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和國外釣魚有什麽區別?
釣魚是壹項迷人的運動,不分性別、年齡和種族,老少皆宜。中國有9000萬漁民,而美國參與捕魚的人數約占總人口的五分之壹。所以,妳覺得誰比外國漁民強?
釣魚方法與釣具的比較
國內釣友的裝備叫壹個全,長竿短竿,餌藥,傘凳,釣箱,護魚。釣友壹定要有好的體力。另外,壹坐就是壹天,這種非凡的耐力和決心也是漁民必備的素質。
外地人更喜歡蘆芽釣,壹根魚竿,壹條漁船,幾個魚餌,輕松遊走於山川之間。他們的目標主要是食肉魚類。也有很多外國人對釣魚很有講究,包括漁船和探魚器。
捕魚系統的比較
在美國、加拿大等很多國家,捕魚都要申請捕魚許可證,難度不大,價格也不高。當妳拿到捕魚許可證的時候,妳也會被告知相關的法律法規,哪些魚可以捕,哪些魚不可以捕。
有些國家對捕魚時間和捕魚水域有規定。根據魚類產卵的時間,有些水域只開放壹部分時間。甚至對捕魚的種類和尾數都有嚴格的限制。
在中國,情況要寬松得多。妳可以隨時釣魚,釣各種魚,用各種工具。妳們是全能漁夫!
漁業資源與環境的比較
國外雖然經歷過開發後的汙染,但這幾年環保做得不錯,魚類資源豐富,容易捕撈。
中國高速發展後,環境遭到破壞,魚類種類數量銳減。中國漁民只有高超的捕魚技術才能獲得滿意的漁獲。
相比之下,中國的釣友水平其實更高。哈哈哈,我沒有諷刺中國漁民的意思,但是我真的這麽認為。國外只是資源比較好,人多魚少,就隨便撈。
但中國漁民可以用有限的資源創造無限的可能。這不是很高的水平嗎?
我真誠地希望中國的漁業能立足國情,吸收外國的精華。釣友們可以共同努力,營造壹個良好的釣魚環境,比如釣大放小,不亂扔垃圾。如果我們壹起努力,壹定會越來越好。
釣魚是壹項老少皆宜的活動,不僅中國人喜歡,國外也流行多年。但由於各國文化、風俗習慣的不同,各地的釣魚習慣也不盡相同。
讓我們來看看不同國家的壹些有趣的釣魚方法吧!
許多加利福尼亞人喜歡釣魚。周末,壹家人經常開車去鄉下釣魚。當那人把魚撈上岸,輕輕脫下魚鉤,孩子們馬上送來壹把尺子。那人用尺子量了量魚,不夠大就搖頭,把魚扔進水裏放生。原來加州法律規定只允許捕捉長度超過20厘米的魚。在這裏,文明捕魚蔚然成風,自覺遵守捕魚法規,保護魚類資源成為人們的自覺行動。
在德國,任何想釣魚的人都必須去夜校上三個月的課。完成課程後,他必須通過政府組織的考試——在回答60個關於捕魚的問題中的40個和50個問題後,他可以獲得有效期為5年的捕魚許可證。執照上有申請人的照片和政府印章,還有捕魚條例。妳只能用這個紅色的小本子從事釣魚活動,否則妳會受到懲罰。但是外交官和外國漁民比較寬大,不用帶筆記本,但是也要註意釣大放小。
日本是世界釣魚大國,全國大約有31萬釣魚愛好者。日本人釣魚時很少把魚鉤從魚嘴上摘下來,為的是防止手被魚鉤劃傷或被鋒利的魚鰭刺傷,尤其是防止身上有刺的毒魚。另外,從魚嘴取鉤不僅麻煩,還會耽誤釣魚時間。所以,他們抓到壹條魚後,會馬上用剪刀把鉛剪斷。
韓國濟州島海闊水深,是釣魚的好地方。每天都會有很多來自全國各地的漁民。漁民壹般5分鐘左右就能釣到魚,壹家人圍坐在壹起,邊釣邊吃煮熟的鮮魚和食物,喝啤酒或飲料,不言而喻。
風箏捕魚是由印度東南部港口城市馬德拉斯的當地漁民創造的。風箏釣魚最大的好處就是風箏可以把釣線甩出幾百米遠,而岸上的拋鉤高手只能甩出幾十米遠。原理是風箏把魚線和魚餌壹起送出,飄到幾百米外的水域。
隨著風箏的上升和下降,釣魚線會在水中上下浮動。壹旦有魚上鉤,魚線就會因為魚的牽引而從風箏的夾子上滑下來,魚漂就會浮在海裏。然後漁夫拿起魚線,就可以把鉤上釣到的魚拉上岸。
看完這些五花八門的釣魚習慣,妳覺得新鮮嗎?
