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先說宗教的作用。

先說宗教的作用。

第壹,宗教升華了人類的各種美德。

人類社會需要美德。包括愛心、謙虛、追求真理、自尊、公平正義、誠實守信。這些美德,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時代都會有。然而,如果沒有宗教的支持,美德壹定是非常脆弱的。

以愛情為例。各民族的倫理道德都強調愛親人,愛人民,但妳要愛不是親人,不是朋友的人嗎?妳想愛不義的人嗎?世俗倫理要麽拒絕回答,要麽非常勉強地回答。宗教不是。所有偉大的宗教都指出,每個人都是上帝的愛子,人的心中都有美好的元素,所以每個人都值得別人去愛。人是不完整的,充滿了缺點甚至罪惡。很多罪不是自己造成的,而是環境造成的。所以,人的愛應該是無條件的,傳播給每壹個人。這極大地突破了世俗倫理的局限,無限擴大了愛的外延,無限深化了愛的內涵。

再比如人為什麽要行善不作惡。世俗倫理常說,人做好事會得到法律和道德的回報,做壞事會受到法律和道德的懲罰。但是世界上的生活是無限復雜的。在大量的案例中,人們雖然做了好事,卻因為客觀原因沒有得到回報;人雖然做了壞事,但是由於客觀原因,並沒有受到懲罰。在這種情況下,是什麽促使人們去做好人而不是壞人呢?只有宗教。宗教可以使人把自己的行為與自己的良知聯系起來,使人的良知充當自己行為的裁判,使人在善無善報惡無惡報的情況下,做壹個頂天立地的好人而不是壞人。

再比如,人們常說,壹個人要自尊自愛。但是人,人為什麽要尊重自己?人們說,因為他對社會的貢獻,他應該尊重自己,熱愛自己;人們說,因為他吃得好,穿得好,住得舒服,就應該尊重自己,愛自己。人們說,因為他比別人成功,所以要尊重自己,愛自己。這就讓人不禁要問:如果壹個人對社會沒有多大貢獻,是不是應該不尊重自己,不愛自己?如果壹個人吃不好,穿不好,過得很苦,難道不應該自重自愛嗎?如果壹個人的奮鬥沒有別人成功,難道不應該尊重自己嗎?上述問題的答案,世俗倫理,是模糊的。所有偉大的宗教都指出,人應該尊重自己,愛自己,因為每個人都是大自然最偉大的創造,因為每個人都被上帝賦予了存在的意義,因為只要壹個人活著,就可以在地球上自由呼吸,愛,感受和創造!只有依靠這壹切,無論逆境還是逆境,無論成功還是失敗,無論有沒有得到別人的認可,他都應該自尊自愛,昂首挺胸地活下去!

總之,沒有宗教,人的美德是膚淺的、狹隘的、粗糙的,而宗教從人的終極價值和意義上審視各種美德,克服各種美德中的各種深刻缺陷,最終升華了人的美德。

第二,宗教賦予人類存在的意義。

人類不同於低等動物。低等動物只關心吃喝,而人類卻要尋求自身存在的意義。如果人類存在的意義得不到解決,人就不知道何去何從,人就會對自己的壹切工作變得無精打采。人們會無休止地陷入哈姆雷特的“生存還是毀滅”的兩難境地。生命的意義這個問題,自然科學、日常經驗、法學、心理學和邏輯學、官方文獻都無法回答。誰來回答?只有宗教。宗教從浩瀚的軀體中找到人類的良知,從浩瀚的大地中找到無盡的意誌,從浩瀚的宇宙中找到秩序,找到超越生死的永恒。這壹切都歸結於上帝。人類的個體生命是相對的、有限的,但通過宗教,人類與上帝和解了,同時在回歸上帝的懷抱中獲得了自身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因為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人的精神生活會變得充實,而不是空虛。人會知道現在和未來該做什麽,不該做什麽,而不是無所適從;人不會因為外界情況的變化而動搖,而是始終保持自己獨立的意誌、人格和判斷力。因為生命的價值和意義,雖然這個社會依然貧窮落後,但人們並不悲觀;這個社會雖然面臨各種挑戰甚至災難,但人們並沒有驚慌失措;這個社會雖然有誘惑,但人並沒有迷失;這樣社會才能在健康的道路上不斷前進。

第三,宗教是社會進步的動力。

人類社會的歷史畢竟是壹部正義戰勝野蠻、光明戰勝黑暗、進步戰勝落後的歷史。這個不斷進步的過程並不是自然而然的,而是需要人們去努力,去積極探索,需要付出很多艱辛和血淚才能實現。那麽為什麽人類如此執著於追求進步呢?為什麽能戰勝各種極其險惡強大的困難?壹個極其深刻的原因是宗教精神對人類的啟發。

