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陽曲是郭氏家族的發祥地,是國內外公認的郭氏家族的根,是郭氏家族繁衍和從郭向郭遷徙的源頭。
郭的祖先是誰?郭的姓是從哪裏來的?超過65,438+05萬的郭後代都很關心。《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明確回答了這個問題,即郭氏始祖為郭公,天下郭氏為陽曲。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載:“郭氏出自姬姓。在西郭、東郭,封王弟郭叔。西關在禹和鄭之間。東移,奪取了叔父郭和的土地,而則乘呂渾之師攻打周,責怪齊王滅了郭。於是王萍要了郭叔孫子的序,封在陽曲,謚號郭公。郭叫郭,音轉,故為姓。後漢末年,權國,壹個資深的興農,住在陽曲,出生。雲生懷、沛、貞。鎮,弓仆射,長平侯。後代是潁川人。”
關於郭氏家族起源的經典論述表明,被封於陽曲,由“郭”改為“郭”。這是關於郭氏始祖和郭姓起源的經典論述,毋庸置疑。
《新唐書·宰相譜牒表》中的這壹記載,澄清了五個問題:壹、郭氏族源,出自姬姓,由郭變聲為郭;二、陽曲是郭姓發起之地,因郭叔孫子序而得名郭公。第三,陽曲是郭世代居住的地方,因為“住在陽曲”,生了幾代人;第四,陽曲是郭氏家族的祖居地,因為“後裔來自潁川”,郭氏家族離開了祖居地陽曲,遷居外地;第五,郭叔是郭的祖先,徐是郭叔的後代,徐作為郭叔後代的代表,得到了周朝的正式承認,並從徐開始成為第壹代郭對郭。
臺灣省編撰的《山西文獻》社長兼主編郭在《文獻》第43期發表《太原郭氏源流》壹文,也承認:“郭氏為中華民族古老姓氏之壹,起源於西周,東尋郭叔後裔,封於山西太原陽曲。之後,郭氏壹家在太原度過余生。
1995 10年10月20日至23日,泰國郭氏宗親會舉行30周年慶典,印制泰國郭氏宗親會30周年紀念特刊,並在紀念特刊第二個封面上繪制“子夷公後裔南遷圖”。從圖中可以看出,從陽曲遷出的郭氏家族,分四支遷往中國南方。第壹支是馮異和華陰郭,從陽曲遷到愛荷華,從愛荷華分兩路。壹路到河南、福建後,分成三路到廣東、海南、臺灣省,另壹路從愛荷華轉移到湖南。從陽曲遷出的第二支,先去介休,再去江蘇,從江蘇分支,壹路到江西,壹路到湖南;第三支從陽曲遷出,先到洪通、沁縣,再到安徽;從陽曲第四支到沁水,從圖中可以看出郭的出生地是太原陽曲。
郭在中國的遷徙與分布
陽曲是郭姓發軔之地,其後人奔走四方,在各地發展壯大。
郭姓分布廣泛,是當今中國最常見的姓氏(臺灣省排名16)。根據姓氏人口統計,現在總人數為14萬余人,約占全國總人口的1.15%,是全國1%以上人口最多的19姓氏之壹。在內地,河南、河北、山東、湖北、四川等省份都有此姓。
從西郭東移後的分布來看,西郭叔的後裔主要集中在河南、山西、陜西,山西是主要聚集地。春秋戰國時期的虢國滅亡後,除了留在上述三地的人之外,還有壹部分人東遷、南遷、西遷或北遷,分布在各地,再東移至臺灣省,延伸至南洋群島乃至世界各地。
到秦漢時期,郭的人壹部分遷到了江南,壹部分遷到了內蒙、甘肅、四川、安徽。在漢代及其以後的很長壹段時間裏,山西太原壹直是郭氏家族發展和繁衍的中心。
三國時期,富春(今浙江)人郭成、武昌(今湖北)人郭範、聞喜(今山西)人郭璞在西晉末逃到建康(今江蘇南京)。
唐初和唐末,河南郭氏家族兩次遷徙福建:壹次是在總經理至武則天時期,河南固始縣人郭樹翁隨、入閩,定居隴西郭岱鄉,左也隨陳父子入閩;還有壹次是在鹹通年間,之孫和其叔攜帶祖師的香火,從光州固始,王的弟弟王為逃避戰亂,進入福建,定居在長樂新寧(今境內),地名郭坑(這是郭進入福建的地方),其後裔從仙遊、莆田、南安彭道鄉等地流傳。
五代十國時期,郭子儀的後裔大量南遷。閩、臺、粵、港地區的郭姓多為後裔。今天,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緬甸等國的許多郭姓都是的後裔。
