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血債血償的結盟,簽下誓言,到食言,分崩離析,這個過程需要多久?中超給出的答案不到48小時,徹底刷新了世人對烏合之眾這個詞的理解。
北京時間4月18日深夜,皇家馬德裏等12家歐洲足球俱樂部宣布中超聯賽成立。這壹消息立刻引發了全球熱議,歐足聯的支持者甚至信誓旦旦地表示,歐洲足球的歷史進程從此將被改寫。
然而僅僅過了不到48小時,北京時間4月20日深夜,包括曼城在內的6家英超俱樂部宣布退出中超聯賽。中超無奈的表示,暫停現有賽事計劃,重新考慮如何規劃這個項目。
截至記者發稿時,意甲的郭蘭、AC米蘭、尤文圖斯和馬競也相繼宣布退出。歐聯杯的12俱樂部,西甲只有巴薩和皇馬。歐足聯主席切費林發出最後通牒:剩余的中超球隊必須在當地時間21下午5點前退出,否則將受到處罰。
鑒於歐洲多國政府、體育協會、足球聯賽、媒體、球迷團體的集體反對,歐超進展不順利甚至流產的可能性很大。但真正令人驚訝的是,這個聯盟是如此的脆弱不堪。歐超解體的速度如此之快,也反映了歐超籌備過程中的混亂無序。
俗話說,妳來去匆匆。如果不出意外,歐超很快就會胎死腹中,成為壹場鬧劇。壹場鬧劇,壹地雞毛,擡頭望去,恐怕只有傳說中的美國金融巨頭摩根大通的50億美元空頭支票飄在空中,美國投行打算依靠美元大放水的優勢大規模掠奪歐洲足球資產的美夢被打破了。在歐洲足球與美國資本的戰爭中,歐洲足球的傳統文化暫時取得了勝利。
那麽,在過去的48小時裏發生了什麽?皇馬主席弗洛倫蒂諾信誓旦旦地說“沒有人會退出”,但很快就被打臉了。歐足聯采取了什麽措施讓那些曾經被美元資本深深誘惑的豪門迅速悔過,做了叛徒?而歐超12豪門迅速解體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麽?事實上,放眼全球體壇,俱樂部結盟反叛、挑戰現有成熟賽制的案例並不鮮見,但除了歐洲籃球聯賽之外,成功案例寥寥無幾,原因耐人尋味。
在政府、協會、贊助商的聯合壓力下,十家俱樂部迅速退團。
足球巨頭退出中超的原因不用多說,恰恰是他們當初加入的原因,那就是兩個字:利益。
歐超的概念由來已久。長期以來,歐洲足球巨頭對歐冠的運作思路,尤其是商業收入的分配機制頗為不滿。所以他們每隔幾年就討論如何抱團做大自己的蛋糕,用固定豪門參與的歐超取代歐足聯主導的歐冠。現在,在美國金融巨頭的支持下,這個計劃真的開始實施了。
按照歐超此前的計劃,聯賽將采用“15+5”的組成機制,15創始球隊擁有永久參賽權,其余5個名額通過預選賽決出。摩根大通承諾出資至少50億美元支持中超聯賽的成立,所有15創始俱樂部將享受* * * 35億歐元的啟動資金。此外,數字媒體平臺DAZN還打算以每年35億€的天價購買中超聯賽的版權。
預計歐超年營收將輕松突破6543.8+000億美元大關,創始團隊第壹年有望拿到高達3.5億歐元。這些天文數字的誘惑力不言而喻。特別是考慮到疫情已經給歐洲足球俱樂部造成了巨大的損失,面對美洲鱷魚拋出的支票,豪門難以為繼也是正常的。
但短短兩天,這些巨頭突然覺得美國支票不香了,因為他們原本的利益可能會受到重創。壹個只是畫大餅的未來前景,壹個是真正的眼前利益。當必須做出選擇時,大多數人可能會選擇安全可靠的現有利益。
歐足聯宣布成立後的第壹時間,歐洲政府高官、歐足聯、各國足協、著名俱樂部、球迷團體、兄弟足球俱樂部都旗幟鮮明地表示強烈反對,相關贊助商也選擇向參加歐足聯的俱樂部施壓。其中,歐足聯聯合英國、意大利和西班牙的足協表示,參加歐足聯的球員將被禁止參加任何國內、歐洲或世界級比賽,並可能被禁止代表各自國家隊參賽。
當政府、協會、聯賽、球迷、媒體、贊助商共同施壓時,意味著俱樂部的贊助收入、票房收入、聯賽分紅都可能遭受損失。面對這些潛在的損失,俱樂部自然能感受到眼前的痛苦。因為曼城、利物浦、曼聯、阿森納、熱刺、切爾西六家足球俱樂部都加入了聯盟杯,占據了聯盟杯的半壁江山,所以英國國內的反對聲音也是最激烈的。
