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剛果古代史(13世紀~ 19世紀)
剛果河流域是非洲古代文明相對發達的地區之壹。13 ~ 14世紀期間,剛果人在剛果河下遊建立了剛果王國。王國從15年底開始逐漸發展成為壹個強大的國家,疆域覆蓋剛果(金)西南部、安哥拉西北部和剛果南部的大片地區。與此同時,剛果王國逐漸強大,在剛果河上遊相繼建立了巴魯王國、隆達王國和姆西裏王國,都是非洲歷史上頗有影響的古國。然而,隨著歐洲殖民者的入侵,剛果民主共和國各王國的正常發展已經中斷。自15世紀以來,來自葡萄牙、荷蘭、英國、法國、比利時和德國的殖民勢力先後入侵現在的剛果(金)地區。
二、比利時國王私人封地時期——剛果自由邦(1878 ~1908)統治者:利奧波德。
19世紀下半葉,在帝國主義列強瓜分非洲的狂潮中,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卷入了對剛果河流域的爭奪。1878年,利奧波德集資成立“上剛果研究委員會”(1882年改組為“國際剛果協會”),並聘請殖民鷹犬斯坦利為代理人,開始了他在中西非建立殖民帝國的侵略活動。1884 165438+10月15至65438+1985年2月26日,帝國主義列強召開瓜分非洲的柏林會議。利奧波德利用大國之間的矛盾進行異地交易,獲得了英法德等15國的同意,將現在的剛果(金)收歸個人所有,所謂“剛果自由國”。利奧波德的血腥統治激起了公憤。1908年,比利時政府接管“剛果自由國”,改名為“比利時剛果”。
三。比利時殖民時期——比利時剛果(1908 ~1960)統治者:比利時政府。
為了反抗比利時的殖民統治,“比屬剛果”人民長期以來英勇不屈。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當地人民的民族獨立意識日益覺醒,各種有組織的反抗活動日益增多。從1950開始,壹些致力於民族獨立的政黨陸續出現在“比屬剛果”,如約瑟夫?卡薩武布的“阿巴科黨”,帕特裏斯?Emozzi?帕特裏斯·埃默齊·盧蒙巴領導的“剛果民族運動黨”,莫伊塞?莫伊澤·沖伯領導的“科納卡特黨”,等等。這些政黨大多帶有濃厚的部落和地區色彩,只有剛果民族運動黨超越部落利益,主張建立統壹的民族國家,提出立即獨立的口號。1959 65438+10月4日,“比屬剛果”首都利奧波德維爾爆發了反對殖民統治、要求獨立的大規模群眾運動,鬥爭迅速蔓延到全國各地。由於形勢所迫,比利時當局不得不同意“比利時剛果”獨立。1960年5月至6月,“比屬剛果”舉行獨立前大選。結果,卡薩武布當選總統,盧蒙巴被任命為總理。6月30日,“比利時剛果”正式宣布獨立,它被命名為剛果* * *共和國。因為首都是利奧波德維爾,所以簡稱“剛果(利比裏亞)”,也是剛果(金)歷史上的第壹個共和國。
三、第壹共和國——剛果(利比裏亞)時期(1960 ~1965)統治者:盧蒙巴。
剛果(利比裏亞)雖然實現了政治獨立,但在經濟和軍事上仍受比利時控制,因此全國各地仍在進行反比鬥爭。1960年7月8日,比利時當局以保護華僑安全為借口入侵剛果(利比裏亞),鎮壓當地軍民反比例活動,從事分裂剛果(利比裏亞)的活動。7月11日,在比利時軍隊的鼓勵和支持下,“科納卡特黨”主席宗博宣布加丹加省獨立。為抗議比利時軍隊入侵及其分裂活動,盧蒙巴政府宣布與比利時斷交,並呼籲聯合國提供緊急援助。1960 7月14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要求比利時撤軍,並決定出兵剛果(利)進行調解。7月15日,美國控制下的聯合國部隊進軍剛果(利比裏亞)。然而,聯合國部隊進入後,不僅沒有積極敦促比利時軍隊立即撤出,反而以“維持秩序”為借口,解除了抵抗比利時軍隊的剛果士兵的武裝。另壹方面,比利時侵略軍繼續擴大在剛果(利)的侵略和分裂活動,並於8月9日支持在開賽省建立“開賽礦業共和國”。面對這壹復雜局面,盧蒙巴於8月1960日向蘇聯發出軍事援助請求,並很快宣布在全國實行為期6個月的軍事管制。8月26日,盧蒙巴出兵攻打“開賽礦業共和國”,並迅速攻占其“首都”巴克旺加;然後他派軍隊進攻加丹加省的沖伯集團。然而此時,在剛果政府內部,盧蒙巴總理和卡薩武布總統出現了分裂,支持盧蒙巴和卡薩武布的兩支軍隊沖突不斷。1960 9月14日,剛果國民軍總參謀長蒙博托發動軍事政變,宣布暫時接管政府權力。隨後,聯合國軍以保護的名義將盧蒙巴軟禁(1961被殺)。1961 8月,剛果(利)經聯合國斡旋組建了以阿杜拉為總理的新政府。新政府得到美國支持,剛果國民軍在聯合國部隊配合下逐步收復加丹加省和開賽省。然而,阿杜拉政府並沒有獲得全國各地的壹致支持。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反對外來幹涉和現政府的愛國武裝鬥爭不斷發生。1964年7月,崇伯接替阿杜拉出任政府總理,更名為剛果民主共和國。崇伯上臺後,鎮壓了全國各地的愛國武裝鬥爭,但他的政府並沒有維持多久。
