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3年,美國利用拿破侖在戰爭中的困難,通過談判,以15萬美元的驚人低價,從法國手中買下了面積為210萬平方公裏的路易斯安那州,使美國的領土壹下子擴大了壹倍。
然後,美國政府試圖利用英國忙於與拿破侖作戰的機會入侵加拿大。壹直不願意獨立於美國的英國趁機出兵入侵美國。戰爭從1812年6月開始,到1814年2月結束,持續了兩年多。雙方在海上和北美大陸進行了多次激烈的戰鬥。英國曾攻占美國首都華盛頓,放火焚燒總統府和國會大廈,但很快被美軍驅逐。1814 12雙方在根特(今比利時)簽訂和約,英國確認美國獨立。這是英美之間的第二次戰爭,也被稱為“第二次獨立戰爭”。通過這場戰爭,美國向北擴張的企圖被挫敗。
1810年,美國乘拿破侖入侵西班牙之機,奪取西佛羅裏達西部;1818年出兵占領西佛羅裏達東部。1819年,美國以500萬美元的名義地價強行從西班牙手中買下東佛羅裏達。
1846-1848,美國發動了對墨西哥的侵略戰爭,迫使墨西哥向美國割讓了裏奧格蘭德河以北的領土,大約相當於法國和德國的總和。五年後(1853),美國以十萬美元的地價從墨西哥手中買下了美國亞利桑那州南端基拉河谷的土地。這樣,墨西哥失去了全部領土的55%,達246萬平方公裏。
1846年,美國再次以戰爭相威脅,迫使英國放棄北緯49度以南的俄勒岡。到內戰前夕,美國的領土已經擴展到太平洋海岸。後來1867年,美國以720萬美元的地價從俄羅斯手中買下了面積為151萬平方公裏的阿拉斯加。1898年,美國吞並了太平洋上的夏威夷群島。就這樣,經過近壹個世紀的擴張,美國終於形成了今天的整個版圖。
美國在積極入侵美國鄰國、擴張領土的同時,開始向遠東擴張。1832年,美國政府武裝艦隊進攻遠東,脅迫暹羅(今泰國)簽約。在中英鴉片戰爭期間(1840-1842),美國扮演了英國幫兇的角色。1844年7月,美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中美公館條約》,不僅迫使清政府效仿中英和《南京條約》開放五個通商口岸,而且獲得了體面的最惠國待遇。[這壹最惠國條款在大國對華外交史上開了壹個極其惡劣的先例。此後,法國、比利時、瑞士、挪威等資本主義列強紛紛效仿,逼迫清政府簽訂類似條款。1851-1864中國太平天國革命期間,美國政府積極幫助清政府鎮壓革命。此外,在1853、1866和1867年,美國政府在大選後對日本和朝鮮發動了武裝侵略。美國資產階級在脫離殖民枷鎖後不久,就開始把殖民枷鎖強加給別人。
獨立後,由於擺脫了殖民壓迫,領土不斷擴大,導致美國經濟飛速發展。到內戰前夕,美國總人口從250萬增加到31.4萬,人均收入達到514美元。然而,美國經濟的發展正沿著不同的道路前進,因此它表現出很大的不平衡性。
在北部和西北部,資本主義工業和農業占主導地位。
從19世紀上半葉,美國開始了工業革命。1814棉紡織業首次采用機器生產。此後,機器迅速傳播到其他工業部門,以機器生產為基礎的工廠制度逐漸取代了手工業生產制度。到四十年代末,機器已經由機器制造出來了,生產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到1860年,美國北部的資本主義工業非常發達,美國發展成為繼英法德之後的第四個資本主義工業強國。
