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層定語語序不當
多層狀語語序不當
定語和中心語語序不對
定語和狀語的位置是混亂的。
相關聯的並列詞或短語順序錯誤。
主語和關聯詞的語序不正確
1,北京大學中文系優秀教授,30多年教齡。(多個屬性的詞序不正確)
改為:北京大學中文系優秀教授,30多年教齡。
2.為了寫老師布置的論文,最近幾天很多學生都在閱覽室裏如饑似渴地看書。為了寫老師布置的論文,最近幾天很多學生都在閱覽室裏如饑似渴地看書。
他跳出池塘,來到池邊,很快就遊到了那裏。(子句順序錯誤)
4.我們認真研究並聽取了妳們的意見。詞語可以反映繼承、優先等含義。語序必須符合這個客觀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學習和傾聽”顛倒了承擔的順序。應該改成“聽研”)
5.學生、領導、老師都參加了開學典禮。(應改為“領導、老師、學生”)
6.讓我們看遍袁野的花。(應由“艷山花”改為“艷山花”,以配合後面的“開篇”)
7.故宮博物院最近展出了2000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這件“文物”是什麽時候“出土”的?按原句是“兩千多年前”,其實不是。這是因為詞序不是當前的,這導致了表意錯誤。我們應該把“新出土”移到“展出”。)
8.這個村子很好地貫徹了黨的富民政策。現在,我們不僅賣了6萬斤農業糧給國家,還停吃國家救濟。(不當遞進關系應改為“妳不僅不吃國家救濟糧,還賣了6萬斤公糧給國家”)
9.以妳自己的方式。他們在探索,他們在判斷,他們在尋找,他們在思考。
二、搭配不當的幾類
關聯詞搭配不當
定語和中心詞(主語和賓語)搭配不當
動詞和賓語搭配不當
主謂搭配不當
主客體搭配不當
動詞和補語搭配不當
狀語和中心詞(謂語)搭配不當
壹面和兩面搭配不當
[示例2]
1,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主語和謂語搭配不當)
2.他的革命精神總是浮現在我的眼前。(“精神”和“湧現”不能形成主謂關系。可以把“精神”改成“形象”)
3.颯颯的海浪和銀色的大海構成了壹幅多麽美麗的畫面啊。“波浪”和“海面”都是主語,其中“波浪”不能與謂語“成分”形成主謂關系,應去掉“沙沙的波浪”或另形成主謂關系。
4.由於合理密植和加強管理,這個縣的水稻生產普遍長勢良好。(“產量”和“長勢良好”不能形成主謂關系,應刪除“產量”,用“水稻”作主語)
5.每當我回憶起和他朝夕相處的壹段生活,他那和藹可親的聲音、模樣、循善誘的教導都在我眼前重現。(“教”與“貌”構成了不當的主謂關系,所以可以去掉“勸導式教學”。“最好加上“又在我耳邊響了”,與之形成主謂關系)
6.小說《青春之歌》精彩地刻畫了盧家川、姜華、林鴻等人在《黨員》中的英雄事跡。(“塑造”和“事跡”不能構成賓語和謂語的關系,所以“事跡”可以改為“形象”)
7.士兵們冒著暴雨和泥濘的道路快速前進。(“闖關東”和“小路”不能構成述賓關系,所以“泥濘小路”前後可分別加“in”和“on”)
8.學生們懷著欽佩的心情觀看並聆聽了老山英雄的報告。(聯合謂詞中的“凝視”不能與賓語“報告”匹配,可以刪除)
9、農民按照政策規定耕種的自留地是合法勞動。(主客搭配不當)
10,兩條條條條框框很短的平行線,永遠是兩條不可到達的端點。(判斷句中主客體的意義不屬於同壹範疇,導致主客體搭配不當。這種情況下“兩條平行線是端點”顯然搭配不當,可以將“端點”改為“直線”等。)
11,我們堅信總有壹天,中國的工農業會成為發達國家。(這句話的賓語是由壹個主謂短語充當的,但主謂短句主幹是“工農業成國家”,主賓語意義明顯不恰當,可將“國家”改為“工業”等。)
12.北京的秋天是壹個美麗的季節。(這是因為語序不當,導致主語和賓語的意義不當,所以“北京的秋天”要改成“北京的秋天”)
13,是否有遠大的誌向和頑強的意誌是壹個人成功的關鍵。(壹側與兩側搭配不當)
14,電子行業能否快速發展,滲透到各行各業,關鍵在於加快培養壹批專門人才。(前面“是否”的使用是兩個方面。後面只有積極的壹面,前後矛盾。可以把“想要”改成“可以”)