到了南宋,壹些郭姓開始進入廣東。其中入瓊的祖上是孫國隱、郭七十六世祖郭元吉(祖籍福建莆田)兩兄弟。南宋末年,元吉在廣東瓊州任判官,與其弟元音交瓊,定居文昌郡)。
元末明初,開始了持續50多年的大規模官員遷徙高潮,大批郭姓人士從山西遷居各地。
明末清初,福建郭頌支系從長樂移至閩東、閩中、閩南、閩西,再跨至臺灣省,散居在彰化、嘉義、高雄三縣,發展成為臺灣省十大姓氏之壹,部分人遷徙至歐美、東南亞等地。
汾陽王郭子儀認可祖傳的陽曲。
早在唐代,郭的祖籍就在陽曲,這壹點得到了汾陽王的肯定。
唐代宗廣德二年(公元764年),65438+二月,郭子儀為其父郭敬之建家廟,刑部尚書兼書法家顏真卿(公元709 -785年)親筆為郭公廟題字。《郭公廟碑記》雲:“初溯,發現周之叔郭,郭或郭,是壹姓。以姓為太原。”碑文:魯縣開國元勛顏真卿,刑部尚書金紫光祿博士所書,男部下吳、被封為汾陽王鐘書令。
刑部尚書顏真卿為宰相郭子儀的父親題寫《郭公廟碑》時,句句都經過了仔細推敲。其中《郭尋根錄》無疑是根據及其家人的意見寫成的,無疑是經過及其家人審閱同意的。屬於第壹手史料的郭公廟碑是最可信最權威的。
郭子儀被老米切爾稱贊為“有能力毫不避諱地傾吐世界,無疑為壹代人做出了貢獻”的“完美男人”。用米切爾的話來說,就是所謂“人臣之道,盡善盡美”。壹出《打金枝》讓汾陽王郭子儀的名字傳遍了全世界。由顏真卿撰寫的《郭公廟碑》記述了郭的身世,成為郭後人所追尋的經典。
北宋歐陽修、宋祁在《新唐書·宰相家譜表》中關於郭起源的記載,實際上是根據唐代顏真卿《郭公祠碑》的基本觀點寫成的,但更為具體。正因為如此,《新唐書·宰相譜牒》中關於郭氏家族起源的記載才得以在郭氏民間代代相傳,並得到了郭氏子孫尤其是子孫的廣泛認同,成為歷代郭氏家族譜牒編撰的基本依據。
陽曲的堂號與縣望
陽曲的堂名主要有太原、華陰、鳳儀、汾陽等。
“尊賢堂”是其最早的堂名。原因是:戰國時期,燕昭王招賢納士,郭琨對他說:“如果妳想招賢納士,就從我做起。妳尊我為聖人,比我賢德的人會來找妳。”於是,趙浩棋為他建造了壹座宮殿,名為金臺,並尊稱他為老師。於是、鄒衍、戲歆等人才都加入了燕國。顏變得堅強了。
按照廳號,其縣貌主要包括:太原縣、華陰縣、鳳儀縣、汾陽縣、昌樂縣等。
太原縣位於戰國時期,是漢代世家權國的故鄉。漢代華陰縣,郭氏這個分支是太原郭氏的壹個分支;位於三國時期的鳳儀縣,是太原郭氏的壹個分支,始祖是東漢鳳儀太守郭孟儒。西漢時為汾陽縣。郭的這個分支是華陰郭的壹個分支,它的祖先是;位於漢代的昌樂縣,是太原郭氏的壹個分支,其祖先在東漢郭泰之後。
郭歷史名人
重建大唐大臣郭子儀
郭子儀,化州正縣(今陜西省滑縣)人,祖籍太原陽曲。唐代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兵部尚書,天下兵馬副元帥,汾陽王,被唐代宗授予“鐵券”(免死)。郭子儀,壹個貴族家庭,天生會武術。他長得很帥,身高七尺三寸(按唐人尺子是1.80米),魁梧英俊,勇猛。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卒,享年85歲,謚號“忠武”。唐玄宗開元時,佐為給了他壹個長史的位置。他為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立下汗馬功勞,以戰功封郭子儀,又厭官厭秘書,平定了“安史之亂”。在唐德宗,他被稱為“宓尚”,因為他曾經是山陵的使者(黃陵的使者)。
郭子儀經歷了四個朝代,德宗登基兩年後,郭子儀去世。其影響主要在蘇兩朝。郭子儀“安史之亂”時任朔方(今寧夏靈武西南)使,大敗河北史思明。聯合回鶻收復洛陽、長安後,為謀反之首,升任刺史,封郭子儀。宗時,義軍將領普谷懷恩引誘吐蕃,以回紇入侵關中地區,郭子儀正確地采取了與回紇結盟進攻吐蕃的策略,維護了國家的和平。軍人郭子儀壹生立下了許多赫赫戰功,以84歲高齡告別了戰場。因為他,世界和平了30年。他“治天下而不妒,立壹代而不疑”,在全國享有很高的威望和聲譽。由於郭子儀的傑出成就,唐朝的新舊書籍都是他的傳記,對他的評價很高。