比如寬容勝於不寬容,政治競爭勝於政治不競爭,這是智力正常的人的常識。但在宗教國家,更容易互相包容,更容易在政治上競爭,因為宗教賦予了政治家超越自我的胸懷。其結果必將有力地推動民族文明的進步和發展。在缺乏宗教信仰的國家,政治家很難超越自己。他們總是盡力維護個人和小團體的利益,卻忽視國家、民族和公民的利益。這必然會嚴重損害我們民族文明的進步和發展。

比如,出於對正義和公平的熱愛,非宗教國家也講求公平和正義,但往往不自覺。只有當兩極分化變得非常嚴重,社會矛盾非常尖銳的時候,他們才會做壹些事情來制止沸騰。但在宗教發達的國家,情況就不壹樣了。所有的宗教都對公平正義有著深厚的感情,比如《聖經》中的《阿摩司書》說:讓公平如洪水滾滾,讓正義如江河滔滔。這種根深蒂固的公平正義感,極大地影響著法律體系的運行、政府的決策、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讓民眾從中受益,讓不同群體的利益得到壹定程度的兼顧。

比如對平等和自由的熱愛。所有偉大的宗教都主張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反對人與人之間的區分,反對對人的人格的蔑視和踐踏,反對對人的自由的暴力侵犯。這種熱愛平等自由的深刻思想,在社會發展還很落後的時代,是抑制暴政和獨裁的重要力量,並在特定的社會條件下演變為民主實踐。事實上,現代民主制度是在有宗教存在的國家發起的,在宗教比較發達的國家取得了最大的成功。

另外,宗教讓所有熱愛思考的人只對真理負責,不迎合大眾的喧囂,不屈服於政治壓力,不屈服於宗教組織上層的權威,不屈服於名利的誘惑。這種對真理的崇高熱愛不僅使宗教科學不斷推陳出新,也激勵著許多非宗教學者抵禦外界挑戰,克服自身不足,沿著真理的道路不斷前進。

所有這些,共同形成了壹股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動著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第四,宗教在營造文明健康的社會氛圍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社會氛圍不是可有可無,而是非常重要。如果社會風氣敗壞,中國人不會有真正的幸福,GDP增長也不會有實際意義。這幾年我們壹直在呼籲推進社會風氣建設,但是社會風氣不但沒有好轉,反而惡化了。原因有很多。包括當權者,雖然說了,但是做的還不夠。包括僵化過時的社會風氣建設理念和方法,都沒有反映出新時代人們的道德需求。包括制度,讓品德好的人被淘汰,品德差的人大行其道,從而大大打擊了人們做好事的積極性。另外,還有壹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道德風尚和社會風氣的建設,片面強調政府的力量而忽略了人民的力量,片面強調強制的力量而忽略了人民自我教育的力量。

社會風氣的建設是關系到千家萬戶的事。很多工作是具體的、瑣碎的、細致入微的,政府無法完全承擔,只能主要依靠民間的力量。社會風氣的改善最終要靠喚起人們道德行為的自覺性,這就要求人們更多地依靠人們的自我教育而不是強制手段。在壹個日益文明的社會裏,絕對不允許用強制手段對公民進行道德教育,因為這是對公民人權的罰款和暴力侵犯,與現代文明的基本精神背道而馳。因此,在道德建設中調動民間力量,充分尊重民眾的自我教育,是我們的應有選擇。

宗教作為壹種民間力量,是公民進行道德行為自我教育的重要載體。所有的宗教都有豐富的道德教導,比如尊敬長輩,誠實,改正錯誤,愛人如己,淡泊名利,不傷害他人。這些道德教導是人們自我教育的寶貴教材。各種宗教都把人的道德修養和道德實踐與人生的終極價值和意義聯系起來,大大提高了人的道德修養和道德實踐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即使在沒有人的情況下,他們也會善良,即使被世人誤解也不會放棄人的道德良知。所有的宗教都有自己的團體,團體成員之間互相關心,互相幫助,讓每個團體成員都有對生活的歸屬感,感受到生活的溫暖和美好;小組內成員互相鼓勵、督促,使每個小組成員在道德修養上既有動力又有壓力;團體定期舉行活動,講解和交流宗教信仰和道德修養的道理,促進了每個團體成員宗教素質和道德素質的提高。

再來看看現實吧!有宗教團體的地方,犯罪率低,社會秩序好,人民團結友好,人民生活幸福指數高。壹個有宗教素養的個體是誠實的,富有同情心的,容易溝通的,夫妻之間是相互忠誠,相互包容的。宗教不花國家壹分錢,卻為社會風氣的改善和公民道德素質的提高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這種低成本、高效率的事業沒有發揚光大,實在是不明智!

