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具體行政行為違法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撤銷。

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具體行政行為違法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撤銷。

法律主觀性:

撤銷判決是否定被訴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的判決。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第(二)項規定,人民法院發現被訴具體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壹的,應當判決撤銷:(1)主要證據不足。“主要證據不足”是指被告向人民法院提交的證據不能確認被告具體行政行為認定的關於定性和處理結果的基本事實。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只能在查明事實的基礎上作出。相反,在沒有查清事實的情況下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違反了執法機關必須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的原則,因此予以撤銷。但是,如果被告提交的證據只是缺少個別側面證據,不影響定性和處理結果,則不屬於主要證據不足。具體行政行為證據不足的主要表現有:①具體行政行為認定的事實不清。即具體行政行為認定的事實中,與定性或者處理結果有關的主要事實或者情節不清的。例如,某市衛生局決定對某醫院銷售假藥罰款5萬元,但未能查清該醫院銷售多少假藥、非法獲利的主要事實和情節。這個處罰決定不明確。(二)具體行政行為認定的行為或者事實沒有足夠證據證實,或者被告不能舉證。比如某縣物價局發現某供銷社擅自提高化肥價格,但在法庭上卻無法提供任何關於擅自提高價格的證據。(三)具體行政行為認定的責任主體錯誤或者證據不足的。即非責任主體被認定為責任主體,責任主體未被認定為責任主體,或者被認定的責任主體缺乏相關證據證明。比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將G公司倒賣國家限制的物資視為K公司的行為。(4)錯誤認定行為人的身份和責任。比如衛生防疫站將非食品經營者認定為食品經營者;再比如公安機關認定未成年人為成年人。(2)適用法律法規錯誤。法律法規適用錯誤,是指對被告的具體行政行為適用不應當適用的法律法規或者不適用應當適用的法律法規。法律法規適用錯誤的主要表現形式有:①將行為人的合法行為認定為違法行為,適用相關法律規定處理此類違法行為進行定性分析。②應適用方法A,但適用方法B。(3)應當適用法律A的某些規定,但適用法律A的其他規定。(4)雖然引用法沒有錯,但是本法中必須適用的部分沒有適用。(3)違反法定程序。“違反法定程序”是指行政主體在實施具體行政行為時,違反法律、法規的方式、形式、程序、步驟、時限等行政程序。法律、法規對相關行政程序沒有明確規定的,具有規章制定權的行政機關依據法律、法規制定的相關行政程序,只要不與法律、法規的規定相抵觸,均視為“法定程序”。法定程序是行政主體正確、及時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必要保證,是防止行政主體濫用權力的有效措施。如果違反法定程序,極有可能作出違法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因此,被控違反法定程序的具體行政行為應當通過判決予以撤銷。違反法定程序的主要表現有:①應當回避的辦案人員沒有回避。即承辦人與其承辦的案件處理結果有利益關系,或者與案件當事人有影響公正處理的關系,應當回避而未回避的。比如某派出所的姜所長就和曹有關系。蔣主任在處理壹起曹與朱的治安案件時,朱要求蔣主任回避,蔣主任不予理會,繼續處理這個治安。本案的處理程序違反了應當回避的法定規定。(2)先裁決,後取證。“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是我國憲法確定的所有執法機關的壹項基本執法原則。據此,行政主體應當在查明事實後才作出具體行政行為,而不是先作出裁決再取證。凡是先作出裁定,再取證的,都屬於違反法定程序的性質。③未執行法律、法規和規章要求的步驟。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規定,對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的處罰程序(當場處罰除外)為傳喚、訊問、自首、裁決。公安機關未經傳喚、訊問而作出的處罰決定,是違反法定程序的行為。(4)未辦理合法手續。如《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試行)》規定,食品衛生監督機構作出的吊銷衛生許可證或者處以五千元以上罰款的決定,必須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準。食品衛生監督機構作出的這兩種處罰決定,未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準,也是違反法定程序的。(4)超越權限。“越權”是指行政主體在行政活動中行使了法律、法規未賦予的行政權力,或者超越了法律、法規賦予的權限。無論行政主體的動機和目的是否正當或合理,它作為壹種形式在實體上都是違法的行政行為。只要行為客觀上超越了法定權限,就構成超越權限。越權的主要表現有:①越權行使司法權。即行政主體行使了法律賦予人民法院的審判權、人民檢察院行使的檢察權和刑事訴訟法賦予公安機關、安全機關的刑事偵查權。從審判實踐中反映的情況來看,越權行使司法權主要有三種。第壹,越權行使司法管轄權。司法審判權只能由人民法院行使,其他任何機關都不能行使。如果行使,就是越權。(2)超越部門權限。“部門”是指組織成某種垂直行政系統的整個行政機關。按照部委和國務院直屬局的編制,可分為公安、衛生、城建、工商、國土、稅務等70多個部門。各部門行政機關只能在法律、法規賦予的職權範圍內作出具體行政行為,超越職權的就是越權行為。比如,公安機關對違反衛生行政管理的行為,依據相關衛生法律法規作出行政處罰決定。3超越權限級別。層級權限是指各級行政主體在行政活動中的創設工作和權限劃分。各級行政主體的職能由憲法、行政組織法和單行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各級行政主體應當在憲法、法律、法規和規章賦予的權限內行使職權。如果超越職權,也是越權行事。在審判實踐中,超越職權的行為主要有兩種。壹是下級機關行使職權向上級機關申訴。比如《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三十條規定,對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處罰,由縣、市公安局、治安分局或者相當於縣級的公安機關決定;警告和五十元以下的罰款,可以由公安派出所決定。