善於出謀劃策的郭淮。
郭淮,字,太原陽曲人,三國時著名的魏人。郭淮以善於計劃和精確而聞名。他從小喜歡軍事,刻苦學習,刻苦操練,長大後決定加入軍營,為世界的穩定做貢獻。司馬早年曾擔任夏侯淵的軍隊,留在魏國西部保衛西部邊境,多次平定少數民族叛亂。諸葛亮北伐和姜維北伐初期,郭淮幾乎參加了所有的反蜀戰爭。他多次識破諸葛亮的計謀,有效阻止了蜀軍向關中推進,立下赫赫戰功。因為立功,不斷被提拔,最後被任命為雍、梁兩州的軍事統帥,官職升為騎車將軍,並同為第三司,持節並任總指揮,封陽曲侯,有食邑2780戶。他死後,被封為將軍。
善政愛民,深得民心的郭燕。
郭琰,生於不詳之年,卒於北周天河四年(569)。太原陽曲人。北魏時期,他的祖先在關中勞作,於是遷居鳳儀(今陜西省高陵縣)。他的父親郭胤是鳳儀縣的功曹,也是靈武縣令。郭燕成名於北魏孝武帝雍熙三年(534)。郭延侯離京做了澧州(今湖南澧縣)刺史。利州人不善農業,大多以狩獵為生,朝廷的賦稅制度無法實施。因為這裏缺糧,所以要經常從荊州調運糧援。郭汜執政以來,實行了壹些發展農業生產的措施,利州人民學會了農業生產技術,糧食生產有所節約。從此政府不用分配糧食供應,開始向國家納稅,樹立了善治愛民的威信。他壹生在西魏和北周為官。他軍政兼備,勤政善兵,受到北魏統治者的器重,也得到了老百姓的擁護。徐吾系列
郭的海外名人——郭鶴年
據馬來西亞族譜記載,移居馬來西亞的郭氏家族的祖先是被封在陽曲的,他們都是汾陽王的後裔。
1911年,郭鶴年的父親從福州郭寨鄉遷居大馬。出生於1924,隨大哥何菊、二哥何林就讀於柔佛柔佛英文學院,畢業於新加坡萊佛士學院。1955年馬來西亞糖廠成立,1962年贏得馬來糖王美譽,1968年成為亞洲糖王,1974年遷址香港,1985年建成北京國際貿易中心和香格裏拉酒店,總投資超過100億港元。
1994 5月13日,郭鶴年回山西尋根,親自出席了嘉裏集團與西山礦務局合資的太原可口可樂飲料公司的簽約儀式。從此,山西太原也有了他的公司。當記者問他為什麽要來山西投資時,他傾吐了肺腑之言:“祖上在山西,心在山西。”
郭的海外名人——郭臺銘
根據臺灣科技首富、富士康總裁郭臺銘的家譜,山西晉城南嶺鄉郭臺銘家族的祖先郭旭被封在陽曲,他們也是汾陽王郭子儀的後代。
郭臺銘成為臺商首富時,於5438年6月+2003年10月回到山西老家,在太原投資創辦富士康科技工業園和鴻福精密工業有限公司。2005年5月,決定在家鄉晉城投資建立富士康晉城科技工業園。據晉城南嶺鄉族譜記載,祖上的“得”字與陽曲縣保存的郭家譜中的“得”字可以對應。這種情況大大拉近了郭臺銘與陽曲縣的距離,增進了郭臺銘與陽曲縣的感情。2006年6月5438+10月65438+9月,郭臺銘在陽曲考察後提出在陽曲建立鎂合金基地。
郭紀念館
陽曲郭紀念館位於陽曲縣城東北10公裏處的大峪鎮村。紀念館占地2畝,館前廣場占地3畝。廣場上有300年以上的古柳,象征著郭的根深深紮在陽曲大地上。
整個紀念館是壹個三進院落。前院西室為接待室,掛有各國郭名人贈送的書畫條幅。東廳為聯誼室,陳列著國內外各省市郭研究會、宗親會贈送的文章和書信。墻上繪有世界郭研究會、宗族協會分布圖和郭南遷分布圖。前院正面為“百國圖”,65,438+000個不同的“國”字象征著國的強盛,兩側各有壹棵梓樹,象征著國不屈不撓的精神。
中院正面是祠堂,是博物館最高的建築。屋上方依次繪有人類始祖、滿居陽曲、平叛歸來、子儀加冕王、生日慶典等九幅彩畫。敘述了從黃帝到幾千年來郭生日的主要變化。房間正面有遠祖郭叔、土宗、名祖的塑像,西墻繪有《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壹書,東墻繪有《黃帝至郭世系表》。中院西室是人物室,記載了221個《二十五史傳》中的郭姓名人,展櫃中有近現代郭姓名人的資料。
東室為實物室,陳列郭用過的實物或相關照片。整個紀念館展示了歷史的真相和郭氏家族的繁榮。
郭紀念館開館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