隨著工業資本主義的發展,北方的資本主義農業有了很大的發展。關於資本主義在農業中的發展,列寧認為有兩條道路,可以稱為普魯士道路和美國道路。.....在後壹種情況下,地主經濟已經不存在了,或者已經被沒收和粉碎封建領地的革命破壞了。在這種情況下,農民占有優勢,成為農業的獨特代表,並逐漸轉化為資本主義農民。.....在前壹種情況下,基本上是壹個家長制的農民變成了壹個資產階級的農民。”(列寧《社會民主黨關於俄國第壹次革命的土地綱領1905-1907》,《列寧全集》第十三卷,p 219)19世紀上半葉,美國北部和西北部的農業資本主義發展是沿著美國式的道路進行的。
自殖民時代以來,小農土地所有制壹直是美國北部農業生產的基本形式。獨立後,隨著疆域的不斷擴大,大量美國居民和歐洲新移民向西部進軍,從而在西部地區形成了越來越多的小農階層。在這些小農場主中,有壹個人通過向政府購買土地建立了壹個小農場。也有壹些窮人占據自己的土地,開墾土地進行耕作,並在政府權力無法到達的偏遠地區建立小農場。這些小農階層之間的貧富差別很大,往往是分的。有人因為各種原因破產,成為農業工人,也有人致富,兼並別人的土地,擴大經營,建立資本主義農場。所以,所謂美國道路,實際上是壹條建立在自由農民土地所有權基礎上的農業資本主義發展道路。隨著西部土地的不斷開發和大型資本主義農場的建立,農產品產量大大增加。到內戰前夕,美國西北部已經成為世界上重要的糧食產區。芝加哥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糧倉。
隨著北方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南方的奴隸種植園經濟也有了很大發展。
獨立戰爭的勝利是各種殖民勢力共同鬥爭的結果。但是,獨立後各個階級之間的矛盾並沒有完全解決。雖然資本主義在北方和西北地區發展很快,但是在南方和西南地區奴隸制仍然存在,而且事實上還在擴張。1793,伊萊?惠特尼發明軋棉機後,棉花去籽效率提高了150倍,隨著國際國內市場需求的增加,南方的奴隸種植園經濟進壹步擴大。1860年,南方的棉花產量已經達到23萬磅,黑奴數量增加到400萬。
南方的奴隸制種植園依靠野蠻的奴隸勞動進行生產,生產出來的棉制品大部分運往英國換取需要的工業品,經濟上明顯帶有殖民色彩。奴隸主為了降低成本,拒絕給土地施肥,往往把壹塊土地荒廢幾年,搬到新的地方。因此,南方的經濟體系和北方的經濟體系在西部的勞動制度、關稅政策、土地等諸多問題上存在尖銳矛盾。1860年,僅北方紡織業產值就達1億多美元,而南方各州僅800多萬美元。
在奴隸主的殘酷壓迫和奴役下,黑奴不斷爭取自由,廢除奴隸制。有些地區的黑奴甚至訴諸武裝起義,最多時參與者近萬人。北方各行各業也強烈反對奴隸制。壹些堅決主張廢除奴隸制並為之奮鬥的人被稱為廢奴主義者。在他們的積極倡導下,廢奴運動從20世紀30年代迅速展開。1833年,全國範圍的“美國反奴隸制協會”(又稱廢奴主義協會)宣告成立。從那以後,北方各州建立了各種反奴隸制組織。到1837,北方建立了2000多個廢奴組織,參與者約20萬人。在這種形勢下,那些廢奴主義者加緊了他們的宣傳鼓動活動。比如著名的黑人宣傳家道格拉斯就曾經勇敢地駁斥過白人優越論。在廢奴運動的高潮中,哈麗雅特?比徹?斯托夫人出版了小說《湯姆叔叔的小屋》。小說生動地展現了黑人奴隸的悲慘生活,嚴肅地控訴了黑人奴隸制的罪惡,在世界上引起了極大的震動。以至於內戰爆發後,林肯總統開玩笑地對斯托夫人說,妳這位小淑女發動了壹場戰爭。
北方的廢奴主義者壹邊組織所謂的地下鐵路,壹邊宣傳鼓勵。積極幫助黑奴逃往北方或加拿大。據估計,當時參加地下鐵路活動的人大約有3萬人。很多人不怕犧牲,所以坐牢,甚至犧牲生命。
