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應具備哪些條件?

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應具備哪些條件?

法律主觀性:

壹、有效合同的條件

壹般情況下,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但法律、行政法規規定須經批準、登記的除外。

有效的合同需要具備以下條件:

1.合同雙方應具備訂立合同的能力。合同當事人必須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其中,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無效;限制壹個人取得純粹利益的民事行為能力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其他民事法律行為,應當經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認後生效。

2.合同當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實。真實意思表示是指行為人建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的內部意思表示與外部意思表示壹致。法律規定,在意思表示不真實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當事人有權申請變更或者撤銷。

3、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損害公眾利益。根據《民法典》,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以欺詐、脅迫手段訂立的損害國家、集體和第三人利益的合同,或者以合法行為訂立的掩蓋非法目的、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合同,壹律無效。

第二,合同無效

根據《民法典》的相關規定,在下列情況下,合同無效:

1.壹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所謂欺詐,就是故意隱瞞真實情況或者故意告訴對方虛假信息欺騙對方,目的是使其作出錯誤的意思表示並與之訂立合同。如以次充好,以假亂真,利用托兒欺騙他人,假裝訂立合同騙取對方定金和預付款。構成欺詐的要件是壹方故意實施欺詐,欺詐方因欺詐而簽訂合同。

2、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人利益。即雙方串通,為牟取非法利益,* * *訂立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如果低價出售國有資產,代理人與第三方串通損害委托人利益。

3.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當事人訂立合同在形式上合法,但在目的和內容上不合法。如名為合資的合同,實際上是貸款,名為借款的合同,實際上是非法集資,名為分包的合同,實際上是轉包,轉移資產逃避債務的合同。

4.損害公眾利益的合同。即違反公序良俗,違背社會公德,破壞社會經濟秩序和生活秩序的合同。如為他人提供場地進行淫穢表演、賭博、賣淫等活動。

5.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合同。法律是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規是指國務院頒布的法規。強制性規定,是指法律、行政法規中規定人們必須或者不得為某種行為非法買賣麻醉藥品的合同,如非法轉讓探礦權、采礦權的合同。

6.格式條款和免責條款。提供格式條款的壹方免除對方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或者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條款無效。

三、無效合同的法律後果

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後,因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返還;無法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賠償。有過錯的壹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遭受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責任。當事人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由此取得的財產歸國家所有或者返還集體或者第三人。

(1)返還財產。

返還財產是指合同當事人在合同被確認無效或被撤銷後,有權主張已交付給對方的財產,對方有義務返還已接受的財產。返還財產有兩種形式:

1,單邊退貨。單方返還,是指壹方已經在基礎上接受了另壹方的財產,該方將財產返還給另壹方;或者雙方雖有收受對方財物的行為,但壹方沒有違法行為,另壹方有故意違法行為的,無違法行為的壹方有權請求返還該財物,有故意違法行為的壹方無權請求返還該財物,對方占有的財物依法上繳國庫。單方返還是將壹方占有的另壹方的財產返還給另壹方,原物應當返還,原交付的貨幣應當返還;如果財產是最初交付的,就應該歸還。

2.雙方退貨。雙方返還是指當雙方都已經接受了對方給付的財物時,將雙方的財物返還給對方,如果接受了財物,則返還財物;如果妳接受了錢,妳會歸還它。如果雙方故意違法,就應該把從對方那裏得到的財產全部上繳國庫。

(2)折價補償。

折價賠償是因無效合同取得的對方當事人的財產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時,以貨幣形式補償對方當事人的壹種責任形式,按照取得的財產的價值折算。

(3)賠償損失:合同被確認無效後,因壹方或者雙方的過錯造成對方損失的,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此類損害賠償責任應具備以下要素:

1,損害事實存在。

2.賠償義務人有過錯。這是損害賠償的壹個重要因素。

3.錯誤行為與損失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合同雙方都有過錯的,根據第五十八條的規定,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即適用過錯程度。如果壹方的過錯是主要原因,另壹方是次要原因,前者比後者更有責任;如果壹方有故意,另壹方有過失,故意方的責任應該大於過失方。

因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壹方遭受損失,另壹方有過錯的,應當賠償受害人的損失。這種賠償責任是以締約過失責任為基礎的。這裏的“損失”應限於已經發生的實際損失,不應補償預期利益,因為對無效合同的處理是基於恢復原狀的原則。

(4)非民事後果合同被確認無效或解除後,除返還財產、賠償損失等民事法律後果外,特殊情況下也發生非民事後果。

其中特別規定,合同當事人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發生追繳財產的法律後果,即當事人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取得的財產,予以追繳,返還國家或者返還遭受損失的集體或者第三人。國有化不是民事救濟,而是公力救濟;壹般稱為非民法的法律後果。

有效合同應滿足以上三個條件,合同不應無效。

法律客觀性: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第壹百四十三條民事法律行為符合下列條件的有效: (壹)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2)意思表示真實;(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條當事人采用合同形式訂立合同的,當事人簽名、蓋章或者捺指印時,合同成立。在簽字、蓋章或按指印之前,壹方已經履行了主要義務,另壹方接受時合同成立。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應當采用書面形式訂立合同。如果當事人沒有以書面形式這樣做,但壹方已經履行了主要義務,另壹方接受,則合同成立。

  • 上一篇:婚姻法規定
  • 下一篇:律師工作經歷總述:5篇。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