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任香港翻譯學會會長,出版了《英漢翻譯入門》、《了解翻譯真面目》、《翻譯之道》、《談著名翻譯家經驗》、《翻譯之道齊翔》等7部翻譯理論著作,以及《橋邊流浪》、《榮譽雕像》、《五彩夢幻世界》、《海上流浪》、《厄普代克短篇小說選》。
基本介紹中文名:金盛華出生地:上海職業:翻譯家畢業院校:香港崇基學院、華盛頓大學、巴黎大學。主要成果:香港翻譯學會會長代表作品:《英漢翻譯概論》、《齊湘翻譯概論》、《人物小傳》、《致力於翻譯》、《傅雷研究》、《名家畫像》、舉辦中文獎項、簡介金盛華,美國華盛頓大學碩士、法國巴黎大學博士,現任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系講座教授、中文大學主任、香港翻譯學會會長。金教授編著了許多書,如齊湘翻譯的《道行》和《傅雷和他的世界》。1997年6月被授予OBE(英帝國軍官)勛章,以表彰其對推動香港翻譯事業的巨大貢獻。壹生致力於翻譯事業的金盛華之父金新民,是與著名導演費穆同齡的電影制片人,曾斥巨資拍攝《孔子》等大片。金盛華出生在壹個電影家庭,他很漂亮。他具備成為電影明星的條件。她有出色的文學天賦,有望成為壹名職業作家。但是她選擇了翻譯,並把她的壹生都奉獻給了翻譯。早在1972,金盛華就參與了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系的建設和發展。成為系主任後,她成立了集教學、科研、輔導於壹體的“翻譯工作坊”,帶領系裏同事,設計翻譯課程,編寫翻譯教材,不斷提高教學水平,使系成為香港高校連續多年錄取分數最高的專業。她從單純教授外語發展到全面教授翻譯理論、翻譯實踐、文化翻譯、應用翻譯、語音翻譯、字幕翻譯、數字翻譯,使翻譯成為壹門真正獨立的學科。金盛華曾兩度當選香港翻譯學會會長。在任期間,她通過募捐組織了十次有影響的翻譯學術活動,促進了香港翻譯界與內地及世界翻譯界的學術交流。她最早的香港翻譯獎學金,支撐了壹大批翻譯家的成長。她在香港擔任雙語立法咨詢委員,承擔法律文件翻譯的咨詢工作。1997年香港回歸前夕,她因對香港翻譯工作的貢獻,被授予O.B.E(英帝國軍官)稱號。如今,翻譯在香港的社會地位比早年有了很大提高,金盛華功不可沒。學富五車的盛華精通英語和法語。在之前的眾多翻譯家中,她尤其推崇法語翻譯家傅雷先生。她認為,不僅傅雷的翻譯經驗值得認真繼承,傅雷的品格和翻譯倫理也應該廣為傳播。為此,她多方搜集有關傅雷的資料,采訪了她的兩個兒子、,並走訪了羅等熟悉傅雷的學者,多方從事傅雷研究,出版了《傅雷和他的世界》、《的《威武的話傅雷》和《傅雷的英法書信》中譯本。值得壹提的是,她將傅雷精神的推廣與翻譯的推廣相結合。1991年,她在香港策劃組織了“傅聰鋼琴獨奏音樂會”,並利用這場義演籌款成立傅雷翻譯基金,為香港翻譯學會募集資金。壹開始有人批評“翻譯和音樂不搭”,對這個活動評價不高。學者們缺乏營銷經驗。在最初的幾天裏,音樂會的門票只賣出了5%。在這方面,金盛華並不氣餒。她堅信音樂也是壹種翻譯。為了推動翻譯的音樂活動,肯定會有雙方的朋友支持。於是她貼海報,開發布會,到處打電話,動員包括父親在內的所有人脈幫忙推銷,終於在義演當天取得滿座。2007年5月,她代表香港翻譯學會與南京大學法語系和國家圖書館在南京合辦“傅雷百年誕辰紀念暨‘傅雷與翻譯’國際研討會”和“傅雷翻譯圖片展”。會上,她對傅雷的翻譯成就和傅雷精神再次進行了精彩的闡釋。著名藝術家的肖像金盛華是壹名翻譯,但她有壹個副業,那就是為榮譽博士和中文大學新校長的就職儀式寫贊歌。這份工作不容易。既要正面概括這些文化精英和社會精英的成就、貢獻和特點,又要高度凝練而不冗長,套用香港重大場合常用的莊重風格。所以壹定要搜很多資料,才能靈活選擇,寫出精華。壹篇幾千字的悼詞往往需要讀上幾個月才能整理出來,其辛苦不言而喻。和翻譯壹樣,她對這份工作極其認真,精益求精。迄今為止,她已經為李嘉誠、田家炳、饒宗頤、連戰、費孝通、季羨林、袁隆平、* * *、楊利偉、汪道涵、余光中、白先勇等數十位國內外知名人士寫過歌。,甚至被戲稱為“寫贊的專業人士”。正是因為她寫得認真,所以被寫過的著名作家都很喜歡她稱贊。在許多朋友的鼓勵下,前年,她從18位名人中挑選了20篇悼詞,並配以她在采訪這些名人時了解到的壹些詳細故事,作為壹部文集出版,名為《榮譽雕像——正面和側面》,著名作家白先勇為其作序。這本書出版後,金盛華把所有版稅都捐給了中文大學兒童癌癥基金會。有人問金盛華為什麽對這件事如此煩惱。她說,這些著名藝術家的貢獻和精神是社會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寫他們,介紹他們,是希望大家和他們壹樣,永遠崇尚人文科學的進取精神,推動社會文明不斷進步。舉辦華語大獎進入新世紀,金盛華積極參與文化慈善,功德無量。1998起,她策劃主持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新時代全球華人青年文學獎”。該獎項分為短篇小說、散文和文學翻譯三個組別,面向全球華人大學生公開征稿。冠軍的獎金是2萬港幣,最低鼓勵獎也是500港幣。季軍和優秀獎的獲獎者還可以免費參加香港的頒獎典禮和文學講座。不僅獎金高,評審團也是世界知名的壹流中文專家。曾擔任該獎終審評委,小說組有王蒙、白先勇、齊邦媛、劉益昌、王安憶等人;散文群體有、、於、董橋、林等人。翻譯團隊包括楊、高、彭京喜、和本人。從1998到2009年,已經連續舉辦了四屆,獲獎大學生遍布三地,以及東南亞、歐美50余所高校。如今,這個獎項已經成為青年文學獎中的壹個品牌。前三個獎項完成後,整個頒獎過程,包括獲獎作品、評獎評語、獲獎人發言等,都將發表在壹本名為《春天的第壹只燕子,春燕再來的時候》和《春燕聲三聞》的書中。這些書在當年的香港書展上都被評為香港優秀圖書。作為該文學獎的創始人和前三屆籌委會主席,金盛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每個獎項都要花上百萬港幣,全靠她四處去籌錢。另外,章程是她定的,評委是她請的,征文宣傳需要她把握每壹個細節,直到頒獎典禮和文學講座,甚至三本書的出版都需要她編審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