四、第二共和國——剛果(金)和紮伊爾(1965 ~1997)統治者:蒙博托。
1965 165438+10月24日,剛果(金)和國民軍總司令蒙博托再次發動軍事政變,罷免了卡薩武布拉的總統職務,宣布成立第二個剛果(金),並成為自己的總統。1966年5月,蒙博托將首都利奧波德維爾改名為金沙薩,國名簡稱“剛果民主共和國”。
1967年5月,蒙博托建立了以自己為組織基礎控制全國的民族黨——人民革命運動,同時禁止其他壹切黨派活動。197110年10月27日,蒙博托將國名改為紮伊爾* * *共和國,簡稱“紮伊爾”。(見右邊的標誌)
蒙博托統治時期,在美國、法國、比利時等西方國家的支持下,依靠軍隊的力量,利用部落矛盾和各派政治力量之間的鬥爭,蒙博托拉壹派反對另壹派,擊退異己,鎮壓反對派,維持了長期的獨裁統治。雖然中國發生過多次軍事政變和叛亂,但都未能推翻蒙博托政權。90年代初,席卷非洲大陸的政治民主化浪潮波及紮伊爾,蒙博托被迫改為多黨制。到1995年底,紮伊爾共有400多個政黨,基本分屬於兩大陣營:總統陣營和齊塞凱迪領導的反對派。紮伊爾好幾年了
在政治舞臺上,這兩派主要是爭鬥。曾經,甚至有兩個議會和兩個政府。在與反對派聯盟的鬥爭中,蒙博托通過玩弄政治政治解決了壹次又壹次的執政危機,但他的執政能力也受到削弱,政權實際上無法正常運轉。政治動蕩,人民苦難,成為紮伊爾的真實寫照。1996 10來自紮伊爾東部的30多萬圖西族移民巴尼亞穆倫格人利用蒙博托出國就醫的機會,為反抗政府對他們的歧視和迫害,發動了推翻蒙博托政權的武裝鬥爭。他們組成了埃羅蘭?卡比拉領導的解放剛果(紮伊爾)民主力量聯盟叛軍向政府軍發動了全面進攻。政府軍軍紀松懈,不得人心,正在節節敗退。
動詞 (verb的縮寫)第三共和國——剛果民主共和國的統治者(1997 ~至今):卡比拉父子。
1997年5月17日,反政府武裝攻占首都金沙薩,宣布接管政權,改國名為剛果民主共和國,簡稱“剛果民主共和國”,卡比拉任總統。5月29日,卡比拉在首都金沙薩舉行隆重儀式,正式宣誓就職。卡比拉奪權後,廢除舊憲法和立法機構,重建國家機器,並宣布兩年過渡期。1998年8月2日,巴尼亞穆倫格(原籍盧旺達的圖西族,以下簡稱“巴尼亞穆倫格”)士兵在烏幹達和盧旺達軍隊的支持下發動叛亂,很快占領了剛果(金)東部大片領土。與此同時,他們從西面發起進攻,壹度推進到距首都30公裏的地方。5438+09年6月,津巴布韋、安哥拉、納米比亞決定出兵支持卡比拉政權,至26日收復西部全部失地。乍得也派出2000名士兵幫助剛果政府軍。10 10月12日,叛軍攻占政府軍東線指揮部所在地馬涅馬省首府金杜後,津、安、納三國聯軍決定在東線作戰,與叛軍和烏克蘭、盧旺達軍隊對峙。此後,戰局長期僵持不下。卡比拉政權積極尋求國際社會的同情和支持,宣布遵守原定的過渡期時間表,開放黨禁,通過新憲法,於1999年舉行大選。
1998年8月2日,盧旺達和烏幹達支持叛軍發動叛亂,直接出兵參與,武裝沖突爆發。隨後,津巴布韋、安哥拉和納米比亞應卡比拉政府的要求出兵參戰。2001 1 16,卡比拉總統遇刺身亡,其子約瑟夫?卡比拉接管了政權。2002年6月5438+2月,各派剛剛在比勒陀利亞就過渡性權力下放達成了全面和包容性的協議。2003年6月,新的過渡政府正式成立。2006年7月30日,舉行了獨立40多年來的首次大選。卡比拉當選總統。安托萬?吉贊加是總理。5438年6月+2006年10月,反對派向剛果民主共和國最高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宣布選舉無效,但被最高法院駁回。反對黨於2006年2月在首都金沙薩發動的武裝沖突被正式平息。從此,剛果(金)進入了結束內戰、政局穩定、全力開展經濟發展和建設的新時期。
2006年2月18日,根據剛果民主共和國新憲法的規定,剛果民主共和國開始使用新國旗。新國旗長2米,1,寬5米,底色為天藍色,代表和平;對角線上有壹條紅帶,代表烈士的鮮血;紅帶旁邊有兩條黃色邊框,代表剛果(金)的財富;左上角是壹顆黃色的五角星,代表剛果民族統壹和光明的未來。之前使用的國旗底色為藍色,左邊是壹個黃色的小五角星,右邊是壹個黃色的大五角星。從老卡比拉上臺1997就開始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