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高於社會平均水平,但不富裕;這類職業不熱門,和熱門工作有壹段距離,屬於同齡人好奇的那些其他類型;這種職業不僅是為了滿足物質上的生存,更是為了帶來精神上的愉悅;換句話說,它包含了壹定的浪漫因素。
這三個條件可能不同時存在,但至少需要其中壹個或多個被定位為小資。
其次,這裏所說的古代不包括西方,僅局限於中國。
第三,下面選出的9個職業,有些可能不算職業,但為了敘述方便,姑且這麽說吧。
第四,在評價這九個職業時,我采用了兩個量化指標:小資品位和危險指數。其中,小資級別最高的是五星,最低的是壹星。星級越高,這個職業的浪漫性越強,也越小資。同時考慮到很多小資職業都含有風險,所以設置了壹個風險指數。風險指數範圍從0到10,代表風險從低到高。
第五,九大職業的排列是隨機的,即不分先後。
壹、詩歌收藏家:
代表人物模糊,不知道他們姓什麽。在所有與文化相關的職業中,詩歌收藏者是其中最古老的,也是最有文化品位的。在遙遠的周朝,他們的身影就已經出現在中原大地上。
這是壹份以詩歌的名義走遍世界的工作。詩歌收藏者到民間總是像蜜蜂在花叢中飛舞壹樣受歡迎。
通過這些民歌,紂王和其他王子們常常能直接了解到人民的疾苦。在他自己的時代,詩歌收藏者實際上承擔了國家輿論調查者、記者和國家詩歌記錄者的重任。
遺憾的是,我們無法得知這些詩歌收藏者的名字。它們在歷史的深處被濃縮成了壹個名詞。我們看不清他們的臉,那些來自春天的臉,那些來自農村的臉,那些來自壹口深深的古井的臉。他們該有怎樣感人的光輝。
我不知道這些詩歌收藏者的報酬是否豐厚,但他們必須接受教育。他忠實的記錄顯然受到人民的歡迎。收詩人來村裏的日子,往往是節日。村民們可能會準備酒,用過年剩下的半只風幹羊腿來迎接他。他甚至和很多村子的女人有了第壹次甚至第n次的親密接觸。
回到城市,這個古代不起眼的城市,詩歌收藏家們會在豆與火的火炬下,整理出那些看似依然散發著鄉土氣息的詩詞歌賦。
他不知道,他在那些沈重的夜晚雕刻的象形文字,會成為壹個古老國度的文學之源,就像蜜蜂在采花時不曾想到,會帶來壹個巨大的人間春天。
二、騎士:
代表人物荊軻聶政於讓“十年磨壹劍,霜刃不試。今天來考考妳。誰有委屈?”俠客們活在這個世界上似乎只為了壹件事,那就是問所有人——尤其是那些看起來像弱勢群體的人——“妳們遇到了什麽不公平的事情嗎?我可以為妳而戰,哪怕為此付出生命。”
知識分子韓非子堅持用治國理念。他對這些總是藐視國家法律的俠客深感不安。在他的作品中,他誠實地批評了俠客使用武力違反禁令。
最著名的俠客是刺秦王的荊軻。不幸的是,他的所有計劃都以秦朝廷高大柱廊的倒塌而告終。
在我看來,還有兩個俠客比荊軻更好更有趣——我們家的遠祖聶政比他更好,玉讓比他更有趣。
聶政曾經是壹個屠夫,但作為壹個俠客是壹個業余愛好者,這是他的第二職業。他殺了人,帶著母親和妹妹逃到齊國,打算隱姓埋名做個好屠夫,主要是殺狗。但俠客的名氣讓他欲罷不能:韓國貴族嚴鐘子帶著黃金和恭敬的態度來找他,要求他除掉韓國宰相夏磊。聶政拒絕這樣做,也不接受殷仲子留下的黃金。聶政這樣做不是因為他決定放棄他的第二份工作,即俠客,而是因為他認為他的母親還活著,他的妹妹還沒有結婚,所以他不能死。不久,他的母親去世了,顏仲子前來吊唁並舉行親子儀式,這深深打動了聶政。埋葬了他的母親後,聶政很快娶了他的妹妹,然後去暗殺夏磊。
身為丞相,夏累有數十名侍衛,但武功高強的卻從容不迫地從丞相府外壹路殺入內堂,壹劍刺死了他。
這時,衛兵們圍住了他。看到沒有逃跑的可能,聶政用劍自殺了。
臨死前,他用壹把長劍挖出了自己的眼睛,把自己的臉砍成了壹堆漿糊。他這樣做只有壹個目的:不要讓人認出他來,以免牽連到自己親愛的、有惡業的妹妹。
