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對企業文化的看法和理解

對企業文化的看法和理解

對企業文化的看法和理解

1)如果企業文化是企業的宗旨:

那麽我們的宗旨就是為客戶創造價值,為股東謀取利益,與員工共同發展,推動行業進步,服務大眾。

2)如果企業文化是在工作群體中逐漸形成的行為準則。

我們的原則是“企業意識、職業道德、績效文化和質量追求”

3)如果企業文化是壹個企業信奉的價值觀。

我們的價值觀是“反對官本位價值觀,追求職業價值觀與股東利益的和諧”。

4)如果企業文化是企業制定的員工政策。

我們的方針是以開放的心態和開放的體系聚集優秀的人才,在簡單的人際關系和專業的工作環境的平臺上創造價值,追求卓越。

5)如果說企業文化是管理者踐行並灌輸給員工並代代相傳的行為準則。

我們的行為準則是我們強調的創新、責任和勤奮;強調質量,合作,以大局為重,從小事做起。

6)如果企業文化是企業的方法論:

我們的方法論是:知行合壹。

7)如果企業文化是壹個企業的座右銘:

我們的座右銘是:知行合壹,從今天開始;萬裏長城,從腳下開始。

以上是我對公司企業文化的理解和認識。

淺談對企業文化的理解

文化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基石,承載著不同領域不同層次的知識。我今天說的克服困難的文化,是三友集團在經濟危機形勢下,在渡過危機的過程中凝結出來的壹種特殊時期的文化形態。他鼓勵員工不畏挑戰,在荊棘路上奮勇拼搏,積極向上,團結全體員工,從而堅定了戰勝困難的決心。在攻堅克難文化的推動下,三友發展取得突破,成功度過了2008年7月以來的全球金融危機,在同行業中率先扭虧為盈。所以,這種文化形式值得我們在文化發展的道路上繼續傳承,不斷創新。

如何建立和完善攻堅文化的精髓,讓其在企業發展的征程中更好地發揮作用,將是我們不斷挖掘文化潛力的更高境界。

首先,我們應該總結克服困難文化的產生和作用,並吸取其精華。

1,我們三友集團面臨著壹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在這場危機的激蕩中經受住了考驗。這不僅是對我們企業管理、員工素質的考驗,也是對我們企業文化是否根深蒂固的考驗。面對危機,我們團結壹致,應對挑戰,保持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面對困難時期,我們勤儉節約,挖潛降耗,在保證生產的基礎上開源。

2.俗話說“有福之人不知福”,是句老話,現在的老人都會這樣形容年輕人。是啊!就是因為我們的生活太安逸了,所以當危機來臨時,人們會感到措手不及。危機就像壹場風暴,來勢兇猛,不可預測,在這個時候把我們從幸福中喚醒,打斷了我們企業風調雨順的發展,從而使很多企業無法承受危機的打擊,在經濟危機的浪潮中退卻。很多國家的知名企業都在這次經濟危機中消失了(比如美國的雷曼兄弟)。我們三友集團在姚總經理為首的領導班子的帶領下,高瞻遠矚,共商對策。為了讓大家充分樹立艱苦生活的決心,我們在員工中發起了“面對拮據的生活,我們該怎麽辦”的號召,並通過全體職代會決議勒緊褲腰帶* * *壹起戰鬥,總經理姚說:“再苦也不落下壹個員工。”過去,我們享受著企業帶給我們的豐厚福利;逆境中的我們,未來要做壹個他是我戰壕裏的兄弟,以“創業貴在堅持,事在人為”的創業精神為指引,以三友特色的文化形態為熏陶。我們收獲的是三個朋友順境不驕,逆境不亂的優秀心態。

3.縮短產業整合期,開源節流;思想上要步調壹致,團結全體員工;那麽應該加強和改善管理。危機過後,三友處處體現精打細算、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輪訓,這個名詞也是在這個時期誕生的。目的是給員工打氣,加強企業領導與員工的對話,連接企業與員工的感情。壹堂生動的課程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豐富了我們的知識,了解了企業的發展,堅定了應對危機的信心。在這些收獲的背後,體現了我們三個朋友在危機情況下團結壹致的力量,因為這些課程都是在員工的業余時間進行的。在這個商品經濟的社會,壹切利益都是用金錢來衡量的,時間就是金錢這句話我們耳熟能詳。但在現實困難面前,我們沒有壹個人顧及私人利益,積極參與到學習的行列中來,凝聚了我們戰勝困難的思想,增強了我們對戰勝困難文化的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感悟。

