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國內外的環保措施有什麽區別?

國內外的環保措施有什麽區別?

中國的環境保護在30年內絕不會從根本上解決實際問題。第壹責任主要在於人的根本思維和出發點,第二是相關法律不嚴格不健全,第三是情大於法,因為在中國,無論大事小事,“都要”說三個字“在壹起”,分別是:講道理!合理!合法!所以中國沒有“人情”,難以前行。法律是個擺設,只有相對的約束力,永遠發揮不了真正的作用。中國的任何行動,包括環境保護,都是以下面的指標和任務的形式,迫使各級相關部門和單位“達標”,而不是在法律的約束和細小的思想灌輸下,讓人們從每個人的思想深處自覺養成良好的環保意識,擁有正確的環保態度。壹切都是形式主義,應付上級,糊弄下級。所以在中國用“欺上瞞下”這個詞是非常恰當的。其實人家做的不僅僅是這個詞的概括和意義。比如德國二戰後,只要200多萬人被稱為人才,都被運到了美國;所有被稱為機器的東西都被運到了前蘇聯。整個德國成了壹片廢墟。沒有政府管理,沒有經濟生活來源,沒有電力供應。但是,在極度貧困和寒冷的情況下,沒有人去山上砍樹取暖。直到今天,德國優良的空氣都是靠那些年沒被砍伐的森林。想想吧。如果這件事發生在中國會怎麽樣?

同樣是在德國,壹戶人家院子裏的壹棵樹因昆蟲而搖搖欲墜,主人拿著鋸子去修剪。當他的鄰居在窗口看到它時,他立即向當地當局報告,當局在五分鐘內趕到,制止了樹主人的行為。然後,邀請植物研究人員進行勘探,以確定樹的情況和砍伐的必要性。有關部門向樹主出具采伐憑證,樹主支付采伐、運輸、衛生、處理等相關費用後。,相關部門砍伐並運走,視為按規定完成;如果需要砍伐樹木而沒有報告,樹木所有者除了要支付大量的相關費用外,還要支付巨額罰款和違法的行政甚至刑事處罰。我們再想想,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在中國會怎麽樣?

壹個美國家庭種的樹的樹枝伸到了鄰居的空中,落葉掉到了他們的院子裏,被鄰居告上了法庭,鄰居賠償了衛生費、清潔費和起訴費。樹主砍掉了伸入鄰居家的樹枝,得到的是破壞綠化的高額罰款和多個相關部門的嚴重警告。小事,對吧?如果在中國呢?

在我居住的城市,我的社區附近有壹個大型橋梁工廠。大型橋梁澆築時在燈光下是看不到的,也就是說白天不能生產;澆註機和巨型起重設備都在夜間工作。經過兩年的中考、高考和暑假,周圍2萬多居民的睡眠噪音超過200分貝。大型直升機的噪音只有117分貝!兩年了!很多人每天都向各級政府部門和相關部門反映自己什麽都不管。這是中國!這還是省會城市!

在我常去的壹家餐廳,右門前不到四米的地方,有壹棵直徑80厘米的大梧桐樹,是原城區種植的規劃綠化樹。承包酒店的老板覺得樹離他家門口太近,就找了個電鋸把平地給削了。我有沒有問他有關部門的情況?他說:他在乎嗎?他是誰?中國人,看壹看!比比!

沃爾瑪是世界上最大的超市。每天都有大量的書信文件,所有的傳真文件都是反的。中國是世界聞名的文山會海的國家。哪個黨政部門會這樣用紙?

稀土礦是中國最自豪的礦產,儲量占世界三分之壹;近幾年世界市場銷售份額達到95%,形勢“喜人”!因為中國稀土價格低,包括美國在內的很多稀土礦都倒閉了,世界各國都在花大力氣低價收購中國的稀土。只有日本儲存了他們40多年的國民消費,現在也在和其他15國家壹起要求中國增加稀土出口。稀土是科技、軍事、民用等諸多領域不可或缺的元素。有意思的是,其他國家從中國進口各種廉價的礦藏,加工提煉,出口更高價的產品給中國!以上是簡單的對比。我在這裏不是說羨慕外國人。我只是希望中國人能清楚地認識到我們和外國人在環保方面的差距。畢竟我們生活在自己的國家,看著自己的家園壹天天被毀掉。可悲的是我們還在享受!

水汙染,缺水,缺電,空氣汙染,噪音汙染,私礦亂開等等。全國各地都被舉報,查了幾天。之後還是壹樣。中國沙塵暴帶來的黃沙影響了韓國,韓國國會撥款在中國西部植樹,沒有和中國打招呼。壹位外國大使每周在休息日去北京長城腳下撿垃圾。這些不令中國人感到羞恥嗎?

澳大利亞號稱是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因為羊吃草的方式是“拔草”,影響草的繁殖和生長;為了保護環境,他們限制養羊業,向中國出售大量羊毛、羊絨生產機器,中國的“鄂爾多斯”發展迅速。

初秋的中國小龍蝦致病事件還沒有完全停止。這種蝦是日本進口來破壞中國大米的。雖然容易飼養,但對水稻等作物危害極大,其侵占破壞力極強。有人收獲了小龍蝦,大多數人損失了莊稼。由於其強大的繁殖能力和生命力,這種蝦將對中國南方的農作物造成越來越大的危害。以上幾點僅供大家參考。我沒有羨慕外國的意思,只是希望妳能清楚的認識到我們和其他國家在環保方面的差距。畢竟我們生活在自己的國家,自己的家園,但是我們的家園每天都在被破壞,不是別人,而是我們自己,而我們的公民還在不知疲倦地做著這些事情,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希望妳能看看別人,意識到我們和別人的差距。

  • 上一篇:國際經濟與貿易畢業論文
  • 下一篇:海派經濟學的主要理論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