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知識點1
1,法的本質:法是統治階級意誌的體現。法律是統治階級有意識地創造的。
2.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3.法律的特點:①法律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2)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實施的;法律對所有社會成員都有普遍約束力。
4.法律的作用:規範作用和保護作用。
5.專門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其中《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了四部。
保護: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司法保護。
6.法律權威來源於人們內心的支持和真誠的信仰。法律是最剛性的社會規則,不違法是人們行為的底線。
7.有兩種類型的違規:
壹是根據觸犯的法律,分為:①民事違法行為(承擔民事責任),②行政違法行為(承擔行政責任),③刑事違法行為(承擔刑事責任);
二、根據社會危害程度:①壹般違法行為(包括民事違法行為和行政違法行為)②嚴重違法行為(或刑事違法行為或犯罪行為)。
8.犯罪的特征:①嚴重的社會危害性(本質特征),②刑事違法性(法律標誌),③受刑罰處罰(也稱刑罰為刑罰——必然後果)。
9.國家利益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體現。人民的利益只上升,集中於國家。
利用國家的工具,可以真正維護利益。國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於壹切。兩者相輔相成。
10,我國的性質: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11.我國憲法的基本原則是,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壹切權力屬於人民。
12,人民代表大會是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機關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則。
13.憲法的核心價值追求:規範國家權力運行,保障公民權利實現。
14.憲法是人民意誌的集中體現,是國家的根本法,規定了國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問題。
憲法是壹切組織和個人的根本活動準則。中國* * *產黨堅持把依法治國作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
15.憲法在國家法律體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和法律效力。
憲法規定的內容是國家生活中全局性、根本性的問題,而其他法律規定的內容通常只是國家生活中的壹般性問題,是對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某壹方面的規定。
16.憲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礎和立法依據。其他法律根據憲法制定,不得違背憲法的原則和精神。憲法是國家法制統壹的基礎。
17,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是公民的壹項基本權利,是公民參與國家和社會管理的基礎。
18,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公民的合法私有財產不受侵犯。
19、權利的正確行使:①權利的行使不能超越自己的界限,權利不能被濫用;
(2)權利的行使不得損害國家、社會和集體的利益以及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權利;
(3)權利的行使應當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規定的活動、步驟和過程進行。
20.公民維權的途徑包括協商、調解、仲裁和訴訟。
初中政治知識點二
1.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公民不僅是法律權利的持有者,也是法律義務的承擔者。勞動和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權利,也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2.自覺履行義務:①法律要求必須做的事;(2)堅決不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③法律鼓勵的努力。
3.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原則。
生產資料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國有經濟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集體經濟體現了* * *共同富裕的原則。國家保護非公有制經濟的合法權益,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激發非公有制經濟的活力和創造力。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4.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5.中國的基本政治制度有:①中國* * *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基本)。
多黨合作的基本原則是長期生存、相互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圍繞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CPPCC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職能。
②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本)③基層群眾自治制度(重要)
6.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統稱人民代表大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享有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和監督權。
7、國家行政機關是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負責實施國家權力機關通過的有關法律、決議和決定。
8.公平正義是人類追求的永恒目標,也是法治社會的核心價值。
9.黨的基本路線P4
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鬥。
10.改革布局:從農村到城市,從試點到普及,從經濟到全面P4。
11、基本經濟制度P4: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的新格局。
12、我國逐步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13,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孕烯醇酮
14、改革開放的原因(地位)P5:改革開放是我們的強國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壹招。
15,四個尊重。P5(參與社會勞動,創造社會財富):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
16,改革開放在民生方面的成就(為解決民生問題采取的措施?)P7
城鄉就業規模持續擴大,人民收入快速增加,家庭財產穩步增加,城鄉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貧工作取得顯著成就。
17,黨的初心和使命P8:初心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使命是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18,現階段主要矛盾。P9:新時期,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19.總體改革目標P9: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20.發展的根本目的P1:發展的根本目的是改善民生福祉。
初中政治知識點3
1.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壹動力,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P1
科技創新能力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P20
2.中國科技創新現狀。P20:中國在尖端技術的掌握和創新方面已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壹些重要領域處於世界前列。但總體上看,我國仍面臨創新能力不強、科技發展總體水平不高、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不足、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遠低於發達國家等問題。
3、科教興國、人才戰略P21
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把科技和教育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把經濟建設的重心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加速國家的富強。
4.教育是民族復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民族素質、培養創新人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堅持教育優先發展。P22
5.創新的目的是增進人類福祉,讓生活更美好。P28
6.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征是人民當家作主。P33
7、人民民主的真諦:有事好商量,人人的事都要商量P3。
8.政治文明的核心是法治P7,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國P7。
9.新十六字方針(依法治國的要求)P9: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10,政府的宗旨P1:政府的權力來自人民,政府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
11.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規範政府的行政權力P2。
12,中國文化的特點P9:歷史悠久,博大精深。
13,中華文化之所以綿延不絕:有迎接挑戰的創造力,與時俱進的氣度和海納百川的氣度。
14.民族文化是根,民族精神是魂,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P61
15,文化自信的來源P61:優秀的文化,強大的國家和人民的力量。
16,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P67
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愛好和平、艱苦奮鬥、勇敢自強的精神。
17,文化最深的核心是價值觀P70。
初中政治知識點4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P70
國家價值目標: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自由、平等、正義、法治。
公民的個人價值觀是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2.人口國情和人口現狀特點P7