其次,要不斷開展克服文化困難的活動,把文化傳播到企業發展的每個角落。

1.積極參加企業開展的迎難而上文化活動。《小格言、小警示、小評語》的征集形式豐富多彩,趣味性強,教育意義深遠,得到了員工的積極響應。通過這樣的交流,充分調動了員工的參與熱情和創造激情,增強了他們克服當前困難、度過經濟危機的信心。

2.開展征文活動也為我們提供了為企業出謀劃策的機會。能把自己獨特的經驗和獨到的見解和企業的發展結合起來,不怕犯錯。只要我們敢說,就是對企業艱難文化發展的有力支持。我們不是常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嗎?所以,我們三個朋友數萬員工的力量,壹定會釋放出困難文化最燦爛的光芒!

3.文化來源於生活,文化來源於工作。我們應該壹點壹滴地總結我們的經驗並不斷創新文化形式,開展合理化建議能給我們的節能生產帶來好處;大力推廣修舊利廢活動,自己創造財富,播種汗水浸潤的信念,收獲碩果累累的希望。這些都是我們在危機時刻加緊腳步,不願落後的積極表現,因為我們有戰勝困難的精神食糧,智慧的果實遍地開花。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克服困難文化在三友發展中的巨大作用,註入員工思想和行動的活力和激情,在危機面前帶給我們的信心和力量,良好思想環境的營造,強大精神動力的提供,濃厚三友文化氛圍的形成。現在,我們已經走出了經濟危機的逆境,最深刻的是克服困難的清新之風。

對企業文化的誤解

1,對企業文化內涵理解的偏差

說到企業文化,壹般認為是從企業的角度出發,由企業家倡導並被員工接受的壹系列行為準則和價值觀。這似乎把企業文化等同於企業的使命、願景、價值觀,等同於企業宣傳的壹些理念,等同於企業制作的精美的文化手冊。如果說具體的企業文化表現形式,我們往往從產品包裝上的特征標識、企業的規章制度、企業的宣傳欄內容,或者依托企業承擔的社會責任、企業所做的公益事業來解釋,這些都與企業文化有關。分析總結這些,就是把企業文化理解為壹個企業的物質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核心文化的綜合體(核心層是企業的使命、願景、價值觀)。但如果只從這四個角度去理解企業文化,就好比介紹壹個人,只介紹這個人的外貌特征,並不能幫助我們認識和了解這個人。只有當我們從時間的角度去理解它,那麽這個東西就不是靜止的,分裂的,沒有生命的。企業文化以其企業為基礎而存在。它隨著企業的發展而發展。是壹個從無到有,從存在到強大,從強大到弱小,從弱小到衰落的動態過程。首先要明白企業文化從何而來。毋庸置疑,企業文化離不開企業。它以企業為基礎,即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管理。創辦壹個企業,需要投入人力、物力、財力。但是,壹個企業只有這些東西是不夠的。它還必須投資那些我們看不見卻存在的東西,比如制度、誠信、理念,企業文化就隱藏在這些軟投入中。

2.忽視企業文化的發展規律。

企業和壹般事物壹樣,受內外因素的影響,或內部結構變化,或外部環境變化,從而影響企業自身的發展變化。依賴企業的企業文化也會發生變化。這壹點往往容易被忽視,導致企業的發展與企業文化的建設和管理沒有在同壹個層面上進行,使得企業文化無法服務於企業的生產經營。

安然曾經是壹個無所不能的“能源帝國”。2006年10月6日,1,16,安然公司公布了當年第三季度的財務報告,宣布公司虧損總額為618萬美元,引起了投資者、媒體和管理層的廣泛關註。從此,安然事件開始了。安然失敗的原因有很多,但最關鍵的不是會計和所謂的高層腐敗,而是它的企業文化——這曾經是安然引人註目、備受推崇的地方。在安然,失敗者總是中途退出,成功者會留下來,這是安然“勝者得天下”文化的縮影。

企業文化的核心是企業的使命、願景和價值觀。主要體現在企業如何看待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即員工、客戶、股東、社區之間的辯證關系。在安然公司創業初期,這樣的文化確實對公司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使其迅速發展。但是當公司發展到壹定階段,內外部因素發生了變化,企業文化卻沒有相應的變化。安然公司倡導的只求成功,只註重結果的企業理念,導致了企業文化的失衡。高層管理者為了自己的短期利益最大化,犧牲了股東和員工的利益,導致了安然大廈的倒塌。