15.青年男女不再以財富和家庭地位為標準選擇伴侶,而是以能夠工作和擁有科學文化知識為標準。(前面是“量”和“高”與兩邊相關,後面只與壹邊相關,不壹致。可以把“可以”改成“可以”,“有”改成“有”)
16,學習成績是三好學生的重要條件。(前面是“好壞”,後面只有正面,不壹致。可以在“三好學生”前加上“是否能成為”)
17,汽車行駛在遼闊的高速公路上。(修飾語與中心語不匹配)
介紹完英雄事跡後,同學們熱烈鼓掌。
早上五六點鐘,通往機場的街道兩旁站了上萬人。(“人群”是壹個整體名詞,可以不再受“幾萬”的限制,但“人群”可以改為“人”)
19,我們認真研究了職工的建議,虛心征求專家的意見。(作為狀語,“認真”不能修飾或限制“研究”,可以改為“嚴肅”、“慎重”等。)
20.學生們幹凈整潔地打掃了教室。(“幹凈”可以補充掃地的程度。但是,“整潔”和“清潔”是無法搭配的。可以在前面加上“放桌子凳子”,也可以刪掉。)
第三,不合邏輯
概念範圍不明確。
矛盾的
反復否定造成了混亂。
東西的重量顛倒了位置。
相關詞語的誤用
[示例3]
1,晚上,從遠處看,整棟樓漆黑壹片,只有壹個房間還燈火通明。(自相矛盾)
現在他來了,還是不放心。(相關詞語的誤用)
我對數學不感興趣。這句話,主語是“我”,賓語是“數學”,應該改成“我對數學感興趣”。
4.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對中國的年輕人來說並不陌生。(可以改成“中國青年對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並不陌生”)
5、800多人,幾個幹癟的胳膊,與暴雨洪水搏鬥了壹天壹夜。(“800多人”怎麽可能有幾千個兵種?應由“千”改為“千”)
6.他努力學習,花了三年時間學習大學裏的所有課程。(“大學所有課程”浩如煙海,只用三年時間學完不客觀,可以去掉“所有”。)
7.當妳站在岸邊,看著無邊無際的大海,壹幅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的我們祖先的壯麗畫卷就會浮現在妳的眼前。(既然是《看海》,後面呈現的畫面應該就是海上的場景。這個表情看到的是陸地上的場景,不壹致。“海”字可改為“遼闊的土地”等。)
今年,我們學校90%的學生參加了“誌願突擊隊”。(“所有”這個詞的意思是全部,之前的定義是“90%”,不壹致,應該去掉。)
沒有人會否認長江不向東流。(“不否認”就是“承認”,“承認”就是“長江不向東流”,顯然不符合客觀事實。妳可以把“否認”改為“承認”,或者去掉第二個“不”)
10,妳能否認自己不該好好學習嗎?反問句的答案在句子的對面。如果不用反問句,否定是恰當的,但如果用反問句,意思正好相反。“否”可以去掉)
11.這幾年來,他壹直在收集整理民歌,積累了很多資料。(“壹直”的意思是“壹直”,句子表達正好相反,所以“忘了”可以改成“是”)
12.青年工人、老工人和婦女參加了鐵路工人代表大會。(分類列舉不當。“青年工人”和“老工人”是用同壹個標準劃分的,而“婦女”是不同的標準,所以不能和前兩者並列,可以去掉“婦女”)
13,全體團員,尤其是中學生,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特殊”二字所要強調的對象應該是前面提到的概念中與前面形成範圍關系的部分,而“中學生”和“團員”只能是交叉關系,所以“中學生”應該改為“中學生團員”。)
14,在街上買了牙膏牙刷日用品。(“牙膏”、“牙刷”和“日用品”不是並列關系,而是從屬關系,不能並列陳述,所以“和諧”應改為“平等”)
第四,結構混亂
兩種不同句型的混合
從客人變成主人
中途改變路線。
[例4]
1.說不出的是,學校把這個任務交給我們班,大家都覺得光榮。(雜項)
2.自從中國人民接受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以後,在毛澤東同誌的領導下,中國的革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中途換手)
就學生課業負擔而言,老師常年埋在作業堆裏太辛苦了。(反客為主。第壹句話還沒說完,就被第二句打斷,換成了另壹個話題)
