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教師獨特的教學風格是如何形成的?

教師獨特的教學風格是如何形成的?

有關教師的獨特教學風格如下:

壹、教學風格的主要類型

1.理性類型

這種風格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教師講課簡單明了,層次分明,環環相扣,有理有據,結構嚴謹,用思維的邏輯力量吸引學生的註意力,用理智控制課堂教學過程。通過聽老師精辟的講課,學生不僅會學到知識,得到思維的訓練,還會受到老師嚴謹治學態度的影響和感染,學會冷靜獨立思考。

2.自然類型

這種風格的特點是老師講課親切自然,樸實無華,不做作,不刻意誇張。而是師生詳談,在平等、合作、和諧的氛圍中,師生進行無聲的雙向交流,將求知欲和探索融化在簡單真實的情境中,學生在靜靜思考和默默認同中獲得知識。

老師的講課聲音雖然不高,卻帶著壹種從容優雅的真誠,就像春雨滲入學生的心裏,潤物細無聲,給人壹種心曠神怡、寧靜祥和的感覺。

3.情感類型

這種教學風格表現在教師的滿堂授課,對科學文化的熱愛和追求融入到對學生的關懷和期待中,對人充滿了高度的尊重和依賴。說到動情處,往往是動情的,慷慨激昂的,扣人心弦的,震撼人心的,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情感聲音。師生在理解和交流的前提下,營造渴望知識、探索真理的熱烈氛圍。

4.幽默的

這種風格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老師講課生動、機智、詼諧、感人。壹個個生動的比喻,如同畫龍點睛,為學生開啟智慧之門;壹個恰當的幽默,能激起學生會心的微笑,如飲壹杯清新甘甜的春水,給人回味無窮;在敘述中不時穿插哲人格言和文化諺語,給學生以啟迪和警醒。

5.熟練的

這種風格在於教師教學技巧嫻熟,妙趣橫生,各種教學方法和技巧都能得心應手,運用得恰到好處。沒有絲毫雕刻的痕跡。如果將多媒體引入課堂,整個課堂結構就像壹個思維程序,過渡自然,組織嚴密,搭配合理,井然有序。清晰的解釋、分析和論證思路;提問,討論,練習。

針對學生實際,充分體現了教師對學生的透徹了解,對教學方法的合理運用,對教材重難點知識的準確把握。讓學生掌握知識,這是壹種追求高效率的教學方式。

二、教學風格的培養

1.恒定讀數

中國宋代文學家蘇軾曾說:“博采眾長,而博采眾長。”。這句話剛剛成為教師成長的關鍵詞。莊子曾說“水之積不厚,所以負舟無力;風不積,其負翼無力。“可見,教師的專業成長需要持之以恒的閱讀。教師的“閱讀”需要全面系統的設計,擬定具體的閱讀計劃,掌握科學有效的方法。

願意傾聽

“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的特長,善於根據學生的認知方式和學習方式進行教學,充分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讓學生‘樂學’、‘學而優則仕’,直到學會為止。總之,教師可以通過“聽”了解不同的學生及其差異,把握好教育時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通過傾聽,我們可以審視自己,反思自己,從而提高我們的教學能力和表現,實現我們的專業發展。

迅速看到

古人曾說:“關註壹切,妳就會學習。仔細觀察會得出真知。”老師更是如此。成長為壹個有個人教學風格的老師,不是靠“閉門造車”或者“單打獨鬥”就能做到的。它需要整合教育集團的優勢資源,博采眾家之長,吸收“我們的老師很有才華”的精髓,從而拓寬教師的專業發展視野,提高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

這裏的“看”,就是要有敏銳深刻的洞察力,“察其形”、“探其意”、“知其人”,“在平凡中發現精彩,在現象中考察本質”。

善於做這件事

教育教學歸根到底是實踐活動。教師要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投入到教學活動中,需要勇於實踐和探索,才能真正實現自身的發展和學生的發展。也就是說,教師要實踐,要願意做,要善於做,要善於做。

