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大學生應如何強化法制觀念,維護法律權威

大學生應如何強化法制觀念,維護法律權威

如何培養大學生的法律意識

大學是從學校走向社會的過渡期,大學生肩負著自己的社會責任。然而,當代大學生大多法律意識淡薄,法治觀念缺乏,大學生違法犯罪的報道屢見不鮮,如何培養大學生法治觀念的問題變得嚴峻。如果大學生能夠不斷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識,把法治觀念帶入日常生活,那麽大學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麻煩就會少壹些。此外,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高校向社會輸送壹個無知(犯罪)的人,就等於向社會增加了壹個危險的人。所以我的法律觀念得到了強化,對自己對他人都是有利的。

大學生法治觀念的培養應從兩個方面入手,首先是學校。

高等學校應當重視相關法律課程的教學。在教學中,教師應樹立三種教學觀念。壹是樹立“學生處於主體地位,教師起主導作用”的觀念,讓學生從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學習;二是讓教師認識到,教學的根本目的是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不僅僅是傳授法律知識,而是培養大學生的法律意識;第三,在教學過程中,“教”與“育人”緊密結合,相輔相成,避免了教書與育人的分離。

在教學方法上,教師應采用“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是指教師選擇生動、有代表性的司法案例作為範例,通過學生自己的案例分析和教師的指導講解,使學生掌握法律的原則和基本制度。這種教學方式打破了原來單壹的填鴨式純理論知識的教學方式,把原來以教師為權威的教學變成了師生平等對話,學生全員參與。在教學中,教師應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以案例、案例解、法案組織教學,組織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討論,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掌握法律知識,使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法律意識。此外,高校要盡可能開展不同層次、不同層次的法律知識教育專題講座和報告。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增長法律知識,提高法律觀點和法律觀念,從而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水平,在大學校園內形成學法、守法、用法的氛圍。

此外,學校還應該組織更多的學生開展與法律相關的活動,因為僅僅通過開設基礎課程和進行法律教育是不足以使學生真正提高法律意識的。畢竟法學教育太抽象了。要真正喚醒學生的法律意識,應該采取壹些更加具體有效的方法,根據大學生的年齡和性格特點,把法律意識的培養與組織活動結合起來,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學生參與法律知識相關活動的方法有很多,例如:

1.組織學生開展“模擬審判”活動。通過模仿法官、律師、檢察官、被告人等角色,讓學生更深入地掌握我國的壹些訴訟程序,也通過模擬罪犯的審判,對旁聽學生起到震懾作用,提高他們遵紀守法的警惕性,自覺守法。

2.組織壹些關於法律的知識競賽。如前所述,我們的法學課程因為課時不足,處於教學中;在漢語中,只能采用“少而精”的方法。在部門法的選擇上,磨刀霍霍,可以駕馭幾個與崇尚整體密切相關的部門法。但是中國的法律是博大精深的,所以要全面的了解我們的法律,這樣才能更全面的提高我們的法律意識。然後我們可以發起壹個以“某法”為主題的知識智力競賽。通過這項活動,學生可以主動學習合同法的內容,提高學習法律的興趣。為什麽不呢?順序

3.可以組織學生參加法庭。更貼近法律,更真實,也能促進大學生對法律的認識。

那麽大學生也需要自己行動起來。

1.關註社會時事、新聞,探討新聞背後的故事,多讀《法制報道》等法制類節目和《中國法制》等法制類報紙,提高自己的法律認識和敏感度。多關心就會多收獲,就會知道生活中哪些與法律相關的事情是對自己和他人負責。

2.學會勇敢地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進而維護社會正義。法律的意義在於懲惡揚善。大學生在自身利益受到侵害後,通過法律手段解決問題始終是正確的選擇。

3.積極參加與法律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強化自身的法制觀念。

可見,實現社會的法治化並不難,如何增強大學生的法制觀念,維護法律權威,需要高校、社會和我們大學生的共同努力。只要大學生能夠學習和接受法治理念,學會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法律,他們的法治觀念壹定會得到強化。

  • 上一篇:創新創業概述:1500字,6篇。
  • 下一篇:地面工程合同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