派出所做出拘留或者罰款50元以上的決定,就是這種越權行為。二是行政主體的內設機構或者法律法規未授權的派出機構以自己的名義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比如行政機關內設機構以自己的名義對違法者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就屬於這壹類。④超越地域管轄。區域權限是確定同級行政主體行政權限的權限劃分。每個行政主體只能在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區域內行使行政職權,不得超越。壹旦超過,就是違法的。比如定縣的企業,就應該由定縣環保局依據相關環保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處罰。如果C縣環保局作出處罰決定,這個決定就是越權。(5)超出法定範圍和範圍。所謂法定範圍,是指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主體辦理壹定行政事務的權限範圍。它包括審批、確認、執行,以及對某些違法行為可以給予何種行政處罰等。所謂處罰幅度,是指對某壹種違法違規行為,某壹種處罰的最低限度到最高限度。這種越權行為主要有三種表現形式。壹是超越權限處理某些行政事務。(5)濫用權力。行政主體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雖然在其權利範圍內,但違反了法律法規的宗旨和原則,是不合理的,稱為濫用權力。構成濫用職權的具體行政行為必須同時具備三個要件:①行政主體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超越其法定權限;②具體行政行為違反或者背離法律、法規的宗旨和原則;③具體行政行為必須是不合理的。這裏所說的“不合理”,是指對自己處理的問題有壹般認識的人認為行政主體在不當行使職權。濫用職權主要有三種形式:①主觀動機不良。即行政主體明知自己行為的結果違反或者背離法律法規的宗旨和原則,基於管理人員的個人利益、親屬利益和單位利益,以及假公濟私、以權謀私的動機,作出不合理的具體行政行為。比如某工商所所長在沒有合理理由的情況下,將地理位置較好的個體工商戶經營的攤位調整給自己的親屬,就是濫用職權。②應該考慮的因素沒有考慮。即行政主體在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不以依據法律法規應當考慮的因素或者依據常理應當考慮的因素為依據,任意作出不合理的具體行政行為。例如,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十六條:“違反治安管理,有下列情形之壹的,可以從輕或者免除處罰: (壹)情節特別輕微的;(二)主動承認錯誤並及時改正的;(三)受他人脅迫或者欺詐的。”③考慮不應考慮的因素。也就是說,行政主體在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以法律法規不應考慮的因素或者以常識不應考慮的因素作為處理問題的依據,作出不合理的具體行為。比如,行政機關因企業原因未安排職工子女就業的,行政機關會加大對企業的處罰力度。撤銷分為全部撤銷和部分撤銷。全部撤銷是被告具體行政行為的上述五種情形之壹,需要全部撤銷才能糾正其違法性。判決撤銷時,伴隨著具體的行政行為。在肯定具體行政行為部分合法的基礎上,決定具體行政行為符合應當部分或者部分撤銷的五個條件之壹的,分別處理,撤銷違法部分,維持合法部分。人民法院判決撤銷復議機關維持的原具體行政行為,復議裁定自然無效。因為復議決定是針對原具體行政行為作出的,是對原具體行政行為的肯定,依附於原具體行政行為的存在。因此,判決撤銷原具體行政行為後,復議決定自然失去效力。人民法院在審理行政案件時,對應當由行政機關給予行政處罰的人,不能直接給予行政處罰,只能向有關行政機關提出司法建議。因為司法權和行政權是兩種獨立的權力,行政審判只能對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進行監督。行政機關未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人民法院無權也不能行使監督權,人民法院不能幹預行政機關處理的事務。

法律客觀性:

公民提起行政訴訟,應當按照人民法院的要求提交起訴狀(訴狀)。起訴狀應寫明原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籍貫、職業和住址,被告的姓名、法定代表人、職務、住址、電話和郵政編碼,並寫明控告的依據(包括事實錯誤、法律錯誤、程序缺陷、越權、濫用職權等。).那麽就要確定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各級人民法院管轄第壹審行政案件的範圍已經明確劃分為:1。高級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管轄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第壹審行政案件;2.對發明專利權由海關確認處理的案件,以及對國務院各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的案件,向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中級人民法院還管轄本轄區內的重大復雜案件。3.除上述兩種情況外,壹般行政案件應在基層人民法院起訴。根據行政訴訟法地域管轄規定:1。行政案件由原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復議後,案件或者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也可以由復議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2.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提起的訴訟,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3.因不動產提起的行政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4.兩個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的案件,原告可以選擇其中壹個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原告向兩個以上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由最先收到起訴狀的人民法院管轄。

  • 上一篇:高三作文
  • 下一篇:公公媳婦肢解兒子,被抓後委屈。後來怎麽樣了?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