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明
自2022年2月26日以來,上海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復雜疫情的嚴峻挑戰。在中央的正確領導和全國的全力支持下,上海終於取得了“大上海保衛戰”的決定性勝利,並正在依靠有效的長效機制建設鞏固和發展來之不易的抗疫成果。
壹、上海疫情發展情況
上海市在2022年2月25日前經歷了疫情穩定期,2月26日至4月13日感染人數猛增,4月14日起本地實際確診病例和本地無癥狀感染者波動性下降,5月31日上海市大部分地區實現了社會動態零清除的發展過程。
上海於2020年6月20日在國家衛健委確診首例輸入性新冠肺炎感染確診病例。至2022年2月25日,全市累計確診病例371例,其中死亡7例。
從2022年2月26日新冠突變株奧米克隆從國外入侵到同年5月30日31,上海市確診病例5.8萬例,加上上海市無癥狀感染者62萬余例,其中死亡588例。上海市確診病例數和死亡人數較此前累計數大幅上升。
上海的新壹波疫情,從發展來看,主要有以下值得註意的情況:
2022年2月26日至28日,無癥狀感染僅5例;
1本地確診病例出現在3月1日,3月28日本地確診病例增至96例。
3月29日,中國確診病例326例,4月7日,中國確診病例增至824例。
4月8日全國確診病例1015,4月8日全國確診病例3590例。
4月16日,本地確診病例3238例,4月29日,本地確診病例降至1249例。
4月30日全國確診病例788例,到5月14日,全國確診病例166例。
5月15日,本地確診病例69例,5月31日,本地確診病例降至5例。
其中,本地實際確診病例數(不含無癥狀感染者,下同)加上本地無癥狀感染者,在4月13日達到峰值27605例。
綜合來看,上海新壹波疫情的拐點出現在4月23日。當日本地確診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20517例,較前壹日的22250例下降7.8%。此後單日本地實際確診病例和本地無癥狀感染者不超過1.9萬例。雖然出現了2.1%到43.6%的7次反彈,但整體趨勢是逐漸下降的。
二、上海防疫工作的進展
上海抗疫從先進到落後再到奮起直追,最終取得了“大上海保衛戰”的勝利。
2020年初至2022年2月25日,上海疫情穩定,創造了“精準防控、動態清除”的上海抗疫奇跡和經驗,為打贏武漢保衛戰等全國抗疫戰爭做出了積極貢獻。
奧米克隆入侵上海後,上海防疫措施的力度和速度無法適應新的不同毒株傳播的廣度和速度,原有的防線被病毒打破,導致疫情壹度發展到不可控制的程度。
2022年3月27日,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關於做好全市新壹輪核酸篩查工作的通知》並付諸實施:3月28日5時起,上海以黃浦江為界,分批開展核酸篩查。第壹批先對浦東、浦南及鄰近地區(包括浦東新區、奉賢區、金山區、崇明區、閔行區浦錦街道、松江區浦江鎮、新浜鎮、石湖蕩鎮、茅崗鎮、葉榭鎮)進行封控,進行核酸篩查。4月1日5點解封。同時,浦西地區重點區域繼續實行封閉管控。第二批從4月1日3時起,按照壓茬原則,對浦西地區進行封控,進行核酸篩查,4月5日3時解除封控。決心壹舉制服小津,然後全城解封,恢復正常。當時,上海組織全市醫療防疫人員、各級黨員幹部、誌願者和市民,兄弟省市緊急支援了大批核酸檢測力量。可惜此舉並沒有收到“盡快實現社會動態清零”的預期目的和效果。據統計,戰役打響的3月28日,全市確診病例75例,無癥狀感染病例4381例。活動結束的4月5日,全市無癥狀感染病例分別為271和16766例。這個大幅增加的數字很大程度上是通過篩查發現的,有利於“每壹個隔離、每壹個應收、每壹個治愈”,但關鍵問題是疫情的發展已經遠遠超出了可控範圍。如果我們不盡全力消滅奧運工廠,上海將處於危險之中,甚至國家的運氣也會受到影響。
在這個緊要關頭,中央果斷作出部署。從4月3日起,來自全國各地的數萬名解放軍白衣戰士和醫療隊反向奔赴上海,壹場決定國運的“大上海保衛戰”拉開序幕,展開了長達近兩個月的人民生命健康保衛戰。在實施了前所未有的全球隔離、全篩查、全陽性采集、病人救治和隔離區、隔離區、預防區管理等超強、超嚴格、超快速的防疫壯舉後,終於“力挽狂瀾”,取得了“大上海保衛戰”的勝利,從6月1日起,迎來了上海除中高風險區、隔離區、隔離區以外的大部分地區的解封。
