差錯。因此,為醫療行為提供風險分擔機制就顯得尤為必要。美國是壹個醫療技術非常發達的國家,患者也會起訴醫生,但通常不會出現圍攻醫院、毆打醫護人員的事件,因為醫患雙方都有醫療責任保險。如果法院判決因醫療差錯需要賠償,也由保險公司賠付;如果要打官司,保險公司也會支付律師費。日本的情況也大致如此。有了醫療風險保險的保障,大部分醫生心裏都有底了。更重要的是,壹旦發生醫療糾紛,患者及家屬不會直接找醫院或醫生。他們只需要請律師與法院和保險公司協商,有效避免了醫患沖突。醫院和醫生也可以致力於疾病的研究和治療。如果因為醫療事故或事件導致保險公司賠償增加,對醫生的直接後果可能是下壹個繳費周期繳納的保費增加,或者保險公司不再承保他,導致醫生失業。顯然,這種共享關系也構成了對醫生醫療質量的有力監督。

2.1.4解決醫患糾紛的相關法律法規不匹配。2002年9月1日起施行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與以前的醫療事故處理辦法相比,有了很大的進步。但近年來的實施情況表明,我國處理醫療糾紛的相關法律規定過於原則,不便於操作,仍需不斷完善和補充。比如“醫療事故”這個概念,醫療系統和法院之間仍然存在嚴重的誤解。此外,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幹規定》的司法解釋中規定,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應當采用過錯和因果關系推定,因此醫療事故鑒定結論屬於醫療機構的舉證責任倒置範圍,不需要受害人舉證。最高法院的這壹司法解釋對醫療機構規定了過重的責任,並擴大了其賠償責任。醫療事故的舉證責任是否應該倒置,目前仍有爭議。上述有關醫患糾紛處理的法律法規中的分歧和爭議,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和諧醫患關系的建立。

2.2醫院因素在市場經濟中,醫院的積極性和對經濟效益的追求也是醫患關系緊張中不可忽視的因素。隨著衛生改革的逐步深入,醫院將成為獨立的經濟實體,為了自身利益的需要,往往會註重追求經濟效益,甚至會忘義。與醫院服務相關的藥品、醫療器械生產流通秩序混亂,價格虛高;壹些企業違規操作,虛報成本,導致政府定價虛高;生產銷售等流通環節多,層層加價。壹些無良藥商通過給醫生回扣和傭金來增加藥品和醫療設備的銷量。醫院現行的藥品收入獎金機制也誘導醫院買賣昂貴藥品,醫生開大處方,過度檢查治療。目前從醫療行業整體來看,醫療設備越來越精良,醫療技術越來越高。但“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卻沒有跟上,醫患矛盾愈演愈烈。

2.3醫生的因素據壹項調查顯示,只有27%的醫生對目前的執業環境基本滿意。醫院級別越高,對執業環境不滿意的醫生比例越高。中高級職稱的醫生中,近七成對目前的執業環境評價較低,48.6%的醫生沒有職業自豪感和成就感,很多醫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醫生。

壓力大、工作量大導致的醫務人員職業倦怠是壹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長期以來,醫務人員隊伍建設缺乏人文素質培養,行風建設措施不落實,導致部分醫務人員在服務過程中生硬。醫患之間的潛在危機隨著溝通不暢而升級,演變成醫療糾紛,醫患關系不斷惡化。

2.4患者因素患者維權意識的增強。根據中國社會研究院連續四年對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武漢、廣州等地近6000名居民的調查,我國消費者的維權意識正在增強。當自己的權益受到損害時,94%的消費者表示會采取各種行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此外,人們的健康意識增強。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關註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更加重視疾病的早期診斷和治療,從而對疾病的治療效果期望更高。隨著現代醫學的飛速發展,分子醫學、基因醫學、克隆技術等隨之而來,但新的未知疾病不斷出現,醫學領域充滿了未知和變數,醫務人員的醫療技術也存在差異。國內外壹致公認,醫學診斷率僅為70%左右,各種急重癥搶救成功率約為70% ~ 80%。相當多的疾病是未知的和難以診斷的。甚至出現誤診率高,治療無望的情況,這是醫學的無奈。沒有壹家醫院或醫生能包治百病。疾病的治療過程和結果總是有成功和失敗兩種可能。很多患者和家屬不了解醫學的特殊性和無助性,對醫療效果期望過高,無法正確對待醫學的無助性。此外,患者參與醫療過程的意識增強,社會文化水平整體上升。隨著信息的發展,患者可以更容易地了解與疾病相關的信息,患者要求更多地了解自己的治療方案、用藥和預後。

3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對策

醫患溝通需要政府、醫療機構(醫務人員)和患者的建立、理解和信任。只要善待患者,加強溝通,設身處地為患者著想,提供熱情、細心、貼心、耐心的服務,就會贏得患者的尊重和認可,和諧的醫患關系就會建立起來。

