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故事素材。故事素材不是簡單地為其單位和個人評價其功過而設置的,而是清晰地反映和積極地弘揚特定時代所需要的精神。我們應該如何起草事跡和材料?以下是我整理的道德模範人物事跡範文,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對妳有所幫助。
道德模範事跡1孔繁成,男,漢族,1954年5月出生,中共黨員,中國鐵建十八局集團隧道公司四川金平二級水電站項目經理。
作為資深隧道施工專家,孔繁成40年來壹直在施工生產壹線辛勤工作,先後參與了16國家重點項目。他帶領團隊攻克了高埋深、高地應力、高壓湧水、高水位的世界級隧道施工難題,為我國超長隧道建設和國家水電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2065438+2005年6月,孔繁成奉命接管四川金平電站牦牛山隧道工程,該工程發生大滑坡。從簽署“軍令狀”那壹刻起,他就冒著塌方、巖爆、大湧水等各種危險,整天泡在隧道裏,摸索治理大塌方的最佳方案,壹日三餐都在隧道裏吃,實在累了就睡在車裏。在他的帶動下,項目部奇跡般地創造了月開挖288米的紀錄,提前17天完成合同。
在業主眼中,孔繁成是不可替代的“金牌項目經理”和專家型人才。金平二級水電站引水隧洞是水電站的核心控制工程,具有“埋深大、地應力高、巖爆強、湧水多”的特點。工地壹邊是懸崖,另壹邊是洶湧的河流。在這種環境下,美國專家使用TBM挖掘機被認為是不可能的。然而,經過反復論證,孔繁成和他的研究團隊只是在山裏挖了壹個組裝洞。經過149天的安裝調試,TBM挖掘機成功開挖。美國主管豎起大拇指說:“中國人真了不起!”8年間,孔繁成帶隊中標金平水電站14項目,中標金額從最初的17億元增加到30多億元。屢創紀錄,為企業和個人樹立了金字招牌。同事說:“有了他,沒有隧道可難。”業主單位領導說:“這裏沒有他,我們不放心。”
2015 65438+10月20日,孔繁成的妻子被查出癌癥。他強忍著眼淚告訴妻子,他現在回不來了,因為工地上的事情太多,他離不開攤子。2015年,他母親病重的時候,他正在組織大會。當他忙完工作趕回家時,母親已經去世,他連最後壹面都沒見到。他有八個兄弟姐妹,在身邊工作多年,沒有壹個人從他身上受益。
孔繁成榮獲天津市五壹勞動獎章、全國五壹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被評為“天津市廉潔勤政優秀黨員幹部”。
道德模範事跡2孫三花,1979出生,2002年嫁入孫村鄉新建村壹個普通農村家庭,與魏佩琪結婚。我婆婆老實,正直,老公魏佩琪是個手藝人,勤勞,愛家。孫三花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在父母的教育下,她從小就是壹個懂事、體貼、有愛心、和藹可親的女孩。婆媳關系從結婚到現在壹直很和諧。婚後家庭雖然壹般,但夫妻和睦,家庭和睦,家庭幸福。
