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劃中謠言和高頻熱詞的雲圖
第五直轄市新鮮出爐!驚喜!
壹則“Xi安將升為直轄市”的新聞引起了網友的關註。這不是個案。2019,10年6月,壹則大慶將成為黑龍江省首個副省級直轄市的消息在網上廣泛傳播。2065438+2009年6月,“寧波將成為中國第五個直轄市”的傳聞也在網絡上獲得了足夠的關註。早在2018,11,網絡就曾瘋傳“深圳將升為直轄市”。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這種“令人震驚”的新聞,但真相往往是“令人震驚”多於“令人高興”。後來證實“Xi安、大慶、寧波深將成為直轄市”的傳言毫無事實依據!
網絡謠言截圖
直轄市謠言中,以“深圳升為直轄市”的謠言模式最為典型。追根溯源,這個說法源於2011年全國兩會期間的壹位政協委員,他提出“將深圳設為直轄市,建立以港深為核心的大珠三角超級國際大都市”。此後,每隔壹段時間,“深圳升格為直轄市”的消息便死灰復燃,甚至有“深圳直轄,與惠州合並”、“深圳直轄,中國重新劃分行政區劃”等等報道。除了上面提到的這些城市,廈門、武漢、南京、青島、大連、杭州等城市也被傳言為中國第五個直轄市。
發現此類謠言往往宣稱“已淘汰XX、XX、XX等公眾呼聲較高的城市”、“已向國家有關部門提交相關申請材料”,讓網民在不經意間成為謠言的“搬運工”,實際上是以謊言騙取閱讀量和轉發量並從中獲利的營銷號。
約定撤市(縣)、合並怎麽辦?說真的,妳輸了!
2019年10月,11,“重磅:大局已定,河北省撤銷”的消息在網上傳開,引起不小的轟動。官網,河北省人民政府,沒有相關信息。2019年3月,2017年2月,網上兩次流傳“2020年四川省行政區劃調整”的消息,但兩次傳言的內容壹字未改。2018,11,內蒙古和遼寧分別傳出行政區劃將調整的消息,甚至還傳出所謂的“撤縣設市(區)名單”和“XX省人民政府文件”。這幾年確實有很多這樣的案例,但最後都被相關部門強烈反駁,確認為假消息。
網絡謠言截圖
其實破解這樣的謠言並不難。
此類謠言或偽造、冒用政府部門名義,或謊稱以官方文件為依據,偽裝成權威來源;還有的斷章取義,曲解政策。經過仔細甄別,不難發現,部分“區劃調整”幅度過大,涉及XX市(縣)所有城區;有的“區劃調整”過於細化,細化到XX鄉XX鎮。謠言的目的還是利益驅動。高價賣房牟取暴利的有,嘩眾取寵的有。
發現這種“市(縣)合並”的謠言每年都有傳播,尤其是年底和年初;遍布全國,覆蓋全國大部分地區。為了增加可信度,增加細節,改變數字是它的慣用伎倆。有的添加“高鐵選址投票”、“落戶”、“房價上漲”等信息,有的將“5區3市2縣”替換為“7區3市4縣”。如此壹來,不經核實就中招的無知網友就在所難免了。
別編了!行政區劃調整有嚴格的審批程序。
2018 165438+10月1日,國務院發布《行政區劃管理條例》,明確了行政區劃變更的權限和相關程序。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設立、撤銷和更名,須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準;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及時向國務院民政部門報送本行政區域行政區劃變更信息。自治州、縣、自治縣、市、市轄區的設立、撤銷、更名和改變隸屬關系,以及自治州、自治縣、市轄區的市人民政府駐地的遷移,由國務院審批。行政區劃變更後,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向社會公告。
可見,行政區劃調整有嚴格的制度規範和審批程序,不可能隨意發布大量“設立直轄市”或“撤市(縣)並”的信息。在此提醒網友,從有關部門官方渠道獲取行政區劃變更信息,不要輕信和轉發來源不明的小道消息,以免被“有心人”利用,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如何應對突發重大事件中的網絡謠言,已經成為我們必須面對的時代課題,而應對網絡謠言的能力也應該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能力之壹。
社交媒體時代網絡謠言傳播的新特點
