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本文從文化全球化和跨文化管理的角度,分析了中國企業跨國M&A的機遇和風險。

本文從文化全球化和跨文化管理的角度,分析了中國企業跨國M&A的機遇和風險。

其實我很難回答這樣的問題,但是我沒有辦法。我必須完成任務。我還是說了實話。

國際跨國並購中70%的失敗率,擋不住中國企業進攻海外的熱情和激情;在過去五年中,中國企業以並購形式進行的對外投資增加了20至30倍。然而,並購失敗的案例屢見不鮮。

企業家揭露自己的“臟衣服”,坦白海外並購的教訓

“企業用‘三十年代的基礎,六十年代的工具,九十年代的眼光’參與跨國並購。在談並購的時候,他們唱的是自己的歌。除了自我證明,判斷準確,拍攝得當,很少有專業人士參與,媒體更是壹無所知...這些都讓中國企業的跨國並購看起來很美。”

2007年6月1日,中外企業集團國際年會召開,商務部聯合發布了《中國企業跨國並購的實踐與思考》項目成果(以下簡稱《報告》)。與會企業家在介紹成功經驗的同時,專家給企業提出了上述建議。

商務部部長助理陳建也在年會上表示:“由於中國企業對外投資起步較晚,經驗不足,中國企業‘走出去’總體上還處於起步階段。”

“除了技術、管理、資金等方面的差距。,不適應國際競爭環境,風險防範意識不強,不善於處理企業經濟利益和社會效益的關系,已經成為‘走出去’企業的通病。”陳建說。

萬向、TCL、有色集團海外並購的尷尬:“人棄我取”

“中國正在進入並購時代。”這是《商業周刊》的斷言。事實上,跨境M&A正成為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重要方式,並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註。據商務部對外經濟合作司商務參贊趙闖介紹,2002年,中國企業以並購形式對外投資的金額僅為2億美元。到2005年已經達到65億美元,2006年還是47.4億美元。

然而,從過去幾年的M&A案例來看,中國並沒有類似於美國在線與時代華納公司、沃達豐與曼內斯曼、惠普與康柏的合並案例。“由於中國尚未形成壹批在行業內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的‘重量級’跨國公司,再加上不同M&A動機的影響和有限的融資條件,決定了現階段大多數企業仍將以並購海外中小企業或大型企業的部分業務為主。這種‘人棄我取’的策略是由中國企業目前的發展階段、規模和管理水平決定的。”商務部的報告顯示。

主營業務為汽車零部件鑄造的萬向集團總裁盧偉鼎在年會上證明了這壹點。據他介紹,萬向集團在1994開始設立海外機構。截至目前,他們除了在海外建廠三家,還陸續收購了39家外國公司。用盧偉鼎的話來說,他們的收購特點是“數量多,規模小”。因為,300億的收購資金只有不到200億。“我們沒有多少錢。有優勢的國外同行可以在並購的時候做私募,而我們不能,所以我們在做跨國收購的時候很弱勢。”於是,那些互補的小企業就成了他們收購的主要來源。

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表示,他們的兩次大收購都是針對對方的虧損企業。中國有色集團也表示,作為全國有色金屬行業唯壹的外經企業,自主投資開發海外資源並實現盈利的標誌性項目謙比希銅礦,也是贊比亞資源貧乏的銅礦之壹。他們公司介入時,該礦已經停產13年。

中海油、五礦和中化國際的合並案例表明,風險無處不在。

“其實風險控制比收益更重要。”魯偉鼎告誡與會企業,“法律風險、市場風險、財務風險、認知風險、機會風險、操作風險、客戶風險、戰略風險等。必須進行全面分析,並制定科學的風險管理計劃。”“回報低,風險高,壹步走錯,那壹步就錯了。”

在總結了我國企業跨境M&A的諸多風險後,商務部認為,在跨境M&A的諸多風險中,政治風險、法律風險和金融風險最為突出。其中,政治風險與東道國政府政策變化等行為有關,包括征用、國有化、戰爭和恐怖活動等政治暴力。“中海油收購優尼科,五礦收購諾蘭達,從經濟上來說,美國和加拿大的公司並不吃虧,但東道國仍需進行政治審查,導致項目暫停或無法順利進行。”報告稱。

此外,還有法律風險。目前,世界上60%的國家都有反壟斷法和管理機構,但管理重點、標準和程序不同,往往使得並購過程曠日持久,往往需要高額的法律和行政費用,增加了並購成本。報道稱,中化國際曾計劃以5.6億美元收購韓國仁川煉油公司。在排他性諒解備忘錄中,中國以大局為重,沒有意識到應該增加附加條款,以法律手段限制對方漲價。結果,公司最大債權人花旗銀行在債權人會議上提出將價格提高到8.5億美元,超出了中化集團的承受能力,最終導致合並失敗。

在M&A,經常存在中外金融體系不匹配、投資回報預測假設缺陷、稅收漏洞和其他未登記風險、有形和無形資產定價、融資成本等金融風險。因此,許多M&A項目未能防範金融風險,導致未來企業虧損,無法實現預定的利潤目標。

困難還來自其他方面。會上,李東生介紹了與歐洲工會進行的極其艱難的談判。兩年來,他們未能與工會達成協議,甚至在2006年5月,局勢失控。事實上,類似的情況在亞洲國家也時有發生。“韓國的公眾意識和工會力量都比較強,韓國的教師工會甚至敦促其成員告訴學生,自由貿易會加劇貧困和不平等,破壞環境。所以韓國人普遍對全球化持懷疑態度,不信任企業界。韓國民眾不僅認為本國資金充足,不歡迎外國資本和產品進入韓國市場,也反對韓國對外投資導致國內工作崗位減少。“報道認為,這給BOE收購韓國現代電子生產線和SAIC控股韓國雙龍帶來了壹定的困難。

  • 上一篇:(體驗)南京哪裏有眼鏡?妳知道所有戴眼鏡的註意事項嗎?
  • 下一篇:對黨忠誠老實,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越線。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