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天津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俄國以調停的名義,誘使清政府訂立不平等條約。1858(鹹豐八年)6月13日,清朝欽差大臣桂良、華莎娜與俄國駐華大使普雅廷簽約。* * *十二段。主要內容:(1)俄國要在上海、寧波、福州、廈門、廣州、臺灣省(臺南)、瓊州等七個港口進行貿易。如果其他國家在沿海開放更多的港口,俄羅斯將被允許這樣做。(2)俄國不得不在中國各商埠設立領事官,並派軍隊和船只在這些港口停泊;(3)允許俄羅斯東正教教士進入內地自由傳教;(4)中國和中國派員勘測“以前未劃定的邊界”(實際上是為了占領俄羅斯領土);(5)如果將來中國給予其他國家貿易特權,俄羅斯將全部享有。
中美天津條約
《中美天津條約》原名《中美和解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美國以調停的名義,誘使清政府訂立不平等條約。1858(鹹豐八年)6月18日,清朝欽差大臣桂良、華莎娜與美國駐華公使李維廉簽訂。* * *三十款。主要內容:(1)如果清政府允許其他國家的使節駐京,就應該允許美國也這樣做;(2)開放潮州與臺灣省(臺南)為通商口岸(後來開埠時潮州港位於汕頭);(3)耶穌會教士可以自由傳教;(4)擴大片面最惠國待遇,即清政府授予他國的特權,“無論是與船舶和海洋、貿易、政治交流等有關。”,美國不得不“分享壹切”;(5)確定領事裁判權。
中英天津條約
中英天津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1858(鹹豐八年)六月二十六日,清朝欽差大臣桂良、華莎娜與英國全權代表爾金在天津簽訂。* * *第56條,附有特別條款。主要內容:(1)英國使節常駐北京,各通商口岸設置領事官;臺灣省(臺南)牛莊、鄧州、潮州、瓊州、漢口、九江、南京、鎮江開埠通商(後牛莊港設在營口,鄧州港設在煙臺,潮州港設在汕頭);(2)耶穌會士和天主教神父可以自由傳教;(3)英國人必須居住在大陸才能旅行和貿易;(4)英國商船可以在長江各港口行駛;(5)中英兩國派員在上海開會修改關稅;(6)中國向英國支付了四百零二千美元的賠款;(7)確定領事裁判權和片面最惠國待遇。
中法天津條約
《中法天津條約》原名《和平憲章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法國強迫清政府締結的不平等條約。1858(鹹豐八年)六月二十七日,清朝欽差大臣桂良、華莎娜與法國全權代表格羅簽約。* * *四十二。另壹個“和平條約憲法的補充”是用六段文字寫的。主要內容:(1)法國大使住北京;(2)開放瓊州、潮州、臺灣省(臺南)、淡水、鄧州、南京為通商口岸(後來鄧州港設在煙臺,潮州港設在汕頭),並在各口岸設立領事官;(3)允許天主教神父進入大陸自由傳教;法國人不得不去內陸旅行。(4)中國與其他國家協定的壹切關稅、關稅、噸稅、關稅和進出口關稅均可由法國“分擔”;(5)法國軍艦可以在中國各通商口岸停泊;(6)中國向法國支付了200萬兩賠款。
中英貿易憲章善後條約
《中英貿易憲章善後條約》又稱《中英貿易憲章》。中英天津條約的補充條款。1858(鹹豐八年)165438+10月8日,清朝欽差大臣桂良、華莎娜與英國全權代表爾金簽訂協議。* * *十段,附海關稅則。主要內容:(1)海關雇傭英國人;(2)海關將按時對所有進出口貨物征稅。(3)國外貨物運到內地銷售,只交2.5%的進口稅,不再交稅;(4)烏雞片允許進口,進口稅為每100斤320元。從那時起,鴉片被公開進口,外國商品湧入中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