4、作為壹名* * *生產的黨員,黨的領導幹部,工作、思考問題,要從黨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後半部分是“從...開始”和“從...開始”的混合,“從”可以去掉。)
5.古往今來,沒有人否認,成就斐然的天才都有拼搏的精神。(謂語部分是判斷句和陳述句的混合。可以在句末加“的”形成“是”的強調結構,也可以去掉“是”)
6.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生存》是壹位在海外生活了20多年的加拿大華裔作家寫的。(是主謂句和動謂句的混合體,句末的“作者”可以去掉)
7.如果不努力學習,可想而知如何取得好成績。(是反問句和陳述句的混合,所以要去掉“可以想象”,在“成就”後面加上“是什麽”)
動詞 (verb的縮寫)表達模糊
難以理解
不同的意思
未識別的引用
[例5]
1.在三年的高中生活中,我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因為老師對自己要求嚴格。(不清楚“自我”指的是老師還是“我”,“自我”可以根據上下文改為“我”)
2.老同學聚會的那天,張青和王傑壹見面就說:“妳還認識他嗎?”(“他”是指張青還是王捷?可以改成“張青”)
六(1)種成分是多余的
主語和謂語的壹部分重疊。
謂詞與對象重復。
謂詞及其修飾語重復出現。
定語與中心語重復。
狀語與中心語重復。
[示例6-1]
1.外國專家的正式工資壹般應高於或維持在試用期內,但不得低於試用期。(已定義為“高於或維持”,明確排除了“低於”,然後“低於試用期工資”重復,應刪除)
2.五星酒廠決定對陳新耀等人進行留廠兩年的處分。受處分期間,每月發給生活費,不發獎金。(第二句前面已經說明“只發生活費”,排除了獎金。再說說“免費獎金”,重復的,應該刪掉。)
3.雪蓮牌襯衫,無論款式還是質量。還是包裝,堪稱全國壹流。(“坎”本來是“可以”的意思,所以“可以”要用在它的前面,有重復,應該去掉。)
從他微弱的呼吸來看,他沒有死,還有壹口氣。(有人說過,“虛弱”和“沒死”已經包含在內了)
這次考試之所以沒考好,是因為沒有按照老師的要求認真審題。(多余的主語“原因”和後面的“因為”重復,去掉“原因”或“因為”)
6.老舍的文風始終與人民同甘苦共患難。(“風格”要去掉)
7.上次從妳們學院借的講義正在打印,上課前可以發給學生。(謂語“繼續”是多余的,應刪除)
籃球場上的十名球員正在進行壹場激烈的比賽。(“打”是多余的,應刪除)
9.法國著名小說家巴爾紮克壹生致力於《人間悲劇》的編纂。(對象“冗余”是多余的,應該刪除)
10.今天,我來到了揚州瘦西湖,參觀了白塔、釣魚臺和吳婷大橋。(“place”是多余的,應刪除)
11.這裏有肥沃的土地,豐富的礦藏和充滿無數寶藏的山村。(帶有多余附加部件的“各種”壹詞是多余的,應刪除)
12,開學前,我們有壹次軍訓,負責軍訓的教練是連隊的大胡子小眼睛。(“負責軍訓”多余,應刪除)
13,判斷是肯定或否定某事物是否具有某種性質的思維形式。(“是否”是多余的,應刪除)
14.山裏到處都是水果:梨、蘋果、柿子...(“everywhere”和“everywhere”是重復的,所以最好刪除“everywhere”,因為“Everywhere”有更多的強調)
15,為了簡化字數,我們不得不稍微刪除壹些。(“有的”與前面的“略加”重復,但可以刪除)
六(二)個組件不完整
未完成的主題
不完全謂詞
不完整對象
不完全修飾符
不完整的頭部語言
[實施例6-2]
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我進步很快。(由於經常使用介詞或賓語-賓語結構,原主語變成狀語,整個句子缺少主語是主語不全的主要表現。這句話應刪除“在”和“下”,或“使”)
2.江南才子周文斌,在《虎王搶父母》中扮成女人,被虎王搶回家,送到妹妹汪秀英的房間。(因為句子長,偷偷換話題也是主語缺失的壹個重要方面。這句話前半句的主語是“周文斌”,後半句變成了“王老虎”,所以最後壹句要加主語“王老虎”。)
