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韓非子和馬基雅維利的法律思想比作壹座大廈,那麽他們的人性論就是這座大廈的基石。中國古代和歐洲中世紀的法律思想家都不是專職的法律學者,他們的研究範圍往往是廣泛的,涉及政治、哲學、道德、宗教、治理政策、法律等各個方面。這樣,他們就必須解決人性的善惡問題,這是他們研究和思考問題的出發點。韓非子和馬基雅維利的性惡論深刻地影響了他們的法律思想。韓非子認為人性本善本惡。“愛與恨,女士之所有也”。[2]人所從事的壹切活動都是為了趨利避害。“老公在安利,他就做,害人者去。此人之情也”。[3]在他看來,人與人之間根本沒有親情和友情,是赤裸裸的利益。韓非子通過舉例證明了他的人性本惡的觀點。他說:“人若成了人,就想發財,工匠若成了棺材,就想死。不是人性的問題,工匠就是賊。不貴就不賣。沒死就不賣。不可恨,則人死而受益。”“醫生善於吸人的傷口,包括吸人的血,對血肉之軀來說並不新鮮,還增加了好處。”【4】做馬車的人希望別人有錢,做棺材的人希望別人早死。這並不是因為前者好後者壞。別人不富,馬車賣不出去,別人沒死,棺材賣不出去。這絕不是因為他們討厭人,而是因為他們死了就能受益。醫生善於吸別人的傷口,嘴裏含著血,並不是自以為血肉新鮮,實際上是為了“利”。韓非子把“人性本惡”的觀點推向了極致。他甚至用“利益”二字來定義父母與子女的關系:“父母之於子女,乃生男而互相祝賀...如果女人殺了她,她會顧及未來,為長遠利益打算。所以,父母對待孩子還是有心計的,只是沒有父子?”。【5】看完韓非子的原話,我們會不會感受到從他筆下湧出的股股寒意?連親屬關系都是建立在“算計”的基礎上的,所以君臣關系不言而喻,壹方發薪水,另壹方服務“而我盡全力與城爭,君發薪水與城爭。”君臣之際,非父子之情。”[6]韓非子為什麽認為人性本惡?韓非子解釋說:“人沒有羽毛,不穿衣服就不冷。世界不屬於天空,但也不能降落。是以胃為基礎的,離不開食物。必然有利可圖。”[7]也就是韓非子從人具有與普通動物相同的屬性,整天為了取暖而東奔西跑,來推斷人性本惡。這和他的老師荀子對人性惡的解釋沒有什麽不同。”凡人皆在壹處,饑則食,寒則暖,累則息,善則利,惡則害。是人與生俱來的,是人在等待的。”因此,我們可以說,韓非子的人性惡觀明顯受到了其老師的影響,他們都是從人具有動物壹樣的自然性這壹點來判斷人性“惡”的。馬基雅維利也認為人性本惡,趨利避害是人之常情,但不像韓非子那樣極端。”壹般來說,人善於忘恩負義,善變,做作,虛偽,規避風險,不願意等別人。當妳對他們好的時候,他們似乎在遠離需要的時候,全心全意地願意為妳獻出自己的鮮血、財產、生命和孩子。壹旦有這樣的需求,他們轉身就走。”[8]為什麽馬基雅維利也認為人性喜歡優點和缺點?作者認為這與他的政治經歷和歷史知識有關。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他經常穿梭於各國軍政要員之間,他發現人們總是在為權力和利益而勾心鬥角。他精通西方歷史,他發現歷史其實是陰謀,是政變。而且政變後受到新當局的冷落和打擊,助長了其他人邪見的形成。正是因為韓非子極其相信人性本惡,所以他認為需要壹種能夠控制和支配壹切的至高無上的力量和嚴酷的法律來糾正人們“趨利避害”的行為,穩定社會秩序,實現所謂的“統治世界”。“所以,影響中國兩千年政權的封建帝王專制主義和令人毛骨悚然的嚴酷法律,都出現在韓非的作品中。正是因為馬基雅維利認為人性本惡,所以他積極鼓吹君主政體,大膽鼓吹讓君子痛恨的“卑劣”政治。綜上所述,“人性惡”理論是馬基雅維利重要法律思想的理論基礎。(2)君主專制思想是韓非子和馬基雅維利法律思想的核心。
法律思想的中心問題是政治組織的形式。在這個問題上,韓非子和馬基雅維利都主張國家應該實行君主專制。韓非子說:“東西在四方,應在中央。聖人堅持,四方來功。”【9】“國之所以強,政也,主所以尊,權也。”[10]馬基雅維利也說過:“建立任何壹種制度的唯壹方法...就是建立君主制。”[11]無論是韓非子的“法治”思想,還是馬基雅維利的“軍隊的支柱作用”思想和“政治手腕思想”,都是提供給君主的政策策略,也是君主使帝國工業永久化的絕妙措施。為什麽韓非子和馬基雅維利都認為君主專制是國家最好的政體?首先,他們都認為人性“喜利惡弊”,其趨利避害的行為必然沖擊統治階級所期望的社會秩序。因此,國家需要壹種絕對的淩駕於壹切之上的專制權力來糾正人們的行為,從而使國家機器運轉良好。馬基雅維利說得很清楚透徹:“建立任何壹種制度的唯壹方法...是建立壹個君主政體,因為那裏的人民道德敗壞得如此徹底。因此,法律無法約束他們。王室有必要建立某種完全的、絕對的最高權力。這種至高無上的權力就像野馬的嘴,使它能夠約束自己過分的野心和嚴重的道德腐敗。”【12】其次,如前所述,韓非子和馬基雅維利都處在壹個國家分裂、戰亂災難的時代,統壹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韓非子說:“今天,我們是在爭強好勝。”【13】實力這個詞,在我看來,就是現代人所說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如何提高“實力”,韓非子認為建立君主專制,使君主可以利用這種至高無上的權力,調動大量人力物力發展生產,擴充軍隊,準備戰爭,以利於統壹戰爭。出於同樣的原因,馬基雅維利深切希望當時的佛羅倫薩和中國的統治者美第奇家族在奉天統壹意大利。第三,他們鼓吹君主專制,歸根結底是因為他們所代表的階級利益。讓封建地主階級的首要領袖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壹方面可以用來打擊舊奴隸主貴族的復辟勢力;另壹方面可以壓制被剝削被壓迫階級的反抗,有效維護地主階級來之不易的政治經濟權益。正如我們上面已經解釋過的,馬基雅維利是市民階級的代表。當時的國民有依靠王權統壹全國,形成統壹市場的需求。正如馬克思所說,“在這種普遍的混亂狀態中,王權是進步的因素,這是很清楚的。王權代表著混亂中的秩序,代表著正在形成的民族,對抗著激烈反叛的諸侯國。封建主義表面下形成的壹切革命因素都傾向於王權,正如王權傾向於他們壹樣。王權和市民階級的聯盟起源於十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