隨著美國領土向西大規模擴張和經濟發展,西部土地問題日益成為南北矛盾鬥爭的焦點。北方資產階級要求在西部新開發的領土上建立自由國家,發展資本主義,在國會上院壯大資產階級。南方的奴隸主要求西部的新州成為蓄奴州,擴大奴隸主的種植園經濟,繼續保持在聯邦議會和政府中的領導地位。於是,雙方圍繞西部土地問題的矛盾日益激化。1819,密蘇裏州申請州地位,加入聯邦。當時美國有22個州,壹半是自由州,壹半是蓄奴州,雙方在參議院的議員人數相等。在這種情況下,密蘇裏州是以自由州還是蓄奴州的身份加入聯邦,引起了雙方的激烈爭論。1820年,國會通過了密蘇裏妥協案,確定了密蘇裏作為蓄奴州加入聯邦,同時從馬薩諸塞州劃出壹個新州——緬因州作為自由州加入。還規定此後每個蓄奴州都必須加入聯邦。它還永遠禁止奴隸制向北緯36度30分以北蔓延。密蘇裏妥協實際上擴大了奴隸制的版圖,但在政治上保持了資產階級和奴隸主在國會的平衡。顯然,北方的資本主義自由勞動制度和南方的奴隸制制度在本質上是兩種社會經濟制度的尖銳對立。密蘇裏妥協只是暫時緩解了這壹矛盾。隨著經濟的發展,兩種經濟體系不可能長期和平共處。因此,北方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和南方的奴隸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成為美國內戰的根本原因。
1861-1865內戰徹底摧毀了南方種植園奴隸主的統治,完成了獨立戰爭中沒有完成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任務。此後,在短短的20年左右的時間裏,美國的社會經濟發展迅速。到19世紀末,已經超過英法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躍居資本世界第壹工業強國的位置。
美國資本主義工業在短時間內迅速發展有許多深刻的原因。
(1)美國內戰,即第二次革命,徹底摧毀了南方奴隸主的統治,結束了獨立後存在近百年的兩種社會制度(北方工業資本主義經濟和南方奴隸種植園經濟)並存的局面,各種阻礙資本主義發展的立法相繼被廢除,有利於資本主義發展的方法相繼確立,為國內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掃清了最後壹道障礙。此後,國內市場擴大,中國各地區之間,特別是南北之間的經濟文化聯系加強,不僅使南方的經濟面貌發生了迅速變化,也極大地促進了北方資本主義工農業生產的跨越式發展。
美國是壹個移民國家,移民國家的形成移植了美國的資本主義。但美國沒有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也沒有歐洲那樣強大的封建殘余勢力來約束生產力的發展。這是美國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的另壹個重要原因。眾所周知,美洲民族是從17世紀開始,經過壹個半世紀,由來自歐洲、亞洲和非洲的移民逐漸形成的。在其形成過程中,必然會吸收各種移民民族的智慧和優點。使美利堅民族成為勤勞、勇敢、聰明、積極的優秀民族。這些移居美國的移民大多是受封建主義和宗教壓迫和迫害的窮人。他們痛恨封建主義。大家懷著幾乎相同的逃離封建剝削和壓迫的願望來到北美,通過獨立建立了資產階級聯邦政府。資產階級的絕對統治在政治、經濟、文化、意識形態和法律制度上已經確立,這使它不同於歐洲其他國家,那裏強大的封建殘余長期拖延和阻礙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同時,大量的外國移民和外國資本也壯大了美國資產階級的實力。從1860年到1900年的四十年間,來自歐洲、亞洲和非洲的移民多達1400萬,其中大部分是技術力量雄厚的技術人員和熟練工人。與此同時,在此期間,美國引進的外資達到70億美元。有了充足的勞動力和可用的資本,也促進了美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美國資產階級利用勞動力和剝削黑人積累了大量資本,有利於資本主義再生產的擴大。