人口和國情: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當前人口形勢的特點:基本特點:人口基數大,人口素質低。
其他特點:增長緩慢、出生率低、老齡化、男女性別比失衡、城鄉分配失衡、“壹胎化”社會問題突出
3.人口國策P7:人口國策就是計劃生育。
4.資源國情與資源危機的成因P78
資源國情:我國自然資源豐富,數量大,種類多,但人均資源少,開發難度大,資源普遍短缺。
資源危機的原因:我國資源開發利用不夠合理和科學,依靠消耗大量資源進行經濟發展的現象突出,造成嚴重的浪費、損失、汙染和破壞。
5.面對人口、資源、環境危機,我們選擇P80作為文明發展之路。
文明發展之路是:堅持綠色發展,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
7.關於資源和環境的國家政策P84: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8.民族分布特點P91:大散小聚雜居。
9、民族關系、原則、制度三方面P91
10民族關系: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已經形成。
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
解決民族問題的制度: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三尊重:尊重少數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他們的風俗習慣,尊重他們的語言文字。
1,給國家帶來和平與穩定的重要基石是國家安全,人民最基本、最共同的願望就是讓國家和平、安全。
2.“壹國兩制”的含義P100:“壹國”是指中國是統壹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可分割;“兩制”就是在堅持壹個中國的前提下,國家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港澳臺地區長期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實行高度自治。
3.和平統壹、壹國兩制是解決臺灣省問題的基本方針和最佳途徑。
兩岸關系的政治基礎(前提):堅持壹個中國原則。
4.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的精神財富,也是兩岸同胞的精神紐帶。
5.中國夢P105: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6.當代中國發展的兩次歷史性飛躍。
實現了從貧困到溫飽,再到溫飽到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
7.兩個100目標P10
建黨壹百年(1921-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壹百年(1949-2050):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8.黨和國家的根本指導思想是
9.從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的兩個發展階段P110
第壹階段:2020年至2050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第二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10,如何實現中國夢P112
必須堅持黨的領導,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
1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P113。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
12,“壹個中心”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現現代化的根本途徑。
13,中國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14、五大發展理念、五大文明、四個全面P112
五大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享受、
五大文明:經濟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
四個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
15,中國道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中國的力量是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113。
16、中國國情P112:基本國情:中國正在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重要國情:人口國情和資源國情
17、成就的根本原因P114(中國自信或民族自信之所在):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18,四個自信P117: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初中政治知識點5
1,我國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主要內容:國家所有制(國有經濟)、集體所有制(集體經濟)、混合所有制(混合經濟)中的國有和集體成分。
2.我國現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主要內容:公有制[國家所有制(國有經濟)、集體所有制(集體經濟)、混合所有制(混合經濟)中的國有和集體成分]和非公有制(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
經濟活動的參與者:生產者、銷售者和消費者。
4.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思想道德建設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
其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思想道德建設。
5.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文化建設)措施的內容:保障措施和促進措施。
6.我國憲法的主要內容:規定國家和社會生活各方面最重要、最根本的問題。包括國家的根本制度和任務、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機構及其組織和活動的原則以及國家的象征。
7.公民人身權的內容:生命健康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姓名權、隱私權等。
8.公民的人身自由權受法律保護的內容:公民不受非法逮捕和拘留;不得非法搜查公民的身體;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可侵犯;公民的住宅不可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隱私受法律保護。
9.依法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內容:消費者享有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和要求賠償的權利;消費者有權了解商品和服務的真實情況,有權自主選擇商品和服務;消費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權利,以及尊重其人格尊嚴和民族習俗的權利。
10.勞動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權利的主要內容:平等就業的權利;享有與用人單位平等協商簽訂勞動合同的權利;享有獲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享有休息休假權(每天工作不超過8小時,平均每周工作不超過40小時)
11.我國稅種(內容):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資源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
12.公民政治自由權利的內容: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
13、正當防衛的條件內容:只有當合法權益受到非法侵害時;必須是不法侵害正在進行;只能對違法侵權人本人進行;正當防衛不能超過必要限度。
14.深化教育改革的內容: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調整和改革基礎教育的課程體系、結構、內容和教育質量評價方式。
15.違法行為類型(內容):違憲行為、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和刑事違法行為。
16,生產關系的具體內容:誰擁有生產資料;人在生產中的地位和關系是什麽;如何分銷產品(消費品)。
17,生產力要素的內容:勞動者;生產工具;勞動對象。
18,“壹國兩制”的主要內容:在壹個中國的前提下,國家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和臺灣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部分。作為特別行政區,實行高度自治,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將長期不變。中國在國際上只能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
19,“三個代表”的基本含義(內容):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0.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含義(內容):第壹,中國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第二,中國的社會主義還處於初級階段。
2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主要內容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有文化的公民為目標,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22.偉大民族精神的主要內容:團結、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
23.基本道德的主要內容是愛國守法、禮貌誠信、團結友愛、勤奮自強、敬業奉獻。
24.社會公德的主要內容:講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
25.職業道德的主要內容: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公平公正、服務群眾、奉獻社會。
26.家庭美德的主要內容是: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裏團結。
(繁榮)文化事業的主要內容:發展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等事業。
28.綜合國力的重要內容:政治實力、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文化教育實力、外交實力、資源實力等。
初中政治知識點必考,相關文章整理;
★總結初三政治知識點的重點知識。
★整理總結初中政治錯誤知識點。
★總結整理初壹政治必背的知識點。
★九年級政治知識點整理
★初中政治教育版知識點
★初中政治知識總結
★初中政治核心知識點總結
★初九年級政治知識點整理
★總結10初中政治重點。
★總結初壹政治必背的知識要點。
var _ HMT = _ HMT | |[];(function(){ var hm = document . createelement(" script ");hm.src = "/hm.js?3b 57837d 30 f 874 be 5607 a 657 c 671896 b ";var s = document . getelementsbytagname(" script ")[0];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