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準確把握行業定位。物業管理企業、建設單位和業主是平等的民事主體,基於物業服務合同形成的服務與被服務關系。物業管理條例的基本指導思想是物業管理行業準確定位的法律依據。在物業管理活動中,物業管理企業既不是建設單位的下屬和附屬物,也不是業主的“仆人”或“保姆”,更不是淩駕於業主之上的“經理”,更不是聽天由命的“受氣包”,既不能推諉敷衍,也不能無原則地事事。只有擺正位置,通過平等協商與建設單位和業主建立關系,才能不越位,才能擺正位置,減少不必要的矛盾和糾紛。
二要理性認識行業特點。受益群體的廣泛性和多樣性,物業服務的無形性、即時性和長期性,都是物業管理行業區別於其他行業的特征。所謂“眾口難調”,在物業管理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在《為人民服務》壹文中,毛主席“做壹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壹輩子做下去”的語錄也擊中了行業的“穴位”。只有充分了解行業的這些特點,才能註意冷靜頭腦,真誠對待業主的批評和投訴,站在業主的角度看待和解決問題,努力建立良好的客戶關系,而不表現為強打臉,不搞糾紛,不搞對抗。同時,要註意拓寬與客戶溝通的方法和渠道,通過定期的入戶走訪和社區活動化解各類矛盾,最大程度地贏得客戶的理解和支持,實現客戶關系的持續改善,營造和諧的物業管理氛圍。
三要切實端正服務思想。物業管理的本質是業主花錢買服務,業主是物業管理企業的“父母”,服務質量是物業管理企業的生命線。誰提供同等質量和價格的服務,誰就會購買他們的服務。因此,必須擺正服務所有者的位置,切實轉變“管理者”的角色,強化服務意識。良好的服務是解決各種矛盾的最好方法,也是與業主建立和諧關系的關鍵。只有提供貨真價實的服務,讓業主切身感受到物業管理帶來的便利,得到物超所值的服務,才能贏得業主的認可,從根本上樹立行業在群眾中的正面形象。
第四,我們必須明確界定企業責任。為防控企業經營中的各類風險,避免承擔不必要的管理責任,物業管理企業首先應認真學習和掌握《合同法》、《民法通則》、《物業管理條例》及配套法規,掌握相關規定和精神實質;其次,要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履行義務、承擔責任,細化物業服務合同條款,明確各方權利義務,明確企業的管理責任和免責條件,改變錯位越位造成的被動。
五要全面提高隊伍素質。面對行業的快速發展,迫切需要提高從業人員的法律知識、職業道德、業務水平和組織協調能力。隨著物業管理人員認定工作在年內開展,物業管理從業人員職業資格制度將正式實施,相信對提升行業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將起到重要作用。此外,還應重視關鍵崗位和壹線員工的技能培訓,建立壹支具有良好職業素養、嚴格職業道德和熟練專業技能的員工隊伍,以適應行業和企業發展的需要。
六要正確引導輿論宣傳。首先,要正確對待輿論監督,抓住群眾反映比較多的問題,切實加大物業管理市場的整治力度,嚴厲打擊行業內少數亂收費、侵害業主權益的害群之馬;其次,要加強與媒體的溝通。壹些媒體為了吸引讀者的眼球,進行了誇大的報道,但報道的失實大多是因為報道者對法律法規認識不清,對情況了解不全,對相關責任把握不準。為此,我們應該主動加強與他們的溝通,熱烈歡迎他們在日常管理中進行深入研究,從而改變對行業的壹些誤解,力求客觀公正的報道。此外,協會要采取多種形式加強行業品牌企業和好人好事的正面宣傳,加強輿論引導,通過正面宣傳讓人民群眾看到壹個自尊、自強、自律、誠實守信的行業,樹立行業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