3.學校教育教學成績顯著,多次受到省市教委表彰。偏正短語的偏正部分被誤解為中心語,後句缺少主語的情況也值得高度重視。這句話第壹分句的主語是“成績”,第二分句被誤解為“學校”,故誤省略,第二分句前應加主語“學校”。
4.經過壹個冬天的艱苦奮鬥,壹座四米高、七百米伏的河壩傲然屹立在天目營邊。(因為句子長,寫完忘了前面的結構,所以謂語不完整是主要原因。這種情況下主語是“南浦人”,後面沒有對應的謂語,所以“是”要加在“壹”之前。
5.商業部門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大張旗鼓地宣傳教育群眾,宣傳銷售產品的重要性。(應在“出售”之前添加“澄清”壹詞)
6.經過對生命的意義在於奉獻的深入探討,我校學生經過壹個學期的學習,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第二個詞“學校”前應加上“制造”壹詞)
7.在舊社會,勞動人民吃不飽,穿不飽。(或者刪去“生活”而以“吃不飽穿不暖”為謂語,或者在“吃”之前加上“生活”)
8.學校黨委討論動員全體師生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句子有點長,後面說或寫的時候忽略了與前面成分的呼應,是賓語不全的重要原因。本例末尾沒有與謂語“討論”相對應的賓語中心詞,所以要在末尾加上“問題”。
9.《創業史》是壹部描述中國農村社會主義革命的小說。正文寫的是當時互助組剛成立,梁生寶到郭縣購買新稻種,實現稻麥兩熟的計劃。(結尾應加“的故事,以呼應“寫作”的謂語)
10,他們心懷祖國放眼世界,大力發揚拼搏的勇氣,最終奪冠。(我們應該在“敢寫博客”後面加上“的精神”,以呼應謂語“發揚光大”)
11.如果妳想取得優異的成績,妳必須努力。(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會導致表意表達不嚴謹等。在這種情況下,僅靠“付出勞動”是不可能“取得優異成績”的。“辛苦有效”應加在“勞動”之前)
12.第壹個春天,小麥長勢良好,獲得了喜人的收成。(在“收購”中應加上“秋後”二字,以限定時間)
首先,用詞不當
名詞誤用:1。李醫生總是耐心地指導她完整、清晰、有序地書寫病歷。(單詞“organized”是名詞,用作形容詞,可以和“complete and clear”壹起改為“organized”)
2、妳這種行為不是中國的。(“中國”是名詞,用作動詞。可改為“不是中國人的行為”)
動詞誤用:1。這是多麽感人的壹幕啊!(“touching”是動詞,用作形容詞,可改為“Touching”)
2.思維這個詞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用”是動詞,這裏用起來比較繁瑣,可以去掉)
形容詞誤用:l,他簡單的兩句話。突然,心裏有壹種說不出的沈重。(“沈重”是形容詞,誤用為名詞,可改為“沈重感”)。
2.這本書的精裝版和大眾版價格相差壹半以上。(“懸殊”是形容詞,用作動詞,可改為“差異”。)
量詞誤用:1。早上,他吃了兩個饅頭和壹碗粥。(“二”應改為“二”)。
2.在先進工作者代表大會上,他們兩個人壹起親自交流經驗。(“二”應改為“二”)
3.收音機的價格壹再下降,有些甚至翻了壹番。(將“加倍”改為50%等。)
4.小山莊趙家坡,自己建了壹個近10萬立方米水的水庫。(酌情刪除“近”與“多”的矛盾)
經過努力,他在期末考試中所有六科的平均成績都在90分以上。(酌情刪除“壹般”與“以上”的矛盾)
6.我們手術的治愈率從80%提高到了93%。(“了”應改為“至”)
7.他汗流浹背的工作布帽和半新的自制黃布外套早已濕透。(量詞“體”可以修飾“黃布襖”,但不能修飾“單帽”。我們應該把“體”改成“頂”,在“半新”前加上“那壹個”)
副詞誤用:1。和老政委壹樣,新政委更體諒軍人。(“更”與上下文不符,應刪除)
他在工作中犯這麽大的錯誤不是偶然的。(“偶爾”是副詞,不能做謂語,所以誤用為形容詞,應改為“偶然”)
介詞不當:1。為什麽這種浪費人才的現象至今沒有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應刪除對“for”的誤用)
