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祿豐寺的文化歷史

祿豐寺的文化歷史

香爐峰寺初建的確切日期無法考證,但據史料記載,南朝明朝(457-464)年間,天柱山寺(古稱天柱精舍,香爐峰古稱天柱山寺)住著壹位高僧惠晶,他長年傳播教義,撰寫了《韓文集》(10)。後來,另壹位高僧法會,東遊於洞,隱居天柱山寺,吟誦Hokkekyo。他32年不在人世,王公貴族得窺其壹斑,以為美談。齊建武二年(496),死於寺中,春秋有五。在唐代,詩人參觀了大禹廟的墳墓和若葉溪的雲門廟,他們中的許多人爬上爐峰看勝利。白居易登上遊龍宮睿後的香爐峰,參觀寺廟,留下名句“石凹仙藥臼,峰陡佛香爐”;詩人車靈晚年住在接山寺。宣州開元寺死後,其弟子遷回越南,在天柱山腳下建塔。宋朝時,壹個和尚給寺廟供奉了壹尊觀音像,香火鼎盛。當時叫“南天竺”,和城市裏的北天竺遙相呼應。王、、陸遊等人登臨香爐峰,瞻仰了寺廟,並留下了頌詩。

據史料記載,東漢永平十年(公元64年)壹般被認為是佛教傳入中國的標誌。河南洛陽的白馬寺是中國第壹座寺廟。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在中國發展,最終形成中國佛教,經歷了譯經、成派、立派三個階段。佛教在中國的最初傳播與佛經翻譯密切相關,最早的翻譯家多為來華的西域僧人。安世高是漢譯佛經的奠基人,他最早翻譯和介紹了印度小乘佛教禪宗經典。

安世高,名清字高,東漢時的西域王子。他年輕時以孝順著稱,聰明好學,深知人間疾苦,精通各國經典、天文、地理。他繼承大壹統後僅壹年,就把皇位讓給他叔叔,出家為僧,周遊世界。漢桓帝(147-167),安世高只身從東方而來,在中原傳播教義、翻譯經書二十年。漢靈帝末年,中原動亂。安世高南下廬山、廣州,來到會稽。漢獻帝卒於初平元年(290)。佛教在紹興的傳播始於“安史高入會稽”,被有關專家認定為佛教在中國南方傳播的開端。這說明紹興佛教歷史悠久。

從安世高入會稽到南朝,紹興佛教有了很大的發展,特別是漢代進士南遷、名士雲集、佛教廣泛傳播。會稽高僧雲集,儒佛融合,學派眾多,成為與建康(南京)並列的中國南方兩大佛教中心之壹。白居易曾說“夫有超凡境界,而後有超凡人居”,指的就是紹興壹帶,也充分證明了紹興佛教發展迅速的原因。

明清時期是僧人修行的地方,名曰洛安。峰前巨石環繞,直立如爐,蜿蜒如螺,故名。城裏人張儒林寫的《香爐峰》詩裏有壹句,是“松佛窩頂,藤掛袈裟生淳樸子”。鹹豐房(1851—1861),北坡建有四座觀音殿;光緒七年(1881),重修山頂寺廟,改名南天竺。這壹時期,山脊上的崖壁上有許多銘文,如《雲門》、《海上飛來》、《浙潮之門》、《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等。

民國初年,路祥山頂有十幾座佛教寺廟。著名學者、地方人士蔡元培親筆題寫“慈雲廣北”匾額,著名書法家徐生翁在崖壁上刻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1941年,日軍占領紹興,重兵占領香爐峰,修築工事,危害極大,毀了寺廟。侵華日軍投降後,觀音殿逐漸修復。

建國初期,能吉、雪德、陳壹、元祥主持寺廟事務。觀音道場遠近聞名,佛教隨之而來。1964年,山頂上有十幾座寺廟和寺院,石階蜿蜒上山,兩側石壁陡峭,山谷幽深,山勢險峻。到“文革”,寺廟被毀,佛教徒回歸世俗。

1978 65438+2月,中共十壹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左傾思想得到徹底糾正,宗教信仰自由得到恢復,世界得到統治。那壹年,各級統戰、宗教部門相繼運作,政府撥款重建新昌佛寺,1983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重點開放寺廟,受到信眾的慶賀。

1984年,香爐峰沿線村民自發集資修復廢棄寺廟,修建佛像,供奉香火。信眾不斷捐錢造山修路,漸成氣候。到1988,重建了800多平方米的寺廟。

65438年至0989年,新加坡華僑徐春榮、李漢福率先提出“重修陸豐寺”的建議,並獲市人民政府批準。居住在香港的同胞、海外華人和越南華人信徒捐款幫助它的成功。次年,徐春榮先生、子仲卿、尤清先後捐款,並陸續從海外匯來巨款。他們從道路、水電工程入手,先後修建了青亭、玉峰樓、四方觀音殿、大雄寶殿、觀音殿、三聖佛殿、山客房。與此同時,港內鄉賢踴躍參與,張傳信、夫婦捐資建奉先閣、大備樓、寶鼎,倪鐵成、夫婦捐資建思遠塔,方、陳跳力、張傳信、夫婦捐資建徐瑞昌、徐彩霞。美籍華人謝琳達女士獻身於佛祖事業。受夢想的影響,她前往祿豐寺參拜,並捐資修建了高9米、長19米的“南無觀音菩薩”。

在海外人士的帶動下,紹興等地的商界人士和善意居士紛紛響應,慷慨相助:紹興捐助人石品超捐資修建雙嶼亭,重修上山背山臺階3564級,總長2391米;杭州的秦望、紹興的傅慧娟捐資修建鐘樓鼓樓,紹興的潘永興、馮誌娟捐資修建新門樓,紹興的余國偉捐資修建日月閣,紹興的傅慧娟捐資修建金輝閣,紹興的百名弟子捐資修建吉祥閣,錦上添花,蔚為大觀。

1991年,經省市有關部門批準,紹興祿豐寺正式列為開放寺廟,新昌佛寺方丈五道法師也是祿豐寺開放後的首任方丈。寺廟重新受到重視,佛教興盛,香火遊客與日俱增。在各級政府的領導和關懷支持下,祿豐寺發展迅速。同時,在海內外廣大信眾的熱情支持下,寺廟陸續投入自有資金進行基本建設,規模不斷擴大。這位開悟的高僧死後,他的直接弟子方靜大師主持了寺廟事務,他向其他人學習並制定了周密的計劃。香爐峰的面貌日新月異。2006年,在慶祝陸峰寺開光15周年之際,方靜大師晉升為住持,陸峰寺開始了新的歷程。

改建後的大型佛教建築群祿豐寺依山而建,順勢而為,氣勢恢宏,渾然天成,與全國文保單位大禹墓相得益彰,成為越南古代文化和佛教文化融為壹體的旅遊景點和佛教聖地。全寺長四裏,占地百畝,殿堂莊嚴,房間齊全,總建築面積兩萬余平方米。祿豐寺現有常駐法師40人,專職員工94人,分工明確,管理規範,制度完善,秩序井然。2月19日,觀音誕,6月19日,觀音出家,9月19日,觀音出家,春節,元旦,重陽等節日,香爐峰的遊客都有數萬人。2008年,祿豐寺接待香客45.8萬人次。

  • 上一篇:孔子法律思想的核心是什麽?
  • 下一篇:《民法典》第31條規定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