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職場人都處於爭取升職的關鍵時期,需要彎腰努力,保持謙遜節儉的生活態度。
在工作之外的業余時間,需要給自己的學業充電,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能,為以後的發展打好基礎。
領導不管職位如何,至少可以稱得上是所在領域的成功人士。他接觸的圈子,他的娛樂方式,消費觀念,生活方式都和新員工有很大的不同。
如果我們和領導走得太近,必然會或多或少地融入到他的生活中,無論是消費水平還是業余時間的利用,都很容易出問題。
壹旦習慣了上流社會的娛樂和生活,就很容易迷失,產生不平衡的逆反心理。
眾所周知,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出入公共場所有壹個基本要求就是保持安全距離,在人際禮儀上也需要保持“安全距離”。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立的空間,即使是很親近的人也不希望對方侵犯自己的私人區域,比如翻看手機,不敲門就進房間。
這其實就是所謂的“邊界感”,否則會在這段感情中給對方帶來不安全感。
既然職場是以工作為主導,私人的想法就不要超出工作範圍。人本質上是享樂的動物,非常容易滋生懶惰的思想。
在職場上與領導走得太近,容易貪多嚼不爛,沈迷於高消費的奢靡生活,而不顧自己的實際收入,最後在奢靡的應酬中逐漸迷失自我。
公司是壹個大的利益復合體,是分散到每個人身上的小利益集團。
在職場中,對公司情況和行業需求了解的越多,對妳未來的職業發展就越有利。
壹旦和領導走得太近,知道了太多不該知道的真相,就很容易讓自己卷入這場利益之爭,以為拉近了自己和領導的距離,但實際上卻埋下了壹顆隨時可能爆炸的炸彈。
領導經常用“舍命護車”來對自己最親近的人下手。當利益分配出現問題的時候,妳和妳的領導之間的關系因為形勢和利益發生了變化或者沖突。
然後領導會以資源和話語權第壹時間解決妳“自保”。那時候妳很有可能很快被拋棄,就算妳想保護自己,挽回也沒有任何意義。
同事小李的經歷就是最真實的例子。憑著壹張“巧嘴”,他成了領導面前的紅人,進公司幾年後和領導走得很近。
所以,無論是其他部門的領導,還是同辦公室的同事,小李都下意識地被打上“派系”的標簽,認為自己是站在領導壹邊的。
他不僅在背後說自己“愛打小報告”,還把領導對他們的態度歸結於他。小李無法忍受被“站隊”的委屈,面對無形的阻礙,心理防線逐漸崩潰,最終提出離開。
可見,職場的利益“水”太深了。知道的越多,靠的越近,給自己帶來的危險就越大。
對於沒有豐富職場經驗和對人性理解的人來說,和這樣的“職場老兵”走得太近,肯定是不明智的。
在職場關系中,領導占據著絕對的主動地位,而妳作為下屬,處於被動地位。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假設妳被困在壹個危險的懸崖邊上,隨時都有掉下去的危險。
領導就是緊緊握住妳手臂的人。表面上他是在保護妳,但實際上只要他壹松手,妳就會瞬間墜入深淵,沒有自救的機會。
觀察現實中專業水準高的企業,比如醫院、律所、科研院所,大家都用實力說話。
領導幾乎不關心下屬和自己的關系,只關註業績和結果。如果沒有真本事,壹張嘴說花也沒用。
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下,和領導走得太近肯定很無聊,反而會失去更多被人看到的機會。
可能有人會問,我們應該和領導保持什麽樣的關系?
在我看來,有些人之所以在職場上叱咤風雲,是因為他們能以聰明的方式解決問題,而且似乎更接近他們的領導。
但嚴格區分工作和私生活,工作歸工作,感情歸感情,工作時間和公共場合絕對尊重領導,私下平等交流。
另外,最重要的是,他有很強的任務執行能力,能圓滿完成領導交給的每壹項任務,真正成為領導的“心中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