自6月1以來,上海壹直在有序恢復正常的生活和生產秩序,將防疫納入常態化管理,以經濟發展為中心。在將防疫納入常態管理方面,重要的是構建城市長效防疫機制。目前,上海的村委會至少有1個核酸檢測服務站,街道還設立了更多。市民出行需要在72小時甚至48小時內報告核酸檢測陰性。很多市民根據自己的出行安排,自己做核酸檢測,把社區封閉期內對市民進行核酸檢測的組織,變成了社區解封後。同時,市民乘車、進店都要掃“場所碼”,出示綠碼才能進入,保證了人員聚集場所的防疫安全。
5月31日晚至6月1日,上海外環外多位市民燃放煙花,慶祝“大上海保衛戰”勝利,上海恢復正常生活生產。現在上海已經基本恢復了新壹波疫情前的景象。不同的是,居委會和街道裏增加了很多核酸檢測服務站,各個小區的大門外都掛著“預防區”之類的牌子。此外,暫時不同的是,銀行、ATM和壹些肉類食品等商店外排長隊的現象在過去很少見。其他感覺和過去沒什麽區別。壹句話總結,上海依然是壹個欣欣向榮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第三,關於打贏“大上海保衛戰”的思考
“大上海保衛戰”的勝利來之不易,主要歸功於三個方面:
首先是由於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決策和部署。3月17日和5月5日,中國* * *中央政治局常委(PSC)兩次召開會議,研究疫情,部署抗疫,強調人民第壹,生命第壹,動態清零,要求“打贏大上海保衛戰”。面對奧米克隆難以預料的困境,當社會出現平躺還是清場的困惑時,正是黨中央“毫不動搖地堅持‘動態清場’總方針,堅決同壹切歪曲、懷疑、否定我國防疫方針政策的言行作鬥爭”的指導精神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在上海防疫防線瀕臨“崩潰”的時候,黨中央及時提出“我們打贏了武漢保衛戰,也必將打贏偉大的上海保衛戰”,迅速動員全國的力量,打響並打贏了決定國運的上海防疫決戰。
同時也是由於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社會主義制度的壹個顯著優點,就是可以集中全國的力量辦大事。這在“大上海保衛戰”中已得到充分體現。在黨中央的號召下,來自全國各地的數萬名解放軍白衣戰士和援滬醫療隊像“神兵天降”般義無反顧地連夜飛赴上海,為打贏“大上海保衛戰”提供了力量保障。大量防疫物資從全國各地源源不斷地運抵上海,為封鎖期間上海市民“足不出戶”,將食品、生活用品、藥品送到家中提供了物質保障。可以說,沒有國力和物資的巨大援助,就沒有“大上海保衛戰”的決定性勝利。
而且是上海黨委、政府和全體市民齊心協力戰勝疫情的結果。上海市委、市政府及其衛健委在全市防疫工作中壹直處於被動局面,面臨來自市內外的各種批評和責難。他們始終結合實際,堅決貫徹中央的決策部署,因地制宜,先後出臺了“壓茬促”、“三區管理”等措施,壓實落實各區、鎮、居委會的責任,充分組織各級防疫部門、全體醫務人員、公安民警和誌願者,依靠全市人民的參與和支持,我們提前做好周密的頂層設計和規劃部署,著力構建全市長效防疫機制,推出核酸檢測常態化、現場掃碼常態化等有效措施,正在進壹步鞏固“大上海保衛戰”來之不易的勝利成果。
在新壹波疫情中,上海不得不在全市範圍內按下暫停鍵,停工損失和防疫投入成本必然導致全市經濟嚴重下滑。目前,上海正在鞏固抗疫發展的勝利成果,同時加快經濟發展,盡快彌補3、4、5月份造成的損失,實現“跨越式發展”,創造上海經濟騰飛的新奇跡,為振興上海、壯大中國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註:本文引用的資料以中央會議精神和上海市文件為依據,統計數據以國家衛計委和上海市衛健委發布的《疫情發布》為依據。
胡永明,復旦大學法學碩士,長期在上海市級機關專職從事研究工作,致力於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實踐。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獲獎10余次。曾任中國管理學會學術委員會特約研究員,被編入《中國人才大百科》等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