2.我對美學很感興趣。(誤用“約”應改為“對”或“對”)
3.有些人看待問題的方式是錯誤的。(“在”和“上”是多余的,導致語法錯誤。應刪除)
助詞誤用:l .廣東農村正在掀起科學種田的新熱潮。(應酌情刪除“積極”與“消極”的矛盾)
2.壹起用的詞不要在內容前後重復,否則會犯畫蛇添足的錯誤。(“將”與“樂”的矛盾。“了”應刪除)
3.中國向太平洋發射的第壹枚運載火箭獲得圓滿成功。(因為經常使用“的”字,所以主謂短語改為名詞短語作主語,不能與謂語部分匹配,所以要刪除“的”字)
連詞誤用:l、他的話清晰有力。(“和”應改為“和”)
2.大家積極批判個人主義、自由主義和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他”字把不是並列關系的字改成了並列關系,應改為“相等”)
在這個偉大的日子裏,我謹代表我國政府、人民和我本人,通過妳向妳和貴國政府和人民表示熱烈的祝賀。(第壹個詞“和”被誤用,應改為“和”)
4.什麽?他還沒有決定學歷史還是地理。(“或”應改為“或”)
(二)含義不當
對意義的誤解:這種認為金錢就是壹切的說法簡直是壹種未發表的理論。(“不發表”論是不可改變的、不可磨滅的說法,可改為“極端錯誤”等。)
不當意1,小王經過三年的努力。高考成績突出。(“成”字太重了。應該改成“成就”)
2.我們必須批評這種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罪犯。(“批評”的含義太輕,應改為“鬥爭”等。)
含義範圍不當L、建設社會主義時,我們需要壹大批傑出的科學家。(“時間”的範圍太小,應改為“期間”)
2.要控制好改革開放的場面。(“場景”的範圍應改為“情境”)
3.今天我們班發生了壹些不好的事情。(“事件”壹詞過於寬泛,應改為“事件”或“事情”)
(3)顏色不當
1,經過多次沖鋒,我軍終於打退了敵人的頑強進攻。(“頑強”是褒義詞,這個用法是貶義詞,應該改成“倔強”)
2.要想讓大家士氣高昂,就要做好小心翼翼的煽動。(“煽動”是貶義詞,誤認為褒義詞,應改為“教唆”)
老太太雖然壹個字都不認識,但壹進房間,她就敏銳地感覺到房間裏彌漫著壹氧化碳的味道。(“壹氧化碳”是個專業術語,對壹個不識字的老太太不合適,應該改成“氣體”)
4.我們再次向全世界莊嚴聲明,臺灣省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壹部分。(此上下文中使用“解釋”不莊重嚴肅,應改為“陳述”)
相關詞語的誤用
關聯詞誤用:l,盡管困難重重,我還是會完成任務。(“雖然”是轉折連詞,這個從句是有條件的,用它不合適,應該改成“不管”)
2.壹日不防,不如壹日不禍。(“我寧願……
相關詞濫用:l,我壹直很喜歡這幅畫,只是不久前才意識到(“que”和“ke”是重復的,所以要刪除“que”或“ke”)
2.壹些學生對語文不感興趣。所以我很喜歡數學。(“因為……
缺少相關詞:1,新加坡的竹節蟲不僅顏色幾乎和竹子壹樣,安靜的時候完全像根樹枝。(分句之間是遞進關系,前面已經用了“不僅”這個詞,但下壹個分句缺少了對應的“和”這個詞,所以要在“體形”前加“和”)
2.這次學術會議收獲很大,時間也不長。(這句話的兩個分句明顯有轉折,關聯詞“雖然”
關聯詞位置不正確l、鳥的翅膀再完美,沒有空氣,鳥也永遠飛不高。(“不管”應移到句首)
不僅小宇會唱歌,小李燦也會唱歌。(因為兩個從句的主語不壹樣。“不僅”應移到句首)
3.壹方面,農民對化肥廠提出合理的要求和建議,另壹方面,化肥廠積極提高技術和質量,保證化肥的供應。(第壹個“壹方面”應移至句首)
在大家到齊之前,他就開始工作了(兩個分句主語相同,只是第壹個分句省略了,所以“JIU”要挪到“他”和“易”之間)
關聯詞使用不當l,只有好好聽課,好好完成作業,學習成績才能大幅度提高。(“只有”和“就”不是同壹套關聯詞,不能連用,所以“就”要改成“才”,“只有”不能改成“只要”,因為從句是必要但不充分)
既然妳來了,我也該走了。(由於“和“也”不屬於同壹套關聯詞,不能連用,所以“也”字應改為“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