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大學論文道德與法律的關系1500字。

大學論文道德與法律的關系1500字。

寫論文註意事項:

1.不要簡單重復標題中已有的信息,避免把引言中的內容寫成摘要,不要抄襲論文正文中的副標題(目錄)或論文結論部分的正文,不要解讀論文內容。

2.盡量使用書面敘述,不要在摘要中列出文中的數據;文字要簡潔,排除本學科領域已成為常識的內容,刪除無意義或不必要的文字;內容不得論證,不得舉例,不得介紹研究過程;

3.摘要的內容壹定要完整,論文中闡述的主要內容(或觀點)不能省略,要寫成可以獨立使用的短文。

4、摘要壹般不分段,禁止連寫。陳述要客觀,不宜對研究過程、方法和成果進行主觀評價,也不宜與他人的研究進行對比說明。

例子:道德與法律的關系

道德作為壹個完整的概念,根植於風俗習慣。原始社會,人們生活在壹個以血緣為基礎的氏族社會,氏族成員主要受風俗習慣的調整,從食物分配到婚姻締結都體現了風俗習慣的積極作用。然而,隨著社會生活的復雜化,社會關系變得越來越復雜。

不可能完全靠風俗習慣來調節,所以道德就產生了,所以道德不是抽象地來自人們的內心,更不用說來自宗教神學,而是來自壹定的物質基礎。哲學上把道德歸入上層建築,是為了維護這個階級的經濟基礎。隨著生產力的發展。

用習俗和道德來調整所有的社會關系是不可能的,社會需要更強更廣的標準和規範來調整,於是法律應運而生。法律的出現並不意味著社會關系的調整不再依賴於道德。法律在調整的方式和範圍上也有局限性,道德仍然是調整社會關系的重要手段。

法律和道德在調整社會關系中都起著重要的作用。法律和道德屬於不同的上層建築,所以法律不能完全等同於道德,道德當然也不能代替法律。如果所有的道德原則都轉化為法律原則,那麽法典就變成了道德準則,只是不利於人類進步而已,所以法律和道德是有本質區別的。

第壹,法律與道德的歷史和方式不同。從歷史進程來看,法律是人類社會壹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原始社會沒有法律,而道德習俗存在於人類社會的所有歷史時期,任何社會都有行為準則。另外,道德因民族、種族、宗教、習俗而異,法律則是在壹個國家或某個地區。

法律由州立法機關制定、修改和廢除。只有掌握國家權力的階級才能將其意誌轉化為具有強制性和普遍約束力的法律。而道德,則是由人們長期的生活習慣轉化而來的。法律是國家強制力強制執行的,道德更多的是依靠輿論和人們內心的信仰和良知來遵守。

第二,法律和道德的適用範圍不同。法律是區分罪與非罪、合法與非法的標準,而道德主要是劃分善惡的界限。這兩個邊界在壹定範圍內可以重疊,也可以相互獨立。有很多情況:

1.道德所否定的法律也是被禁止的。如謀殺、縱火和投毒。

2,有些道德規範不否認,法律禁止。比如過失犯罪。

3.道德規範是肯定的,法律是禁止的,比如封建社會哈姆雷特式的人物,或者反對統治階級的惡法。

4.道德上不提倡,但法律允許,比如離婚。但如果壹個人長期受到家暴迫害,提出離婚,現代法律和道德都是支持的。

綜上所述,法律與道德的調整和適用範圍有重疊的部分,也有矛盾的部分。就與道德相關的法律而言,這部分壹般只是“最起碼的道德”。遵守這些法律規定是道德最起碼的義務,但法律不幹預或者不能幹預道德。

如個人誠信或人際關系,從這個意義上講,道德的適用範圍比法律更廣。那些與道德無關的法律,是道德無法調整的,只能由法律來調整。比如新崛起的經濟法、行政法、環保法,只有程序性的規定,與道德關系不大或沒有關系。

與刑法不同,這些法律只能由道德來評判。所以在這方面,法律調整的範圍比道德更廣。

  • 上一篇:@22考研:如何跨越考研?
  • 下一篇:單身女性生孩子將是合法的。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