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基本原則是指調整勞動關系和其他與勞動關系密切相關的社會關系時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即必須遵循的基本規範和指導思想。老①史尚寬。論勞動法。上海鄭達出版社,1934+02w?杜茨。勞動法。由張國穩翻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1 ③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第五卷)。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6.438+032。
勞動法的基本原則直接決定了各種勞動法律制度的性質,是勞動立法基本精神的集中體現。勞動法的基本原則反映了國家對勞動關系性質的認識和統治階級對勞動關系運行中的矛盾、分歧甚至利益沖突的基本態度。基本原則的內容和性質直接決定了各種勞動法律制度的內容和性質。
勞動法基本原則具有以下特點:第壹,勞動法基本原則是勞動法部門中具有指導性、綱領性的法律規範,而不是調整勞動關系運行中具體事項或勞動關系當事人某壹具體行為的具體規定。壹般來說,基本原則並不預設任何確定和具體的事實狀態,也不需要規定實現權利和義務的具體方式。因此,基本原則的內容在明確性上明顯低於調整勞動關系的具體規定。但是,基本原則所涵蓋的事實狀態遠遠大於具體規定。勞動法的壹個具體規定只能調整壹種行為,而壹個基本原則可以調整整個勞動關系領域。第二,不同的法律部門有不同的基本原則,勞動法的基本原則體現了調整勞動關系的特殊性和勞動法律部門的本質和特點。第三,勞動法的基本原則具有高度穩定性。只要社會的基本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沒有根本改變,基本原則就不會改變。勞動法中對某壹類行為的具體規定或標準可以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而變化,比如最低工資標準可以改變,但基本原則是相對穩定的。第四,基本原則對所有勞動法律制度都具有很高的權威性和約束力。勞動法律制度中的各種具體規定不能與基本原則相抵觸,基本原則適用於壹切勞動關系。
(二)勞動法基本原則的作用
勞動法基本原則的作用是:第壹,指導勞動法的制定、修改和廢止,保證各項勞動法律制度的統壹和協調。雖然勞動法的內容極其豐富和復雜,包括勞動關系、勞動標準、社會保險、就業、培訓和勞動監督檢查,而且有些勞動標準是不斷變化的,但它們總是統壹的,具體條文之間也總是有內在聯系的。其根本原因是所有勞動法律制度都遵循相同的原則和規範,基本原則在勞動法律規範體系中起著指導作用,維護和保證了勞動法律制度的統壹性、協調性和穩定性。第二,指導勞動法的實施,正確適用法律,防止出現偏差。勞動法的淵源是多方面的,立法主體也呈現多層次的特點,因此勞動法的具體規定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不壹致甚至沖突的情況。但是只要妳能堅持
勞動法的基本原則可以保證勞動法的正確適用。第三,勞動法的基本原則有助於勞動法的理解和解釋,對理解勞動法的性質具有指導意義,可以彌補勞動法律規範可能存在的缺陷。勞動關系的實際情況非常復雜,勞動關系是動態變化的。勞動法必須對日益復雜的勞動關系進行深刻、有效和正確的調整。在處理勞動爭議時,很有可能會出現法律條文適用不準確的情況。這時,可以直接適用勞動法的基本原則來補充勞動法律制度的不足。
(三)勞動法基本原則的內容
對勞動法的基本原則有多種理解和解釋。根據憲法和勞動法的有關規定,勞動法的基本原則可以概括如下:
1.保護勞動者勞動權利的原則
中國憲法第四十二條規定:“中國人民和中國公民有勞動的權利和義務。”國家通過各種途徑創造就業條件,加強勞動保護,改善勞動條件,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提高勞動報酬和福利。第33條規定:“國家尊重和保護人權。”根據憲法的上述規定和其他相關規定,可以說保護勞動者的勞動權利是勞動法的首要原則。勞動權是指由法律保障的具有勞動能力的公民可以參加社會勞動並因勞動而產生或與之密切相關的權利,包括平等勞動權、勞動報酬權、休息休假權、勞動保護權、職業培訓權等。工作權不僅僅是壹項包括工作權在內的權利,而是壹組與勞動相關的權利,工作權也是人權的重要組成部分。平等就業權和自由擇業權是勞動權的核心。公民的這壹權利,不分性別、民族、政治信仰、財產狀況,都有實現就業的權利、依法自由選擇職業的權利、利用國家和社會提供的各種就業促進條件提高就業能力、增加就業機會的權利,禁止任何形式的就業歧視和職業歧視;對國家而言,它應為公民實現勞動權提供必要的保障,為改善和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創造就業條件和擴大就業機會。勞動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只有通過勞動才能創造滿足勞動者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和精神條件。勞動者對勞動的需求表現在兩個方面:
壹個是勞動過程本身的需要,勞動者通過勞動過程可以發展;第二是對勞動產品的需要。因此,勞動報酬權是勞動權的應有之義;勞動過程就是勞動力的消耗過程。勞動力享有特殊休息休假的生理權利,這也是勞動權的組成部分。勞動權受國家保障,體現為基本保障、全面保障和優先保障。所謂基本保障,就是對勞動者勞動權利的最低保障,即基本權益的保障。在勞動者的利益結構中,生存和發展是勞動者的基本利益,對他們來說是最重要的。保護勞動權首先是保護基本利益。因為任何主張都不可能超越給定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和社會的發展階段。所謂全面保護,就是對勞動者權益的保護,包括人身權和財產權、法定權利和約定權利。無論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哪個方面。,無論勞動力擁有、占有、交換和使用何種權利,勞動法都給予全面保護。
所謂優先保護,是指勞動法對勞動關系當事人的利益給予法律保護,同時優先保護在勞動關系中處於相對弱勢地位的勞動者。《勞動法》壹開始就明確規定,勞動法的立法目的是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此外,在特定情況下,當對勞動關系雙方利益的保護發生沖突時,勞動法優先保護勞動者的利益。比如,當安全與生產發生沖突時,要堅持安全重於生產的原則,即使生產受到影響,也要堅持安全第壹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