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古羅馬法律制度與羅馬歷史的關系

古羅馬法律制度與羅馬歷史的關系

羅馬法和法理學對世界各國及其自身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所謂羅馬法,壹般缺少羅馬奴隸國家的全部法律,這些法律在羅馬奴隸國家的整個歷史時期都是存在的。不僅包括從羅馬國家出現到西羅馬帝國滅亡的法律,還包括7世紀前羅馬帝國的法律。

羅馬最古老的立法文件——公元前5世紀中期的十二銅表法。

元老院——羅馬最高國家權力機關,享有軍事、外交、財政和監督權。在立法方面,除了有權批準在各種會議上通過的法律外,還可以宣布不符合社會需要的法律無效,在緊急情況下可以停止法律的適用。

帝國時期,法律職業空前活躍,各種流派爭鳴,形成了普羅庫魯斯和薩比努斯兩大流派。

帝國後期,由於君主政體的公開建立,立法權被視為皇帝的神聖權利,詔令在法律體系中占據主導地位,大致分為敕令(向全國發布的命令)、裁定(對非常訴訟和重大上訴案件的判決)、批復(對官員或個人提出的法律問題的回答)和

第壹部正式的羅馬皇帝詔令匯編――在狄奧多西二世統治下頒布。

在查士丁尼統治期間及其死後不久,先後編纂了《查士丁尼法典》、《帝國法律階梯》(又稱《法學通論》)、《論集》和《新法律》四部法典。在中世紀,它們被統稱為《國家法大全》(又譯《民法大全》和《羅馬法大全》),其中有理論法學專著和新法律。它標誌著羅馬法本身發展到了最發達、最完備的階段。

羅馬法的分類

羅馬法學家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標準將羅馬法分為以下四類:

(1)公法和私法

公法和私法的劃分是由羅馬法學家烏爾比安發起的。前者包括宗教信仰、教士的法律地位和司法官員的權利義務。後者主要指財產歸屬、債權、婚姻家庭、繼承等方面的規範。

(2)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成文法是指所有以書面形式公布並具有法律效力的規範。成文法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狹義上,主要包括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法律、參議院的決議、帝國法令等。從廣義上講,不僅包括上述內容,還包括裁判官的通知和法學家的回答。

不成文法是指習慣法,包括過去的壹些傳統習俗和做法。

(3)民法、民法和自然法

民法是指羅馬固有的、只適用於羅馬公民的法律,羅馬公民和被征服地區居民以外的外國人不受其保護。

萬國公法是民法的對稱,是指適用於外國人與外國人之間、外國人與羅馬人之間法律關系的法律。

自然法思想是羅馬法學家繼承希臘思想家的自然法思想並進壹步系統化而提出的。

羅馬法對二分法和三分法壹直存在爭議。蓋烏斯認為民法是變相的自然法,所以他在《法律的階梯》壹書中將其分為民法和自然法。Urbians采納了二分法,由Justinian編纂的法律階梯采納了Urbians的觀點。

(4)民法和行政長官法(裁判官法)

首席官員法,又稱官員法和法官法,是指由羅馬國家高級官員發布的通告和命令組成的法律,其中最高裁判官發布的通告數量最多,是首席官員法的主要部分。

與民法不同,裁判官法不是由羅馬立法機關制定的。但是*法官的審判實踐逐漸形成。

(此處請註意:古羅馬時期,同壹國籍的外國人之間存在法律關系時,適用當事人的法律。)

第二節羅馬私法的基本制度

羅馬私法的結構和體系是按照權利主體、權利客體和私權保護的順序編纂的,分為屬人法、實體法和程序法三個部分。(=屬人法+實體法+程序法)

第壹,屬人法制度

A.權利主體:

1,自然人(自然人:人格權=自由權+公民權+家庭權。既然>城市>家。)

在古羅馬,自然人有兩層含義:壹是生物人,包括奴隸;二是指享有權利、承擔義務的主體,不包括奴隸。在法律上,奴隸被視為客體,而非權利主體。

自然人必須具有人格,才能具有法律地位,享有法律行為能力。所謂人格,就是享有權利能力的資格,它由三種身份權構成,即自由、民事權利和家庭權利,統稱為人格權。其中,自由是最高的,其次是公民權,再次是家庭權。

根據不同的社會地位,羅馬人對自由的權利有很大的差異。享有自由地位的人是自由人,不享有自由地位的人是奴隸。那些介於兩者之間的人被稱為準奴隸。公民權是羅馬公民享有的特權。根據是否享有民事權利或享有多少,自然人分為羅馬公民、拉丁人和外國人。

家庭權利是指家庭成員在家庭關系中享有的權利。

根據羅馬法,在家庭中,父親具有父親的地位,子女具有子女的地位。

父母(我父親)可以代表壹個家庭獨立行使各種權利,所以也被稱為“自我授權者”。

其他人(妻子、孩子等。)那些在我父親權力之下的人被稱為“別人”。

只有同時擁有這三種身份權利,才能在政治、經濟、家庭中享有充分的權力,才能成為壹個人格完整的人。否則,三種身份權中的壹種或兩種喪失或改變,妳就會成為壹個人格不完整的人,這在羅馬法中稱為“人格還原”。

2.法人:

沒有完整的法人制度,也沒有法人的概念和術語。

羅馬有兩種組織:社團和財團。

B.婚姻家庭制度:有兩種類型——有夫權的婚姻和無夫權的婚姻。p52

第二,實體法制度

物權法由三部分組成:財產權法、繼承法和債法。

A.物權:羅馬有五種:所有權、地役權(地役權、地役權)、地上權、永佃權、擔保(信托、質押、抵押)。

B.繼任:

C.債務法:

債務發生的原因:古典時代,債務發生的原因可分為兩類:壹類是因當事人簽訂合同而產生的債務關系,壹類是因違法行為(稱私罪)而產生的債務關系。

羅馬法學家將合同分為四類,即必要合同、口頭合同、文件合同和合意合同。

3.程序法體系:

羅馬法學家把法律分為公法和私法,也把訴訟分為公訴和自訴。

自訴方面,采取

1,法律訴訟-[* * *民國初期]最古老、最原始的訴訟形式。

2.程序訴訟——【早期帝國】大行其道。它克服了壹些形式主義色彩,擴大了適用範圍,不僅適用於羅馬公民,也適用於審理外國人違法案件。審判還是分為法律審判和事實審判兩個階段,只是有所不同。

3.特別訴訟——唯壹盛行的訴訟制度[在帝國後期]。

第三節羅馬法的影響:p60(作為論證)

A.羅馬法適應了羅馬奴隸社會發達的私有制和商品經濟的要求,全面維護了奴隸社會的私有制,鞏固了羅馬的經濟基礎,促進了商品經濟關系的廣泛發展;它維護統治階級的政治統治,保證國家機關實現權力。

羅馬私法的形成和發展有其自身的特點。它主要依靠法學家的研究和著述以及羅馬官員的司法活動來調整各種財產關系。

C.羅馬法的影響超越了歐洲,遍及亞洲、非洲、南北美洲,形成了具有世界影響的羅馬日耳曼體系。如德國、法國等國,以羅馬法為基礎,結合本國實際,相繼制定了民法典。英國普通法中的契約原則、遺囑制度和信托規則都來源於羅馬法。

D.綜上所述,羅馬法在歷史上的作用和影響不僅在於它為羅馬奴隸社會服務,而且還通過各種形式直接或間接地促進了新資本主義經濟的形成,促進了資本主義社會商品貨幣關系的發展,為後人提供了壹種現成的形式來調整和保障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生產和社會經濟關系。

著名歷史學家塔西佗有《編年史》、《通史》、《日耳曼通誌》等不朽著作。李偉是《羅馬歷史》的作者。阿皮亞,羅馬帝國的前埃及總督,也寫了著名的羅馬歷史。同時,凱撒大帝本人也寫了壹系列以第三人稱描述的戰爭,比如高盧的戰爭。哲學家盧克萊修的《論物理性質》是迄今傳世的唯壹壹部闡述古代原子論的著作,著名學者老普林尼的《自然史》是研究古羅馬科技史的重要文獻。

在羅馬發展成為壹個城市並建立自己的政治和文化的過程中,羅馬人模仿了鄰近的塞魯斯文明。意大利現存最早的文字發現於公元前8世紀初羅馬附近的古城奧薩客棧的墓地。陶罐上雕刻的四個希臘字母表明,剛剛建立羅馬的拉丁人在希臘人采用腓尼基字母後不久就學會了使用這些字母。早期的羅馬政治是王權時代,國王掌握著絕對的權力。他是偉大的立法者,是軍隊的領袖和首席牧師,他的權力只受到元老院和公民大會的制約。元老院就是元老院議會,由不同的部落首領組成。根據憲法和傳統習俗,參議院有權通過或否決國王的任命,有權對國王的立法和訴訟進行評判。公民大會由羅馬的所有男性公民組成,根據親屬關系分為30個團體;它授權君主行使權力,最終得到參議院的正式批準。

隨著羅馬權力和影響力的增長,財富開始集中在少數人手中。貴族是整個社會中最富有的成員。他們控制著大部分的貿易、行政和軍隊,只有他們才能進入元老院或被任命和選舉為官員。平民主要是小農、勞工和手工業者,他們占人口的大部分,但在政府中很少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意見。

羅馬法對後世的影響

羅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雖然是奴隸制社會的法律,但它是以私有制和簡單商品經濟為基礎的,對保護私有制和簡單商品經濟的壹切重要關系都有明確詳細的規定。在法學家的努力和推動下,這壹法律體系完備、內容豐富、立法技術高超,並能適應社會變化的需要,不斷調整更新,使之更加完善。因此,它可以為私有財產的保護和商品經濟關系的調整提供現成的法律形式。其中包含的壹些原則,如私法範圍內自由人的平等地位、以雙方同意為契約的主要條件、所有權不受限制等,非常適合私有制和商品經濟社會的需要,這也是羅馬法能夠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的原因。

在中世紀,這種影響主要表現為羅馬法的復興。這場運動之後,許多西歐國家接受了羅馬法,當然程度不同。西歐國家的程度更大,而英國的程度要小得多。進入資本主義時期後,法國、德國等國家以羅馬法為基礎,結合本國實際情況,相繼制定了民法典,形成了民法體系。英國繼續受到羅馬法的影響,但並沒有完全接受羅馬法,只是借鑒了羅馬法的壹些原則和制度。通過西方國家的法律,羅馬法的影響擴展到亞洲、非洲、南北美洲的國家,包括日本和舊中國。因此,可以說羅馬法是壹部世界性的法律。

  • 上一篇:公司防疫先進個人事跡材料
  • 下一篇:論法律的平等價值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