美國三權分立的總統政治制度,保證了美國政治制度的長期穩定和連續性。這也是美國資本主義快速發展的重要條件之壹。
美國是壹個年輕的資本主義國家,自內戰以來,它的領土壹直在擴張。盡管各大洲的移民大量而持續地湧入,但仍不能滿足工農業生產發展的需要,這促使美國尋求科技發展的補償。因此,在這壹時期,美國壹方面學習和吸收了大量西歐國家的科技成果,另壹方面積極鼓勵本國的發明創造。僅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政府就發放了12.5萬份專利許可,到了80年代,甚至達到了20多萬份。大量吸收各國先進技術和科技成果,發展科學,獎勵發明成果,使美國工業革命從壹開始就具有高起點、高速度的特點,這也使其在內戰後的短時間內迅速崛起,趕超英法荷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
優越的自然環境和地理條件是美國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的另壹個極為有利的條件。
打開美國的地圖,壹方面可以看到,1865內戰結束後,其疆域擴張到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接加拿大,南接墨西哥的廣大地區。在其周邊,沒有威脅其國家安全的強鄰。歐洲列強雖然不願意退出美國,但是力所不及,使得美國能夠集中精力發展經濟。另壹方面,美國自然條件優越,氣候良好,資源豐富,不僅有利於農業的發展,也有利於工業的進步。優越的自然環境和上述得天獨厚的條件,為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到19世紀末,它終於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強國。
隨著經濟的增長,生產和資本的集中也在以同樣的速度發展。此外,每次經濟危機都加速了這壹過程。在美國,生產集中的速度、規模和程度超過世界上任何壹個國家。從20世紀70年代到19世紀末,美國社會各行業普遍建立了托拉斯這種壟斷組織。信托成為這壹時期美國壟斷組織最常見的形式。1860-1890美國有24家信托,1899增加到92家,1902已經發展到800多家。因此,列寧把美帝國主義稱為信任帝國主義。例如,洛克菲勒石油信托(美國囚犯石油公司)和摩根聯邦鋼鐵信托(聯邦鋼鐵公司)是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美國最大的兩個信托壟斷組織。美孚石油公司成立於1870年,於1882年重組為信托組織。到1900,已經壟斷了美國90%的石油產量。除了直接的石油生產部門,美孚石油公司還擁有7萬公裏的石油管道和許多與石油生產完全無關的企業,如冶金、電力和制糖等。此外,它還在世界各地建造碼頭,擁有自己專門的油輪、酒店等。
聯邦鋼鐵公司成立於1901,控制著美國三分之二的鋼鐵生產,擁有自己的礦山、鐵路等附屬企業。僅煤礦就雇傭了11萬名工人。可見規模之大。