然而,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每個不幸的家庭都有自己的不幸。2005年,丈夫外出做生意,虧了不少錢。他不僅花光了家裏所有的積蓄,還在外面欠了很多錢。丈夫變得抑郁,在家裏呆了很長時間。孫三花看在眼裏,急在心裏,生怕老公想不開,從此抑郁。於是我努力勸他,耐心勸他,說:“我跟著妳,不是因為看中了什麽,而是看中了妳,妳不屈不撓的性格。”在孫三花的鼓勵和勸說下,魏佩琪慢慢擺脫了陰影。從老本行開始,他的生活逐漸步入正軌,債務很快還清,日子壹天天紅火起來。但禍不單行,又壹場災難降臨到他們身上。2008年5月,孫三花的婆婆因病高燒三天不起。她家去了附近所有的醫院,都沒有好轉。最後,她被送到蕪湖壹級山醫院。高燒退了,但從此留下了後遺癥。從此她癱瘓、口吃、手腳僵硬,不能吃飯、穿衣、梳頭、起床。於是,她開始承擔起給婆婆餵飯、餵水、洗臉、穿衣這些繁瑣的護理工作。
從2008年5月婆婆生病到現在,已經四年多了。孫三花壹直陪在婆婆身邊,悉心照顧,不離不棄。俗話說,長床前無孝子。但是,老人長期在床前有壹個孝順的媳婦。壹開始,孫三花要伺候婆婆,還要帶著婆婆幹農活。農忙的時候,她要天不亮就起床,給婆婆做飯,然後出去幹點活。晚上,她不得不收拾家務,熬夜。她早早起床,努力工作,沒有抱怨。她知道自己還年輕。只要她受壹點苦,壹切都會好的,她的生活會更好。她唯壹的願望就是全家健康。多麽簡單而現實的要求。婆婆小便不方便,就在角落放了個馬桶,每天打掃壹次。婆婆洗澡要準備衣服和洗澡水;吃喝拉撒都安排妥當。看著婆婆表情不準確,生活不能自理,傷心痛苦,孫三花心疼極了。她不厭其煩地四處奔波,求醫問藥,只要是對婆婆的病有效的藥,不管多貴,她都攢錢給婆婆買。
四年多來,孫三花很少在外過夜,必須回家伺候婆婆,否則心理會不穩定。有壹次我侄子結婚,想幫她家幾天忙。她剛帶婆婆去娘家了。為了讓婆婆舒服,她買了壹臺電視機放在床頭解悶。這幾年,丈夫魏佩琪壹直在做面包項目。因為事情忙,有時候心情不好,就和媽媽發生了言語上的沖突。孫三花勸他“家裏壹個老人就是個小醜,我們也該老了!”老公哭笑不得,還偷偷羨慕老婆,真的很煩!雷鋒同誌曾經說過:做壹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壹輩子做壹件好事。
花同誌十年來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做妻子、做媳婦的道路,印證了她的孝順,展現了壹個農村婦女的尊老愛幼、淳樸真誠的博大情懷,塑造了壹個農村媳婦愛、善、善的光輝形象。悼詞中閃耀著孝道。在孫三花的精心照顧下,婆婆生活得很幸福。雖然她生了壹場大病,但她仍然精神很好,每天都很幹凈。她常說:“好媳婦,好媳婦!”
現在全村都知道,沒有孫三花的孝心,婆婆也活不到今天!這個家不像壹個家。孫三花的孩子,被她感染,努力學習,在學校壹直名列前茅,尊敬孝敬母親。尊老愛幼已經成為這個家庭的家風,代代相傳,根深蒂固。孫三花的孝順和對婆婆的尊重,深受周圍群眾的好評,也深深感染了周圍的村民。孫三花的事跡在周邊村隊廣為傳唱。每個人都受到了教育,感動,升華,樹立了榜樣。大力倡導尊老愛老、關愛老人的優秀傳統美德,為創建和諧家庭、構建和諧社會樹立了榜樣,為新建村莊樹立了榜樣。
但孫三花說:“我是壹個沒受過教育的普通農民,沒日沒夜的靠辛苦勞作為生。我的願望是全家都能平安和睦。我婆婆是我親媽。我只是做了壹個女兒應該做的。”
道德模範事跡3牛振西,男,漢族,3月出生,1962,河南省鄭州市紅十字誌願救援隊隊長。
從自己救人到團隊誌願,14年來,牛振西帶領水上誌願救援隊參與了多次重大險情的救援,挽救了90多個鮮活的生命。見義勇為已經成為牛振西個人生活的常態和習慣,贏得了當地百姓的贊譽。
