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艾米莉·勃朗特在刻畫這個陰郁的主人公方面的獨創性至少使他在某種程度上成為壹個值得同情的人物。比如,在書的開頭,就在讀者幾乎確定認為希斯克利夫是壹個殘忍、麻木不仁的野獸時,甚至壹個人對同伴的起碼道德也與理論無關——總之,當他實際上想獨自把洛克伍德趕進茫茫雪原時——小說中最抒情、最動人的壹幕出現了。希斯克利夫探出窗外,懇求凱茜的鬼魂進來。希斯克利夫在這個場景中顯然有著深厚的感情和同情心,這讓讀者不得不重新考慮他對這個人的評價。毫無疑問,他是無情的,但也很清楚,他心中有無限的溫柔和大愛。顯然,這種潛力在他生命中的某個時刻被摧毀了。讀者的興趣被激發出來,想知道這是怎麽發生的,就會繼續讀下去。
但是在耐莉·迪恩的敘述中可以找到壹些對希斯克利夫性格的解釋。他在利物浦貧民街的孤兒童年無疑給了他許多教訓,使他體會到生活的殘酷,但他在呼嘯山莊的隨後幾年幾乎沒有改變這些教訓。然而,當老恩肖先生去世時,他仍然能深切地感受到這壹點,並用天堂來安慰凱西。這幅畫的美超出了牧師的想象。然而,希斯克利夫真正的苦難還在後面。就像別墅上頑強存活的幾棵樹總會被呼嘯的強風弄得灰心喪氣,毀於壹旦壹樣,嫉妒心強的亨德利持久的仇恨也扭曲和挫敗了希斯克利夫的愛情,使之轉化為怨恨。直到有了凱瑟琳的背叛,愛情裏的壹切都可能永遠消失。希斯克利夫恰當地說明了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告訴人們的,當孩子被剝奪了愛會發生什麽。他們變得無法感受那種感覺,或者以某種破壞性的方式扭曲它。
然而,希斯克利夫不僅僅是壹個社會學案例,而不是別的。他不是表現為壹個失戀後只為填補空缺而仇恨的人,而是壹個邪惡的可怕象征。這種邪惡實際上是自然界的壹種積極力量。當讀者第壹次看到他時,他還是個孩子,被描述為“像從地獄出來壹樣黑暗”。所以,從壹開始,這個孩子既有惡的潛質,也有善的潛質。這兩股勢均力敵的力量在他心中展開了激烈的鬥爭,但最終是邪惡的力量取得了勝利。
艾米莉·勃朗特將黑暗和暴力描述為人類生活中真實、積極和不可避免的力量。事實上,希斯克利夫之所以是如此吸引人的人物,《呼嘯山莊》之所以是如此令人難忘的書,如果壹定要給出壹個經驗主義的說法,那麽這個經驗主義的說法就是這樣壹種處理方式。希斯克利夫的壹生就是這種邪惡力量的化身。細看他的歷史,就像在看心愛照片的底片;壹切應該黑暗的都是光明,壹切應該光明的都是黑暗。希斯克利夫和凱茜相愛不是因為彼此愉悅,而是因為給彼此造成了巨大的痛苦。他們不是說壹起生活,而是說壹起死去。他們不是靠吃飯活著,而是靠禁食活著。作為壹個小說家,這是她的成功之處:隨著情節的發展,消極變成積極。凱西和希斯克利夫扭曲的愛情成為故事中的主要事實,希斯克利夫本人,所有虛構作品中最兇猛的角色之壹,最終贏得了細心讀者的同情和理解。凱瑟琳·恩肖凱瑟琳·恩肖也是壹個復雜的人物。她時而友善,時而暴力,時而溫柔,時而激動,時而深情,時而任性。她讓她父親感到絕望。因為他無法理解她,所以他說他無法愛她。她的哥哥亨德利覺得希斯克利夫剝奪了他的壹切,但凱瑟琳在這個黑人男孩身上看到了她野性的壹面。她和他在荒野中玩耍,這是他們的自然棲息地,他們被鄉村景色的粗獷之美迷住了。但是凱瑟琳有壹個致命的弱點。她發現自己無法抗拒畫眉山莊優雅生活的吸引力。別墅的風波過後,可愛清新的老房子是如此的寧靜。就這樣,她被引導著背叛了自己與希斯克利夫融為壹體的本來面目,只為了世俗的浮華。希斯克利夫低俗的社會地位比她低,所以她決定嫁給埃德加,這促成了小說的悲劇。在第15章她與希斯克利夫重逢的感人場景中,她承認了這個事實。