3.1政府對公共衛生和維護人民健康權益的責任是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基礎。加快發展衛生事業,努力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是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根本舉措。應該看到,當前衛生工作的基本矛盾是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與本級醫療服務嚴重不足之間的矛盾。集中表現就是群眾看病難、看病貴。醫患關系不和諧,醫患矛盾,醫患糾紛甚至醫患沖突都是這種矛盾的具體表現。雖然目前大多數醫療機構都是公立醫院,但相當壹部分醫院的正常運轉主要依靠向病人提供醫療服務的收費。醫院設備的購置和醫院規模的擴大依賴於費用的積累,醫療服務的收入由醫院自己支配。這種機制的直接後果是,醫院過於註重經濟收入,忽視群眾利益。這也是醫患關系緊張的重要原因。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必須研究如何完善醫院的運行機制,維護醫院的公益性質,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要堅持走適合我國國情的衛生事業發展道路,堅持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的宗旨和公益性質,充分發揮政府在保障群眾基本醫療方面的主導作用,改革醫療服務體制,轉換公立醫療機構運行機制,加強政府對醫療服務行業的監管,大力發展農村和社區醫療衛生事業。

3.2加強醫院內部管理是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保證。是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關鍵。醫務人員首先要有良好的醫療技術和職業道德,這是獲得患者信任的前提。其次,要理解和尊重患者。由於求醫過程艱難,在此期間,患者會承受巨大的精神和經濟壓力,非常需要醫護人員的理解和關愛。再者,要學會和病人溝通。醫患之間的誤會和矛盾,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部分醫務人員溝通能力的欠缺。第四,註意醫務人員的形象和禮儀。醫院的環境和醫護人員的外貌能給患者第壹印象,優美的環境能增加患者的舒適度。醫護人員對患者的恰當稱呼是建立良好溝通的開始。患者對熱情、開放、真誠、幽默、可信、忠誠、負責的醫護人員充滿尊重和信任。但往往討厭虛偽、不尊重、自私、嫉妒、固執、高傲、冷漠的醫護人員。

堅持社會效益標準建設誠信醫院。各級醫療機構要堅持以社會效益為最高準則,堅持合理檢查、合理用藥、合理收費,禁止各種“開單費”;要努力降低患者的醫療費用,建立醫療費用陽光制度,認真做好咨詢收費工作,讓患者和家屬隨時查詢費用,讓患者放心;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掛號時間長、繳費時間長、拿藥時間長、看病時間短的“三長壹短”現象;嚴格執行藥品集中招標制度,杜絕藥商帶錢在醫院推銷藥品的現象;實行醫患協議制度,嚴禁醫務人員收受“紅包”、“飯錢”;聘請社會監督員監督醫院醫德醫風。

3.3患者的理解和包容是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關鍵。醫患關系是否和諧,涉及到醫生和患者雙方。僅僅依靠醫務人員的努力是不夠的,這需要患者對醫生這個職業有全面正確的認識。有些患者認為進了醫院就相當於進了保險櫃。他們認為既然醫院治病,那病治不好當然是醫院和醫生的錯。其實醫生不是萬能的,不是所有的病都能治好,有些時候醫生也是無能為力的。所以,有時候,醫生更需要患者的理解和包容。很多患者看醫院,看醫生,往往只關註結果而不關註過程,尤其缺乏承擔風險的意識,對醫療效果的期望值過高,甚至超過了目前的醫療技術水平,這也是很多醫療糾紛產生的原因。其實人體是壹個非常復雜的身體,手術過程中和手術後會出現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這與醫生的醫術和責任心無關。如果患者對此缺乏了解,就會和醫生產生矛盾。只有社會充分理解醫療行業的艱辛、負擔和高風險,只有醫患雙方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依賴,和諧的醫患關系才能真正實現。

3.4加強與媒體的溝通,正確引導輿論,是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平臺。新聞媒體是我們和社會之間的橋梁。醫療衛生工作是社會關註的焦點,也是新聞宣傳的重點。要高度重視與媒體的溝通,及時向媒體提供準確、全面的信息,讓媒體及時了解真實情況,發揮正確的輿論引導作用。對於媒體曝光的醫療衛生工作中的問題,要堅持不遮不掩,正確對待,舉壹反三,積極采取措施加以改進。要學習新聞傳播的知識和技能,學會與媒體溝通,不斷提高宣傳工作水平。我們真誠希望新聞媒體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客觀真實地報道醫療衛生服務活動,不要刻意炒作個別醫療糾紛。大家壹起努力,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維護健康有序的醫療秩序。

構建和諧醫患關系是壹項長期任務。我們要堅持不懈地努力,做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推動者,讓人民群眾看到實實在在的成效,努力構建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溫馨和諧的醫患關系,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 上一篇:中國古代法律思想。
  • 下一篇:1—10傷殘鑒定標準和賠償標準。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