2016年2月3日上午,河南省鄭州市滎陽市光武鎮,壹名2歲兒童不慎掉入35米深井。許多地方部隊投入戰鬥,實施緊急救援。10小時過去了,進展並不順利。晚上7點多,牛振西和隊友們到了。當時挖掘機和推土機已經挖了壹個17米的深坑,再挖下去可能會導致坍塌。經驗豐富的救援人員牛振西利用魚鉤釣魚的原理,嘗試了幾次,終於在黎明時分救出了孩子。
2017暑假的壹天,壹個17歲的女孩在黃河邊玩耍時不慎落水。牛振西和隊員們壹接到求助就下水打撈,卻被漩渦纏住安全繩,差點吞了性命。最後,他們奮力打撈屍體。
牛振西將自己的手機號碼作為水上安全求助報警號碼,在市指揮中心110、119備案,與之形成聯動。他的手機從不24小時關機。只要指揮中心接到有人溺水的報警電話,就會第壹時間通知他。65438年至2004年,牛振西帶領水上義務救援隊,成功實施了多次高難度救援。這支隊伍逐漸發展成為壹支擁有152名註冊誌願者、80余名骨幹隊員的專業水上救援隊伍。
為了更好的防患於未然,牛振西和他的隊員們開始提前重點防範。從2012開始,他們在水域周邊學校開展水上安全知識普及教育講座,倡導“見義勇為”“舍己救人”的科學救生理念。7年來,共舉辦講座500余場,受益中小學生和大學生3萬余人,大大減少了溺水事故的發生。
牛振西獲得中國最美誌願者稱號。
道德模範事跡材料4楊永峰,男,漢族,1971年6月出生,黨員,河南省林州市紅旗渠應急救援中心主任。
公共汽車掉下懸崖,30多名乘客在半夜命懸壹線。楊永峰帶人穿越荊棘緊急救援;百年壹遇的洪水肆虐鄉村,他冒著生命危險實施救援;爬山時“驢友”或群眾遇險,他盡力搜救。他是群眾心中的守護神。
壹次偶然的見義勇為,開啟了楊永峰的救援生涯。2015年3月2日午夜22時55分,楊永峰帶著兒子和3名員工駕車行駛至省道五龍鎮小虎山路段時,發現壹直行駛在前方的公交車突然不見了。他意識到公共汽車可能掉下了懸崖,立即掉頭往回走。他壹邊報警,壹邊帶領大家用手電筒,分工展開救援。他讓兒子和壹名員工留在路上當“警衛”,打開雙閃燈提醒過往車輛註意,在陡坡上給救援人員指路指引。他自己和另外兩個員工走下壹個陡坡,用手電筒的光穿過荊棘救人。由於他們的及時報警和搶救,為後續的生命救援贏得了寶貴的時間,最大限度地減少了人員傷亡,挽救了13條生命。
重大交通事故救援結束後,楊永峰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首先,他將林州市委頒發的“林州市見義勇為積極分子”獎金捐贈給當地慈善總會,用於幫助貧困家庭。然後他牽頭成立了紅旗渠應急救援隊,任務是義務搜救。四年多來,他帶領團隊與公安、消防、應急管理等部門合作,參與山地救援、水上水下救援、城市搜救、災害應急處置等各類事件617次,成功救助521人。
楊永峰和他的團隊把見義勇為救援行動延伸到林州以外,深入內黃、浚縣、祁縣、長治等周邊縣市甚至太行山周邊參與救援。僅2018壹年,救援中心就出動158人次,923人次,出動救援人員1811人次。楊永峰榮獲中國英雄車手、河南省英雄模範稱號,並榮登“中國好人榜”。
道德模範事跡5鄧誌君,男,漢族,6月出生,1962,黨員,河南省新鄉市洪門街道成社區黨委書記,河南省成集團黨委書記。
白手起家的鄧誌君,壹手創辦了企業,用誠信經營創造了優異的業績。他嚴把質量關,多年堅持打造誠信企業,創建誠信社區。
2008年,受全球經濟危機影響,企業遇到經營困難,鄧誌君信守承諾,不裁員、不降薪、不拖欠工資。他抵押了兩套個人房產,並向朋友借款654.38+0萬元,用於足額發放員工工資和獎金。
2010,他的企業承接了謝橋村的改造工程。在施工過程中,他嚴格控制工程質量,絕不允許偷工減料。選用的建築材料高於行業標準和合同規定。工程交付時,村民敲鑼打鼓送上壹面“和諧拆遷誠信,優質村民樂”的橫幅。
