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成吉思汗的遺產:蒙古和中國之間的爭論如何撕裂了元朝?

成吉思汗的遺產:蒙古和中國之間的爭論如何撕裂了元朝?

元帝國是蒙古和漢族的混合體,在他統治的前20年裏強大而穩定。但當他老了,它到處泄露。他壹走,蒙中之爭就成了分裂滅國的主要力量。親蒙派和親漢派輪流上臺,每隔三五年就會上演壹場大戲。

1189年,28歲的鐵木真被21部落尊稱為“可汗”的時候,他沒有想到自己的事業會有多大。不經意間奠定了壹個橫跨東西的帝國,然後給後人留下了壹個永久的疑問:壹個由遊牧民族統治,以農耕民族為主的蒙元帝國如何保持長治久安?

這個問題相當致命。因為統治者和被統治者的關系是帳篷和房子;壹個人物是新創造的,壹個文明是開花的。壹個主張武力征服世界,壹個遵守儒家禮儀。在政治經濟體制上,整個蒙元帝國幾乎呈現出二元對立的世界。

這裏舉個例子來說明。在成吉思汗的時代,有四個帳篷,被稱為四個瓦爾多。成吉思汗到處打工,這是流動的資本。1229年,窩闊臺即位後,決定建立“不可移動的瓦爾多”,這是蒙古人的第壹個首都——哈拉和森林。

拉霍林不僅有宮殿,還有王公貴族的宮殿。但蒙古人並沒有住在那裏,而是在城墻附近搭起帳篷。住帳篷或房子看似是壹種生活方式,其實代表了兩種態度:堅守民族傳統或接受新生活。住在帳篷裏的帳篷黨和住在房子裏的房子黨是水火不容的,這就像是壹種象征和預兆。也道出了蒙古人從此的派系鬥爭:是堅守蒙古傳統,還是做壹個中國。

這似乎有點危言聳聽,但現實是,矛盾和分裂來得難以置信的快。只是到了成吉思汗孫子那壹代,沖突才在3354年爆發。先是蒙哥可汗和他的皇弟忽必烈,然後是忽必烈和他的弟弟阿裏布格。壹個母親所生的兄妹,終於拔劍相見。從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到1251年蒙哥登基,只有24年。

兄弟間的不和看似與皇位之爭有關,實則是執政理念的差異。據《元史》記載,蒙哥被推崇為成吉思汗傳統的化身,是唯壹壹個執著遵守紮撒蒙古法律規範的人,主張“守先人之法,不可抄他國之行”。忽必烈被視為“中國迷”。當他是國王時,他的大部分工作人員都是漢族人,如和尚海雲、劉、姚樞和趙弼。這個幕府的存在,似乎促進了蒙古人的漢化。

最開始惹惱蒙哥的是忽必烈遠征雲南。姚樞建議先安撫漢人。在儒家的治國理念中,穩定人心比什麽都重要。所以盡量不要殺生。就算大理不肯投降,也不會殺城。但在以殺的人多為榮的蒙古人看來,這種想法是不可思議的。

我即位後,他的三個弟弟就像他的三駕馬車。忽必烈掌管莫納漢,徐烈武掌管征伐西,阿裏不哥固守哈拉和林。忽必烈用漢人組成的官員隊伍,用漢人的方式管理漢人的土地。他在河南、京兆、星州等地進行了壹系列改革,計劃在這些地區重新建立中國式政府,振興經濟。

忽必烈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功,但卻引起了芒戈的懷疑。他懷疑他的兄弟試圖在他的領土上建立獨立的政治基礎,然後挑戰可汗的地位。157年,芒戈突然對京兆展開大規模調查。調查組繳獲了大量行政檔案,罷免了忽必烈任命的官員,處決了壹批下屬。形勢似乎危及忽必烈汗。這時,姚樞想出了壹個主意:去哈拉和林那裏面見芒戈,重申對可汗的忠誠,請求原諒。於是蒙哥原諒了忽必烈,兄弟和解。

度過危機的忽必烈汗,三年後迎來了自己的世界。他依仗自己在漢區多年的政治經濟基礎,像壹陣風掃落葉,消滅了為他爭位的阿裏貝,然後大力推行新政。

忽必烈看似可以放開手腳,實則不然。雖然他做得很好,足以成為壹個好皇帝,但他幾乎采納了他的顧問劉的所有建議,除了恢復科舉考試。他沒有恢復科舉,是因為他不想完全脫離中國或者中國,因為那樣的話,他的各級行政機關就會被漢人吞噬。

忽必烈汗並沒有完全依靠漢人。他把財政托付給色目人,把軍事托付給蒙古人。在政治制度的框架下,他不得不屈從於蒙古人的壹個基本原則:帝國是成吉思汗所有子孫的共同財富,他們享有世襲的軍事、政治和經濟特權,這就是所謂的家族財產分封制。

於是忽必烈建立了蒙元帝國,是蒙古人和漢人的混合體。在他統治的前20年,這種混合物是強大而穩定的,但當他老了,它到處泄漏。他壹走,蒙古人和漢人的紛爭就成了分裂和毀滅國家的主要力量。親蒙親漢輪番上臺,隔個三五年就會上演壹場大戲。

13世紀的蒙古人壹致同意壹個使命:蒙古人想要征服和統治世界。可惜他們沒有整合整個世界的能力,所以成吉思汗給後人留下了巨大的遺產,但也是致命的遺產。

  • 上一篇:Chateague的故事情節
  • 下一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培訓項目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