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於“常回家看看”的問題引起了熱議。對此,有學者認為,這是我國將道德規範引入法律文書的壹種表現;也有學者認為,這只是壹種倡導性的法律規範,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道德規範;壹些學者認為這樣的法律規範是強制性的。如果家屬不經常看望、問候老人,老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所以,這不是所謂的倡導性法律規範,更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道德規範。道德問題能用法律解決嗎?筆者認為,雖然這壹法律規定具有壹定的靈活性,在實施過程中可能會有自由裁量的空間,但這壹規定不同於傳統的道德規範。傳統意義上的道德規範通常包括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商業道德。道德規範往往缺乏強制性,需要通過自律(包括行業自律)來實施,而法律規範則明顯具有強制性。如果壹個行為者違反了法律規範,他就必須受到法律的懲罰。道德入法不是法律規範的無奈,而是法律規範的完美體現。道德規範通常表現為公眾的普遍價值判斷。然而,在國家強制力的幫助下,不能保證道德規範得到實施。如果違反了道德規範,只能通過輿論的譴責或者行業的抵制來解決。國家司法機關不能直接依據道德規範幹預懲罰當事人的行為。但這並不意味著道德規範不能直接進入國家法律體系,被司法機關引用,做出具有法律效力的判決。在我國現行法律規範中,社會公德、商業道德、職業道德等概念多次出現,說明這些帶有群體性的道德觀念已經成為我國法律規範的重要組成部分。嚴格來說,它們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律規範,雖然字面上表現為社會公德、商業道德、職業道德。比如我國憲法中明確規定公民必須遵守社會公德,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中規定經營者必須遵守公認的商業道德,我國註冊醫師法中規定註冊醫師必須遵守職業道德。所有這些規範,與其說是道德規範,不如說是包含道德價值判斷標準的法律規範。從語義學的角度來看,道德規範通常是指那些被普遍認可的價值判斷標準。道德規範兼具倡導性和約束性,但道德規範的約束性對不同群體的作用不同,對不同個體的後果也不同。有的人對大眾的普世價值判斷缺乏免疫力,所以感受不到來自大眾的道德譴責;但是,也有壹些人對大眾普遍的價值判斷標準極其敏感。他們對公眾的道德譴責缺乏容忍度,在輿論壓力下走向極端。在討論道德規範時,不僅要考慮道德規範本身的特性,還要考慮道德規範作用於不同群體和個體後的反應。道德是壹種自我約束,道德也是壹種社會公共約束。這種約束沒有國家強制力的保障,所以不可能成為法律規範。法律規範是國家立法機關通過法定程序制定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為準則,充分體現國家意誌。將道德規範引入法律規範,不是法律規範的無奈,而是法律規範的完美體現。在現實生活中,法律規範的制定必須充分考慮各方意見。立法機關在集思廣益、接受良言的過程中,可以將那些充分體現普遍社會價值判斷標準的道德規範直接引入法律文件,從而成為國家法律規範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立法模式既能強化法律規範的道德基礎,又能使道德規範促進法律規範的實施和完善。法律的制定、實施和完善離不開道德規範,道德與法律的關系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道德規範對法律的制定具有導向作用。在多元社會中,制定法律規範必須先征求民意,普遍遵守的道德最大程度地反映了民意。過去,人們通常認為法律是壹個社會的底線,而道德是壹個社會普世價值的天花板。現在看來,這種觀點有失偏頗。在現實生活中,道德規範反映了某些群體或階層的普遍價值觀。立法機關在制定法律規範時,必須仔細尋找社會的普世價值,並將這些價值轉化為國家法律規範。這本身就是壹個尋求和凝聚* * *知識的過程,壹個非常復雜的立法過程,壹個道德重建的過程。最近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不僅僅是將道德規範寫入國家法律文件,而是在征求多數人意見的基礎上,將不同階層、群體的價值判斷通過法定程序變成國家法律規範。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爭議和意見,但總的來說,這壹法律規範的頒布實施,確實提醒了社會各界人士,壹定要在充分滿足老年人物質需求的同時,關註老年人的精神需求,通過走訪給予他們精神上的慰藉。這是充分體現法律價值的重要法律規範。其次,道德規範在法律規範中具有實質性的作用。如今,越來越多的國家將道德規範或道德判斷納入法律規範,成為法律規範的有機組成部分。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立法機關充分意識到社會關系是復雜的,不同階層和群體的人在交往過程中會有不同的價值判斷標準。將共同的價值判斷標準直接納入法律規範,不僅可以使法律規範更加精煉,更重要的是可以使法律規範更加充實。立法機關在制定法律文件時,直接將那些具有特定內涵的職業道德、商業道德、社會道德納入其中,既可以減少法律規範本身可能存在的模糊性,又可以強化法律規範的社會認同。比如,醫療從業人員長期以來遵循著相同的職業道德準則,將職業道德準則直接寫入《醫療從業人員法》,既可以提醒醫療從業人員遵守行業的職業道德,也可以在發生法律糾紛時直接參照職業道德準則來判斷醫療從業人員行為的合法性。法律規範的巧妙“借用”,不僅使傳統的職業道德、商業道德、社會道德等概念具有了時代氣息,而且可以借助這些由來已久的社會價值判斷標準,進壹步豐富法律規範的內涵。最後,道德規範可以促進法律規範的實施。“法律無非是人情。”所謂人情世故,其實是豐富的社會倫理。公眾之所以自覺遵守法律規範,是因為法律規範包含了他們的道德訴求,是他們道德規範的體現。正因為如此,當他們面對國家的法律規範時,就會喚起他們心中對法律規範的信仰。而這種信念來自於他們內心的道德價值判斷。可以說,體現公眾普遍道德價值判斷標準的法律規範不僅可以拉近國家與公民的距離,使公民對國家產生普遍的認同感,還可以拉近道德與法律的距離,使法律的實施變得更加容易。
上一篇:貸款利息到期不還怎麽計算復利?下一篇:電大畢業生自我評價登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