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改革的這些年裏,高校招生的增加和法學專業的開設,促成了法學專業的不斷壯大。在這樣的大潮下,形成了幾股培養法律職業者的代表性力量:壹是傳統名校,這些院校的擴招使得更多的學生投身於法律職業;另壹類是壹些新建的法學院校,其中很多工科院校開設法學專業,非常具有代表性。這些高校大多順應了發展“綜合性大學”的趨勢,開設了文科專業,首選是更實用、更受歡迎的法學專業。隨著高校法學專業的不斷壯大,以及社會對國家法治建設需求的輿論導向,法學專業在廣大考生心目中被塑造成了壹個需求廣闊、發展前景良好的熱門專業,所以很多考生為了選擇這麽好的專業而被這些工科院校錄取。專門的法學院學科細致,專業化程度高,學生可以接受系統的教育;綜合性大學法律系的特點是學生可以發揮多學科優勢,跨系選課。
從社會需求來看,法學有很大的發展前景,但不可否認的是,相比經濟金融類專業,出路畢竟狹窄,需要通過國家司法考試。簡單分析,造成這種就業難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法律教育和法律職業之間存在沖突。法學學士、法學碩士不能馬上從事法官、檢察官、律師、法律顧問等與法律職業密切相關的工作,但必須通過司法考試,通過率只有10%。
第二,公務員數量有限,壹個職位有幾十個競爭對手。
三是轉行難,其他專業的畢業生沒有進入法律行業,導致競爭更加激烈。
因此,近年來,法學專業(包括法律碩士)的研究生大軍異軍突起。壹方面反映了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本科教育的普及;另壹方面,被很多學生視為避免就業的“救命稻草”。從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的研究生招生人數也可以看出法學專業研究生的受歡迎程度。很多同學在報考的時候沒有想清楚,進入大學後才意識到同專業不同學校資源的差距。所以很多同學都希望進入更好的院校繼續讀研,這讓考研被大多數同學視為又壹次“改變命運”的機會。
那麽,法科學生可以從事什麽樣的工作呢?我們來簡單分析壹下。
律師:考試是壹道坎。
典型的職業路徑:律師助理→律師→事務所合夥人。
重點:①司法考試;②體驗。
職業地位:律師作為社會公認的高收入階層,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加入WTO後,律師是最大的受益者之壹。懂英語和國際法的律師職業前景非常看好。但是由於國內法學本科生供大於求,法學本科畢業生質量社會認可度下降,就業形勢並不是很好,但是對優秀畢業生尤其是研究生的需求還是比較大的。
薪資水平:律師的收入可以通過兩種方式計算。壹種方式是拿工資,事務所發工資,律師負責打官司。根據能力,年薪高的可以拿到30萬元甚至上百萬元,年薪低的只有654.38+0萬元。另壹種是律師不拿工資,但是掛靠在律所,律師要自己找客戶。根據業務提成,壹般在30%-70%不等。而且根據經濟法、勞動法、知識產權的特殊差異,所得也會有所不同。壹般來說,壹個年輕的見習律師壹個月也就1000元左右。隨著經驗的積累和案件來源的增加,收入與個人的能力直接掛鉤。若幹年後,天差地別也是正常的。
壹匹老馬知道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通過國家司法考試。這個考試壹般每年7月份報名,9月份考試。它最大的特點就是難,通過率低。2003年有近20萬人參加考試,17000多人過線,通過率10%。2004年通過率為11.22%。司法考試的復習資料閱讀量巨大,記憶的知識點很多。評審結束,就是誰的韌性更強,誰最能吃苦。我們應該相信天堂,獎勵努力工作。制定復習計劃要看執行情況。不管有多難,都應該不折不扣地完成。壹般來說,計劃兩年考完是合理的。由於實習壹年後才能申請執業證書,拿到證書後可以找律師事務所再掛壹年,畢業後可以直接從事律師執業。
其次是工作經驗。法學是壹門“世俗”學科,很多法學領域的老師都會涉及到法律實踐。也就是說,如果妳在大學期間有機會贏得老師的好感,幫他們“打零工”,那麽畢業時妳就已經擁有了求職中最寶貴的實習經歷。特別是研究生,專業水準高,平時和導師接觸多,可以充分利用條件積累經驗。如果妳的老師不是那種壹只腳在海裏壹只腳在船上的人,妳也可以讓他們給妳介紹。他們開辦公室的同學朋友肯定很多。另外,利用休息時間,我會去壹些律所和外企的法務部兼職(實習),這對我畢業找工作有很大的幫助。如果我做得好,畢業後我可能會留在那裏。
有時候,壹個老師是某個領域的專家甚至權威,他會掌握很多資源,這是壹種不可多得的商品。平時多關註和溝通。畢業了想去律所。如果他們願意介紹妳,比漫天撒網強多了。
最後,如果畢業的時候沒有通過司法考試,還是有機會的。律師助理這個職位不壹定要有資格證。妳可能還有機會爭取。
(1)法律課程
法理學、憲法學、刑法、刑事訴訟法、民法、民事訴訟法、商法、國際法、行政法和行政訴訟法、婚姻法和合同法。
(2)本科法律課程如何安排?
大壹上半學期:法理學:中國法制史
下半年:憲法民法概論
大二上半學期:刑法,商法,民法
下半年:民事訴訟、刑事訴訟、經濟法(普通)、知識產權法
大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