但是,妳有沒有發現外國人愛釣魚,有環保意識?他們不僅嚴格控制捕撈許可證的渠道,而且有意識地對捕獲的魚進行測量,並釋放小魚。他們的孩子接觸到了,從小就有文明捕魚的觀念。
基本上他們對溫順安靜的魚不感興趣,只對兇猛的魚感興趣。如果他們要去歐美送或者做釣具生意,不要問國內的人,要問當地的漁民,他們有什麽品牌和款式的釣具值得稱贊。
我有很長的釣魚歷史。小時候在老家浙江,那是半個世紀前的事了。舊中國貧窮的生產生活水平與今天相比,與當今世界不同。但是天下事不能壹概而論,所以得出結論,今天的壹切都比以前好。幾年前回老家,說她變了樣,連自己在哪裏長大都不知道。這都是真的。但同時我發現,這裏的小河溝裏沒有魚,這裏的大河大湖也很少有野生的魚。大川部還有人釣魚,但經常是壹天到晚坐著,空手而歸。然而,半個世紀前的家鄉,大河不用說,就是壹條小河溝。只要我擺脫了困境,我就不會空手而歸。小時候沒有像樣的漁具,就局限在小河溝裏。有時我甚至想住在美國亞洲著名的高爾夫球手建國谷。在稻田的邊溝裏,我還能釣到斯塔什君釣到的體重10的美國脊魚鯽魚、鯉魚、魚、龜。
現在的小縣城只能和北京比,只能花錢在魚塘裏釣。然而,美國的情況並非如此。剛到美國不久,我就驚訝地發現,這裏的野生魚,無論是江河小溪,還是五大湖,浩瀚大海,只要妳有點耐心,壹般都不會空手而歸。仔細對比,美國的野生魚類資源接近我童年的家鄉浙江,相當於50年代北京的江湖和葦子坑。原因是什麽?最重要的有兩點:壹是環境保護好,水源很少被汙染;第二,普通市民保護野生資源(不僅僅是魚類)的意識很強。我會再寫壹篇關於環境保護的文章。下面我只描述壹些釣魚的經歷來看看美國人的野生動物保護意識。
這壹年來,我在佛羅裏達的墨西哥灣釣過魚,也在五大湖(相當於密雲水庫)、亞特蘭大的河流和中湖坐船釣過魚,但次數不多。每周壹定要去壹兩次足球場大小的野生魚塘,從住處步行壹刻鐘就能到達。根據地形和池塘旁豎牌的文字記載,這個野生魚塘至少有近百年的歷史,但它是壹個儲存雨水的死塘,下遊沒有河流,所以魚不多。
在這裏釣魚沒多久,發現美國人的釣魚方式和中國完全不壹樣。恐怕從2000多年前的姜子牙(太公)開始,中國穩坐釣魚臺,到了唐代,就有了“壹葉扁舟,壹襲竹襖,壹個老人在寒江釣魚——雪”的絕句。也就是說,中國人壹直把釣魚當作壹種靜功,養心養性,所以坐下來不輕易換地方,而且不管是海竿還是手竿,都是用碗(4斤)沈底,所以釣魚叫釣魚。
在中國,沒有耐心和耐力是抓不到魚的。而美國人則不用餌料,比如意大利面、蚯蚓、顆粒。他們大多使用假魚餌,看起來像小魚、蝦、蚯蚓和蟲子,是彩色的,甚至有臭味。他們從不沈底,人也不會坐以待斃。而是先把車停在湖邊,然後手裏拿著壹根海竿(又小又輕),繞著湖(或河)扔壹根線。如果繞湖兩圈壹無所獲,大概半個小時或者壹個小時就開車去別的地方了。妳沒見過像中國人釣魚,可以在壹個地方坐半天甚至壹天。
釣魚的這種鮮明對比讓我想到了中西文化的差異,認為人們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性格是由他們不同的歷史文化背景培養出來的。慢慢的,我發現他們經常把釣到的魚鉤起來,扔到湖裏。有時他們和未成年的孩子壹起玩,還經常往湖裏扔魚。問了壹下才知道,美國人在小河湖裏抓到的體重不足壹兩公斤的魚,都要扔回去。大魚和有鱗的魚被當作收獲物帶回家去頭去尾烤(或炸)。因為魚鉤不沈到底,所以很少能釣到甲魚、甲魚、畫眉魚等底層魚,而且沒有鱗片或硬殼的這種水,美國人大多是不吃的。
因為我是中國式的漁民,所以經常捕撈艙魚和黃花魚,尤其是中國罕見的烏龜和甲魚。美國漁民看到我把這種魚拉上岸,往往會在壹旁歡呼雀躍。我在亞特蘭大Amer大學校園的大湖裏撈起了壹條15磅重的烏龜。我把它帶回家養大,然後放生。兩只12斤(約9斤)重的大甲魚從我住處附近的這個小湖中被拉了上來,肉比駱駝肉還老,還厚。後來,我把它們拉上來,全部放回湖裏。
歐美人不用魚竿釣魚,不信妳。
國外幾乎沒有帶竿釣魚的,和目標魚有壹定關系。國外大多是捕食性大魚,幾乎都是用漁船捕魚。