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的司法權和行政權是人民賦予法院的神聖權力。作為法院工作人員,權力必須為人民所用,法官在行使司法權和行政權時必須做到公平公正,這就要求司法權和行政權必須受到監督和制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監督工作的暫行規定》規定,各級人民法院的監督部門是人民法院行使監督職能、管理監督工作的專門機構。法院的壹切工作都是圍繞中心工作進行的,法院紀檢監察工作也不例外。但在監督管理過程中,法院紀檢監察部門必須充分認識自身的工作性質,準確定位,探索出壹套符合法院紀檢監察實際的工作方法。筆者認為,在實踐中,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探索監督審判執行權運行的有效途徑。1.從審判執行權的特點探索有效監督的途徑1。從程序特征出發,運用和完善案件流程管理,實現案件流程管理的監督,是指法院運用信息管理系統,將各類案件從立案、送達、訴前保全、庭前證據交換、開庭、庭審、案件評估、文書制作、宣判、執行、案件評估、結案材料歸檔等各個階段和環節,網絡根據不同層級領導權限範圍給予不同授權,便於審判長、主審法官、分管院長及時了解案件運行情況,根據不同需求進行審批、管理和提醒。該網絡還可以對將超過審判時限的案件及時發出預警提示。2.從統壹性的特點出發,統壹案件的裁判標準,防止自由裁量權的濫用。在審判實踐中,相似甚至相同的事實在同類型案件中比比皆是。但由於不同時期、不同法院、不同合議庭、不同法官或同壹法官,會有不同的判決結果,甚至完全不同的判決結果。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有效防止審判執行權的濫用,實現“具有公認的聲譽,足以回應社會對法治和司法的期待,並進壹步促進法治意識在社會的傳播和整個社會現代化水平的提高”的目標,統壹案件裁判標準是最佳途徑。省級法院業務主管法院深入研究各類常見多發案件的糾紛特點和審判規律,制定有針對性的審判指導意見,統壹同類案件的裁判標準和原則,使同壹類型案件在不同時期、不同法院、不同法官之間的裁判結果保持基本平衡,有利於限制審判執行權的濫用。統壹判斷標準實施後,紀檢監察人員只需要掌握和熟悉案件審理的程序和判斷標準,然後對案件進行審查和檢查,就可以相對簡單,容易發現疑點,紀檢監察工作效率將大大提高。3.從權威特點出發,紀檢組組長或監察室主任參加所在法院審判委員會會議。審判委員會是法院的最高審判組織,是集體領導審判工作,對審判進行指導和決策的組織。紀檢監察部門的職責之壹是對法院及其工作人員執行國家法律、法規、政策和行政紀律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法官在審判和執行工作中依法履行職責的情況必然受到監督檢查。紀檢組組長或者監察室主任應當有選擇地列席審判委員會會議,重點監督審判長履行審判職權的過程。參照我國訴訟法關於檢察院檢察長列席審判委員會的規定,紀檢組組長或監察室主任列席法院審判委員會是非常必要的。4.從中立、公正的特點出發,紀檢監察部門“可以對法官、法官和審判組織進行監督,有權對法官進行紀律處分和組織處理,但無權對案件作出裁決。”只有審判監督部門對案件進行審查,審判委員會對是否存在違法審判作出判斷,法院紀檢監察部門才能對審判執行人員是否有責任作出判斷,並依據職權進行查處。因此,為進壹步解決案件質量問題,防止違法審判,必須認真落實案件質量監督管理和違法審判責任追究。各級領導和法官要提高認識,強化意識。只有下定決心,努力,才能有結果。第二,從審判執行權運行的特點出發,探索事前、事中、事後全過程有效監督的途徑。1.建立健全事前監督聯動機制,增強領導幹部廉潔自律意識和“壹崗雙責”意識(1)紀檢監察部門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中要積極發揮組織協調作用。針對當前普遍存在的法院中層領導幹部重審判、重執行,廉政建設責任不到位的情況,積極思考對策,確定提高中層領導幹部責任意識的途徑,通過領導責任追究,增強和帶動其“壹崗雙責”的責任意識。(2)要狠抓規章制度的完善和落實。隨著反腐敗工作的不斷推進,我省法院陸續出臺了壹系列規章制度,對規範領導幹部行為、加強對領導幹部的監督無疑起到了積極作用。但這些制度還存在很多不足,需要在實踐中逐步細化、強化和量化。