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5晚,壹場突如其來的“導彈襲擊”事件讓很多人提到了世界大戰的可能性,緊張氣氛壹時彌漫。
接著,正在印尼巴厘島參加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的美國總統拜登主持了北約G7+歐盟緊急會議。
因為波蘭是北約成員國,對其進行導彈襲擊可能會引發北約的激烈反應。
24小時內,事件壹波三折。
面對“導彈襲擊”事件已陸續公開的“真實情況”,以及美歐等西方國家此前的表態,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6月16日表示,西方對波蘭導彈襲擊的反應是“歇斯底裏的,完全敵視俄羅斯”。
不過,此前被認為很可能難以兌現的巴厘島峰會宣言今天下午出爐了。這讓世界松了壹口氣。
宣言的內容非常豐富。
1
15日晚,波蘭政府發言人皮特·米勒在國家安全委員會緊急會議後對媒體表示,波蘭東部赫魯貝瑟夫縣發生兩起爆炸,造成兩名公民死亡。該事件是由導彈襲擊引起的,但導彈來自哪裏仍不確定。
網絡圖片
由於俄羅斯於6月5438+05日對烏克蘭發動大規模導彈襲擊,導致大面積停電。而且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導彈襲擊主要針對烏克蘭西部城市,所以西方媒體和壹些政客很快給出了壹個判斷。很可能是俄羅斯導彈擊中了烏克蘭鄰國波蘭的領土,造成兩人死亡。
烏克蘭的另壹個鄰國摩爾多瓦也受到了影響。壹條主要電纜被擊中,導致大面積停電。
烏克蘭和波蘭都迅速表示,此次襲擊是“非常重大的升級”波蘭總理下令召開國家安全和國防部長會議緊急會議。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也發表了聲明,馬克龍呼籲進行調查。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當天在推特上說,他已經與波蘭總統杜達通了電話,並指責爆炸是“俄羅斯的導彈恐怖襲擊”。
俄羅斯國防部對此斷然否認,稱這是蓄意挑釁。
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壹場緊急圓桌會議開始了。美國總統拜登、七國集團領導人和壹些北約成員國出席會議討論這壹事件。荷蘭首相呂特在推特上說,“我們都同意需要先確定事實,所以我們支持波蘭的調查。”
然而,隨著導彈殘骸照片的公布和導彈發射軌跡的追蹤,美國和北約的說法發生了逆轉。
拜登在巴厘島對媒體表示,初步信息顯示,“當天墜入波蘭的導彈是從俄羅斯發射的”這壹說法存在爭議。路透社隨後報道稱,壹名北約消息人士透露,拜登曾告訴G7和北約夥伴,波蘭爆炸是由烏克蘭防空導彈引起的。
俄羅斯聯邦安全委員會副主席梅德韋傑夫6月16日在推特上寫道,烏克蘭聲稱的對波蘭農場的“導彈襲擊”表明西方正在對俄羅斯發動“混合戰爭”,這使我們離世界大戰更近了壹步。
據壹名匿名美國官員稱,初步調查顯示,落入波蘭境內的導彈是烏克蘭軍隊的S300防空導彈。原本打算在發射後攔截來襲的俄羅斯導彈,但攔截失敗。這枚S300防空導彈飛到了波蘭壹側。
俄羅斯軍事專家列昂科夫表示,“不正常啟動的烏克蘭S-300防空導彈可能飛入波蘭境內。我們以前見過這樣的例子,包括烏克蘭用防空導彈擊中自己的房屋。”列昂科夫還表示,俄羅斯巡航導彈是高精度武器,在與敵方電子戰和防空系統強對抗的條件下使用,不可能讓其偏離航向。
16最新消息是,波蘭總統杜達也承認,落在波蘭境內的導彈“很可能”來自烏克蘭的防空系統。他還表示,這壹事件“可能是壹場意外”。"絕對沒有跡象表明這是對波蘭的蓄意攻擊。"
事件現場
俄羅斯常駐聯合國副代表德米特裏·保利安(Dmitry Paulian)表示,波蘭事件被視為試圖挑起北約與俄羅斯之間的直接軍事沖突。這是壹種挑釁的企圖,將給全世界帶來不可逆轉的後果。
的確,西方媒體和壹些政客最初的炒作讓世界壹度緊張,擔心北約會直接幹預俄烏沖突。
2
然而,事情並沒有結束。
雖然烏克蘭方面後來不吭聲了,但西方還是把板子打在了俄羅斯身上。
在美國官員曝光“落入波蘭的導彈是烏克蘭軍隊發射的”消息後,荷蘭首相呂特6月16日在其推特上寫道,如果沒有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的導彈襲擊,波蘭導彈事件就不會發生。
芬蘭外交部長哈維斯托6月16日表示,波蘭導彈事件後烏克蘭領空可能關閉,這將被視為對該事件的回應措施之壹。
報道援引英國《衛報》消息稱,波羅的海國家就波蘭導彈事件同意在烏克蘭西部設立禁飛區。不過,《衛報》認為,美國和其他北約盟國會抵制這壹提議。
網絡圖片
在這壹事件中,波羅的海國家率先表態。