美孚石油公司和聯邦鋼鐵公司都有自己的銀行。美孚石油公司的大通銀行和聯邦鋼鐵公司的花旗銀行是當時美國九大銀行中最大的。通過這種關系,兩個信托控制了很多與其有債務關系的企業。通過各種關系,這兩個財團控制著美國1200億美元全部國民財富的三分之壹。產業資本和銀行資本結合形成金融資本,這是帝國主義的重要特征,也成為美國兩黨制的支柱。
二、兩黨政治及其內外政策:
內戰後,隨著民主黨和共和黨的進壹步建立,兩黨輪流執政。民主黨成立於1828,是在傑斐遜當選美國第三任總統後,在原有民主和黨派的基礎上重組而成。民主黨成立之初,代表的階層包括:西部新興的棉花種植園主和南部的舊奴隸種植園主,以及小農、邊民和手工業者。此時的民主黨是壹個以小農為主體的政黨。到內戰前夕,民主黨已經演變成代表大資產階級和南方奴隸主利益的政黨。
在* * *和黨成立之前,與民主黨對立的是國民* * *和黨,從以前的民主* *和派系中分裂出來。1832年,國共兩黨改名為輝格黨,是工商資產階級和南方奴隸主的聯盟。隨著美國社會奴隸制問題的日益尖銳,輝格黨內部的資產階級和奴隸主逐漸無法生存,40年間逐漸分裂為北方輝格黨和南方輝格黨。到了20世紀50年代,它的力量更弱,最終崩潰。與此同時,民主黨也逐漸分化為北方派系。前者以新興工業家為骨幹,主張發展資本主義,後者以奴隸主為核心,堅決維護奴隸制。這樣,在美國的政治生活中,就出現了兩黨的大分裂和大重組。
65438+20世紀四五十年代,圍繞奴隸制的存廢問題,民主黨和輝格黨支持工業資產階級聯合起來,兩黨中維護奴隸制的壹方聯手。
1854年7月,* * *和平黨宣布成立。它由北方輝格黨、北方民主黨和自由土壤黨的壹些成員組成,目的是反對奴隸制在美國領土上的繼續擴張。1860年,* * *和黨首次贏得大選,其候選人林肯當選總統並掌權。此時,民主黨的構成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壹部分人轉向了* * *和黨,而原南方的輝格黨已經合並,民主黨完全成為代表南方奴隸主利益的政黨。正是在該黨主席布坎南的勇氣下,11南方各州脫離聯邦,挑起了長達十年的美國內戰。
1860後,* * *和黨連續執政24年(1860-1884)。* * *代表反對奴隸制的資本主義勢力。它在內戰中打敗了南方的奴隸主,不僅順應了歷史潮流,消滅了奴隸制這壹法律制度,而且在全國建立了資產階級政權,從而保證了美國資本主義的順利發展。
但是,19世紀末,美國進入壟斷資本主義以來,由於奴隸制已經消滅,黨和民主黨的根本分歧已經消失,兩黨的分歧越來越小,逐漸被壟斷資產階級操縱,成為他們的統治工具。這兩個政黨相互競爭,但實際上他們相互合作。妳上上下下,互相收拾殘局,排斥第三者進入國家權力機構。此時的* * *和黨已經逐漸成為大業資本家和金融資本家的利益代表;民主黨逐漸成為南方新興產業和農業資本家的利益代表。到了80年代,美國出現了黨和民主黨輪流執政的局面。但是,除了在關稅和統治方法等小問題上的意見分歧之外,兩黨在階級利益上沒有根本的區別。在國內政策上,兩黨都有權加強國家機器,鎮壓工人運動。
在外交政策上,兩黨相似,都實行侵略擴張政策。
早在19世紀末,美國壟斷資產階級的擴張主義聲音就越來越大。美國所謂的“現代海軍之父”馬漢以反動的社會達爾文主義為理論基礎,認為生命競爭不僅是生物發展的規律,也是社會發展的規律。他在《海權對歷史的影響》壹書中,大肆宣揚建立海上霸權的重要性,提出所謂“海權論”,為美帝國主義制定了依靠海上力量奪取海上權力,重新瓜分殖民地,爭奪世界霸權的藍圖。
為了爭奪海上霸權,實現其稱霸世界的全球戰略計劃。美國積極擴充軍備,發展海軍。到90年代初,美國已經從世界第12海軍大國上升到第5海軍強國。從此,美帝國主義把侵略的矛頭指向了亞洲、太平洋和拉丁美洲。