30年來,他沒有欠過國家壹分錢的稅,沒有欠過員工壹分錢的工資,沒有欠過合夥人壹分錢的賬,沒有欠過銀行壹分錢的本息,沒有失信違約記錄。
2013年8月,鄧誌君參與創建了河南省第壹個“政府主導、企業參與”的新型城市社區——成成社區。他堅持“誠信服務、誠信服務”,在社區開設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講堂,弘揚誠信文化,組建了誌願服務隊和“好人”宣傳隊,兩萬多名社區誌願者參加了活動。鄧誌君已經向希望小學、貧困大學生、貧困工人和災區人民捐贈了5000多萬元。2009年,他籌集200萬元設立“貧困家庭和農民工救助基金”,及時救助困難家庭和農民工。
鄧誌君榮獲“中國好人榜”、河南省勞動模範、河南省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等稱號。
郭建華,女,漢族,7月出生,1953,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電影公司黨員、黨支部書記、經理。
郭建華43年初心不改,堅定不移地堅持壹個“給農民看電影”的信念,把給群眾看好電影,讓群眾看好電影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
自從20世紀70年代成為壹名鄉村放映員以來,郭建華已經從業43年了。她靠拉車、擡機、走村串戶起家,和村民結下了不解之緣。她說:“只要村裏人喜歡看,我願意當壹輩子農村放映員!”在她19年的壹線放映員生涯中,為農民放映了65438+3000多部影片。在擔任站長和公司負責人的24年間,她帶領員工進行了超過654.38+0.4萬次的展示。
郭建華擴大了服務領域以解決貧困問題。她帶領放映員深入71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和29個貧困戶較多的非貧困村。三年建立農村扶貧電影放映點100個,放映電影近萬部。她創新的“菜單式”放映模式,被中央文化體制改革領導小組作為優秀案例向全國推廣。
郭建華已經放映了無數的電影,但焦尤魯是她永遠不會忘記的。她說,之所以堅持為群眾放映電影,源於電影《焦中“焦書記拉著板車在雪地裏給群眾送救命糧”的壹幕,是焦的精神激勵著她堅持下去。她說:“以後我會組織放映更多更好的優秀影片,給群眾送去更多的精神食糧,讓焦尤魯精神發揚光大,代代相傳。”
郭建華榮獲全國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河南省優秀黨員和“中國好人榜”稱號。
道德模範事跡及材料7張玉根,男,漢族,1980年2月出生,黨員,河南省南陽市鎮平縣高俅鎮黑虎廟小學校長。
為了讓山區的孩子們平等地享受教育,張玉根紮根山區18年,在農村教育壹線不懈努力。他潛心鉆研每壹門課程,苦練教學技能,千方百計教好每壹堂課,資助了300多名困難學生,用執著和無怨無悔的奉獻照亮了山區孩子求學之路。
他紮根山村,無私奉獻。黑虎廟小學位於伏牛山深處,13個自然村零星分布在方圓十幾公裏的帶狀山區。2001師範畢業後,在老校長的感召下,張玉根放棄了去南方打工的打算,來到這裏做壹名民辦教師,每月補貼30元起。直到2012年6月,他才成為正式教師。學校裏沒有食堂,所以孩子們從家裏帶了米粉饅頭,自己做。他說服妻子來學校給學生做飯。有壹天,我老婆在給壹個學生搟面的時候,右手四根手指不幸被機器碾壓,留下殘疾。