特別是要制定相應的檢查考核辦法,使制度的執行與法官的獎懲和晉升掛鉤,保障制度落到實處。(3)公開法官和被執行人的相關信息。在法院立案大廳,應當公布法官和被執行人的姓名、職務及其所在的審判庭;要求法官和執行人員掛牌上崗,自覺接受當事人和其他人的監督。如佛山中院實現了用電子觸摸屏全程公開審判執行進度,增加了審判執行的透明度和公開性。2.建立健全監督協作機制,發揮組織協調能力,形成各部門監督合力(1),密切與政工、機關黨委、立案、審判監督和各業務部門的協調配合,建立紀檢監察共管網絡。政工部門加強對法官的專業培訓,特別是三大訴訟法和法官行為準則的學習。對立案部門在立案、流程管理、信訪和審判監督庭的復查、申訴、再審中發現的疑點和違紀違法線索,要及時向紀檢監察部門通報,實現監督信息的享受。同時,要盡快建立紀檢監察網絡,充分發揮黨支部負責人和紀檢委員的作用,形成信息網絡。(2)充分利用案件流程管理系統,加強監督檢查。法院紀檢監察部門要與立案部門合作,充分利用流程管理的嚴謹性,嚴格執行流程管理的相關規定,利用隨機抽查解決當前監督工作中“無投訴難以積極開展監督”的困境。紀檢監察部門可以在立案或執行案件後隨機抽取壹定比例的案號,通過審理到執行過程中的聽證、座談等方式,有選擇、有針對性地及時指出問題;檢查案件超審限情況、法官執行訴訟法情況、回避制度執行情況、合議庭成員履行職責情況、案件在局域網上提交情況;重點檢查監督壹些重點案件,如人大、政協督辦案件,院長督辦案件,久拖不決或被投訴的案件,個別法官辦理的經常被投訴的案件。同時向相關業務庭領導和分管院長通報情況,爭取其協助,做好相關輔助工作。(3)加強與執行部門的合作,強化對案件執行的監督。紀檢監察部門配合審判監督庭,負責檢查督促業務庭開展案件質量監督管理工作,聯合通報案件質量監督管理和違法審判責任追究情況。比如委托鑒定、滾球評估、拍賣等紀檢監察部門要派員到現場監督。3.建立健全事後監督中的倒查機制,發揮檢查監督的保障作用,嚴懲違法違紀行為(1),加大檢查力度,提高監督實效。建立定期的案件評估和執行檢查制度。通過“案件質量評優”、“法律文書評優”、“案件審限評優”、“立案評優”、“執行工作專項檢查”等活動,及時發現不符合質量要求的案件、超過審限的案件和違法審判的案件。並嚴格將考評檢查結果與晉職、晉級、表彰、違法違紀等獎懲結合起來,使違法審判責任監督真正到位。(2)加強懲罰力度,提高監管的威懾力。法院紀檢監察部門肩負著查辦幹警違紀違法案件的重要職責。只有嚴肅查處違紀違法案件,才能提高廉政制度的威懾力,最終起到警示教育的作用。追究審判違法責任的目的是規範審判程序,監督審判機構和全體法官嚴格執法,實現裁判的公正。因此,要以通報的形式,認真分析執法不嚴、裁判不公的案件,認真查辦違法審判的問題,給全體幹警敲響警鐘。審判執行權運行監督應註意的三個原則1。日常監管與重點監管有機結合的原則。紀檢監察部門的監督包括日常監督和重點監督,兩者要有機結合。壹方面,日常監管是監管的基礎。包括對幹警日常紀律和作風的監督,對法庭審判活動、案件質量、社會情況等方面的監督。另壹方面,重點監督是開展監督工作的關鍵。開展專項檢查評估,牢牢掌握思想狀況、案件情況、審判情況、工作作風、八小時外活動等情況。對重點部門和關鍵環節的審判執行人,發現問題及時提醒和告誡,做到防患於未然。2.尊重審判規律,堅持監督為審判服務的原則。壹是遵循審判工作規律,認清審判權和監督權的區別,把握法院行政監督的特點,在保證審判工作順利進行的基礎上開展監督工作。二是區分監管和幹預。同時,要明確行政監督員的權限。第三,要明確監督的目的,法院紀檢監察工作要以實現案件公正和效率為目標。3.嚴格紀律和執法與保護幹部相結合的原則。法院紀檢監察工作要“以人為本”,既要從嚴治院,又要保護幹部。因此,做好法院紀檢監察工作,是維護司法公正的重要壹環。壹方面,對於發現的問題,要層層追究責任,按照“兩個辦法”嚴肅處理,切實維護司法的嚴肅性。另壹方面,要加強對勤政廉政幹部的保護。如果初步核實後確實是誣陷,要及時澄清,有效保護,嚴肅追究故意誣陷者的責任。在法院紀檢監察實踐中,通過分析審判執行權運行的特點,尋找紀檢監察的最佳切入點,及時總結推廣發現的經驗;對於發現的問題,以監督決定和監督建議的形式提出規範意見,及時糾正和整改,形成二者之間的良性互動,實現紀檢監察工作和審判執行工作的雙贏,從而實現法院紀檢監察工作的根本目的,確保審判的獨立性、監督的有效性和司法的公正性。第1頁
上一篇:法律責任方法下一篇:範冰冰偷稅案(揭露明星稅收問題的重要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