1866、1867、1871、1882年,美國四次入侵朝鮮,迫使其簽訂不平等條約。
1875年,太平洋島國夏威夷被迫簽訂商務協議;1893策動政變,成立親美“臨時政府”;1898年,夏威夷被正式吞並,變成了自己的海軍基地。
為了爭奪菲律賓和古巴的西班牙殖民地,1898發動了對西班牙的戰爭,迫使西班牙承認古巴在美國保護下的“獨立”,並將菲律賓、波多黎各和關島割讓給美國。美西戰爭是帝國主義時期第壹次重新劃分殖民地的帝國主義戰爭。
對於幅員遼闊、物產豐富的中國來說,美帝國主義是揮之不去的。然而,當美帝國主義崛起時,中國已經被其他帝國主義國家瓜分了。所以,1899,美國麥金利政府談約翰?上海向英、德、俄、法、日發出照會,提出列強在華“門戶開放”、機會均等的原則。實質上,這是美國以其他帝國主義者要求侵華權,然後依靠自身的經濟優勢排擠其他帝國主義國家,達到獨占中國的目的。1900年,美國以保護華僑為借口參加八國聯軍對華義舉。
二十世紀初,美國以“大棒政策”和“黃金外交”為對外侵略手段,加緊對拉美的侵略。西奧多,美國第26任總統?羅斯福(1901年9月-1909年3月)曾公開宣稱:“處理壹個國家的國際關系的正當方法,是說話輕聲細語,手裏拿著大棒。”“大棒政策”由此得名,成為美國公開幹涉拉美國家內政的俗稱。“大棒政策”最典型、最露骨的表現就是搶占巴拿馬運河地區。
在巴拿馬地峽修壹條運河原本是拉美人民的夙願,而美國則趁機擴張。早在20世紀80年代,壹家法國公司就開始修建巴拿馬運河。美國利用公司破產和巴拿馬運河詐騙案曝光,買下全部股份,排擠法國勢力。然後在1903年策劃叛亂,宣布成立脫離哥倫比亞的巴拿馬* * *共和國(老羅斯福做的),並派軍艦進入巴拿馬海域,迫使巴拿馬* * *共和國簽訂不平等的美巴條約。美國獲得了開鑿巴拿馬運河的權利和通過巴拿馬地峽沿運河區永久租借的權利,使巴拿馬運河區從此成為美國統治下的國中之國。
1914年巴拿馬運河開鑿後,美國從大西洋到太平洋的航程縮短了壹萬多公裏,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軍艦隊可以隨時調動,互相增援,極大地方便了美國在拉丁美洲特別是亞太地區的擴張和侵略。
繼羅斯福總統的“大棒政策”之後,美國第27任總統塔夫脫在1912的國情咨文中聲稱,美國外交政策的特點是“以美代子彈”,即所謂的“黃金外交”。事實上,自老羅斯福時代以來,美國政府不僅使用“大棒政策”,還使用“黃金外交”在拉丁美洲進行侵略和擴張。美國打著“援助弱小民族”的幌子,先後通過貸款控制了海地、洪都拉斯、尼加拉瓜等國的財政,並以暴力鎮壓古巴革命。到第28任總統威爾遜(1913.3-1921.3),兩次直接介入墨西哥革命。直到第壹次世界大戰,幾乎整個拉丁美洲都被美國控制。
行政管理專業的專業課有哪些?
壹、行政管理專業的專業基礎和課程主要包括:
政治學、現代管理學、行政管理學、西方經濟學、人力資源管理、現代領導學、法學基礎、行政法、經濟法、當代中國* * *與行政管理、公共* * *經濟學、公共* * *政策、各國公務員制度、中外政治制度、社會調查與社會統計、計算機基礎、專業外語等。
2.行政管理專業
勞動實踐報告1500字1
假期如期而至,漫長的假期生活給每個人創造了不同的機會。壹些人選擇旅行,另壹些人選擇努力學習以通過考試...作為壹名動物醫學專業的學生,我選擇在異國他鄉體驗生活。體驗生活在我看來是給自己創造機會。壹個人想要成功僅僅靠努力是不夠的,還要牢牢抓住身邊的每壹個機會,機會只青睞有準備的人。所以我決定提升自己。
當我離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