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對土壤環境有害。土壤入滲是水由於自由重力向深層土壤移動的現象。由於土壤中的殘膜碎片改變或切斷了土壤孔隙的連續性,重力水運動阻力大,重力水向下運動緩慢,使水分滲透因殘膜增加而減少,土壤含水量降低,耕地抗旱能力減弱。甚至導致地下水入滲困難,造成土壤次生鹽漬化等嚴重後果。此外,殘膜影響土壤物理性質,抑制作物生長發育。農用薄膜材料的主要成分是高分子化合物。在自然條件下,這些聚合物很難分解。如果它們長期留在田間,會影響土壤的透氣性,阻礙土壤水肥的遷移,影響土壤微生物的活動和正常土壤結構的形成,最終降低土壤肥力水平,影響作物根系的生長發育,導致作物減產。
二是對農作物的危害。由於殘膜影響和破壞了土壤的理化性質,勢必使作物根系生長發育困難。任何有殘膜的土壤都會妨礙根系的串通,影響水分和養分的正常吸收;作物間施肥時,有大片殘膜隔離肥料,影響肥效,導致產量下降。據兵團環境部測定,在殘膜上播種時,爛芽率為6.92,爛芽率為5.17,棉苗側根比正常減少4.8 ~ 7.6個,真葉期1.19死2 ~ 3個棉苗,子葉期3.08,蕾期推遲3 ~ 5天。株高降低6.7 cm ~ 12.9 cm,相關調查數據表明,地膜對玉米產量影響的差異達到顯著水平。每公頃有187.5公斤殘膜的土地產玉米9420公斤,比無殘膜的對照地少產909公斤。減產率為8.8。
三是對農村環境景觀的影響。由於回收殘膜的局限性,以及殘膜的處理和回收不徹底,壹些清理後的殘膜被丟棄在田埂和田埂邊。大風吹來後,殘膜被吹到房屋前後、田間地頭、樹梢上,影響農村環境景觀,造成“視覺汙染”。
4是對牲畜的危害。地面露頭上的殘膜用牧草收集。牛羊誤食殘膜後,堵塞食道,影響消化,甚至死亡。?
總之,從地膜汙染對環境和作物產量的危害可以看出,地膜栽培農田的殘膜量大多接近或達到可以降低作物產量的臨界值。因此,防治塑料薄膜汙染是壹項十分緊迫和有意義的工作。
二、關於防治農用薄膜汙染的幾點建議
防治塑料薄膜汙染,應遵循“宣傳教育為導向,加強管理為核心,回收利用為主要手段,替代產品為輔助手段”的原則,積極防治殘膜汙染,主要通過清洗回收減少汙染,依靠有利於回收利用的經濟政策提高回收率。?
1是加強宣傳教育。防治地膜汙染是壹項系統工程,需要各部門、各行業和廣大農民的共同努力、支持和參與。要大力開展宣傳教育,提高各級領導和農民對地膜汙染危害的長期性和嚴重性的認識,還原困難,提高回收地膜的自覺性。?
第二,加快制定回收殘膜的經濟政策。要制定壹些優惠政策,鼓勵回收、加工、利用廢塑料薄膜的企業發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為了不增加政府負擔,同時體現“誰汙染誰治理”的原則,應要求塑料薄膜銷售部門和塑料薄膜消費者自行回收。不能自行回收的企業或者個人,應當支付回收費用,用於回收者的補償。?
第三,建議制定殘膜標準。要制定必要的殘膜滯留標準和超標殘膜滯留收費標準,盡快將農田地膜汙染納入法制化管理軌道。
第四,大力推廣及時揭蓋技術。所謂適宜的揭膜技術,是指將收獲後揭膜改為收獲前揭膜,為農作物篩選最佳揭膜時期。揭膜的具體時間最好選在雨後初晴或早晨土壤潮濕的時候。第壹次澆水前應揭開塑料薄膜棉。
適時揭膜具有以下優點:壹是適時揭膜技術可縮短覆膜時間60 ~ 90天,因此塑料薄膜仍保持良好的韌性,易於回收,壹般回收率在95%以上。基本消除農田土壤殘膜汙染,保護農田生態環境。其次,適宜的揭膜技術可以降低田間濕度,有利於抑制作物病害,減少玉米紋枯病。第三,適宜的揭膜技術有利於作物根系的發育和土壤滲透性的增強。第四,適時揭膜壹般在作物生殖生長期之前或期間進行,此時作物需要大量水分。此時揭膜有利於根系直接接受水分,有利於作物生長。第五,適時揭膜有利於作物後期的田間管理,有利於中耕除草,有利於作物中後期追肥和防止倒伏。?
總之,適宜的揭膜技術不僅可以提高地膜的回收率,節省回收地膜的勞動力,還可以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因此,有必要大力推廣適時揭蓋技術,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
5.采取人工和機械回收相結合的措施,提高殘膜回收率。除了澆水前揭膜的措施外,還可以組織人力、勞力,用手或耙子回收殘膜,在翻耕平整土地前、播種前、收獲後使用殘膜回收機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如遼寧省農業機械化研究所研制的ISQ-20型脫膜機、新疆麥蓋提縣研制的環形滾動釘齒脫膜機等,在推廣使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6.增加塑料薄膜的韌性,以利於殘膜的回收。目前農村廣泛使用的農用地膜都是超薄的,厚度只有0.007cm,容易破碎,回收困難。而國外和內地部分省市使用的塑料薄膜較厚,兄弟省區使用的塑料薄膜厚度為0.015cm,不易破裂,因此容易回收。建議通過增加塑料薄膜的厚度來增強塑料薄膜的韌性,有利於殘膜的回收。?
7.研發新材料,尋找農膜替代品。實踐證明,只有開發易降解、無汙染的新材料,才能根除塑料薄膜的汙染。目前使用的地膜都是聚乙烯農膜,化學性質穩定,不易分解降解,造成土壤環境汙染。因此,應鼓勵開發無汙染、可降解的生物地膜,以替代聚乙烯農膜。目前,生物農膜因強度不夠或成本高而難以推廣。生物農膜的性能應進壹步提高和優化,成本應逐步降低,以利於其推廣應用。?
8.優化耕作制度。進壹步強化留茬輪作制度,通過糧棉、菜棉輪作,降低單位面積地膜平均覆蓋率,進而降低殘膜汙染危害。利用地膜覆蓋栽培技術可以達到增溫保墑、增產豐收的目的。同時,殘留在土壤中的殘膜也汙染了耕地。這樣下去,土壤的物理性質會變差,肥力水平降低,作物根系生長困難,幼苗發育緩慢,導致減產。更嚴重的是,殘膜的長期積累可能會徹底破壞土地資源的生產潛力,使大片肥沃的土地變成貧瘠的沙漠土地。因此,控制地膜汙染,保護農田生態環境是地膜種植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目前,在可降解無汙染塑料薄膜尚未廣泛應用的條件下,適時揭膜技術是防治殘膜汙染的有效措施。該技術可提高回收率,防治地膜汙染,保護耕地地力。因此,要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各級領導和農民的環保意識,大力推廣適時揭膜等地膜汙染防治技術,減少殘膜量,確保農業持續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