據俄羅斯《生意人報》報道,波蘭導彈襲擊後,拉脫維亞波羅的海國家國防部長阿爾薩斯·帕布裏克斯(Arthus PaBriks)立即得出所有結論。他也是第壹個指責俄羅斯的外國高級官員。隨後,拉脫維亞外交部亦步亦趨,聲稱:“俄羅斯將對壹切後果承擔全部責任。”愛沙尼亞外交部也表示,該國“準備保護北約的每壹寸土地”。
顯然,波羅的海國家支持在烏克蘭西部設立禁飛區,這將使俄烏沖突進壹步升級。
Sputnik news agency & radio稱,當芬蘭外長哈維斯托在6月5438+06日上午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被問及是否會討論關閉烏克蘭領空的可能性時,他說:“當然會討論關閉烏克蘭領空的問題。現在我們正在考慮如何保護烏克蘭的不同選項。”
《全球政治中的俄羅斯》雜誌主編費奧多爾·盧克亞諾夫(Fyodor Lukjanov)說:“看來我們正在進入壹個新的沖突階段。中東歐國家已經完全成為前線地區,他們開始采取相應的行動,盡可能地吸引註意力,以獲得更多的保障,確認自己的作用。”
他還說,“中歐和東歐的壹些國家正在煽動局勢,這增加了沖突的風險”。
烏克蘭國家通訊社6月16日報道,烏克蘭防空部隊當天擊落了俄羅斯90多枚巡航導彈中的73枚和10架無人機。
俄羅斯國防部發言人科納申科夫於15年6月6日表示,俄軍使用天基和海基遠程高精度武器對烏克蘭軍方指揮系統和相關能源設施進行了大規模攻擊,達到了攻擊目的。俄軍實施的精確打擊目標都在烏克蘭境內,而且都在烏克蘭和波蘭邊境35公裏以上。
三
俄烏沖突這壹突發事件幹擾了G20巴厘峰會。
由於國際局勢的緊張和嚴重分歧,印尼總統佐科將此次峰會稱為“史上最艱難”的壹次。最初,很少有人對峰會能夠取得什麽成果持樂觀態度。今天下午發表的《峰會宣言》終於為巴厘島峰會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宣言長達17頁。從中文版的總結來看,內容比以前豐富多了。
求同存異是宣言的首要亮點。
今年以來,二十國集團部長級會議的聯合公報壹直難以產生。如果巴厘島峰會不能達成諒解,會被很多人認為不是偶然。
再加上今天上午波蘭發生的“誤炸”事件,G20峰會能否產生壹份文件,如果能產生,將如何表述,備受關註。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佐科表示,G20成員國在烏克蘭沖突上的立場是最具爭議的。“我們壹直在討論這個問題,直到昨天深夜”。
宣言的最終出臺,是平衡各方表達後求同存異的結果。
G20峰會首先是全球經濟治理的重要平臺。
“我們認識到,20國集團不是解決安全問題的論壇,安全問題可能會對全球經濟產生重大影響。”
現在的世界是壹個全球化的世界,這意味著壹旦任何壹個地區爆發沖突,如果不及時控制,都有可能對經濟產生全球性的影響。
《巴厘宣言》提到,遵守國際法和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是不允許的,並歡迎黑海糧食倡議。
黑海食品倡議將於本周五到期。是否續簽合同對於緩解發展中國家的糧食短缺和物價飛漲至關重要。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昨天會見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時特別提到了這個問題。
在《巴厘宣言》中,“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對腐敗零容忍”等表述都被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所采用。
《宣言》本身也體現了促進多邊主義的理念和振興經濟、實現全球發展治理的積極計劃。
此前,受美國主導的地緣戰略思維影響,氣候變化、公共衛生、糧食和能源等問題或多或少被政治化、工具化和武器化。如何避免這種影響,突出G20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作用,是巴厘島峰會面臨的難題。
16提到“合作”和“重振多邊主義以應對發展挑戰”,《巴厘宣言》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因為包容性合作是促進各國共同發展的途徑,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有利於各國應對可能出現的危機。
中國倡導* * *商人* *構建* * *樂見的全球治理理念。在二十國集團峰會上,中國還提出了更具包容性、包容性和彈性的全球發展主張。這些都為G20回答上述問題提供了啟示。
除此之外,20國集團巴厘島峰會還表達了對宏觀經濟政策、金融穩定、債務減免倡議、氣候變化、能源和食品、生物多樣性和其他問題的認識。
熟悉的G20似乎又回來了。
圖片來自網絡。
來源:補壹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