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紀的西歐,封建專制主義的喪鐘已經敲響;新興資本主義為了摧毀封建制度,從意識形態領域展開了反封建鬥爭。在這場反對專制、崇尚民主的思想解放運動中,湧現出了壹大批資產階級民主思想家,其中斯賓諾莎、洛克、盧梭是對歐洲民主思想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代表。他們以權力為核心,采用理性的方法系統論述民主政治,對歐洲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壹、斯賓諾莎的思想及其對歐洲社會的影響
巴魯克·斯賓諾莎是17世紀荷蘭哲學家,近代西方國家唯物主義、無神論和理性主義的主要代表,與萊布尼茨齊名。斯賓諾莎主要從人性的自我保存和情欲的克制的角度闡述了國家和法律的產生,為資本主義社會建立法制、要求公民守法提供了理論依據。他的思想的主要內容是:
(1)自我保存,趨利避害是人與自然的同壹個本性,人與自然也是壹樣的。如果理性不需要做違背自然的事情,那它就是理性。所以理性要求的真正的東西是,每個人都愛自己,都尋求自己的利益。
(2)自然狀態是非理性狀態。締結社會契約,建立國家,是理性的需要。為了避免生存威脅,為了和睦相處,互相幫助,為了更好地實現自我保存,人們締結契約,把自己的壹部分自然權利,主要是私人復仇和為所欲為的權利,讓渡給壹個至高無上的政權,於是人們在社會契約的基礎上建立了國家。
(3)建立國家和法律制度的目的是為了使人民在理性的指導下過上和平穩定的生活。
在斯賓諾莎死後的壹段時間裏,他的作品繼續受到不同宗教派別的譴責,卻被哲學家和進步思想家所忽視。到17年底,法國貝勒在其著名的《歷史批判辭典》中肯定了斯賓諾莎的哲學是壹個無神論體系。此後,斯賓諾莎的哲學逐漸受到重視。他的無神論在18世紀影響了法國的戰鬥無神論者。同時,他的唯物主義也被法國唯物主義者所繼承,盡管他們對此有所保留。狄德羅曾稱法國唯物主義為“新斯賓諾莎主義”。在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的德國啟蒙運動時期,斯賓諾莎的哲學直到萊辛、赫爾德和歌德的推廣才受到重視,他的泛神論也深深影響了德國的啟蒙思想家。赫爾德曾宣稱自己是斯賓諾莎。斯賓諾莎的哲學也極大地啟發了德國古典哲學。費希特和謝林把它作為自己哲學的起點。他的實體是黑格爾哲學體系中的壹個重要因素。費爾巴哈曾說“斯賓諾莎是現代無神論者和唯物主義者的摩西”。馬克思非常重視斯賓諾莎的唯物主義哲學,把他堅持從世界本身來解釋世界稱為現代哲學的最高榮譽,認為他是17世紀辯證法的傑出代表之壹。
二,洛克的思想及其對歐洲社會的影響
約翰·洛克是英國哲學家,全面闡述憲政民主思想的第壹人,在哲學和政治領域都有重要影響。雖然洛克的成就在哲學上非常重要,但他對政治和政治理論的影響對後世的影響恐怕更大。洛克是第壹個系統闡述憲政民主、主張人民“天賦人權”的人。他主張捍衛人民的生命、自由和財產權。關於政府的兩篇論文是洛克最重要的政治論文。其中對君權神授進行了有力有力的駁斥,認為統治者的權力應該來自被統治者的同意,建立國家的唯壹目的是保護社會安全和人民的自然權利。當政府的所作所為違背這壹目標時,人民有權采取行動,甚至用暴力奪回自己的權力。洛克也支持社會契約論。他認為人人平等,壹個人可以走自己的路而不損害另壹個人的利益。他還主張個人財產的合理性,認為個人有權擁有通過勞動獲得的合法財產。洛克的“自然權利”包括生存權、享受自由權和財產權。洛克也是第壹個提倡權力分配的人。他把政治權力分為立法權、行政權和外交權,認為立法機關應高於行政權,以防止獨裁。這壹理論被後來的法國哲學家孟德斯鳩進壹步發展,並對美國的三權分立制度產生了壹定的影響。
洛克的政治思想對後來的政治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洛克的自由主義被美國奉為神聖,成為國家理想。他的思想深深影響了托馬斯·傑斐遜等美國政治家,並在美國引發了轟轟烈烈的革命浪潮。洛克的影響在法國更加強烈。伏爾泰是將洛克等人的思想傳播到法國的第壹人,後來的法國啟蒙運動乃至法國大革命都與洛克的思想有關。
第三,盧梭的思想及其對歐洲社會的影響
讓·雅克·魯索(Jean jacques Rousseaux),18世紀傑出的法國思想家,生活在波旁王朝晚期。當時舊制度危機四伏,啟蒙思想像壹盞明燈從法國發出,喚醒世人。在不斷湧現的眾多思想家中,盧梭是最激進的,因為他勇敢地提出了“人民主權論”,主張:
1.在社會契約國家,最高權力屬於全體人民,人民是國家主權的主體、所有者和行使者。
2.“人民主權”的實質是“公意”的體現和運用。“公意”代表大多數人的利益和意誌。“公意”的特點在於,它是所有社會成員基於* * *共同利益,以* * *共同目標為目標,符合* * *共同幸福的* * *共同意誌。“公意”和“公意”是有明顯區別的。雖然“共識”也屬於全體人民的意誌,但它只是個人意誌的簡單、機械、零碎的相加。“公意”是基於全體人民的共同利益,而“公意”從根本上說是基於個人私利。
3.國家主權由“公意”組成,永遠屬於人民。因為“公意”是* * *共同利益的體現,主權是壹個整體,不能分割、轉讓、代表。因此,應該舉行直選和全民投票。
首先,國家主權不可分割。如果主權被分割,那麽公眾的意願將會喪失,主權將名不副實。第二,國家主權是不可轉讓的。因為主權是“公意”的運用,是集體的運用,是國家的靈魂,應該由人民掌握,不能讓渡給君主。否則國家會因為壹個主子而滅亡。第三,國家主權不能被代表。因為主權是由“公意”構成的,從來沒有被代表過。因此,議員不是人民的代表,而是人民的公仆。任何未經人民全票通過的法律都是假的。
4.主權不等於政府。政府是公民和主權者之間的中介。主權是壹種精神力量,政府是壹種行動力量。主權賦予政府權力,政府是主權者為人民設立的公共事務機構,是主權的執行者,代表人民行使主權的部分職能。政府是人民的公仆,人民可以限制、改變和收回政府官員的權力。
人民是立法者,立法權屬於人民。人民立法的原則是:
(1)法律意誌的普遍性。即任何個人都無權頒布法律,只有主權者才能頒布法律。
(2)法律客體的普遍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只規定了人的抽象行為,沒有規定個人的具體行為。法律只是賦予某些機構和職位而不是個人特殊的職權。
盧梭的“人民主權”和“天賦人權”理論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時至今日,它的價值和魅力依然不減。
法國作為“人民主權”理論的故鄉,自然最先受到這壹理論的影響。“人民主權”理論在法國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壹方面在理論上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發展了前人的主權觀。另壹方面,他在實踐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指導了法國大革命。美國憲政的成功離不開來自歐洲的理論,其中離不開人民主權和天賦人權的理念。盧梭的天賦人權思想最早體現在美國的《獨立宣言》中,他的分權思想後來被美國采納,並演變為國會(參議院、眾議院)、總統和最高法院的權力分配。雖然人民主權思想源遠流長,但盧梭在這壹思想的發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壹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