“做”是名師的核心競爭力,教風名師的教學水平首先表現為“做”的效率和效果。因此,“做”是教師成長的關鍵條件,也是教風好壞的實踐證明。

習慣思考

教師要有反思的習慣,善於反思。對教學行為的反思,對教育相關觀點的反思,對壹種教育現象的反思,對自身專業成長的反思,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反思。在反思的習慣中實現從實踐到理論的升華,實現從普通教師到風格教師的跨越。

6.勤於寫作

某種程度上,“寫”是對“做”的提升。“寫作”可以架起心靈的橋梁,聚焦問題的癥結,蕩滌現實的塵埃,勾畫明天的藍圖。是教師與學生心靈、教育問題、教育現實、教育明天對話的壹種方式。它可以提高教師的反思能力,培養教師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刻的分析力,將教師感性的、零散的教學經驗提升為理性的、系統的教學理論。

教師的“寫作”並不專指學術論文的寫作。它可以是“水上流行,自然寫成”的教學隨筆,可以是“客觀理性”的教學反思,可以是“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案例,可以是“生動流動”的教育故事。教師通過“寫作”實現經驗的提升和理論的建構,從而形成獨特而深刻的教學思想。

7.說話有技巧

在教學中,教師通過有限的語言建構無限的世界,運用巧妙的語言引導學生為中心的對話、學生與我的對話、學生與教師的對話、學生與學生的對話,從而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任何角色的實現都要靠“說話”。教師要勇於和善於“說”,加強語言技能的培養。

教學風格鮮明的教師的培養是壹個系統的綜合工程,需要與讀、聽、看、做、寫、說齊頭並進,達到“胸有成竹,手握千枝”的境界,最終成長為引領教師發展的教練型、裁判型教師。

8.善於處理事情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調動壹切可以利用的力量促進學生的發展,通過相互之間的真誠對話,實現各種視野的溝通、匯聚和融合,促進學習的發生,提升學生的生命和人格,構建“促進學生發展的* * *體”。

第三,對風格形成的誤解

1.避免不良風格

在教學實踐中,經常會發現壹些老師在教學上很有自己的特色和風格,但是並不好,也不健康。比如個別老師講課總喜歡“海闊天空”,形成華而不實的風格;還有的往往喜歡“談家”,形成散漫的風格;有的還經常穿插壹些不夠優雅的“噱頭”,形成低俗的風格,等等。

避免盲目追求

教學風格不是衡量教學成果的根本標準。對壹個教師教學成果的評價,更多的是看他的教學是否貫徹和遵循了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教學原則,實現了既定的教學目標,成功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了學生的健康發展。如果壹個老師離開了這壹切,壹味追求自己的風格,他的教學肯定不會成功。

避免僵硬的模仿

我們不反對壹開始就模仿別人的教學經驗,包括教學風格。但是,這種模仿壹定不能生硬,跟著葫蘆畫瓢。由於與名師的學習條件不同,教學特點不同,理性名師的課堂教學搬到感性名師的課堂上,必然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國畫大師齊白石有句名言:“學我者,生如我死。”模仿不能只是膚淺地學習,而是堅持自己獨特的個性,從中汲取有用的成分,消化為我所用,突破進步,最終形成自己的特色。不顧自身教學特點去模仿是不可取的。

4.避免僵硬的風格

教學風格的形成是漫長而艱難的,但不能說教學風格壹旦固定,就可以永遠不變。教師的不斷成長伴隨著教風的不斷改進和完善,甚至發生了質的變化。所以壹成不變的教學風格是沒有生命的。

所以壹個優秀的老師不應該滿足於自己形成的教學風格,而應該持之以恒,永不滿足。他要時刻關註教學改革的新動向,不斷學習和總結,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藝術水平,提高自己的審美情趣和人格品質,從而優化和發展自己的教學風格。這是優秀教師形成獨特教學風格和教育思想的關鍵。

  • 上一篇:江蘇人民出版社九年級上冊思想品德(政治)答案
  • 下一篇:《法律報告》現在有多少主持人?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