英超多家俱樂部的球迷明確表示抵制歐超。在利茲聯隊和利物浦隊的比賽中,他們打出了壹個大標語“對歐洲超級聯賽說不”。利茲聯隊球員穿著呼籲抵制歐洲超級聯賽的t恤,上面印有醒目的口號“足球是球迷的”。贊助商威脅暫停與六家英超俱樂部的合作,而潛在的新贊助商打算暫停談判。
此外,西班牙《世界體育報》透露,歐足聯向英超六家俱樂部做出承諾,只有當他們退出時,歐足聯才會向他們提供壹筆巨款作為補償。前有威脅,後有利誘,所以英超六大俱樂部自然是分的。
俱樂部叛逆的成功案例很少,但最終能推動職業化進程。
在職業體育領域,最大的痛點是賽事初期如何做大蛋糕,賽事初見成效後如何分蛋糕。圍繞著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這壹永恒的矛盾,近年來縱觀國內外的體育,其實經常會有豪門俱樂部私下結盟造反,另立門戶的情況,但很多時候這些組織都會自行解散,最終走向滅亡。
必須指出的是,俱樂部反叛的目的往往不是真正從零開始創造壹個新的IP,而是將其作為壹種談判資本,迫使規則制定者妥協利益。從這個角度來說,這些反叛往往在壹定程度上實現了他們的訴求。
如前所述,歐超的概念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浮出水面,壹些豪門俱樂部希望通過自己組織比賽來獲得更多利益。1998,意大利傳媒大亨、AC米蘭老板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和傳媒大亨魯珀特·默多克等人提議建立壹個類似北美四大職業體育聯盟的封閉聯賽,邀請歐洲頂級俱樂部參加,但這壹想法立即遭到歐足聯的反對。
同年,AC米蘭、巴塞羅那等14歐洲足球豪門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召開秘密會議,計劃成立G14組織,希望讓豪門在歐冠中獲得更多的利益和紅利。然後歐足聯同意了他們關於歐冠賽制改革的建議。
2000年9月,G14在布魯塞爾正式註冊。此後成員擴大到18,不斷探索建立歐超的思路。同時,這些豪門以G14的名義與國際足聯和歐足聯談判,成功迫使歐足聯和國際足聯同意在世界杯和歐洲杯後向參賽足球運動員支付薪水,並向受傷球員所在的俱樂部提供經濟補償。2008年,俱樂部與歐足聯達成協議後,G14宣布解散,而是成立了壹個類似的歐洲俱樂部協會,繼續就歐冠不合理的機制向歐足聯施壓。
除了歐超的前身G14,國內體壇比較熟悉的俱樂部造反案例還有2004年中超七家俱樂部發起的G7革命,1998年CBA七家俱樂部成立的“職業籃球俱樂部聯盟籌委會”,2018俱樂部成立的中職協會公司。如妳所知,這三個組織在各自協會介入後很快宣布解散,但也在壹定程度上實現了他們的訴求,促進了聯盟的職業化,盡管他們被擊敗了。
5438年6月+2004年10月,國安等7家足球俱樂部達成戰略聯盟,向中國足協提出“行政退出、資本決定、政企分開、管辦分離、公司化”。但在中國足協的強力幹預下,G7隨後被解散,但此後中國足協也啟動了中超的架構,承諾尊重投資者的利益,以公司化的方式運營中超,為日後中超公司的成立奠定了基礎。
1998 65438+2月,CBA上海男籃等7家俱樂部的老總在上海聯合成立了“職業籃球俱樂部聯盟籌委會”。這七家俱樂部希望籃球管理中心允許CBA球隊參與聯賽規則的制定,比如允許俱樂部自行協商設備贊助商, 並呼籲將CBA提升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詳見我的書《CBA的兩個聯盟叛亂和壹個單獨的中央政府》)
從1998 18 2月成立到1999 2月18 2月解散,以推動CBA職業化為使命的職業籃球俱樂部籌備委員會僅僅存在了兩個月。但這並不是毫無意義的。從1999-2000賽季到2003-04賽季,籃球中心允許CBA球隊自行尋找設備贊助商。
2016年,時任上海男籃俱樂部董事長的姚明號召CBA全部20家俱樂部成立公司,自己經營CBA聯賽。結果有兩家俱樂部拒絕加盟,這18家俱樂部共同成立了籃球俱樂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職聯”),以公司名義向中國籃協提出請求,要求獲得CBA聯賽的商業運營權和比賽經營權。
