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更新教師觀念,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育人觀
學校生態教育理念的確立也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
1.教師要樹立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和諧共處的生態道德觀,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與學生壹起創建綠色校園、綠色社區,讓學生每天在優美的環境中體驗生態之美。
2.教師創造機會,帶領學生親近自然,體驗自然。每年春天,我們總是分年級開展春遊活動,根據不同的年齡段設置相應的主題。今年,低年級的主題是“尋找春天”,中年級的主題是“親近自然,融入自然”,高年級的主題是“知榮明之恥,做春天的使者”。使學生受到生動的熱愛自然的教育。了解和保護動植物,並從中受到啟發,增強生態意識。
3.從生態學的角度優化校內外德育資源配置,從生態學的角度研究校園、課堂、家庭、社區中潛在的德育資源,使過去不被重視和調動的自然和人文德育資源活躍起來,產生“互惠互利”的效果,充分發揮育人合力。我們利用南陽的物種多樣性,地處南北氣候交匯處。校園裏可以種植北方針葉林的松柏,南方的闊葉樹芭蕉和綠巨人樹,包括普通的草花、珍貴的蘇鐵和香樟。四季樹籬成蔭,四季玫瑰菊花芬芳。但是,每個教室的綠化文化是不同的。有的把花盆放在窗臺上,有的把吊蘭掛在電視旁邊,很優雅。每期都組織學生去動物園參觀小動物,根據他們的家庭情況領養動物。有的領養猴子,有的領養大象。小南星堅持要父親收養丹頂鶴,父親只好接受。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們了解了動物的生活習性,掌握了保護動物的基本方法,並與動物交了朋友。
4.環保知識滲透在課堂教學中。自然課程教材內容廣泛,集生物、天文、地理於壹體,涵蓋各種自然現象,有極其豐富的環保內容。自然課程已成為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的主要渠道。比如保護自然生態平衡的內容有:動物與環境、植物與環境、食物鏈、中國珍稀動植物等等。通過學習,學生可以從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認識,樹立環境觀念,樹立環境意識。
語文課作為壹門思想性和工具性高度統壹的學科,探索環境教育的因素,讓學生在學習語言知識的同時接受環境道德的熏陶,提高綜合素質。比如學習閱讀《蛇與莊稼》壹文,讓學生明白保護蛇就是保護莊稼。壹年級課文《大熊貓》《啄木鳥》幫助孩子了解動物知識,知道鳥類是人類的好朋友,大熊貓是中國的國寶,等等。
第二,開展豐富多彩的環保活動
1.大力宣傳,營造氛圍。
少先隊之友利用校園廣播電臺宣傳野生動物保護法知識,舉辦演講活動和知識競賽,在校園電視臺自編自演啞劇,使法律深入人心,人人知道什麽是對,什麽是錯,什麽是違法,提高了環保觀念和意識。他們自發成立“環保小組”,深入家屬院、社區,發表演講、表演節目、張貼標語,充分宣傳保護野生動物的意義,配合市森林公安局舉報販賣、捕捉野生動物的犯罪嫌疑人,大量放生青蛙、蛇、野雞等。,並參與燒非法網。
2.舉辦壹年壹度的“愛鳥周”活動。
全市壹年壹度的“愛鳥周”啟動儀式,基本都要在本校或本校合作舉辦。每年的4月21到4月28日,學校都會主動聯系野生動物保護部門,壹起舉辦這個活動,大力宣傳壹只鳥壹天可以吃掉上百只害蟲,號召人們植樹造林,為鳥類建設美好家園,號召人們在飯桌上禁食鳥類。他們發出倡議書,號召全市少先隊員自覺做鳥類的保護者。他們想象著,如果沒有鳥兒在天上飛,沒有鳥兒在白河兩岸覓食嬉戲,這個世界會多麽單調!如果蟲子充當國王,人類就會成為蟲子的美餐。多可怕啊!在老師的指導下,他們開展了“六個壹”活動,了解了壹種野生鳥類,看了壹部鳥類電視電影,講了壹個鳥類學家的故事,講了壹個愛鳥隊員的故事,唱了壹首關於鳥類的歌,做了壹次關於鳥類的宣傳。孩子們的活動是轟轟烈烈的,他們忘記了吃飯,忘記了疲勞,這是情感體驗,道德感知,轉化為實際行動的快樂。
3.利用校外基地豐富感情。
每年組織家長和學生參觀校外基地,如內鄉寶天曼、世界生物圈保護區、西峽恐龍遺址公園、伏牛山野生動物博物館等。,觀看動物標本,看復原後的恐龍表演,仿佛回到了白堊紀時代。
幾年來,學校先後榮獲全國少先隊紅旗大隊、全國學習綱要組織壹等獎、中央電視臺挑戰800節目最佳表演獎、伯樂獎、全國支援西部教育先進單位、全國藝術教育先進單位、河南省綠色學校、文明單位、文明學校、衛生先進單位。
從今年春天開始,中央電視臺開設了“尋找綠野”欄目。孩子們高興地互相講述,爭相觀看,壹起討論野生動物的有趣故事。他們還通過相關單位申請“小三員學堂”,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所希望看到的告訴大隊輔導員,並收集張貼到相關單位。
這個欄目的推出,為孩子們提供了壹個大開眼界的平臺。平時不放假是不能去外面看動物的,也看不全面。現在他們可以坐在家裏環遊世界。我們衷心希望這個欄目越辦越好,為未來的建設者提供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讓我們的國家和民族科學發展,實現人與自然經濟和諧發展的終極目標。
為了把《綠野仙蹤》這個欄目做得更好,更有特色,更吸引人,把它變成孩子們的周末盛宴,就幾點供參考:
1.關於標題:《綠野仙蹤》中“尋”的意思就是尋找。想象壹下,妳要在叢林深處找到動物的腳印或者排泄物,壹路上依稀可以看到。如果妳靠近壹點,妳可以完全看到它們。靠近壹點就能看清楚,會引起懸念,吸引小觀眾的註意力,讓他們屏住呼吸,集中註意力。而不是現在在演播大廳突然看到“誰來了?”。
2.我們不應該局限於工作室大廳,而應該介紹外面的世界,讓我們看到動物的全貌,生活的全過程才是真實的。比如“亞洲黑熊”感覺自己壹直在直立行走(因為它想討吃的)。它主要吃什麽食物,肉?食草動物?但它最喜歡的食物是“窩頭”,會讓小朋友想:哦,原來亞洲黑熊吃“窩頭”!在最後三個互動問題中,“林叔叔”明確表示“亞洲黑熊壹般不冬眠,只有在亞洲北部寒冷地帶的冬天才冬眠”,電話回答的小朋友變成了“錯誤回答”。怎樣才能給孩子正確的答案?方瓊修女只是表達了她的遺憾,但沒有解釋。
3、主持人要掌握很多相關知識,才能有能力很好的駕馭節目,打造品牌。
4.這個欄目也可以有“月版”和“季版”嗎?綜合相當壹段時間的內容,進行現場知識競賽和問答?或者每期選擇積極參與的學校或學生作為特邀嘉賓,既擴大了本欄目的影響力,提高了收視率,也為學生提供了壹個展示才華的平臺。
5.在特殊的日子安排特殊的節目,比如“世界環境日”和“地球日”...
不知道對不對,供討論。
南陽市第十二小學曾經上過央視少兒頻道的《金色螺旋》節目,而且是圓滿成功!校領導呂祖義、杜健、趙峰帶領5名同學到北京參加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