3企業文化中“愛”與“理”的失衡

俗話說“動之以情,明之以理”。情感和理智就像壹對孿生兄弟,相輔相成。如果他們聯手,他們的優勢將被切斷,而分歧將相互損害。在企業文化的推廣中,不僅要考慮員工的感受和需求,還要考慮企業的理念和制度。感性和理性的結合,可以相輔相成,事半功倍。如果過於強調感性,企業文化的導向作用就發揮不出來,企業就會被動地被牽著鼻子走,更談不上凝聚力了。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個體意識和個人主義所表達的“人本主義”價值觀深入人心。沒有西方社會宗教意識的影響,沒有職業精神、職業素養、法律意識等內化價值觀的保障,傳統價值觀向現代價值觀轉變過程中的“價值觀”真空,造就了極端利己主義的流行。當企業文化進行“以人為本”時,如果只關註員工的個人感受,不幹涉員工對個人利益的追求,那麽企業生存的基本條件之壹“團隊精神”就會缺失。因此,基於這壹現實,幾乎所有企業在確認企業價值觀時,都以反對“個人主義”、強調“團隊精神”為基本出發點。

過於強調理性,員工的思想動態不被重視,企業文化就會形同虛設,無法被聽到和認可。企業文化來源於企業和員工,也促進或制約著企業和員工。想象壹個企業中常見的場景。外企員工去公司某部門談業務,客人壹進門,企業主管就開門見山,交代或交接工作內容。表面上工作效率很高,但人與人之間缺乏溝通,冷血無情。相反,先遞壹支煙或者壹杯水,問壹下天氣或者路上有沒有堵車,再進入工作內容,氣氛肯定會變得和諧融洽,效率也會提高。

只有情理結合,企業文化才能深入人心,並在宣傳過程中凝聚人心。

拓展知識面:如何看待企業文化?

任說:“資源是會枯竭的,只有文化才是企業永無止境發展的動力。”企業的發展需要企業文化的支持,因為企業文化具有以下不可忽視的強大功能:

第壹,企業文化可以引領員工的行為。

企業進步和產品創新的需要是由其企業文化的核心所引導和推動的。壹個四川農民的哥哥不經意間關於洗衣機為什麽洗不了紅薯的言論,被海爾的維修人員記在了心裏。在“真誠永遠”的文化理念指導下,海爾向集團宣告了這壹情況,但海爾並沒有忽視這壹奇怪的需求,最終發明了壹種可以用來洗紅薯和水果的洗衣機。

第二,企業文化可以持續激勵員工。

規章制度的物質獎勵可以在短期內激勵員工,但效果會逐漸降低。當員工的收入達到壹定水平後,效果會越來越小。而成功的企業文化能夠持續激勵員工,讓員工像永動機壹樣實現自我價值,為企業創造價值。

第三,企業文化可以定義員工行為。

企業文化讓員工做事有原則,明白什麽能做什麽不能做。2065 438+2009 DJI無人機采購部門腐敗案,業內人士皆知。這起案件給DJI無人機公司帶來了巨大的損失。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當然與當事人的個人品行有關,但與DJI無人機的快速發展和企業內部的誠信文化尚未形成有關。

第四,企業文化可以增強認同感

企業文化得到員工的認可,那麽員工之間除了工作之外還會有壹種精神契約,會讓員工更加信任公司,更願意把自己和公司聯系在壹起;而且員工也會因為對同壹文化的認同而有認同的鏈接,增加企業的效率和競爭力。就像溫州人喜歡和溫州人合作壹樣,潮汕人更喜歡和潮汕人合作,這是基於同源文化的認同。

5.企業文化可以減少矛盾和隔閡。

在企業內部溝通合作中,如果員工和部門之間出現矛盾,意見不壹致時應該如何判斷和解決?這時,企業文化的作用就凸顯出來了。如果大家都認同企業文化,那麽更符合企業文化的意見就會得到更多人的贊同。在華為,離業務部門最近的人,永遠會先被提拔到管理層。正是因為所有華為人都認同那些在業務部門待過的人,他們才知道客戶的真實需求,才會對業務拓展和公司發展起到最積極的作用。

六、企業文化可以提高員工素質。

良好的企業文化不僅能在工作中幫助員工,還能在壹定程度上引導和幫助員工形成正確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與人交往中形成壹套與企業文化相銜接的判斷標準,在工作中形成嚴謹、註重質量、註重效率的態度。這些變化對員工和企業都有利。

  • 上一篇:第三方可以對管轄權提出異議嗎?
  • 下一篇:法律禁止的行為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