中國籃協拒絕了這壹要求,但隨後提出,中國籃協將聯合所有20家俱樂部成立中國籃協經營聯賽。最終,2065438+2006年9月,中國籃球協會公司(俗稱CBA公司)成立,時任籃球管理中心副主任的李金生任董事長,姚明任副董事長,中國籃協持股30%,20家俱樂部平均各持股3.5%。
此後,在上層的支持下,姚明成為了籃協主席,並取代李金生成為了CBA公司的董事長。中國籃協從CBA公司收回他的股份,20家俱樂部各持股5%。與此同時,18俱樂部成立的中職協會,自始至終並沒有真正運作,在CBA公司正式運作後不久就悄然註銷了。
雖然有人開玩笑說,中職聯更像是和中國籃協談判的籌碼,而且在領導造反的過程中,還招到了成為籃協主席的姚明。此外,中國籃協在CBA公司擁有否決權,中國籃協仍然在幕後對重大問題做出最終決定。但是,與過去相比,CBA公司的成立已經是壹個很大的進步。而中職聯公司,也算是變相實現了其成立時的初衷。
看完這些案例,妳會發現,俱樂部聯合建立的反抗平臺,更多的是壹個迫使協會讓步的談判條件。所以這壹次歐超非常巧合的是在歐足聯大會正式表決歐冠擴軍計劃的前壹天宣布正式成立。這種巧合實在耐人尋味。
豪門早就對歐冠不斷擴容非常不滿。這壹次,歐足聯召開會議,正式就此事進行投票。歐足聯倉促宣布成立歐足聯,無疑是在對歐足聯說不。未來歐足聯很可能會通過歐足聯的壹些改革對豪門進行補償。歐足聯不可能毫無收獲的流產。
至於歐超為什麽匆匆成立?有兩個證據:
第壹,歐超的會員機制是15+5,但目前只補了12個席位。不僅剩下的三個固定席位還沒有確定,剩下的五個靈活席位怎麽選也沒有細則。在這種情況下,顯然我們是急著選擇官方公告。
其次,12俱樂部共同建立了中超聯賽,但短短兩天時間,10俱樂部就宣布退出,可見他們之前締結的盟約並不那麽牢固,這也是溝通不暢、官方宣布倉促的體現,難免給人臨時搭建草根球隊的印象。匆匆宣布官方成立,又匆匆宣布撤銷,這是多麽草率啊!
歐洲足球暫時擊退了美國資本,球迷對足球寡頭非常警惕。
中超的構想已經存在了幾十年,堪稱幾代豪門俱樂部領袖的夢想。現在有摩根大通這樣的美國投資巨頭支持,為什麽這麽容易就瓦解了?
面對這個價值數百億美元的超級蛋糕,如果說沒有加入歐超的俱樂部和球迷的反對可以歸結為羨慕嫉妒恨,那麽為什麽這些豪門俱樂部的球迷會如此明確地反對呢?更何況這些豪門之所以設立歐冠,是因為他們早就對歐足聯的戰略和利益分配機制不滿。既然歐足聯的宗旨是推陳出新,革故鼎新,為什麽世界不歡迎這些革命者呢?
直接原因是歐超只吸引豪門球隊,中小俱樂部被冷落。其本質是金元足球的進壹步寡頭化,資本機構強行壟斷足球市場,進壹步切大蛋糕。中超聯賽將享受天價轉播版權合同和頂級贊助商資源。但是現有的國家聯賽很難得到核心資源的支持。豪門為了在歐洲打好比賽,會選擇在自己的聯賽中輪休,所以自己的聯賽收入大幅下降是大概率事件,而中小球隊的紅利會進壹步縮水。
要知道,歐洲足球的命脈是大量不廣為人知的中小型足球俱樂部。他們已經滲透到全國社區,覆蓋和培養了龐大的足球人口,豪門往往直接從中小俱樂部購買有潛力的球星。壹旦資本讓足球寡頭化,中小俱樂部和豪門會進壹步分化,中小俱樂部入不敷出,遲早會趨於消亡。
當然,美國投資大亨花巨資打造壹個全新的歐超聯賽。這些投資最終都要通過比賽收回成本,實現盈利,而這些盈利註定是要從粉絲身上獲得的。畢竟羊毛出在羊身上。壹旦中超形成壟斷地位,足球迷的看球成本會大大增加,這也是近年來歐洲球迷頻頻抗議的壹大現象。
有鑒於此,英國首相鮑裏斯·約翰遜表示,“歐超會沖擊國內賽事的核心賽事,會影響英國球迷的核心利益。”曾經效力於皇馬、strike等豪門的傳奇球星菲戈也明確反對歐超,痛斥其破壞了歐洲足球的根基:“這個所謂的‘中超’根本就不是超,這種貪婪無情的行為會給我們草根足球、女足以及更廣泛的足球體系的建立帶來災難。而它的目的只是為了滿足那些自私的資本家的利益,他們長期以來對球迷的想法漠不關心,對體育道德不屑壹顧。太悲哀了。"