為了知道刺客是誰,韓國政府發布通告稱,任何能認出屍體的人將被獎勵壹千美元。當聶政的妹妹聶榮聽說這件事時,她知道是她的哥哥幹的,所以她來到聶政的屍體旁哭了。當看守屍體的官員問她時,聶榮說:這是我的弟弟,名叫聶政,是他,是他。官方說,不怕被牽連嗎?聶榮說,我哥抓破他的臉,摳出他的眼睛,就是為了不讓妳認出他來,這樣才能救我。但這樣壹來,他的名聲不是被埋沒了嗎?我能讓我勇敢的哥哥默默無聞的死去來拯救我自己嗎?之後,她喊了三聲。天啊,她死在她哥哥身邊。
玉讓是個有趣的騎士。為了給他的舊主人智伯報仇,他多次暗殺趙襄子。
總之,俠客的生活就是這麽充滿了蓮花之氣,這可能是他們人生中最美最浪漫的點綴。但這也是壹個高風險的職業。自古以來,有多少俠客不是死於劍下?所以他們拔出的劍是雙刃劍,既有快又有痛,痛與快構成了俠義生活的主旋律。套用壹句話,痛並快樂著。
三、宮廷樂師:
代表人物李延年·李龜年的宮廷樂師應該是壹個古老的職業。據說黃帝老君手下有樂師為他效力。那只是壹個傳說,還不夠。然而,最遲在周朝,宮廷樂師就已經抱著古琴出現在亭臺樓閣裏了。
勞動人民不懂雅樂,朝廷懂,文人懂。在漢唐時期,代表著高雅音樂最高成就的李延年和李龜年,他們的作品壹問世,總會有少數聽眾會心壹笑。史書上記載得很清楚:“每換壹個新音,聽者無不動容。”這難道不是對壹個藝人的最高獎勵嗎?據說有壹次,李延年為漢武帝唱了壹首歌,寫得真好:
北方有美女,但是很獨立。
先照顧好城市,再照顧好國家。
寧願不認識整個城市和鄉村,也很難再得到壹個美女。
漢武帝聽了這首歌,感慨地說:“好,可是這世上哪裏能找到這麽漂亮的女人呢?”平陽公主向武帝推薦說,李延年的妹妹是如此美麗。
因為這首歌,李延年成功地提拔了他的妹妹,並嫁給了漢武帝。後來,李延年的妹妹不幸去世,漢武帝悲痛欲絕,寫了壹首詩,配以李延年的音樂,“令樂師弦歌”。這首詩只有十幾個字,也是難得的上品:
是惡,不是惡,只是對何姍姍來說晚了。
第四,太守:
杜牧,代表人物歐陽修,在中國古代擔任過各種官職。我覺得太守是我的最愛。作為地方高官,它在歷代的稱謂有些不同,比如也叫刺史、太守、知府,但總的來說相當於今天地級市的市長,它們構成了中國帝王統治的主要骨架。
太守也是小資職業,尤其是在那些和平崛起的年代,太守往往成為風流韻事的代名詞。看看中國的文人,做過總督的人那麽多,妳就明白這壹點了:謝靈運、王昌齡、韓愈、柳宗元、杜牧、歐陽修、蘇軾、陸遊...這些快樂的總督,在他們的任期內,壹般都是疆域太平,國家無事,就做壹些重修嶽陽樓或者登上醉翁亭等高雅的事情。壹方面,他們本身就是文人,有的還是當時的文壇領袖,占據著很大的話語權;另壹方面,太守的職位雖然不算太高,但也比不上塵埃之下的小官吏,生活中的各種欲望幾乎都能得到很好的調節。
五、隱士:
陳摶隱士的存在的前提,代表人物許由和陶淵明,是他認定自己的潔癖與這個骯臟的世界格格不入——就像水與火、利與鈍、烈士與浪子格格不入壹樣,他不得不選擇離開和放棄。讓我離世界更遠。所有的古代隱士在他們的墳墓裏仍然喃喃自語。
想當隱士,就得有更好的經濟條件作為後盾,否則只能餓死在草叢中。陶淵明的故事被後人廣為傳誦,但人們很少去思考壹個問題,那就是陶淵明並不想為五鬥米而彎腰,但他根本不需要這五鬥米,他家的產業足以讓他無憂無慮地過上詩酒花的優雅生活。否則,讓農民欲哭無淚的“南山腳下種豆,草裏長滿了豆苗”的悲慘局面(想必是買到了假種子),不會被他老人家視為樂事。
然而奇怪的是,隱士雖然生來安身立命,也就是堅決不讓文達做諸侯。但有時候因為隱士名氣大,朝廷會反復要求他們出來做官。這種情況有點像命令壹個決心戒酒的寡婦改嫁,既尷尬又氣憤。
所以許由決定好好洗洗耳朵。據說許由先生是古代堯帝時期的壹位大隱士。姚幾次想把皇位傳給他,都堅決反對。後來,姚告訴,他想任命為九州總督,相當於宰相級別的高級官員。我不知道姚笛是老了,還是昏庸了,還是腦子進水了。許由連皇位都不想要,那他哪裏想要九州領袖什麽的?果然,很生氣,認為姚的話嚴重汙染了他寶貴的耳朵,於是壹次次跑到齊水邊洗耳朵——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可能有人會誤以為他是在洗壹對準備腌制成點心的豬耳朵。
