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道德問題是否應該上升到法律層面?

道德問題是否應該上升到法律層面?

首先,厘清法律與道德的關系

法律與道德的關系是明確的,既有分又有合。法律作為國家評價,有壹個統壹的標準來衡量提倡什麽行為,禁止什麽行為;法律的基本標準與大多數公民最基本的道德信仰壹致或接近;同時,道德作為壹種社會規範,對法律的實施起著壹定的促進作用。正所謂“善不足以治,善不足以自”。還應該看到,道德與法律之間存在相互轉化的可能性。

但無論如何,法律與道德互不相同,不可替代,不可混淆,也不可忽視,所以單壹的法治模式或單壹的德治模式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陷;同時,法律和道德在功能上相互聯系、相互補充,都是社會調節的重要手段,這使得德治和法治成為可能。

第二,找出真正的原因,走出誤區。

(壹)要正確區分媒體輿論效應。

雖然“小嶽越事件”讓人感到悲傷,但我們同情這樣壹個年輕而充滿活力的生命。此事在當前社會引起軒然大波。人們批判路人的冷漠和中國的道德淪喪,認為道德應該上升到法律的範疇。但事實上,路人之所以不敢救助小嶽躍,其實與2006年的“彭宇案”有關。彭宇幫助被撞老婦索賠,讓人的同情心遭遇滑鐵盧。在未來,人們在見義勇為時考慮的是救人的代價。如果救人被誣陷,那就得不償失了。所以,在這個信任危機的時代,在這個充滿欺騙的時代,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正在經受巨大的考驗,很多人不再敢逞強。“彭宇案”可以說是“小嶽越事件”最原始的導火索。當然,很多時候,事件的效果和媒體有很大的關系。媒體喜歡報道能引起觀眾強烈反應的事件。為了吸引觀眾的註意力,往往對誰救了誰的事件不感興趣。知道此刻人的口味比較重,就報道了這個獨特的新聞。因為媒體鋪天蓋地,受眾對事件的關註度當然不壹樣,但我們不能因為壹個事件的轟動效應就否定整個社會的道德觀念。

雖然“小事件”讓人感嘆人性的悲涼,但也正是在佛山,吳救孩子的案例讓我們看到了人心的溫暖。不能因為壹件事就把道德上升到法律的可悲地位。信任離婚了,就要重建信任。

(二)倡導自我教育,提高道德修養。

道德修養是指人在道德品質和道德意識上的自我修養、自我鍛煉和自我修養。加強道德修養,首先要樹立正確科學的人生觀,這有助於提高個人道德修養。人生活在社會中,不同的人在社會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把人放在教育的主體地位,激發和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培養道德觀念和情感,增強道德意誌,提高道德判斷能力和行為選擇能力,把社會道德規範“內化”為個人道德意識,“外化”為個人道德行為,實現知行合壹。

(二)營造社會道德氛圍,發揮媒體輿論的正確導向作用。

輿論是指新聞、觀點、想法等。通過各種渠道向社會傳播。輿論最終會通過受眾的接受和消化來引導人們的行為。輿論的力量是無形的,但它對社會的影響往往以有形的方式體現出來。正確的輿論可以幫助人們樹立健康的言行,錯誤的輿論會引導人們做出非理性、非正常的選擇。因此,我們應該大力宣傳體現時代精神的道德行為和高尚品質,激勵人們積極向上。要把公民道德建設貫穿於報紙、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的日常報道中,使新聞媒體成為社會主義道德的重要傳播者和推動者。抵制言行不壹、表裏不壹的現象。

(三)強化黨和政府的作用,增強公民道德建設的主導作用

公民道德建設重在人們的自覺培養,但也需要黨和政府的積極倡導和大力推動。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在推進文化建設中發揮主導作用,把加強公民道德建設作為日常工作的重要內容。堅持把公民道德建設貫穿於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項建設之中,使之與黨和政府各方面工作相融合、相協調;做好學校德育工作,將公民道德建設納入國民教育總體規劃,積極探索符合當代青少年思想特點和成長規律的方式方法,在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和日常管理中科學有效地體現公民道德建設的內容。

  • 上一篇:註冊bvi公司有什麽好處和壞處?
  • 下一篇:福建省電信設施建設和保護條例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