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論文:商務談判中的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法

論文:商務談判中的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法

◆是否應該公開預約積分?

除非妳的預約點特別吸引人,妳又懷疑議價範圍可能很小,壹般來說,透露預約點不是好策略。如果透露底價,妳要做好對方只出底價的準備,僅此而已。

正如我們前面看到的,妳能獲得的關於對手的最有價值的信息是他的預訂信息。知道了這些信息,可以讓妳的報價幾乎不會比他的預定點高太多,從而為自己保留議價盈余。但是,妳要假設妳的對手和妳壹樣精明,不太可能暴露他的保留意見。同理,如果妳在談判中透露壹點保留信息,什麽都不能阻止妳的對手追求議價盈余。

壹些談判者通過透露保留意見來表明他們是真誠的和信任對方的。這些談判者依賴彼此的可信度,相信他們不會不正當地使用這些信息。其實妳可以用壹些更有效的方法來建立信任,而不是暴露妳的底價。例如,妳可以真誠地向對方表明妳關心他們的需求和利益。談判的目的是讓自己的盈余最大化,那麽為什麽要通過向對方透露自己的保留來表達“信任”,從而對自己的利益造成損害呢?◆我該不該謊報預約點的信息?

如果談判者不公開保留點的信息是好的,那麽他們撒謊、誤報或誇大保留點可能更好。但是說謊不是壹個好主意,有三個重要原因。

首先,撒謊是不道德的。樂維基和斯塔克確定了談判中被認為不道德的五種行為,包括傳統的投標方法(如試圖誇大最初的報價或需求)、攻擊對手的網絡(如試圖讓妳的對手被解雇或恐嚇他們以使他看起來很愚蠢)、誤報或撒謊(如對方有會削弱妳談判地位的信息,即使該信息是有效的,但妳否認其有效性)。例如,即使您知道您的客戶不會贊成某個解決方案,您也可以保證他們會贊成。

我們調查了自我中心和在親密社交網絡中撒謊的情況,結果顯示,雖然有40%的人認為社交網絡中的其他人在10周內撒過謊,但只有22%的人承認自己在此期間撒過謊。談判中經常發生的訴訟案件,可能就是自我中心主義造成的。例如,Textron被工會指控在勞資談判中撒謊。數字設備公司(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被指控在審前談判中撒謊,伍爾沃斯(Woolworth)被指控在租賃談判中虛報了壹棟建築中的石棉含量。我們很可能看到別人欺騙,而不是承認自己欺騙別人。由此可以得出壹個結論:不要魯莽行事!

其次,撒謊在戰略上毫無意義。謊報預訂信息會縮小討價還價的範圍。這意味著談判者期望達成協議的談判有時會陷入僵局。在保留信息上撒謊的談判者通常很難保全面子。在談判中,最常見的謊言是“這是我的最終報價。”說了這麽多,再繼續討價還價就尷尬了。不要把自己逼到墻角。

最後,撒謊會毀了妳的名聲。世界很小,人們在商業社會的名聲很快就會通過電子郵件、電話和口口相傳傳播開來。壹旦妳有了“強硬談判者”的名聲,人們在與妳談判時會更有競爭力,這將使妳更難獲得資源。“欺騙性廉價談判”壹旦被對方發現,就會對談判者的談判結果產生負面影響。如果人們發現自己被騙了,他們會尋求報復,盡管他們要為此付出高昂的代價。這對有經驗的談判者尤其不利,他們本可以為自己搶到更多的餡餅,但當他們以“分布式”的談判風格而聞名時,就不行了。應該避免被認為在談判中虛張聲勢和誤報信息的談判者。用誤報代替準備和策略制定並不是壹個好主意。◆我該不該試著操縱對方的預約點?

假設對方和妳壹樣聰明、有事業心、見多識廣,這種越來越透明的談判策略不太可能對他們起作用。這樣的企圖可能會適得其反,讓對方更加堅定地堅持自己的立場。另外,妳還得想辦法用類似的影響戰術阻止對方轉敗為勝。如果妳自己都不會被它打擾,那他們怎麽會呢?

壹些談判者傾向於使用恐嚇戰術,如“如果妳不把房子賣給我們,就不會有其他買家”或“當我在10年成為億萬富翁時,妳會後悔沒有從我這裏買下公司。”壹家金融企業聯盟計劃收購Sallie Mae。他們告訴Sallie Mae,美國眾議院在2007年通過的壹項法律將損害他們的業務,並將導致他們撤回250億美元的收購提議。在這種情況下,買方使用警告作為談判策略,為公司贏得更便宜的購買價格。然而,恐嚇戰術可能不起作用。這些策略很可能適得其反或激起仇恨。◆我應該“最後報價”還是堅持壹個價格?

壹般來說,表達這樣的立場不是有效的談判策略,因為妳失去了靈活性。這是我的最終報價。在談判的最後階段說會更有效。只有當妳真的很認真,覺得退出談判很舒服的時候,妳才能做出“最終報價”這樣不可撤銷的承諾。當然,只有當妳的BATNA比對方提供給妳的條件更好時,妳才應該退出談判。通過許下承諾來恐嚇對方是壹種冒險。很難做出“有約束力”的可靠承諾。來見見紐芬蘭和拉布拉多的總理,丹尼?丹尼·威廉姆斯他對埃克森美孚的威脅。威廉姆斯聲稱,在赫布朗水域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石油交易要麽按照他的條件完成,要麽失敗。而威廉姆斯則認為,為紐芬蘭的居民爭取足夠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他致力於實現這個目標,所以他質疑石油公司:“嗯,好吧。那妳可以去別的地方。石油還在我們手裏。”2007年,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龍做出了讓步:他們同意接受威廉姆斯的條件。在這種情況下,威脅奏效了。然而,在某些情況下,威脅是沒有用的。

  • 上一篇:史無前例的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的結局是什麽?
  • 下一篇:處理民事糾紛的程序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