六、名醫:
代表人物秦越人、張仲景、孫思邈,不是好人,就是好醫生。可見,這種救死扶傷的職業在中國古代社會地位很高。
在沒有西醫競爭的古代,名醫的地位是突出的。從達官貴人到普通百姓,可能很少有人對他們沒有深深的敬畏。這種敬畏,說到底,是對壹個人健康的投資。
"請伸出舌頭,讓我看看妳的舌苔."名醫,壹般40多歲,身體硬朗,眼神敏銳。他坐在掛著名人字畫和懸壺濟世的大廳裏,用平易近人的聲音向每壹位患者輕輕張開雙唇。
當然,名醫在年輕的時候,可能不會壹直坐在教室裏坐診,而是走在風塵仆仆的路上,就像今天的科技衛生文化專家下鄉壹樣,他們會在屬於人民的歲月裏建立自己的名聲。
七、圖書管理員:
老子司馬遷,代表人物,在繁華的大都市裏,總是孤獨或者相對孤獨的。知識只能代代相傳,因為它們是事物的兩個對立面。
古代圖書館自然更孤獨。我們的第壹位皇家圖書館員,他叫李二,《道德經》的作者。
作為周氏的圖書管理員,老子真的無事可做。這麽大的圖書館,有那麽多竹簡都長了很多白色的黴斑。天氣好的時候,老子會指示工作人員把這些笨重的東西扛出去晾幹。僅此而已。
我們以為老子會在圖書館裏如饑似渴地讀書,就像壹個饑餓的人跳到面包上壹樣。其實這種想法太天真了。對於老子這種大智慧的人來說,哪裏有必要從那些與別人遙相呼應的竹簡中吸取營養?更多的時候,老子只是壹個人坐在靠窗的座位上。閉上眼睛想,這是他每天的功課。從窗外桃花、睡蓮、菊花、梅枝的變化中,他能感受到四季的變化,人生和世界的漂泊在不著邊際中又向前邁了壹小步。
老子孤獨沈思的結果是寫出了他的不朽之作《道德經》。但令人驚訝和汗顏的是,這本世界上最重要的書(估計不超過十本同等重要的書)只有短短5000字。
但是五千個靈性的漢字,卻把天地之間的道理闡述得清清楚楚,可見大師確實不凡。大師成為大師,壹定有壹些我們不知道的原因。
八、先生教學:
代表人物孔子和老子擔任國家圖書館館長時,基本不讀書,但有壹個外號叫孔老二的年輕人經常來四處看看,問壹問。
在只有貴族子弟才能入學的古代,孔子發起私塾,以有教無類的政策吸引勞動人民的子女入學,使他從壹名教師躍升為教育家。
孔子的教學方法真讓後人羨慕。孔子坐在家鄉曲阜的杏林裏,學生們圍著他坐著。孔老師清了清嗓子,能流利地講兩個小時。其他時候,他用事先設計好的各種問題,壹個壹個地問徒弟。後來幹脆帶著徒弟坐牛車環遊世界,讀萬卷書,行萬裏路。想必生活中的各種問題都會在這種轟轟烈烈的巡回演講中得到妥善的處理和解決。
九、探險者:
代表徐霞客王大元有人問壹個山民,為什麽要山民回答,因為山就在那裏。
我們問壹只鳥,妳為什麽要飛?小鳥回答,因為天空在那裏。
如果我們是同壹個探險者,壹個職業探險者,為什麽要去探險?他也可能說,因為距離就在那裏。
所有的答案都告訴我們,並不是所有的事件都需要壹個非常明確的原因。既然我們分不清自己愛壹個女人是身體還是精神的哪壹部分,我們也允許探險者無緣無故地愛遠方。
徐霞客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傑出探險家之壹。在腳和驢的幫助下,他在400年前走了大半輩子,直到能在大半個中國找到自己的足跡。
幾年前,當代探險家余純順去世後,我寫了壹篇很有感觸的文章,其中有幾句話我認為仍然適合中國古代的探險家:
"...我常常想,人類中顯然有這樣壹種人:他們驚人的成就,往往只是因為他們對自己靈魂的慰藉。當靈魂像壹縷午後的微風,感受到命運不可抗拒的召喚,就必須用壹種不同世俗的方式,壹次又壹次地與靈魂的旅程和夢想博弈,生命才會被星月的光輝照亮。如果我們每個人的內心經過歲月的打磨不再敏感,我們就可以有壹次心靈的遠行;如果靈魂真的能像微風壹樣陪伴我壹生;如果生命的意義可以從半夜的壹個夢開始...那麽,當我重新審視壹個強者走過的土地時,我可以輕輕地對自己說:鳥兒已經飛過,天空中沒有留下任何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