或許對於中國人來說,很難感同身受資本大鱷壟斷足球後將高成本轉嫁給歐洲球迷的後遺癥。畢竟足球在中國可有可無,不是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但假設有資本突然把全國985高校全部買斷私有化,然後重新建立“中國超級名校聯盟”,只有價格高的才能進學校。或許,到那時,中國人就能理解為什麽歐洲人那麽討厭資本壟斷足球了。
歐盟成了歐美的體育文化之爭,歐盟立法更支持歐足聯。
當然,歐超註定流產的深層次原因是,這是美國體育文化與歐洲體育文化的正面較量。歐美體育文化誰更發達更成熟,很難下結論,但模仿美國封閉式比賽機制的歐超在歐洲遭遇國家阻力也很正常。
二戰以來,美國不斷向世界輸出自己的價值觀和文化產品。在體育領域,NBA是國際化程度最高的體育賽事,也是當今世界美國體育文化最強的輸出品。但是,世界上最大的運動是足球,足球世界的重心是歐洲。近年來,美國投資機構壹直在赴歐洲投資足球俱樂部,這被歐洲人視為文化體育領域的馬歇爾計劃。
美國投資大亨摩根大通是中超的幕後黑手,中超的三位副主席——曼聯主席格雷澤、阿森納主席克倫克、利物浦主席約翰亨利都是美國富豪。所以歐洲對歐超的抵制,更多的被視為歐洲足球文化對美國資本大鱷的抵制。
此外,Enders Analysis的弗朗索瓦·格達爾(Fran? ois Ge Daer)認為,美國的職業體育都是封閉式的體育聯賽,而歐洲體育在升降級賽制上更有競爭力,這是美國投資者不習慣的。“降級意味著俱樂部的收益可能會很不穩定,會給投資者帶來不安全感。為什麽職業體育要讓投資人感受到這種不安全感?在美國,壹切都要對投資者負責。”
歐洲球迷最不滿意的是,歐洲超級聯賽是壹個封閉的賽事。不存在升降級,違背了歐洲足球生態系統的體育價值和公開競爭原則,是對歐洲足球長久以來的競技精神和公平原則的公然蔑視。德甲球隊勒沃庫森的首席執行官沃勒直言:“封閉的賽制是對足球的犯罪。”
在這兩種邏輯背後,歐美職業體育和業余體育金字塔的連接機制明顯不同:歐洲體育組織的金字塔結構融合了職業體育和非職業體育,以公益為目的的協會和聯盟垂直整合,因此實行升降級制度,給予中小俱樂部上升通道。而北美體育模式嚴格區分“業余”和“職業”體育,是兩套完全不同的管理機構和運作邏輯。美國職業體育以寡頭壟斷尋求利益最大化,不承擔社會責任,而NCAA過去不允許運動員有任何收入,是純粹的業余選手。
就算歐超沒有美國資本介入,歐超也很難在現在的歐洲體育文化中生存。因為歐洲現行的體育法律賦予了歐足聯高度的自主權和反壟斷豁免權,這就意味著只要沒有歐足聯的支持,就很難有壹個能夠壓倒歐冠,獨立存在的頂級IP。
早在2000年,歐盟各國就達成諒解,歐盟競爭法不能完全適用於體育領域,需要尊重體育領域的獨特性,允許體育協會享有高度自治權和部分反壟斷豁免權。比如國際籃聯規定壹個國家只允許有壹個頂級籃球聯賽,不允許有兩個同級別的籃球賽事,否則將有權禁賽該國,這是基於歐洲法律授權單個體育協會。
2000年,歐盟發布了《歐洲體育的社會功能和特殊性宣言》,又稱《尼斯宣言》,要求歐盟競爭法在適用於體育領域時應遵循三項基本原則:壹是充分考慮體育的獨特性;第二,競爭法的適用不影響體育組織者純粹為了比賽的順利進行而行使的管理職能。第三,盡量保持體育的社會文化功能。
2009年,歐盟發表《歐盟體育白皮書》,明確表示歐盟尊重體育的特殊性。在體育相關案件中,歐洲法院應遵循逐案審查的原則,謹慎使用歐盟競爭法,充分尊重國際體育組織和單項體育協會對體育組織的管理權。
基於此,歐盟允許體育聯盟和體育協會在具體賽事管理上擁有壹定的反壟斷豁免權和高度自主權。雖然歐超明確強調歐超的成立不違反任何歐洲法律,但壹旦雙方真的對簿公堂,歐盟法律恐怕會更傾向於歐足聯這個行業協會。更何況,英國首相和法國總統都明確表示,不排除采取立法措施保護歐洲足球。所以從法律角度來說,歐超流產也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