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勞務派遣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勞務派遣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勞務派遣單位有哪些法律責任?

《勞務派遣暫行規定》第二十條規定,勞務派遣單位或者用工單位違反《勞動合同法》和《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規定的,依照《勞動合同法》第九十二條的規定執行。

第二十壹條勞務派遣單位違反規定解除或者終止被派遣勞動者勞動合同的,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八條、第八十七條的規定處理。

第二十二條用人單位違反本規定第三款規定的,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給被派遣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二十三條勞務派遣單位違反本規定第六條的,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三條的規定處理。

第二十四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條例退回被派遣勞動者的,依照《勞動合同法》第九十二條第二款的規定執行。

《勞動合同法》第九十二條,勞務派遣單位違反本法規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和其他有關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處以每人壹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罰款,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負責。情節嚴重的,處以每人壹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罰款,並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給被派遣勞動者造成損害的,勞務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勞務派遣單位違反勞動合同法規定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主要包括行政責任和民事責任。這裏介紹壹下民事責任的相關內容。

民事責任:“被派遣勞動者權益受到損害的,勞務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這是關於被派遣勞動者權益受到損害的民事責任的規定。需要註意的是,因勞務派遣單位的違法行為造成被派遣勞動者權益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的主體包括勞務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

勞務派遣具有靈活性高、成本低、就業風險轉移等特點,現已成為壹種被廣泛接受的用工方式。但是,與壹般的勞動關系相比,勞動者和用人單位是兩個當事人。勞務派遣中勞動關系的本質和形式是分離的,有三方,即勞務派遣單位、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壹個完整的勞動關系分為兩個不完整的勞動關系。勞動者與勞務派遣單位無勞動關系,勞動者與用工單位有工作關系。因此,勞務派遣中存在著同工不同酬、責任分擔不明確、被派遣勞動者民主參與權得不到保障等損害勞動者權益的問題。因此,為了防止被派遣勞動者權益受到損害,勞務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相互推諉,或者勞務派遣單位無力承擔賠償責任,本法規定,被派遣勞動者權益受到損害的,勞務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連帶責任是我國立法中壹項重要的民事責任制度,是壹種加重責任。只有在法律有明文規定或者當事人有明確約定的情況下才能成立。其目的是補償和救濟,即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最大限度地保障和滿足債權人的權利。連帶責任通過加重民事法律關系中當事人的法律責任,可以有效保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民法通則》規定,所有連帶債務人對債權人負有清償債務的義務,債權人可以要求全部或者部分連帶債務人或者其中壹人同時或者先後履行全部或者部分義務,被要求的債務人不得以超過其應付份額為由提出抗辯。只要債務沒有全部清償,各連帶債務人就有義務清償未清償的債務,無論其是否應債權人的要求清償了債務。

連帶責任的特殊性除了壹個或幾個責任人或全體責任人對責任範圍承擔全部責任的外部效果外,還表現在訴訟效果和內部效果上。訴訟的效力是指根據連帶責任的規定,債權人可以同時或先後向壹個、幾個或全部債務人提出對其中壹個或全部的請求,以適應之。在訴訟中,債權人可以單獨起訴債務人,也可以將幾個或所有債務人列為* * *共同被告。且連帶責任人中的壹人或數人是民事訴訟的原告或被告,所有連帶責任人與訴訟當事人具有* * *地位(* * *與原告或* * *與被告),其中壹部分人不得列為第三人。內部效力是指由壹個或幾個負連帶責任的人完成對外支付責任後,這些人成為內部新的債權人,剩余的責任人成為新的債務人。外部原債權人為連帶債權人的,轉讓給內部債權人後,如果有兩個以上內部債權人,則不是連帶債權,而只是比例債權;債務人超過兩個的,不再成立連帶債務,只成立比例債務。即使無法確定各自的份額,原則上也應推定為相等。但是,如果對外支付責任是由壹個或幾個負有連帶責任的人的過錯造成的,只有有過錯的人才成為新的債務人。

因此,法律規定被派遣勞動者權益受到損害的,由勞務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對於制止用工單位實際承擔用工責任,勞務派遣單位不能實際承擔用工責任具有重要意義和積極的法律效力,最大限度地保護被派遣勞動者受損害的權益。

  • 上一篇:科技型中小企業認定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 下一篇:遼寧大學的法學專業怎麽樣?2018法學專業錄取分數線是多少?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