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古羅馬的政治、經濟、思想

古羅馬的政治、經濟、思想

總結:古羅馬是指從公元前9世紀初在意大利半島(亞平寧半島)中部興起的文明,經歷了羅馬君主制。公元前509年,羅馬建立共和國,逐漸征服意大利半島。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前2世紀,羅馬為爭奪地中海霸權,與西地中海強國迦太基進行了三次戰爭,掠奪資源和奴隸,史稱布匿戰爭。公元前2世紀,羅馬成為地中海的霸主。到公元1世紀,它已經擴張成為壹個龐大的羅馬帝國,統治著橫跨歐洲、亞洲和非洲的地中海。到公元395年,羅馬帝國被分成兩部分。西羅馬帝國於476年滅亡。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於1453年被奧斯曼帝國所滅。和秦漢時期的中國壹樣,是古代世界強大的帝國之壹。安東尼王朝圖拉真皇帝統治時期(98 -117),羅馬帝國疆域達到最大,經濟空前繁榮,西起西班牙和英國,東至幼發拉底河上遊,南至北非,北至萊茵河和多瑙河。地中海成了帝國的內海。經濟古羅馬的經濟是工商業發達,奴隸制經濟繁榮。早期羅馬的經濟與希臘相似。但在帝國時期,由於對外戰爭,獲得大量奴隸,大量流入羅馬投入勞動,產生奴隸經濟,對自由人經濟構成競爭;隨著奴隸勞動的擴大,奴隸成為社會的基礎。奴隸勞動在羅馬的房地產中被大規模使用,在工業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之所以如此廣泛地使用奴隸,壹是因為奴隸的來源是源源不斷的,二是因為使用奴隸勞動力比使用自由民勞動力更有利可圖,因為奴隸可以被不斷地以低廉的價格驅使去工作,而且他們不必在軍隊中服役。就這樣,大規模的奴隸勞動出現了。它競爭激烈,嚴重排斥小農經濟。我們看到了羅馬經濟的繁榮,其實是奴隸經濟的繁榮。這期間很“經濟”;同時,由於小農勞動力無法與之競爭,獨立的小農被逼得走投無路。他們抵押部分甚至全部土地,移居外地,或者作為城市流氓、無產者在城市生活。農民破產,農業開始衰落,整個帝國的經濟基礎被摧毀。羅馬戰役結束,奴隸來源不廣泛,價格上漲,奴隸表現出的積極性更低;同時,整個帝國的產品市場也不復存在。此時奴隸經濟已無利可圖,農業基礎被摧毀,帝國無可奈何地衰落了。此時的帝國統治者想挽救其農業,於是將大片土地分割成小塊供農民耕種,並禁止農民搬遷,希望以此穩定稅收和剝削。這些莊稼人成了農奴或奴隸主,所以“自由人只是無產者、乞丐和強盜”。但這並沒有改變現實,羅馬最終還是毀滅了。公元前753年,傳說中的羅莫·魯思在羅馬成立。公元476年,末代皇帝羅慕洛。奧古斯都被廢除,西羅馬帝國滅亡。在這綿延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羅馬從意大利中部的壹個小城邦,征服了整個意大利,最終建立了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創造了古羅馬帝國的不朽傳奇。它不僅依靠勇敢的羅馬士兵,還依靠古羅馬的政治制度。首先,我們來聽聽歷史學家對古羅馬政治制度的評價:“羅馬政府是貴族政治、寡頭政治和民主政治的奇怪混合體。”——威廉·麥克尼爾“它超越了城邦制度狹隘的政治框架,創造了壹個整合了地中海世界不同國家的世界國家。”——馬文·佩裏在漫長的歷史中,古羅馬的政治制度並不是壹成不變的。帝國擴張的現實需要政體改革,不斷創新的政體也鞏固和促進了帝國的發展。壹般來說,古羅馬的歷史分為三個時期:帝國時期、帝國時期和帝國時期。這三個時期的政治制度也各有千秋。羅馬在國王統治時期實行“軍事民主”:(1)勒克司(國王,雷克斯),國王是軍事領袖,最高法官,最高祭司。應該指出,國王沒有行政權力;(2)由氏族全體成年男子參加的元老院大會(大會),有權決定氏族的壹切重大問題。(3)元老院(長老理事會),相當於元老院大會的預定機構;可見,王朝的羅馬政治制度非常簡單,是壹種原始的* * *,類似於中國黃帝時代的部落聯盟制。事實上,部落聯盟的確是當時羅馬社會的真實寫照。雖然羅馬城已經建立,但羅馬仍然處於宗法社會,疆域僅限於臺伯河下遊的壹小塊地區。所以這種簡單扁平的政體完全可以滿足當時的社會需求。但是隨著階級社會的產生和發展,羅馬奴隸主和貴族不再滿足於相對平等的民主,進而想要獲得特權,於是寡頭政治產生了。在* * *時代,執政官不僅擁有最高的軍事權力,還擁有最高的行政權力。雖然裁決官司是選舉出來的,但大部分是貴族主導的。劃分階級的森杜利亞代表大會取代了原來的古裏亞代表大會,代表大會的實權掌握在貴族手中。可見,所謂的* * *和諧體系,本質上是少數貴族專政下的寡頭政治。寡頭壟斷不僅滿足了貴族獲取特權的野心,還進壹步刺激他們想在更大範圍內擁有特權,獲取更多的物質利益。最好的辦法就是開疆拓土。