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38年6月至2005年2月,東山鄉、新橋鎮實驗區、大富鎮合並,組成新的大富鎮。大富鎮人民政府下設四個辦事處和壹個辦事處,下轄五個區。即:黨政辦公廳、經濟發展辦公室、人口和計劃生育辦公室、民政和勞動保障辦公室、金融辦公室;汶河區、大富區、木空區、新橋區、東山區。2008年縣村行政區劃調整時,合並了48個行政村、970個村民小組、22671農戶。三個社區委員會。2065438+2006年3月,大富鎮進行第二輪村級行政區劃調整,合並12個村,組建36個行政村和3個社區居委會。
大富鎮總人口98060人,其中農業居民91.842人,城鎮居民621.8人。全鎮總面積320平方公裏,耕地面積45114畝,林地面積363861畝,其中林地292341畝,灌木林地21983畝,其他林地49537畝。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GDP)2310萬元,財政總收入1663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55元。
大富鎮構建了以大富坪南北片區為中心,東山、新橋、木空、汶河為副中心的城鎮體系。服務範圍主要包括商品批發零售、餐飲、酒店、家電維修、汽車維修、建築施工、家用服裝、交通運輸、廣告服務等行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約20億元。服務型產業的顯著特征主要包括“職業技術教育服務”、“骨科醫療技術服務”、“法律服務”、“特色農副產品供求服務”等。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大富鎮的城市建設和其他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迅速。以大富坪南區、北區為中心,東山、新橋、木空、汶河四個小集鎮為副中心的小城鎮體系,其中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2.35平方公裏,建成4條* * * 3800米商業街,常住人口3.5萬人(含4個小集鎮),城鎮化率35%。鎮內主要交通要道有高暢公路、賢達公路、大白公路(至桃江縣松木塘鎮)、新黃公路(至寧鄉縣巍山)、東鄉公路(至寧鄉縣巷子口)。通村公路硬化已完成230公裏,交通網絡初步形成。建成35千伏安變電站壹座,城鄉電網改造基本完成。移動、聯通、電信、廣電網絡覆蓋全鎮,通訊方便快捷。全鄉有益陽防治站、安化縣骨科醫院、安化縣職業中專,還有大福中學、大福完全小學、百花幼兒園等省市級示範學校和其他教育、文化、衛生單位。
大福鎮歷史悠久。經過考古發掘,在縣城附近的殷新村田家埂上弦月圈發現了新石器時代遺址。據鑒定,大約4000年前就有人類居住在這裏。春秋戰國至北史熙寧五年(1072),根據益陽地區誌和安化縣誌記載,大富屬於“梅山文化”範疇,長期歸楚管轄。境內主要文化遺址有安寧古道、東江春秋戰國文化遺址、大富石拱橋(建於1810年,保存完整)、三星佛塔、木空大窯土塔(燃字塔)、羅饒典故居及墓、黃墓(清代農民起義領袖)、新橋橋(2座)。自然景點有趙天(民國時期瑞士、挪威傳教士修建的避暑勝地)、芙蓉山(舊稱“安化十景”之壹,“福陵朝雲”)和大倫寺瀑布等。芙蓉山,又名吳韻山,位於海拔1400多米的半山村。風向穩定,風速很大。山頂上有壹大片傾斜的草地。在山頂上,有兩座寺廟,宮廟和盛迪廟。清明節前後,半山區的村民會去看望他們。吳韻山風景優美,因常年有霧而得名。大福的主要景點有:響水洞漂流、王宓賞花等。大姚土塔、茶馬古道石板路、逍遙肖凱墓園、千年銀杏樹成為壹日遊的熱點。
大富的公益事業發展迅速。2011年,大富鎮青年李和小自費創辦了安化大富。com,壹個服務家鄉的民間公益網站。他們用積極向上的民間眼光傳遞大富信息,得到群眾認可,他們的事跡被益陽日報、湖南日報、和鳳凰等媒體報道。2012,大富的兩位創始人。com攜手國內媒體知名大福知識青年龍可成立大福艾香協會。他們以“支持本土自信、涵養本土文化、凝聚本土認同、促進本土發展”為使命,尊重本土社區的主體性,努力探索本土經驗,充分利用本土人力、智力等資源,以信息傳播的方式選擇接地氣的本土社區項目。同時,大福艾香協會註入現代工作理念,堅持民主決策、規範治理、透明公開、包容開放。大福會追尋熱心地方事務的先輩智慧,培養鄉村建設的主體意識,學習現代管理的專業經驗,將這壹切貢獻給發展中的家鄉大福。大福艾香協會依托大福開展了壹系列本土公益活動,主要包括:關註留守兒童的“小夏令營”、宣傳家鄉公益臺歷、幫助貧困兒童讀書、“快樂廚房”項目對接國內公益資源走進家鄉、大學生支教活動、發掘本土傳統文化系列活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