(壹)主流媒體容易出現聲音緩慢、信息不對稱,不能滿足人們的信息需求而滋生謠言。社交媒體的應用打破了傳統媒體對信息的壟斷。社交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速度越來越快。現在不是媒體不報道的時代,人們關註的東西不存在。主流媒體往往信息發送緩慢,公眾很難憑個人能力判斷信息的真假。權威信息的缺失導致公眾恐慌,卻更容易相信各種網絡謠言。
(2)隨著技術手段的進化,謠言以視頻或圖片的形式“再造事實”。目前媒體技術手段的叠代更新非常迅速,在新聞生產和傳播渠道上與傳統媒體時代有很大不同,技術越來越控制人。比如最有說服力的視頻,是壹位網友在微博中發帖稱“武漢某醫院有三具屍體長期無人處理”,壹時間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經核實,該視頻為拼接配音制作。但這壹謠言以花代樹的形式訴諸圖片或視頻,帶來了強烈的負面視覺沖擊和較高的網絡熱度。基於“有圖有真相”的心態,網友普遍第壹時間信以為真,欺騙性極強。據統計分析,目前70%的謠言都有圖片支撐,社會信息消費已經進入讀圖時代;近五分之壹的謠言以小視頻的形式出現,通過字幕誤導民眾。此外,借助機器學習,操縱圖像的視音頻內容,改變人臉的“深度偽造”技術,可以產生很多虛假的視音頻新聞,讓人無法辨別信息的真偽。如果這類技術不及時規範,網民將無法信任看似真實的視頻或圖片內容。
(三)群體交流已經成為壹種主要的信息流動方式。在後真相時代,事實往往會讓位於情緒。當網上盛傳“貓狗會感染病毒”時,很多人直接把自家的貓狗摔死。在這種情況下,網民的情緒被模棱兩可的新冠肺炎疫情點燃,高度轉發的謠言信息也引發了泛意識形態的攻擊。同時煽動了謠言氛圍的形成,被蠱惑的網民壹馬當先,斷章取義的帖子出現了。
世界衛生組織傳言
(4)專家解讀被替身取代,網絡謠言被貼上虛假權威的標簽。網絡謠言往往冠以專家或名人的頭銜,用鮮花代替更科學的言論,使其更具權威性和可信度。其實和原來的言論完全不壹樣。例如,2020年6月5438+10月31日晚,某媒體微信公眾號推送消息稱“經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理研究所和武漢病毒研究所聯合研究,發現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這壹權威消息不僅讓雙黃連口服液價格大漲,而且壹夜之間被壹搶而空。2月1日,多家主流媒體核實,藥物所已初步發現雙黃連口服液具有抗病毒作用。這些信息導致人們盲目跟風,即使不是謠言,也有商業炒作的嫌疑。
(5)對疫情信息了解越少的人,越容易相信謠言。北師大新媒體研究中心通過極雲調查分析了網民對疫情的了解程度與對謠言的感知之間的相關性,發現網民對疫情了解越多,越能提高對新冠肺炎疫情謠言的感知,越相信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有效方法,避免“飲水消毒”、“吸煙預防”、“燃放煙花爆竹驅散病毒”等網絡謠言。這從壹個側面證明,謠言治理與其說是阻止謠言的傳播,不如說是驗證謠言的真偽。如果過分制止謠言,可能會適得其反,產生“逆火效應”,形成“造謠-信謠-造謠-辟謠”的往復循環。
社交媒體時代網絡謠言的治理建議
(壹)及時披露信息,減少造謠空間,搶占信息制高點。政府部門要樹立立場意識,了解民眾的恐慌點,積極回應民眾的訴求,及時公開突發事件的相關信息,為疏導民意創造最短路徑。北京師範大學新媒體傳播研究中心發布的報告認為,人們對疫情了解越多,對謠言的感知和判斷就越多,也越願意通過微博微信分享,這將使信息空間形成自凈機制。
(2)完善突發事件處理機制。政府發布信息的口徑應該統壹。在緊急情況下,各部門可能會各自為戰,導致說話不壹致。用法律法規約束謠言的傳播,政府要嚴懲那些故意編造、造謠黨和國家未能控制疫情,造成社會混亂和公眾恐慌的責任人。
(3)借鑒國際通用的治理網絡謠言的方法,謹防過度使用手段治理網絡謠言,引發社會質疑,影響政府公信力。只要有事實依據,不刻意要求完全準確,人們就可以在網絡信息的比對中完成對謠言的自我識別,這將有助於提高人們對政府的信任度,有助於疫情的早發現、早控制。謠言止於公開,在多方求證信息的流轉下,謠言會逐漸被揭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