動詞 (verb的縮寫)談論宗教和科學。

人們批評宗教的壹個原因是宗教壓制科學,從而阻礙社會的發展。這個觀點不全面。

曾經,宗教確實迫害了壹些科學家,破壞了科學的發展。但是,宗教也保護科學,為科學的發展創造重要條件。也就是說,古希臘的科學資料在中世紀的基督教會中得以保存和整理,為現代科學的發展創造了條件。深入研究近代壹些最偉大的科學家的科學生涯後,人們也驚訝地發現,正是宗教精神,即追求終極真理、終極價值和終極意義,激起了他們探索宇宙奧秘的熱情和願望。沒有宗教精神,就不會有真正偉大的科學精神,也不會有蓬勃的科學事業。

同時也要看到,科學真理只是世界真理的壹部分,不是全部真理,更不是最重要的真理。科學真理無法揭示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問世界是什麽樣的,教生死相依”的問題,為什麽壹個人在遭受苦難後仍然要憑良心活著,決不向邪惡和困難屈服的問題。只有宗教能解決上述問題。在過去的兩三個世紀裏,壹些學者壹直鼓吹這樣壹種觀點,即科學每前進壹步,宗教就離破產更近壹步。現在看來,這些學者是極其無知和膚淺的。他們不明白科學真理和宗教真理各有其價值、功能和存在規律。這種片面強調科學,忽視宗教信仰的片面思維,在實踐中造成了壹個又壹個惡果,包括道德淪喪、精神生活空虛、犯罪率上升、生態環境破壞、核戰爭威脅、社會分裂日益激烈等等,深深地傷害了人類。生活經驗告訴我們,用宗教排斥科學不好,用科學排斥宗教同樣不好,甚至更壞。對於人類來說,最好的選擇只能是:發展科學,提倡宗教,也就是促進物質文明,防止人類精神世界迷失自我。

第六,談談宗教活力與宗教改革的關系。

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宗教給人類帶來了不可估量的貢獻,直接推動了人類社會從野蠻向文明的飛躍。但是,人類的宗教事業不是壹蹴而就的,而是會通過許多時期的努力和反復的改革而變得更加成熟和完善。這就是基督教的意義所在。基督教今天的成功,擁有數以億計的信徒,受到許多熱愛真理和人類美德的人的尊敬,這與它的創始人耶穌的偉大是分不開的,但也凝聚了許多宗教改革者的努力。

目前世界宗教界存在諸多弊端。比如宗教教義的很多內容都跟不上時代的進步。比如復雜的宗教儀式。比如宗教組織對宗教學術自由的倡導不夠。比如宗教組織的管理方式不夠民主,官僚氣息濃厚。在壹些發展中國家,宗教機構嚴重腐敗,嚴重玷汙了宗教的聲譽。宗教界人士對這些缺點不滿,宗教界以外的人士也多次批評。

如何看待宗教中的這些問題?因為這些問題,我們否定宗教對人類文明的建設性作用?因為這些問題,妳對宗教的未來發展失去信心?顯然不是。我們只能研究宗教的規律,人類社會的進程,當今時代的特點,積極推進宗教改革,開辟宗教發展的新局面。

有理由對宗教事業更加美好的未來充滿信心!

七、談談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有人普遍說,對外侵略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崛起的原因,壓榨工人勞動創造的剩余價值是資本家致富的原因。他們的觀點當然在煽動人們的民族主義和窮人對財富的仇恨以達到他們的私人目的方面起著重要作用,但他們無法回答這樣壹個問題:為什麽許多發展中國家擺脫外國侵略幾十年來經濟狀況沒有多大改善?為什麽我們擺脫資產階級剝削已經幾十年了,工人階級還是很窮,甚至比資本主義國家還受資產階級剝削的工人階級還要窮得多?那些習慣於泛泛而談的人,雖然會用威脅和欺騙來捍衛自己原來的立場,但他們早已失去了真理的力量,無法讓每個還有分辨能力的人都認同他們。他們只能突然聚集思維能力最弱的人。

與這些人的無能相反,德國學者韋伯另辟蹊徑。他寫了《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壹書,指出了這樣壹個道理:正是宗教改革後形成的新教,強調奉獻、日常工作和每個人的使命與義務,激發了人們的工作熱愛和個人成就感,從而給經濟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其深刻的分析,敏銳的思考,有力的論證,即使是最挑剔的人也會服氣,拍手稱快!

每壹個願意思考的人都會從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壹書中不由自主地意識到,僅僅從制度、科技、教育、地理等方面尋找現代化成功的原因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從民族的精神心理素質和宗教的改革發展上找原因。

實現現代化是中華民族壹個多世紀以來的夢想目標。如何實現現代化?人們往往會想到民族獨立,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建立市場經濟,科技和人才,政治體制改革。我同意所有這些想法。特別是對於政治體制改革,充分引入競爭和監督,我是雙手支持的。但我希望人們多研究宗教,研究宗教與現代化的關系,研究如何讓宗教現代化與中國現代化相輔相成。

文明的深度是宗教,不是別的。精神和心理素質的現代化,尤其是宗教的現代化,是壹個民族現代化的真正核心。

  • 上一篇:民間借貸、房地產抵押和私人貸款抵押
  • 下一篇:濮陽哪個編導班希望學生有發散思維?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