另壹方面,貴族集權的獨裁也為軍事擴張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保障。羅馬軍隊按照寡頭們的意誌,東進西進,不斷擴張領土,最終建立了稱霸地中海的羅馬帝國。羅馬奴隸制時代奴隸主階級的經濟思想。公元前8世紀至公元前6世紀,古羅馬由原始公社制度向奴隸制制度過渡,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羅馬奴隸制制度形成。從公元前264年開始,經過漫長的戰爭,希臘和地中海國家被征服。公元前1世紀到公元1世紀,羅馬成為最大的蓄奴國。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在革命和蠻族的進攻下滅亡。和古希臘奴隸制的基本特征壹樣,古羅馬也是典型的奴隸社會。古羅馬在經濟思想上沒有任何直接的成就。以武力侵略古希臘等發達程度較高的國家,形成了奴隸帝國。古羅馬的統治階級試圖用法律和政治來證明羅馬帝國的合法性,並以此來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因此,古羅馬對政治和法律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法律中蘊含的經濟思想對後來的經濟思想發展也有壹定影響。古羅馬的經濟思想散見於法學家、哲學家和農學家的著作中。法學家的經濟思想羅馬法學家在雅典思想家自然觀念的影響下創立了自然法理論,認為自然法是壹切規則的總和,它來源於萬物的本性,支配萬物的行為。他們用自然法證明奴隸制符合事物的本性,所以是自然合理的。羅馬法學家制定的經濟關系法直接反映了羅馬奴隸主的經濟思想。他們認為私有財產有不可侵犯的權利,把人分成自由人和奴隸是不可動搖的。他們對於將奴隸納入商品範疇沒有任何疑慮。在羅馬奴隸制時代,商品和貨幣的關系相當發達。羅馬法學家研究了商品生產者的各種關系,如買賣、借貸、債務、契約和其他義務,承認個人地位,保障簽約自由,確認債權人有權為債務人服務。羅馬法學家確認個人身份、保障契約自由的思想對後來的資產階級思想家產生了重要影響。羅馬法學家認為,貨幣的產生是為了方便交換,貨幣產生後,貨幣本身就成為有價值的交換物品。在古羅馬早期,禁止以營利為目的的借貸。直到十二銅表法產生才規定了利率,但高利貸還是被禁止的。隨著借貸資本的發展,法律規定的利率成了壹紙空文,利率完全取決於市場上借貸資本的供求關系。哲學家的經濟思想古羅馬哲學家大多生活在羅馬奴隸制日益衰落的時期,他們的經濟思想反映了這壹歷史時期羅馬社會的特點。在西塞羅(公元前106 ~ 43年),高利貸和商業非常盛行,成為當時羅馬統治階級的財富來源。因此,西塞羅雖然也贊揚大土地所有制,但並不否認大商業,甚至認為大商業優於小商業。老普林尼(公元23 ~ 79年)看到奴隸的勞動生產率極低,預言奴隸莊園將毀滅羅馬和整個意大利。斯多葛派哲學家塞內卡(譯自西尼卡,約公元前4年至公元65年)從宗教倫理的角度譴責奴隸制。他認為人人生而平等,人之所以不平等是社會造成的,所以所有人在上帝面前和道德上都是平等的。唯物主義哲學家盧克萊修(公元前99 ~ 55)將社會發展視為壹個連續的自然過程,認為人類的黃金時代不在過去,而在未來。隨著新的生產工具的創造,人們可以控制自然,因此人類的黃金時代出現了。農學家的經濟思想古羅馬時期就出現了壹些農學家的題為《論農業》的著作,類似古希臘思想家寫的《家庭管理》。其中最著名的作者有達加圖(公元前234 ~公元前149)、瓦羅(公元前116 ~公元前27)和姆萊萊(公元1世紀~?)。農業技術的討論是其主要內容。卡托等人把農業放在社會經濟生活的首要位置。他們認為農業是羅馬人最重要的職業,並說服羅馬奴隸主要靠自己管理自己的農場。在瓦羅時代,羅馬的大地主壹般都住在大城市,把自己的農場留給管家打理。瓦洛建議他們回到農村,照顧好自己的農場。羅馬農學家註重維持農場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減少對市場的依賴,但也有壹些農學家,如卡托,傾向於發展農場的商品生產。羅馬農學家也將奴隸視為會說話的工具。但由於羅馬農學家生活在不同的時代,他們對奴隸持有不同的態度。卡托生活在羅馬的鼎盛時期,所以他主張采取嚴格的措施管理奴隸,盡可能加強對奴隸的剝削,以榨取更多的剩余產品。在瓦羅生活的時代,羅馬爆發了奴隸起義。瓦羅建議奴隸主對奴隸更加寬大,並建議不要購買屬於同壹民族的奴隸,以防他們聯合起來反抗。在公元1世紀,羅馬奴隸制已經衰落。姆萊看到大土地所有制和奴隸勞動不可能提高勞動生產率,創造更多的剩余產品,所以他壹方面勸奴隸主要改變對奴隸的態度;另壹方面,提出用奴隸主代替奴隸從事農業生產。
  • 上一篇:公司法如何規定公司對外擔保的具體決定?
  • 下一篇:關於規則的好單詞和句子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