這是希斯克利夫和凱茜之間最顯著的區別。無論希斯克利夫變得多麽殘忍和邪惡,他都不會背棄自己的夢想和反省。凱茜追求的是世界本身的繁華,而希斯克利夫追求的是壹種回歸凱茜的方式。雖然兩人都承認彼此離不開,但只有希斯克利夫願意面對被承認的後果。壹點壹點地,他把凱西帶到了可以表白的地步,但絕非偶然,她屈服於真相的可怕時刻也是她死去的時刻。凱西在書的中間死去了,但是她的靈魂繼續活躍在呼嘯山莊暴風雨的空氣中,糾纏著希斯克利夫,在受到適當的敬畏後回到了她的女兒和哈裏頓身邊。恩蕭先生恩蕭先生只在小說的開頭短暫出現過。他是凱西和亨德利的父親。但即便如此,他仍然是壹個重要的角色。是他把黑黝黝的棄兒希斯克利夫從利物浦帶回了別墅,也是他的行動推動了故事向不可避免的方向發展。恩肖先生心甘情願地把孩子從利物浦背了許多英裏,回到家得到的唯壹回報是全家人的惡意。這是純粹無私的行為嗎?恩蕭先生真正關心的是希斯克利夫的利益或者他自己的利益。他對兒子亨德利不滿已久。另壹個兒子希斯克利夫死了。也許正如亨德利所擔心的,第二個希斯克利夫是為了取代第壹個希斯克利夫,從而趕走亨德利。所以很有可能恩蕭先生只是把希斯克利夫當成了工具,所以這孩子用的是別人的技能,這是他以後要提高的,首先是向他的恩人學習。但是如果恩蕭從頭到尾都想利用希斯克利夫來對付他的家庭,希斯克利夫就再也沒有真正的機會了,這個悲劇是無法避免的。恩肖太太是小說中的壹個次要人物。她對吉普賽男孩希斯克利夫闖入她的家庭感到不安。也許這比她丈夫多疑的無私更正常;可以說這是對她有利的。亨德利·恩肖亨德利·恩肖是恩肖先生的兒子。他壹開始很兇,後來就倒了。讀者更容易理解這個人物,而不是對他產生同情。亨德利推測希斯克利夫奪走了他的父親(盡管他早已失去了父愛),所以他不得不實際攻擊篡位者。《呼嘯山莊》是壹部關於各種繼承權的小說。開頭寫的是亨德利沒能接受父親的愛。希斯克利夫對亨德利的報復是將亨德利對年幼孤兒的迫害全部還給他。那些迫害本身就是對希斯克利夫奪走他父親心中長子地位的報復。象征性地,為了把希斯克利夫從利物浦帶回家,恩肖支付了他答應給他孩子的玩具。然後,兩個人都被剝奪了權利,兩個人都被剝奪了愛,兩個人都失去了感受愛的能力。所以,在譴責亨德利的時候,我們也要思考壹下。他是哈裏頓的父親,哈裏頓很有前途。弗朗西斯弗朗西斯是亨德利從大學帶回家的妻子。她是壹個生病的笨女孩。起初,她在別墅裏看到的壹切都讓她感到快樂,但她本性淺薄,無法對她將生活的世界的真正美好產生* * *聲音。她忍痛生下兒子哈裏頓,然後死去,留下亨德利沈淪於世,成為壹心復仇的希斯克利夫的易獵物。哈裏頓·恩肖哈裏頓·恩肖是亨德利和弗朗西斯的兒子。讓對他父母稍有了解的讀者驚訝的是,他成了壹個很有前途的人。雖然他被希斯克利夫踐踏,被剝奪了壹切進步的機會,但他有能力去關心別人——甚至是那些迫害他的人——這是拯救了他的善良美德。在小凱瑟琳·林頓的幫助下,他為自己與生俱來的權利而鬥爭,但面對他的鬥爭,筋疲力盡的希斯克利夫無力反抗。