張玉根總說:“孩子們走出大山的夢想是我最大的夢想。”為了這份初心,他堅持下來,紮根大山,堅守貧困,用無限的關懷陪伴著孩子們成長。學校老師不夠,他就把自己變成了“全能”老師。在數學課上,他和孩子們壹起制作教具。在科學課上,他帶領孩子們進行實地考察。由於缺乏體育設施,他和孩子們壹起玩鬥雞。為了教好孩子英語,他自費進城參加英語輔導班。在騎摩托車去鎮上學習的路上,剎車失靈,他的頭撞在壹塊大石頭上,不省人事。在醫院住了幾天後,他在妻子的幫助下回到了講臺上。他的堅持為學生成長成才鋪平了道路,21的學生考上了大學。
張玉根像孩子壹樣熱愛生活,為學校建設傾註了血汗。學校有40多名寄宿生,1/3是留守兒童。誰的爺爺奶奶年紀大,誰需要搭車上學,他壹直記在心裏。2010年7月23日淩晨3點,下著傾盆大雨。他迅速起身,直奔留守兒童張明明的家。到了之後,眼看雨水就要淹沒床頭,他趕緊抱起腿腳明顯不方便的爺爺,搬到安全的地方。學校裏有許多寄宿學生。他學習縫紉和烹飪,幫助孩子們解決困難。2006年以前,學校對外山封閉交通。5年時間,他靠壹根扁擔給孩子挑學校和日用品。學校蓋新房的時候,正好趕上農活。農民工都回家搶收成和種子了,搬磚運料就落到他身上了。他上山撬石頭,在河裏挖沙子,運水泥,平整地基。新校舍建成時,他瘦得不成樣子。
張玉根榮獲“時代楷模”、全國優秀教師、全國雷鋒模範等稱號,榮獲全國五壹勞動獎章、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當選2018“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道德模範事跡8魏德華,女,漢族,6月出生,1973,165438,黨員,河南省濮陽市人民醫院產科主任。
從公公被查出肝硬化,到後來發展成肝癌,10年間,魏德華對他無微不至的照顧,用他的壹言壹行詮釋了天下孝的純情。
婚後,為了照顧公公婆婆,魏德華和愛人堅持多年和公公婆婆住在壹起。不擅長做飯的她專門買來菜譜,照著做,學會了做父母愛吃的飯菜。1998年9月,她發現公公食欲大不如前,帶公公去醫院檢查。醫生診斷,老人有肝硬化,需要馬上住院。當時她還在讀研,和愛人在壹起每月工資不到2000元,而公公每天輸的白蛋白是200多元,當時不在醫保報銷範圍內。我公公壹年至少要住院兩三次,每次近兩萬。龐大的開支讓她和愛人的生活捉襟見肘。她省吃儉用,想讓公公吃好壹點。她自己動手,給公公打了針輸液。還自學了中醫經絡按摩,每天給公公揉捏按摩。幾年來,她沒有睡過壹個安穩覺,還給自己買了壹件新衣服。
2006年2月,公公被查出肝癌。魏德華陪嶽父到上海就醫。專家會診後建議做肝移植,至少要準備50到60萬。為了挽回公公,她決定賣掉和愛人擁有的唯壹壹套房子。婆婆勸她把房子留給孩子上學。她說:“只要公公還有機會,我們就盡力去爭取,等錢花光了再去賺!”她最終說服家人賣了房子,籌集了26.7萬元,向父母姐妹借了30萬元,最後湊齊近60萬元才保住了性命。為了讓公公早日康復,她竭盡全力,無微不至地照顧他。
公公去世後,婆婆心情不好,有時會對瓦德華發脾氣。她雖然覺得委屈,但還是忍著眼淚,用包容和忍讓化解了矛盾。魏德華常說:“只要看著親人的健康,我就很開心,再委屈也值得。”
魏德華榮獲全國婦女功勛模範稱號,被授予全國五壹勞動獎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