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科學的終點是哲學。

科學的終點是哲學。

2019 165438+10月16周六晴

愛因斯坦說:科學和哲學壹樣,是零碎發展的,終極真理只存在於天堂,不存在於這個世界。科學的終點是哲學,哲學的終點是神學。神學其實只是哲學的延伸,就像道家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本身就很有哲理性。或者這麽說吧,科學研究的是世界運行的規律,哲學的本質是思考世界為什麽這樣運行,而神學是用另壹種思想來回答哲學最根本的問題。

北京婦產醫院的王闖在講座中提到,有壹個患者反復做CINIII極,6年做了5次手術,還是原位癌,沒有任何好轉。王闖建議病人切除子宮。患者依然固執,依然強烈要求保留子宮。他最後壹次說:“如果妳割了子宮,我丈夫會和我離婚。妳壹定要砍了我,然後妳就有我了!”聽到這裏,我們大笑起來。想必男婦產科醫生也要為女患者的終身大事著想吧!必要的時候妳得犧牲自己!

王教授接著說:“看來我不僅要對她的健康負責,還要對她的婚姻負責!壹個醫生怎麽會有這麽大的本事!身體是自己的。沒有健康的身體,什麽都沒有。為什麽要執著於那個空殼婚姻?”

是啊!醫學能解決的問題是技巧和手術,把癌前病變消滅於無形,把癌組織切幹凈。這樣的科學不是萬能的,科學真的解決不了妳的思想問題。妳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對愛情、婚姻的理解,都需要用哲學來解決。在妳的人生觀中,如何把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生命健康第壹,還是愛情婚姻第壹?這還是壹個哲學問題。

如果妳認為“生命可貴,愛情更貴”,寧願讓宮頸CINIII發展成浸潤性癌,也要愛,哪怕死,那麽這就是妳自己的選擇。妳主動放棄,沒人能救妳。如果妳認為生命是無價的,是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妳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那麽即使妳老公子宮切除真的要離婚,又有什麽關系呢?離開薄情負義的人,自己活下去不是更瀟灑嗎?

其實科學問題真的是未來的哲學問題。是壹個人對世界、對自己的基本認知問題,是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總和。醫生可以從科學的角度為患者解決生理疾病,但他改變不了妳的哲學思維!所以患者在找醫生的時候,請先提升自己,讓自己有壹個正確積極的思維來配合醫生的治療。

FIGO宮頸癌2018的臨床分期顛覆了我們原來的看法。以前我們醫生只是靠手目測大小,炎癥、子宮內膜異位癥等幹擾因素太多,而影像學和病理學的快速發展並沒有參與分期。所以原來的分期非常不準確,不能真實反映宮頸癌的預後。

原有的醫療技術手段已經無法解決現實中的問題。幾十年來都是這樣。去年終於更新了這個農耕時代的指南。現在這個升級版使用了現代超聲、核磁共振等更先進的影像儀器,甚至可以發現淋巴轉移。術前陰道鏡下活檢,高倍電子顯微鏡病理分析,準確判斷,10年影像學和病理學的飛速發展,使我們的臨床醫學進入了壹個全新的時代,我們的向導當然應該與時俱進,更上壹層樓。

所以,醫學的不斷發展變化,恰恰說明了“萬物皆流,萬物皆變,萬物皆含其芽。”這個哲學問題?沒有什麽是靜止的。只有不斷學習,精益求精,才能適應這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新時代。

而且,在這個階段,字裏行間都有對手術的焦慮。80%以上的宮頸癌需要手術或放化療。手術結果與直接選擇放化療結果相同,但手術並發癥明顯增加。為什麽要盲目追求手術治療?

放療和化療適用於宮頸癌的任何階段。而且隨著微創手術的盛行,宮頸癌手術多在腹腔鏡下完成。但是,二氧化碳這樣做會不會加劇癌細胞的擴散和轉移?指南明確指出,腹腔鏡手術應慎用。

以前我們認為宮頸癌只要能手術還是有希望的,認為手術是治療宮頸癌最好的手段。現在我們明白了,手術不是萬能的,甚至有時候手術是絕對不可能的。現在發現放療在宮頸癌的治療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是最有效、最可靠、微創的治療方法。

正是基於大數據的分析對比,我們得出了不同於以往我們習慣性思維的結論,改變了我們醫生的治療方式和習慣。思維決定成敗,醫生良好的思維決定患者生命的長短和質量。這些具體的科學問題最終變成了哲學思考。我們的操作有我們想象的那麽神奇嗎?手術只能解決局部問題,沒有整體觀和整體性,不能像藥物壹樣給患者最少的創傷。這其實是壹個哲學問題,就是我們認識事物的時候要有壹個整體觀念,要綜合分析、思考、解決問題。

例如,患有復發性宮頸癌的患者接受盆腔清掃術。目前國內只有壹家醫院能做這個手術,就是把盆腔內的直腸、結腸、膀胱、子宮附件以及所有受累的盆側壁組織都挖空。

這種手術創傷大,術後恢復時間長,術後長期需要佩戴尿管和糞管,長期存在盆腔會陰部瘺。術後死亡率高達20%以上,無瘤生存期不到4年。手術涉及受試者多,治療手段有限,費時費力費錢,治療效果有限。

當然,這支團結協作的清障隊伍,大膽地將癌組織全部清除,不留後患,徹底切除,逢山開路,遇橋搭橋,縱橫排列,規劃幕布,顯示了這支隊伍的信心、決心、決心、毅力和勇氣。

同時也看到了這個團隊發自內心的愛著患者,盡自己所有的精力和資源去幫助患者。因為幾乎所有被醫生判死刑的病人都把最後的希望寄托在他們身上,如果連團隊都說不,那麽這些人就會崩潰,很快死去。

然而,這種生存有多少質量呢?盆腔裏什麽都沒有。我不能整天帶著兩個包去任何地方。只能像行屍走肉壹樣活著,還得隨時擔心癌癥復發。活著和死了有什麽區別?為了手術而手術,為了活著而活著,有什麽意義?

事實上,這最終成為了壹個哲學問題。活著的意義是什麽?只是為了壹個空身體的生理功能?活著是不是壹文不值,極其痛苦?真的是“生不如死”嗎?其實很多人的哲學思考的答案是,與其活得沒有尊嚴,痛苦無比,不如死得痛快。

科學是人類探索真理最理性的方式。先通過觀察、分析、思考、計算假設出壹個理論,再通過嚴謹的實驗證實這個理論的對錯,從而逐步建立起科學的基石。醫學是科學的壹個分支,它利用大量的臨床實踐和數據分析形成壹種醫學理論,並不斷對其進行修正,使其向更科學的方向轉化。

哲學介於理性和感性之間。哲學通過嚴密的邏輯研究世界萬物的變化規律。在很多情況下,哲學的研究對象是抽象的,難以被實踐所驗證。科學上也有很多問題解決不了,需要哲學來發揮。醫生不僅需要大量的臨床經驗,還需要哲學思維能力,能夠很好的處理各種奇怪的病人。

  • 上一篇:政務服務中心窗口提供的審批等服務是否屬於行政執法?
  • 下一篇:請問有誰知道解放軍計劃生育條例實施細則?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