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的話在各種告白中屢見不鮮。壹位業內人士表示,落馬官員的供詞既空洞又虛假,並沒有真正反思自己的違法違紀行為,也起不到警示作用。
類型2,找客觀原因。壹些違紀違法的黨員幹部會在口供中找到各種客觀理由,為自己的違法行為開脫。壹些黨員幹部說,社會風氣和“潛規則”是違法亂紀的主要原因之壹。壹些黨員幹部把“交友不慎”作為壹個重要因素,卻很少分析內在因素。
浙江寧波壹位落馬導演在自白中分析,交友不慎是他不歸路的致命壹擊,交友時缺乏原則,讓“以友會友”把自己送上了絕路。壹位落馬幹部將自己的腐敗歸結為“受到西方封建文化糟粕和腐朽生活方式的嚴重影響”。為了解釋這個原因,他在自白書中說,他“有更多的機會去西方國家,閱讀了大量西方近現代主要性學家的作品,瀏覽了大量成人網站,並參與了成人話題的在線聊天,體驗了他們的性文化,羨慕他們開放的生活方式。”
類型三,擺拍,建功立業。壹些違紀違法的黨員幹部強調自己背景差,而壹些黨員幹部不斷強調自己在行業內的突出貢獻,就是因為心理失衡導致“犯錯”。壹位地理測繪系統的廳級官員在懺悔中說:“我把壹個落後地區的測繪工作帶到了全國的前列。服務總價值每年以兩位數的百分比增長,員工收入逐年增加,下屬研究所領導業績上升...我覺得有點不平衡……”
2
八股文表白的土壤在哪裏?
長期處於某種話語體系中,習慣了“權力代理”,出門有公車,講話有秘書...使得壹些黨員幹部出現“低能現象”,養成“陳詞濫調”的話語習慣。
壹位紀檢監察系統的工作人員說,被審計單位在組織審查期間,要學習黨章黨規,對照理想信念宗旨進行深刻反省,然後寫出懺悔和反省材料。由於各種原因和精神問題,壹些黨員幹部在懺悔中有很多“陳詞濫調”。
他們在《懺悔錄》中的自我剖析幾乎是同壹個模式:沒有加強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改造;沒有加強學習,嚴格要求自己;黨組織的提醒和挽救我沒把握住。雖然這些原因分析的很有道理,但是很多黨員幹部對自己權力失去監督的原因,對自己為什麽守不住腐敗的防線的原因卻很少談,有的甚至根本沒有分析。
第壹,希望減輕處罰。壹位紀檢監察系統工作人員分析,壹些違紀違法的黨員幹部把口供當成“救命稻草”,在口供中表現出認罪悔罪的良好態度,急於為司法機關爭取減輕處罰的機會。正是因為這些功利的因素,他們的告白中所表達的感情不夠真實,出現了“令人震驚”的語言或“花言巧語”。壹些落馬官員甚至聲稱自己“不懂法”、“法律意識淡薄”。他們的真正目的是試圖逃避黨紀國法的制裁。
壹位辦案人員說,很多落馬官員為了博取同情,美化形象,往往在供詞中首先花大量篇幅講自己如何清正廉潔。在壹份只有壹千字的供詞中,某大學原基建主任毫不猶豫地用兩三百字解釋了自己是如何“努力工作”和“拒絕他人錢物”的。
二是幹部“低能現象”出現。長期處於某種話語體系中,習慣了“權力代理”,出門有公車,講話有秘書...使得壹些黨員幹部出現“低能現象”,養成“陳詞濫調”的話語習慣。所以,在自白中,壹些違紀違法的黨員幹部不懂得表達自己的感受,而是按照習慣性的話語體系來表達,讓人感覺像是在說“官話”。
三
應該避免後悔。
“真正的懺悔應該從我的真實情況出發,從制度和機制層面進行反思,以幫助黨和政府預防類似的腐敗。”
十八屆中央紀委七次全會明確指出,要深入剖析典型案例,能公開的口供都要公開,充分發揮反面教材作用。但《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作為有慘痛教訓的貪官交流的供詞,很多內容過於模式化和同化,導致警示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專家認為,自白是黨員幹部警示教育的重要載體之壹,應盡可能避免自白頻繁出現在普通話中的現象,讓自白充分發揮警示教育作用,最大程度實現自白的真實、真誠和深度。
“目前,在防腐反腐的警示教育宣傳中,文字材料和音像制品的懺悔是非常重要的載體。如果自白的內容和態度含有官話的官僚氣息,肯定起不到激勵其他黨員幹部的作用,也難以‘治病救人’。”壹位紀檢幹部說。
壹些接受采訪的紀檢幹部認為,貪官的供詞中總有相同的表述。壹方面,他們暴露了自己抓住供詞作為“最後壹根稻草”的焦慮心態,並以此作為遮羞布來掩蓋腐敗後的內心痛苦,推卸罪責。
另壹方面,更深層次的原因是,由於很多“雙面貪官”長期以來形成的行為模式慣性,即使身在獄中,依然不忘作秀。所以,即使很快受到黨紀國法的嚴懲,落馬官員依然改不了自白中吹噓、花言巧語、撒謊的習慣。
“這種告白,既不能觸動、教育黨員中其他還在任的領導幹部的靈魂,反而讓人覺得虛偽,甚至可能引起反感。”江西省犯罪學研究會副秘書長嚴三忠說,“真正的懺悔,應該從我的真實情況出發,從制度和機制上反思,幫助黨和政府預防類似的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