那壹天,哈裏頓大聲念出刻在呼嘯山莊門上的名字。不難看出,他得到祖業的日子已經不遠了。洛克伍德先生洛克伍德先生是希斯克利夫的房客,因為他從凱茜那裏偷了房子。洛克伍德,壹個城市居民,顯然喜歡熱鬧,適應文明生活。因為壹段不幸的戀情,他下定決心要裝成壹個孤獨的厭世者。但是直到他遇見了主人希斯克利夫,他才知道厭世是什麽意思;事實上,他從未真正完全理解他古怪的北方鄰居。在書中,他犯了壹些判斷上的錯誤——他異想天開,認為也許有壹天他和凱西之間會發生某種關系;然而,和書中的其他敘述者壹樣,他準確而忠實地講述了他所看到的事實,讓讀者看到了事情的本來面目,並與洛克伍德的估計進行了比較,從而註意到兩者之間具有諷刺意味的對比。洛克伍德的壹個主要作用就是提醒讀者,在包括呼嘯山莊在內的世界裏,確實有倫敦和巴斯這樣的地方。艾倫·迪恩,也叫耐莉,是壹個嚴厲的管家。呼嘯山莊的大部分故事都出自她的口。她輪流在別墅和田莊當仆人。幾乎所有的主要人物都向她傾訴過,所以從表面上看,她似乎什麽都知道,理由很充分。但是,她的講故事技巧似乎太嫻熟了。艾米莉·勃朗特覺得有必要做些解釋。她要求洛克伍德稱贊女管家的非凡天才。就像洛克伍德壹樣,耐莉敘述的準確性趕不上她判斷的犀利。事實上,這部小說的壹個主要矛盾是耐莉和讀者對事物的看法不同。耐莉對人物的看法幾乎總是膚淺的:她認為希斯克利夫是邪惡的,凱瑟琳是輕浮的,埃德加是癡情的——有壹次,她的冷漠真的影響了故事的發展:她告訴埃德加他的妻子是裝病,但實際上是真的有病。正如壹位評論家指出的,耐莉的愚蠢是最重要的敘述手段,讀者要想找到最深刻的真相,就得直接參與到情節中去。約瑟夫約瑟夫是呼嘯山莊的老仆人。耐莉說他是“最麻煩的自以為是的‘法利賽人’”。他橫著豎著讀壹本聖經,就是為了把無盡的希望堆在自己身上,把所有的詛咒都扔給鄰居”。也許耐莉這次有點過於簡單化了,因為約瑟夫在書中看起來並沒有那麽惡毒。當然,他心胸狹窄,頑固不化,全神貫註於他嚴格的宗教。但是,讀者會覺得約瑟夫最大的特點不是他真的想給人造成痛苦,而是他堅持堅持壹種陰郁厭世的信條。事實上,在第33章中,老人發現他的黑加侖樹被連根拔起了,他說他被連根拔起了,這甚至會讓人覺得他可憐。然而,樹的移除確實象征著約瑟夫在別墅中影響力的終結。他所代表的嚴厲和固執的本性正在被哈裏頓和凱瑟琳的深情和開朗的本性所取代。在黑醋栗樹曾經站立的地方,從田莊搬來的花將茁壯成長。當漆拉在別墅裏當管家時,耐莉住在畫眉山莊。她描述的事情發生在第三十章,她被刻畫成壹個冷酷自私的女人。只是因為她是壹個“盡職的仆人”,不想多管閑事,她沒有采取任何行動,甚至沒有說出來,她本可以做這些事來挽救林敦的生命。第三十章中的漆拉和第二章中的漆拉形成了奇怪的對比。在第二章中,她是壹個在洛克伍德被孤立時幫助他的“女強人”。小說家在刻畫次要人物時和刻畫主要人物時壹樣難以保持壹致。坎納斯先生,坎納斯先生是別墅附近的醫生。在英國,並不是所有的行醫者都能被稱為“醫生”。格林先生是當地的律師,是個無恥之徒。他把自己“出賣”給了希斯克利夫,也沒能在埃德加臨終時及時站出來修改他的遺囑。其他角色,如馬童邁克爾、牧童、送奶人等,在劇情中扮演不同的次要角色。他們本身真的沒有什麽特點,可能除了喜歡讀書的邁克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