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高句麗曾經是韓國統治的時代?

高句麗曾經是韓國統治的時代?

“科科(克!u)李(lí)”(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史書亦稱“科科李”,簡稱“科科李”,現稱“科科高麗”)是公元前1世紀至公元7世紀存在於中國東北和朝鮮半島的壹個民族政權。它的民族主要是彜族和福族(包括倭居和東夷),然後吸收了壹部分彜族、古朝鮮遺民和三漢人。由於高句麗特殊的地理位置,其疆域橫跨今天的中國、韓國和朝鮮,所以宣稱高句麗是自己國家的原生民族。

高句麗皇族姓高,版本很多。《晉書》載“繼而姓高”;《三國誌遺》記載“自言是天帝之子,生於太陽之下,故自名高”;李成修《帝之韻》載“朱蒙初壽,為全國之冠,故姓高”。

古代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公元前37年-公元52年)

據《三國誌》和《三國誌遺》記載,公元前37年,扶余王子朱蒙因與其他王子不和,逃離扶余國,建立高句麗。有學者認為,高句麗早在公元前2世紀就已建立。高句麗作為公元前113年的地理名詞,出現在《漢書》中。

大多數歷史記載認為,高句麗建於公元前37年或公元前1世紀中葉。據推測,高句麗人可能是由建立初期移居到這壹地區的人和壹些多余的人組成。“夷人”壹詞最初並不是指壹個確定的民族實體,而只是指東北這壹特定地區的壹些古代部落。高句麗建立之初,與扶余長期處於軍事對峙狀態。扶余與中原王朝關系非常友好。為了遏制日益壯大時期咄咄逼人的高句麗政權,中原與扶余在軍事上經常合作進攻高句麗,相關記載不時出現在《三國誌》、《漢書》的記載中。

中央集權和早期擴張(公元53 -243年)

三國時期高句麗太祖統治時期,高句麗從早期的幾個部落國家迅速擴張到漢江流域。公元53年,高句麗太祖將分散在高句麗的五個部落設為五省,實行中央集權。56年,太祖吞並了東倭居。後來又吞並了東陵的部分領土。隨後,高句麗對樂浪郡、宣土郡和遼東發動了進攻。徹底擺脫漢朝的控制。高句麗的擴張和中央集權導致了與漢朝的直接武裝沖突。漢朝的軍事壓力迫使高句麗遷都丸口。

高句麗與曹魏的戰爭(公元244年-公元299年)

漢朝滅亡後,遼東郡被好戰的土豪控制。高句麗主動與新成立的曹魏聯盟攻打遼東郡。曹魏攻占遼東後,高句麗停止了與曹魏的合作,派兵進攻遼東西部。244年,曹魏反攻,滅馬魯口城。高句麗東川王逃往臥州。

復興和進壹步擴張(公元300-390年)

曹魏滅了丸國之後,以為高句麗滅絕了,就趕緊撤離。然而,在短短的70年間,高句麗重建了丸口,並開始進攻遼東、樂浪和宣圖。隨著高句麗在遼東半島的推進,313年,高句麗王美川吞並了樂浪郡,原漢四郡中的最後壹郡。高句麗從東北進入並控制了朝鮮半島北部的大部分地區。開始與現代韓國的主體百濟和新羅處於激烈的軍事對抗中。韓國人稱這段歷史時期為韓國歷史上的“三國時代”。但“三國”原本只是幾個互相沒有民族認同感的大部落國家,與中國三國時期三國全部脫離統壹的漢朝,民眾也有相同的民族認同感的情況完全不同。

高句麗的擴張並不順利。342年,丸子被顏倩攻擊。371年,小谷王附近的百濟攻打高句麗最大城市平壤,在戰場上殺死了前高句麗王。

高句麗小畜生林王繼位後,開始加強高句麗的安定團結。壹項新法律出臺了。372年,從中原傳入的佛教被確立為國教,並根據中原體制建立了國家教育機構“太學”。小獸王林也改革了高句麗的軍隊。

鼎盛時期(391年–531年)

公元5世紀末,朝鮮的疆域從高句麗王繼承開始進入三國時期的鼎盛時期。據其子長壽王為其所建王碑記載,王壹戰攻陷扶余64城1400村。後來,太昊國王吞並了北方的扶余王國和莫宏部落;在軍事上,對百濟形成了絕對的優勢地位;並在新羅與百濟、卡代與日本的戰爭中迫使新羅屈服。

413年,高句麗長壽王登基。由於百濟和新羅的對抗,427年,長壽王遷都平壤,加強對百濟和新羅的控制。長壽國王延續了他父親太昊國王的擴張政策。5世紀末,萬壽王吞並了部分扶余、漠洪、契丹部落。與北魏對峙;並保持對新羅的控制。

內部糾紛(531年-551年)

高句麗在6世紀達到頂峰,開始逐漸衰落。高句麗安藏王遇刺後,其弟王安元繼位。安遠王在位期間,王室紛爭加劇。這兩個政治團體為王位繼承權而鬥爭。最後,年僅8歲的養元王登基。但是權力之爭並沒有結束。反對派的幕僚開始組建自己的軍隊,實際控制自己的地盤。20世紀50年代,北高句麗遭到遊牧民族的攻擊。然而,高句麗內部人員鬥爭仍在繼續。551年,百濟和新羅為了擺脫高句麗的奴役,開始聯合進攻高句麗。

  • 上一篇:電子商務是什麽意思?
  • 下一篇:私營企業的法律詩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